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毛彦华 刘锦铭 +1 位作者 陈慧萍 王暖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2007—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和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培养出的266株感染病原茵,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2007—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和耐药性,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培养出的266株感染病原茵,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杆茵,占66.54%,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30.83%)、铜绿假单胞菌(13.53%)、肺炎克雷伯菌(8.65%);G+球菌占16.9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1.65%);真菌感染占16.54%。非发酵G-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达80%以上。结论 ICU非发酵G-茵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有增加趋势。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采取措施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术——上海市肺科医院47例回顾
2
作者 蔡剑桥 黄靖 蒋雷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病例,总结手术技术要点,探讨手术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单孔胸腔镜下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病例共计47例。术后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病例,总结手术技术要点,探讨手术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单孔胸腔镜下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病例共计47例。术后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统计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结果共纳入男41例,女6例,年龄(60.5±8.0)岁,左肺上叶双袖41例(87.2%),右肺上叶及右肺上中叶双袖各3例(6.4%),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30例(63.8%)。TNM分期Ⅰ期9例(19.1%),Ⅱ期17例(36.2%),Ⅲ期21例(44.7%)。手术时间(2.7±0.8)h,术中失血量(168.1±160.0)mL,术后住院时间(5.9±2.9)d,无中转开胸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87.9%,2年总生存率为68.7%。结论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可彻底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同时减少手术创伤。该手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在腔镜技术成熟的中心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非小细胞肺癌 双袖式肺叶切除术
原文传递
弥漫性肺疾病3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惠萍 黄建安 +4 位作者 范峰 李霞 余慧 赵兰 何国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性肺疾病(DLD)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DL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395例DLD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等资料。结果本组395例DLD...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性肺疾病(DLD)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DL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395例DLD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等资料。结果本组395例DLD患者涉及的病种包括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等10余种类型。其中,男190例,女205例,男女比例为0.93,女性稍多。以男性占优势的疾病主要包括UIP(男女比例为1.87)、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男女比例为1.50)和RBILD(男女比例为1.33),以女性居多的病种主要包括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男女比例为0.25)、NSIP(男女比例为0.29)、结节病(男女比例为O.36)和胶原血管系统疾病(男女比例为0.24)等。随年龄增长DLD患病人数增加,>60岁者占36.2%。UIP以>50岁人群为主,占83.7%。1998年以后的6年收治的病例明显增加,占14年总病例数的85.3%(337/395例),活检例数占14年间的90.2%(92/102例)。有明确职业史者142例,占35.9%,其中农民占42.3%。吸烟者137例,占34.7%,吸烟率>40%的病种有肺泡细胞癌(72.7%)、DPB(60.0%)、RBILD(57.1%)和UIP(48.8%)。102例有活检资料的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6.5%。不同病种的转归差别很大,DIP、COP、RBILD、DPB和结节病等的治疗有效率均达100.0%,NSIP为84.2%,UIP仅为40.0%。结论D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因不同病种而异。除UIP外,其他病种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DLD的病理活检率尚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内超声/磁导航定位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桂涛 褚海青 +3 位作者 顾晔 沈莉 邹俊杰 汪浩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86-92,共7页
目的评估在无X线透视情况下,利用支气管内超声检查(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或磁导航(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通过引导套管(guide sheath,GS)进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B)... 目的评估在无X线透视情况下,利用支气管内超声检查(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或磁导航(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通过引导套管(guide sheath,GS)进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B)诊断肺周围型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PPL)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97例患者共99个PPL病灶进行GS-TBB检查,对所有患者的病理结果、最终诊断及相关临床资料及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通过ENB定位,49例患者通过EBUS定位。所有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或随访1年明确最终诊断。结果与诊断良性疾病相比,GS-TBB对恶性疾病的诊断率更高[79.6%(43/54)vs 68.9%(31/45),P<0.001]。单因素分析中,PPL直径越大(P<0.01)、PPL位于肺内野(P=0.009)、探头与PPL病灶关系越紧密(包绕、靠近)(P<0.01)、通过ENB定位(P=0.039)都会提高GS-TBB诊断率。