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成像测井在吐哈油田套管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鹏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超声成像测井是利用超声波做信息载体进行井周扫描的测井方法,可以有效的了解油水井中套管的损伤、腐蚀及内径变化情况、射孔质量检查,为套损井修井作业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目前吐哈油田套损状况及现有的监测手段,介绍了超声成像... 超声成像测井是利用超声波做信息载体进行井周扫描的测井方法,可以有效的了解油水井中套管的损伤、腐蚀及内径变化情况、射孔质量检查,为套损井修井作业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目前吐哈油田套损状况及现有的监测手段,介绍了超声成像测井原理,并结合实例对应用效果作了详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损坏 超声成像 测井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实验及应用
2
作者 张琦 朱永贤 韩天会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属于中黏油砂岩油藏,地层原油黏度为20.8 mPa·s,处于中含水期,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2.70%,提高采收率空间小。为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检验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可行性,揭示CO_(2)近混相驱相间传质规律及增油机理,... 三塘湖油田NJH区块属于中黏油砂岩油藏,地层原油黏度为20.8 mPa·s,处于中含水期,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2.70%,提高采收率空间小。为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检验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可行性,揭示CO_(2)近混相驱相间传质规律及增油机理,开展了CO_(2)驱油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_(2)驱前缘主要发挥溶胀作用,后缘萃取抽提作用强于前缘,降黏作用及提高剩余油驱油效率是主要的增油机理,地面原油黏度降幅为55%,C_(2)—C_(15)含量升高18.3%,驱油效率提高4.6倍;渗透率级差是影响波及体积的主要因素,渗透率级差达到6,低渗透层采收率仅为13.84%。矿场试验阶段累计注气量为2.66×10^(4) t,累计产油量为0.78×10^(4) t,换油率达到0.29,证实中黏油CO_(2)近混相驱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油田 NJH区块 中黏油 CO_(2)驱油 近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超前注水开发实践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0-502,共3页
为动用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的难采储量,开辟了超前注水先导试验区。通过M1井的试注确定了地层吸水能力,采用井距为200m的正方形五点井网,在试验区部署了7口井,设计了5套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超前注... 为动用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低孔、低渗、低压油藏的难采储量,开辟了超前注水先导试验区。通过M1井的试注确定了地层吸水能力,采用井距为200m的正方形五点井网,在试验区部署了7口井,设计了5套开发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超前注水量越大,地层压力升高值越大,开发效果越好。确定试验区选择方案④进行超前注水,将压力系数恢复到1.1。超前注水实施1年以来,取得理想效果,截止2005年3月,已累积注水2781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注水 超前注水 特低渗透 先导试验区 牛圈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君 杨春 孟朋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320,共7页
为加快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针对开发技术难点,在对比中国非常规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油、致密气开发的成熟经验,对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目的层的非常规油... 为加快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效益开发,针对开发技术难点,在对比中国非常规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页岩油、致密气开发的成熟经验,对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同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目的层的非常规油藏开发对策: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页岩油藏采用多层系开发,借助打造东疆最大减碳基地技术平台,大力发展页岩油藏CO_(2)全程补能+降黏体积压裂技术,持续探索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马中致密油实施井组整体多介质复合吞吐,采收率提高至15.0%;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28区块二叠系页岩油藏借鉴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经验,厘清页岩油藏甜点分类评价及分布特征,提高Ⅰ类+Ⅱ类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藏效益开发;对于吐哈盆地胜北侏罗系三间房组致密气藏,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先导试验,提升水平段长度及储集层甜点钻遇率,提高胜北致密气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塘湖盆地 非常规油气资源 页岩油 致密气 开发策略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田开发特点及开采方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云杰 袁昭 +2 位作者 邵明记 孟会青 张国松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3期119-121,共3页
探讨了气顶油田的开发特点和开发方式,分析了各种开采方式在开发过程中的差异,为同类油田的合理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气顶油田 开发特点 开发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菊花 高文君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 位作者 杨永利 姜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669,共3页
