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雾病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1
作者 高珊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开展搭桥术治疗,术后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39岁,&l... 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均开展搭桥术治疗,术后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两组年龄(≥39岁,<39岁)、性别(男,女)、BMI(>23.9kg/m2,≤23.9kg/m2)、吸烟史(有,无)、饮酒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高血脂病史(有,无)、手术方式(直接搭桥术,联合搭桥术)、搭桥侧别(左侧,右侧)、术前舒张压(≥80mmHg,<80mmHg)、术前收缩压(≥140mmHg,<140mmHg)、尼莫地平预防使用情况(使用,未使用)、Suzuki分期(≥4期,<4期)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烟雾病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2例烟雾病患者术后15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14.71%(15/102);两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尼莫地平预防使用情况、Suzuki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140mmHg、未预防性使用尼莫地平、Suzuki分期≥4期为影响烟雾病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烟雾病患者搭桥术后脑梗死风险偏高,与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140mmHg、未预防性使用尼莫地平、Suzuki分期≥4期关系密切,还需完善早期预防措施,降低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搭桥术 脑梗死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改峰 韩怀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3期48-48,7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有轻微头外伤史,伤后3 h临床症状不明显,伤后6 h^2 d均出现明显肢体偏瘫,伤后早期(<6 h)头部CT平扫无...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有轻微头外伤史,伤后3 h临床症状不明显,伤后6 h^2 d均出现明显肢体偏瘫,伤后早期(<6 h)头部CT平扫无脑梗死征象,而MRDWI序列斑点状高信号,伤后6 h^2 d均见基底节区及侧脑室体部后外侧CT低密度、MRIT1低、T2高信号的小梗死灶,脑水肿轻。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伤后临床症状轻微,病情进展相对迟缓,外侧豆文动脉易于发病,MRI及时检查可尽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脑外伤 影像学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海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7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记忆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联合集束化护理应用在小骨窗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患者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运动功能、记忆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微创手术 脑出血 人性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刘霄 李锴 刘德中 《哈尔滨医药》 2020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0例,大骨瓣开颅术)、B组(30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C组(40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三组临床指标、...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0例,大骨瓣开颅术)、B组(30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C组(40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比较三组临床指标、神经功能、昏迷程度及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与C组,且B组长于C组;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术后3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比术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均比术前高,但C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高于A组与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有效改善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的影响
5
作者 高珊 郁海燕 《中国校医》 2020年第10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为中...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甘油三酯(1.48±0.28)mmol/L、胆固醇(4.21±0.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54±0.36)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6±0.31)mmol/L、(4.72±0.61)mmol/L、(2.87±0.4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χ^2=5.126,P<0.05)。结论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家庭护理 血脂异常 护理风险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脑卒中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锴 史鹏飞 +6 位作者 郭亚洲 刘霄 王常伟 刘禹 何兵 赵余涛 刘德中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密切。目前针对颈动脉狭窄的诊疗方法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二者在防治脑卒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EA和CAS对脑卒中的防治作用的优劣... 缺血性脑卒中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颈内动脉狭窄关系密切。目前针对颈动脉狭窄的诊疗方法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二者在防治脑卒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CEA和CAS对脑卒中的防治作用的优劣,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CEA与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对脑卒中的防治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常伟 刘德忠 李楷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2期54-58,共5页
目的分析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IC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194例S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颞叶组62例、侧裂组47例和钻孔组85例,比较... 目的分析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IC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194例S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颞叶组62例、侧裂组47例和钻孔组85例,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近期和远期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侧裂组手术时间长于颞叶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颞叶组(P<0.05),且钻孔组手术时间低于颞叶组和侧裂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颞叶组而且高于侧裂组(均P<0.05),三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GCS评分均随时间逐渐增高,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颞叶组术后1 d、3 d时GCS评分高于钻孔组(P<0.05),侧裂组术后1 d、3 d时GCS评分高于颞叶组和钻孔组(P<0.05);三组术后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7.10%、91.49%和80.00%(P>0.05),另外颞叶组术后死亡1例(1.61%),侧裂组未发生死亡,钻孔组死亡3例(3.53%),三组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侧裂组肺部感染和癫痫发生率低于颞叶组(P<0.05),三组颅内再出血、应激性溃疡和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皮层入路、沟裂显微手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SICH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沟裂显微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提升近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幕上脑出血 颞叶皮层入路 沟裂显微手术 钻孔引流术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