多因素分析中,PPL直径大小(OR=2.218,95%CI=1.254~3.925,P=0.006)、PPL内外肺野分布(OR=0.158,95%CI=0.037~0.681,P=0.013)、探头与病灶关系(OR=5.815,95%CI=1.722~19.634,P=0.005)、ENB定位(OR=3.904,95%CI=1.026~14.847,P=0.046)是GS-TBB准确性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EBUS或者ENB下GS-TBB均是可以不借助X线透视诊断PPL的有效方法,相对于EBUS,ENB定位下活检的准确性更高,另外PPL的直径、PPL的肺内外野位置以及探头与PPL的关系是GS-TBB提高诊断灵敏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超声 磁导航支气管镜 带有引导套管的经支气管肺活检 肺周围型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克斌 王乐民 +1 位作者 胡莺 郜恒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肺栓塞(PE)患者与健康者凝血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血浆中凝血因子mRNA水平与PE的关系。方法取9例PE患者(PE组)和33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5 mL,抽提血液总RNA。合成9个Cy3标记的PE患者cRNA探针和1个...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肺栓塞(PE)患者与健康者凝血因子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血浆中凝血因子mRNA水平与PE的关系。方法取9例PE患者(PE组)和33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5 mL,抽提血液总RNA。合成9个Cy3标记的PE患者cRNA探针和1个Cy5标记的标准对照探针,与44 000 Agilent人全基因组Oligo芯片杂交,用Agilent扫描仪扫描荧光信号。应用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分析、计算每点的Cy3和Cy5信号值。以9组数据中,Cy3/Cy5比值(Ratio比值)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验证。结果9张芯片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的凝血因子基因13条,其中mRNA表达水平上调基因11条,分别为FⅦ、FⅪ、FⅧA1、FⅤ、FⅧ、FⅩ、FⅡ、vWF、FGG、F2R、F2RL1;表达下调基因2条,分别为FⅨ和FⅫ。结论血浆凝血因子的差异表达可能与PE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遗传学 基因芯片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OPD与COPD合并CAP的差异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志方 徐金富 +2 位作者 罗艳蓉 黄蓓洁 邱淑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59-62,66,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之...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COPD患者共215例,根据病史及肺部CT分为AECOPD组(109例)及COPD合并CAP组(106例)。比较两组年龄、入院时体温、黄脓痰、住院天数及白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内毒素、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肺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 AECOPD组平均年龄、伴发热症状比例、黄脓痰比例、平均住院天数、白细胞、PCT、CRP、内毒素、IL-6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COPD合并CAP组,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平均血红蛋白、平均血清白蛋白高于COPD合并C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PCT、纤维蛋白原、CRP、内毒素、白细胞与住院天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FEV1/FEV1预计值与住院天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CAP组营养状况及基础肺功能差,症状重,炎性标记物水平高,住院天数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倪红燕 顾慧玲 +1 位作者 王海峰 曹卫军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8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年9月~2016年9笔者医院收治的154例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为研究对象,对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的影...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3年9月~2016年9笔者医院收治的154例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为研究对象,对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痰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9.7%,其中革兰阴性菌(G^-)占66.4%、革兰阳性菌(G^+)占29.0%,真菌占2.8%。G^-菌前3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2.4%)、大肠杆菌(18.7%)、铜绿假单胞菌(15.0%)。耐药患者53例,耐药率34.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意识状态均是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发生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患者脑卒中后肺炎以G^-感染为主,且多合并耐药性,临床上应根据病原学特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肺炎 高龄 病原学特点 耐药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在间质性肺疾病治疗中的预防性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范峰 李惠萍 +2 位作者 李霞 曹卫军 何国钧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治疗中用以预防性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140例ILD激素治疗患者,随机单盲均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其他抗生素组(对...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治疗中用以预防性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140例ILD激素治疗患者,随机单盲均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其他抗生素组(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对ILD患者激素治疗过程中预防或减轻呼吸道继发感染的作用以及效价比。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痰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紊乱、肝损、皮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未发生肾损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小,在ILD患者激素使用过程中作为预防性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间质性肺疾病 预防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使用双腔鼻导管氧疗患者鼻腔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李华 郝丽燕 李玉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39-40,48,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持续使用双腔鼻导管氧疗患者鼻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一病区使用双腔鼻导管持续氧疗的COP... 目的探讨鼻腔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持续使用双腔鼻导管氧疗患者鼻腔舒适度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一病区使用双腔鼻导管持续氧疗的COPD住院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0.9%生理盐水鼻腔雾化,对照组用棉签蘸冷开水进行鼻腔湿润,持续5d,比较两组患者的鼻腔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腔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雾化可以有效预防持续使用双腔鼻导管进行氧疗的COPD患者发生鼻腔干燥、鼻出血,提高鼻腔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鼻腔雾化 持续氧疗 鼻腔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9