从产量递减率定义出发,首先导出了综合递减率与开井数、含水、产液厚度、压力、相对产液指数、井网密度、表皮系数等多因素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般油田的生产测试数据特点和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的关系,建立了自然递减率多因... 从产量递减率定义出发,首先导出了综合递减率与开井数、含水、产液厚度、压力、相对产液指数、井网密度、表皮系数等多因素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般油田的生产测试数据特点和自然递减率与综合递减率的关系,建立了自然递减率多因素分析模型。该模型可准确地分析各相关因素对递减率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制定控制油田自然递减率的调整对策提供了依据。经油田实际应用,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递减率 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型储气库与天然气驱油协同建设实验——以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司宝 闫茜 +3 位作者 刘强 张彦斌 付春苗 齐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关于协同型储气库库容预测、协同阶段向储气库阶段转换时机的研究鲜有。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和覆压孔渗实验,研究长期水驱和多轮次气驱对储气库库容的影响;利用葡北油田全直径岩心,开展采油扩大库容与协同型储气库运行全过程实验,分析定压... 关于协同型储气库库容预测、协同阶段向储气库阶段转换时机的研究鲜有。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和覆压孔渗实验,研究长期水驱和多轮次气驱对储气库库容的影响;利用葡北油田全直径岩心,开展采油扩大库容与协同型储气库运行全过程实验,分析定压生产和定时生产2种开发模式下多轮次气驱对库容、达容时间、工作气量占比、采收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水驱及多轮次气驱均能改善储集层物性,是储气库库容增大的因素之一;随着注采轮次的增加,2种开发模式下的库容增量逐轮次降低,工作气量占比逐轮次增加;储气库分别在定压生产注采第6轮次和定时生产注采第10轮次后接近达容,采收率基本不再增加;定压生产比定时生产采收率提高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北油田 三间房组 协同型储气库 天然气驱油 库容 达容时间 工作气量 转换时机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善油田中含水期合理注采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昭 张云杰 +2 位作者 邵明记 郭克城 牛宝荣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4期50-53,共4页
针对鄯善油田开发初期确定的注采比已不能适应油田中含水期地层压力和产液(油)量逐年下降的开发状况。以物质平衡和注采平衡原理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并重点考虑了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原油脱气及无效注水量的影响,... 针对鄯善油田开发初期确定的注采比已不能适应油田中含水期地层压力和产液(油)量逐年下降的开发状况。以物质平衡和注采平衡原理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运用多种方法并重点考虑了地层压力下降造成原油脱气及无效注水量的影响,确定了油田中含水期开发的合理注采比为1.2,根据研究结论并考虑恢复地层压力的需要,现场及时将注采比提高到1.25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中含水期 合理注采比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雁木西油田第三系油藏开采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姜涛 李菊花 王旭东 《吐哈油气》 2002年第3期252-256,311,共6页
依据第三系油藏雁6块地质参数,建立单井径向模型和二维注采剖面模型,就雁木西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注水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模拟结果表明:①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过低,油田开发初期就会有出水现象;②油藏底部夹层的物性及... 依据第三系油藏雁6块地质参数,建立单井径向模型和二维注采剖面模型,就雁木西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注水过程中各项因素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模拟结果表明:①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过低,油田开发初期就会有出水现象;②油藏底部夹层的物性及分布状况是影响底水油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③油藏垂向非均质性是影响注水油藏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④雁木西油田属低渗透油田,采油速度不宜过高,一般将采油速度控制在2%左右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木西油田 注水开发 砂岩油藏 底水锥进 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复合堵漏体系中氯化钙控释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殷慧 柳华杰 +5 位作者 安朝峰 步玉环 郭胜来 宋文宇 屈俊峰 苏国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是常用的油井堵漏材料,但是水玻璃和氯化钙一接触即快速反应,只能采用双液法进行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拟对氯化钙进行控释,以期能够将水玻璃-氯化钙混合同时泵注,简化施工。该研究通过使用树脂体系对氯化钙进行包裹完... 水玻璃-氯化钙体系是常用的油井堵漏材料,但是水玻璃和氯化钙一接触即快速反应,只能采用双液法进行施工,工序复杂。因此拟对氯化钙进行控释,以期能够将水玻璃-氯化钙混合同时泵注,简化施工。该研究通过使用树脂体系对氯化钙进行包裹完成氯化钙的控释。通过改变体系中氯化钙的加量、交联剂的加量以及单体的种类及配比,考察以上3种因素对控释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树脂对氯化钙进行包裹时,氯化钙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4、交联剂加量为6%,可将水玻璃-氯化钙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05 min。将已包裹氯化钙的树脂粉末进行二次包裹时,氯化钙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2、一次包裹二次包裹交联剂加量均为6%时,可将水玻璃-氯化钙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10 min。在二次包裹的树脂体系中加入氯化钠,可将体系失去流动性时间延长至180 min。通过红外光谱和SEM谱图分析发现,吸水树脂通过减少氯化钙与水玻璃的接触面积来减缓反应的进行,树脂本身不参与水玻璃与氯化钙的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水玻璃复合堵漏体系 氯化钙 控释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的建立及应用
11
