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RP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分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卢坤 王朝阳 王永霞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分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组,依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 目的:探讨外周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分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3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组,依据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将患者分为缓解期组47例(0~2分)和活动期组53例(>2分);另依据活动期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2例(3~5分),中度组17例(6~10分),重度组14例(11~12分);选取同期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外周血D-D、FIB及血清CRP水平;Spearman分析外周血D-D、FIB及血清CRP水平与疾病分期、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D-D、FIB及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重度组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D-D、FIB及血清CRP与疾病分期呈正相关(r=0.627、0.633、0.631,P<0.05),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04、0.584、0.604,P<0.05)。结论:外周血D-D、FIB及血清CRP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呈高表达,且与疾病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可作为辅助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进展状态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2
作者 郑文凤 王戊辰 +1 位作者 李山林 刘学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957-3961,共5页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周口市中心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U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对症治疗并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研究组在... 目的探讨维得利珠单抗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周口市中心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2例UC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对症治疗并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维得利珠单抗。第14周观察治疗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外周血炎症因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过氧化脂质、活性氧簇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4(IL-4)、IL-8、IL-17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h1/Th2、Th17/Tre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得利珠单抗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UC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维得利珠单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检测肝脏、脾脏硬度值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殷琳琳 吕慧 +1 位作者 王戊辰 刘学进 《肝脏》 2023年第9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弹性成像(UE)检测肝脏、脾脏硬度值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PRI、FIB-4、和King′s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0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1例,... 目的评估超声弹性成像(UE)检测肝脏、脾脏硬度值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PRI、FIB-4、和King′s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0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35.3±7.8)岁。应用UE检测每例招募患者的肝脏硬度值(LSM)和脾脏硬度值(SSM),同时完成UE检查后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肝活检。结果UE测量成功率为100%,数据可靠。男性AST、LSM和SSM为(86.0±23.1)U/L、(10.6±3.4)kPa和(18.1±4.7)kPa,均显著高于女性[(71.4±19.3)U/L、(8.7±2.7)kPa和(15.5±5.4)kPa,P<0.05];男性年龄和GGT为(34.7±6.4)岁、(70.6±29.3)U/L,与女性[(37.0±6.8)岁、(88.2±34.5)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LSM、SSM、APRI、FIB-4及King′s评分均显著性增加(P<0.05)。在评估≥S2期肝纤维化时,LSM、SSM诊断AUC值均分别显著高于APRI、FIB-4及King′s评分(P<0.05)。LSM诊断≥S2期肝纤维化时,AUC、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2、7.8 kPa、77.4%及92.5%;SSM诊断≥S2期肝纤维化时AUC、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5、8.7 kPa、80.6%及94.0%。结论相较于APRI、FIB-4、和King’s评分,通过UE检测LSM、SSM对CHB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