10
作者 宫素岗 刘锦铭 贾向波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更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沿用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的吻合,内支架进行支气管重建,采取先吻合静脉后气管、动脉的序贯式方法。结果20只接受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吻合;20只... 目的探讨建立更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沿用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的吻合,内支架进行支气管重建,采取先吻合静脉后气管、动脉的序贯式方法。结果20只接受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吻合;20只供肺手术顺利,供肺获取及套管用时(35±5)min,吻合时间(38±4)min,其中两只因肺静脉不畅致移植肺迅速水肿,一只肺膨胀不佳。动脉及气管未发现异常。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经改进后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明显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操作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人群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治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平 张黎 +2 位作者 马俭 史宏彰 刘锦铭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老年人群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发病基础、治疗时间、预后等情况。结果收治的自发性气胸人数占同期急诊人数(124/4 538)2.7%,占同期急诊...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老年人群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发病基础、治疗时间、预后等情况。结果收治的自发性气胸人数占同期急诊人数(124/4 538)2.7%,占同期急诊住院人数(113/805)14%。113例气胸中,手术治愈25例,胸腔闭式引流/胸膜黏连治愈83例,未愈出院5例。复发病例44例。年龄<40岁的青年组共40例,平均年龄(24.25±6.63)岁,扁平胸27例。有明确发病诱因31例。临床症状以胸闷为主,25例胸CT提示肺大疱。胸腔闭式引流28例,平均引流时间(3.54±2.85)d。手术治疗12例。年龄≥40岁的中老年组患者共73例,平均年龄(65.78±13.79)岁,桶状胸57例。有明确发病诱因11例。临床症状以胸闷和咳嗽为主,胸腔闭式引流55例,平均引流时间(6.65±10.2)d。手术治疗13例,未愈5例。结论青年人群气胸的发生和扁平胸有关联,发病诱因明确;肺气肿是中老年气胸的主要病因。无法手术的中老年难治性气胸,是气胸临床治疗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病因学 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法在结核病与结节病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兰 李秋红 李惠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4-16,20,共4页
目的观察结核病和结节病病理组织中结核分支杆菌DNA检出情况,探讨巢式PCR方法在结核病与结节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内插入序列IS6110为扩增靶序列,用巢式PCR法检测37例结核病和31例结节病石蜡包埋病理组织中结核菌DNA,以H3... 目的观察结核病和结节病病理组织中结核分支杆菌DNA检出情况,探讨巢式PCR方法在结核病与结节病鉴别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内插入序列IS6110为扩增靶序列,用巢式PCR法检测37例结核病和31例结节病石蜡包埋病理组织中结核菌DNA,以H37RV标准结核菌株作阳性对照,鼠胎肺作阴性对照,并与同步进行的普通PCR结果作比较。结果对照组分别均为阳性及阴性结果,37例结核病组中36例呈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7.3%),31例结节病组中8例呈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5.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与普通PCR方法比,采用巢式PCR方法对结核菌DNA检出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用巢式PCR法检测石蜡包埋病理组织中结核菌DNA可作为鉴别结核病和结节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结节病 结核 分支杆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志勇 李惠萍 王爱中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9期1350-1351,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2例AECOPD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2例AECOPD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与8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AECOPD血清TT3、TT4、FT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与死亡组AECOPD患者血清TT3、F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呼吸衰竭组与Ⅰ型呼衰组、Ⅱ型呼衰组患者血清TT3、F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反映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TGF-β1诱导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素霞 顾盼 +3 位作者 闫利娟 罗本芳 李惠萍 易祥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IPF)中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 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影像-病理诊...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IPF)中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 T)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IPF患者25例肺石蜡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组织中TGF-β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间质标记物α-SMA、Desmin、Vim和上皮标记物E-cadherin及CK7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主要分布于肌纤维母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且其在成纤维细胞灶(fibroblast foci,FF)区域内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FF区域(P<0.01);与无FF区域相比,β-catenin和E-cadherin在有FF区域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膜表达明显减弱(P<0.01),而胞浆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同时发现有FF区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达间质标记物Vim,但未发现α-SMA的表达,而无FF区域两者均无表达。