作者 褚夫建 苟拓彬 +1 位作者 韩跃涛 高文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在Ⅱ类广义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引入了地下含气水率概念,类比建立了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此类曲线对应的含气水变化规律数学模型在n、m取不同数值时,不仅可以转化为S型含气水变化规律,而且也可以转化为描述凸型、S-凸型、S-凹... 在Ⅱ类广义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引入了地下含气水率概念,类比建立了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此类曲线对应的含气水变化规律数学模型在n、m取不同数值时,不仅可以转化为S型含气水变化规律,而且也可以转化为描述凸型、S-凸型、S-凹型、凹型等不同形态的含气水变化规律,丰富了气水混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给出了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通式及其对应的含气水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分别评价了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气水交替混相驱和锦州油田S31油藏气顶+边水混驱的开发效果,拟合精度较高,可供其他油藏开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北油田 锦州油田 气水混驱油藏 Ⅱ类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 地下含气水率 变化规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研究:以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为例
12
作者 王波 郭强 +4 位作者 王春伟 侯瑞卿 孙鑫 郭涛 陈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流体可动性评价难度大,影响着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表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本研究针对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储层岩心,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RD全岩矿物分析、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照片,系统梳理了核磁共振T2谱与孔... 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流体可动性评价难度大,影响着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表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本研究针对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储层岩心,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RD全岩矿物分析、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照片,系统梳理了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对应关系,实现了致密储层孔径定量表征,阐明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并明确了不同孔隙结构的流体可动性。结果表明:五墩凹陷核磁共振T2谱多为双峰型,左峰优势型占65%,双峰均势型占35%,粒间孔半径为6×10^(-3)~600×10^(-3)μm,溶蚀孔半径为0.6~4μm,微裂缝半径大于4μm;各井孔喉半径分布差异大:XC1井以粒间孔优势型为主,溶蚀孔比例变化大,D1井均为粒间孔优势型,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形态变化较小,D2井发育粒间孔优势型及双孔均势型,粒间孔、溶蚀孔比例变化大,DX3井为双孔均势型,整体信号强度小;通过对饱和水、束缚水及残余油状态的岩心进行核磁测试,反映出溶蚀孔对流体可动性的贡献大。五墩凹陷后期的勘探方向为寻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及溶蚀孔比例“双高”的井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五墩凹陷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流体可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气藏开采中定性判别水锁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菊花 李相方 +3 位作者 卜范慧 冀秀香 姜涛 李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2-93,共2页
根据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应用于气藏开采过程中定性判别水锁程度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简单,结果可靠,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水锁 气藏 灰色系统 关联度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驱替特征曲线特性对比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君 高文君 +3 位作者 彭玮 王鹏 万永红 周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驱替特征曲线法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储量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形成50多种。在这些曲线中,筛选出能够描述不同形态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的曲线一直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钟德康驱替特征曲线和G... 驱替特征曲线法是研究油田含水规律、预测开采指标和标定可采储量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已形成50多种。在这些曲线中,筛选出能够描述不同形态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的曲线一直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钟德康驱替特征曲线和Gao-Ⅰ驱替特征曲线特性的对比分析表明:两类水驱曲线均具备描述不同形态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的特性,但前者无驱替特征曲线相对应,而后者有驱替特征曲线相对应,其应用范围更大,是最理想的驱替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替特征曲线 方程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试井典型实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柏青 李江予 +1 位作者 李雷寿 王鹏 《油气井测试》 2001年第3期32-35,共4页
脉冲试井是井组 (至少两口井 )间开展的一种试井技术 ,其测试的难度远高于常规、稳定或不稳定试井。进行脉冲试井必须对井组作详细论证 ,编写优质试井设计 ,合理高效的组织协调 ,配备高精度的资料录取系统 ,选择先进的资料处理方法及解... 脉冲试井是井组 (至少两口井 )间开展的一种试井技术 ,其测试的难度远高于常规、稳定或不稳定试井。进行脉冲试井必须对井组作详细论证 ,编写优质试井设计 ,合理高效的组织协调 ,配备高精度的资料录取系统 ,选择先进的资料处理方法及解释软件 ,充分结合油藏动态 ,获取正确的认识 ,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陵 16 2 4井组脉冲试井的成功就是基于此而取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油田 脉冲试井 工艺设计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排量电缆地层测试复合流动压降解释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君 关富佳 +1 位作者 刘杨 李旭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6-99,167,共4页
利用电缆地层测试预测试压降数据进行渗透率解释,能够快速获得储层参数,为下步正式测试工作提供参考。对于大排量电缆地层测试器,在较薄储层测试时,压力很快传播到储层上下不渗透边界,流体的流动形态也从球形流动过渡到圆柱形流动,而目... 利用电缆地层测试预测试压降数据进行渗透率解释,能够快速获得储层参数,为下步正式测试工作提供参考。对于大排量电缆地层测试器,在较薄储层测试时,压力很快传播到储层上下不渗透边界,流体的流动形态也从球形流动过渡到圆柱形流动,而目前还没有针对电缆地层测试的球形流-柱形流复合流动压降解释模型。为了通过电缆地层测试压降数据快速获得可靠渗透率参数,指导进一步的精确测试参数选取。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电缆地层测试球形流-柱形流复合流动压降解释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提高薄层测试时压降渗透率的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地层测试 薄层 复合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洼陷三间房组致密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港 程甜 +4 位作者 李杰 陈安清 李富祥 徐慧 徐胜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该组储集砂体致密,非均质性较强,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以胜北洼陷中侏统三间房组砂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电镜扫描、高压压汞测试等,研究致...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洼陷中侏罗统三间房组油气资源丰富,但该组储集砂体致密,非均质性较强,制约了油气的勘探开发。以胜北洼陷中侏统三间房组砂岩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薄片观察、电镜扫描、高压压汞测试等,研究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44%,平均渗透率为0.1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为压实—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绿泥石环边胶结—石英Ⅰ期次生加大、长石溶解—钠长石化—绿泥石环边胶结—碳酸盐岩胶结—长石溶解—高岭石伊利石化,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胜北洼陷三间房组储集砂岩平均初始孔隙度为34.66%,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14.05%,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50%;早成岩阶段B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3.21%,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75%;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7.02%,胶结作用平均减孔4.26%;中成岩阶段B期压实作用平均减孔1.08%,胶结作用平均减孔0.75%。中成岩阶段A期溶蚀作用是研究区增孔的关键,平均增孔量为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胜北洼陷 三间房组 中侏罗统 致密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沉凝灰岩储层特征及储层伤害评价——以三塘湖盆地马56块条湖组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金发 管英柱 +3 位作者 李亭 徐摩 陈菊 董为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7-1034,1056,共9页
为了识别注入流体对致密沉凝灰岩储层的伤害情况,以马56块沉凝灰岩储层为例,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气测孔渗等方法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开展储层伤害实验,评价储层... 为了识别注入流体对致密沉凝灰岩储层的伤害情况,以马56块沉凝灰岩储层为例,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气测孔渗等方法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开展储层伤害实验,评价储层伤害类型及损害机理,并提出储层保护措施。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以火山碎屑岩为主,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蒙脱石为主,属于中黏土矿物储层;储层物性表现中高孔特低渗,原油为中质原油,油藏为正常地层压力的未饱和油藏。储层伤害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强应力敏、中等偏强盐敏、中等偏弱速敏和水敏、弱碱敏、负伤害酸敏及中等偏弱水锁。油田后续注水开发应控制生产压差、注入流体矿化度和流速,可添加黏土稳定剂和解水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致密油 沉凝灰岩 储层敏感性 水锁伤害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炉下猪尾管裂纹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长宁 张远征 +1 位作者 郭朝军 伏少春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5年第8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蒸汽转化炉 下猪尾管 20世纪70年代 原因 裂纹 仪表控制系统 核心设备 设备引进 甲醇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窗侧钻短半径水平井技术在鄯南1C的应用
20
作者 漆万辉 李军 +2 位作者 李翔 杨立军 冯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7年第12期79-83,共5页
2003年钻探成功的鄯南1C井是吐哈油田利用老直井侧钻完成的第一口短半径水平井,这标志着吐哈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再迈上新的台阶。由于该井侧钻点较深和造斜率高,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很大;主要针对鄯南1C的井眼轨迹设计、轨迹控制和轨迹测... 2003年钻探成功的鄯南1C井是吐哈油田利用老直井侧钻完成的第一口短半径水平井,这标志着吐哈油田水平井钻井技术再迈上新的台阶。由于该井侧钻点较深和造斜率高,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很大;主要针对鄯南1C的井眼轨迹设计、轨迹控制和轨迹测量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总结该井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侧钻短半径水平井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钻井 短半径 水平井 轨迹控制 轨迹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