结论 TGF-β1和β-catenin有可能通过相互交叉作用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EMT,从而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四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秋红 李惠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3,F0004,共4页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弥漫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由于气道的慢性...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是弥漫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由于气道的慢性、进行性感染,常引起呼吸衰竭。其临床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或部分重叠,尤其当两者同时存在时,容易混淆,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文献复习 慢性炎症性疾病 呼吸性细支气管 慢性咳嗽 主要表现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UIP和NSIP中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芮炜玮 李惠萍 +3 位作者 易祥华 方霞 张宗梅 方建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inia,UIP)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inia,UIP)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47例,其中UIP 25例(UIP组),NSIP22例(NSIP组),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不同细胞成分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用PGM-1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 PDGF主要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AM及部分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DGF在NSIP组上述各类细胞表达均强于UI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在两组患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在AM上的表达最强。结论 PDGF在UIP和NSIP患者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M是其重要来源之一,两组间的差异表达为临床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等技术方法做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不同给氧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平 李惠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78-79,共2页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病理基础是弥散功能障碍,在急性加重期经鼻吸氧方式无法维持机体基本氧需求,临床采用面罩吸氧和经鼻(面)罩机械通气(face mask mechanical ventiltion,FMMV)方式纠正Ⅰ型呼吸衰竭...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病理基础是弥散功能障碍,在急性加重期经鼻吸氧方式无法维持机体基本氧需求,临床采用面罩吸氧和经鼻(面)罩机械通气(face mask mechanical ventiltion,FMMV)方式纠正Ⅰ型呼吸衰竭。本研究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给氧方法治疗ILD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研究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最佳给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呼吸衰竭 氧气面罩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表面活性蛋白A在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金富 瞿介明 +1 位作者 何礼贤 李惠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前后肺组织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KGF及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每点6只,采用PAE标准菌株ATCC27853经气管注入的方式建立肺部感... 目的动态观察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前后肺组织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KGF及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每点6只,采用PAE标准菌株ATCC27853经气管注入的方式建立肺部感染模型,在感染建立之前(0h)、感染建立之后6、9、72 h等4个时间点收集BALF和肺组织标本,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KGF蛋白表达,采用斑点印迹法测定BALF中SPA蛋白含量。结果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肺组织KGF呈随时间递增趋势,到72 h时达到高峰;感染后72 h肺组织的KGF蛋白量显著高于感染前(P<0.05);而BALF中SPA在肺部感染后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6 h时降低后开始上升,到72 h时达到高峰;6 h点低于感染前(P<0.05),而到72 h点已经高于感染前水平(P<0.05)。结论KGF和SPA均表现为感染初期相对不足;KGF在感染后的逐步增高可能是SPA最终上升的重要因素;肺部感染初期是KGF/SPA补充替代治疗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铜绿假单胞菌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表面活性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与感染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惠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种类繁多,病因也各不相同,大部分病因未明,部分病种可能与感染有关。ILD和感染时常纠缠在一起难以严格区分。有些间质性肺疾病实为感染所致;有些常因感染而加重病情,治疗难度很大...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种类繁多,病因也各不相同,大部分病因未明,部分病种可能与感染有关。ILD和感染时常纠缠在一起难以严格区分。有些间质性肺疾病实为感染所致;有些常因感染而加重病情,治疗难度很大。因此,ILD患者的感染问题往往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 肺疾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药物所致肺弥漫性病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瞿介明 徐金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7年第4期210-212,共3页
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用药种类较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且易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经常被漏诊或误诊。本文重点就老年人药物所致肺部弥漫性病变作一阐述。
关键词 肺弥漫性病变 药物所 老年人 肺部弥漫性病变 用药种类 不良反应 青壮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