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驯鹿β-防御素reBD-1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银凤 郝永峰 +2 位作者 赵艳芳 余兴帮 都格尔斯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为了获得驯鹿β-防御素reBD-1全长cDNA序列,根据已获得的reBD-1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1条序列特异性引物作为上游引物,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接合器引物作为下游引物,克隆reBD-1cDNA的3′末端序列。另外,采用反向嵌套PCRRACE法,根据r... 为了获得驯鹿β-防御素reBD-1全长cDNA序列,根据已获得的reBD-1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1条序列特异性引物作为上游引物,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接合器引物作为下游引物,克隆reBD-1cDNA的3′末端序列。另外,采用反向嵌套PCRRACE法,根据reBD-1cDNA的已知序列,设计1条5′末端磷酸化的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2对特异性反向嵌套PCR引物,首先进行反转录(RT),然后将mRNA反转录成的cDNA进行环化,最后进行反向嵌套巢式PCR,克隆reBD-1cDNA的5′末端序列。结果成功的克隆出了reBD-1cDNA的3′和5′末端序列,从而得到372bp的reBD-1cDNA全序列,其中包含44bp5′非翻译区(UTR)、192bp的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bp的3′UTR和poly(A)15。reBD-1cDNA全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嵌套PCR 5′RACE 3′RACE Β-防御素 驯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在组织中表达的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银凤 赵艳芳 +1 位作者 都格尔斯仁 吴萨日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3-727,共5页
β-防御素主要是由哺乳动物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分布在机体宿主-环境的界面位置。在本研究中,利用已克隆的驯鹿β-防御素reBD-1cDNA作为探针,经地高辛标记后再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eBD-1mRNA在驯鹿组织内的表达部位。结果显示reBD-1mRNA... β-防御素主要是由哺乳动物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分布在机体宿主-环境的界面位置。在本研究中,利用已克隆的驯鹿β-防御素reBD-1cDNA作为探针,经地高辛标记后再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reBD-1mRNA在驯鹿组织内的表达部位。结果显示reBD-1mRNA表达在舌背表面的复层扁平上皮内,实质性器官肾也表达在肾小管及肾小囊上皮内,而淋巴器官脾脏内reBD-1mRNA表达在淋巴细胞和红髓的巨噬细胞内。表明驯鹿β-防御素不仅表达在上皮细胞内,而且在非上皮细胞内也有表达,提示reBD-1在黏膜和系统防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驯鹿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鹿β-防御素-1(reBD-1)mRNA在驯鹿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萨日娜 赵艳芳 +2 位作者 余兴帮 都格尔斯仁 杨银凤 《中国草食动物》 2006年第6期23-26,共4页
为了检测reBD-1mRNA在驯鹿体内可能的表达器官,研究根据已知的reBD-1cDNA序列设计了一对预计扩增产物为121bp的引物,以驯鹿舌、食管、瘤胃、网胃、皱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肝、肺、气管、肾、膀胱、睾丸、附睾、心脏、脾脏中提取的... 为了检测reBD-1mRNA在驯鹿体内可能的表达器官,研究根据已知的reBD-1cDNA序列设计了一对预计扩增产物为121bp的引物,以驯鹿舌、食管、瘤胃、网胃、皱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肝、肺、气管、肾、膀胱、睾丸、附睾、心脏、脾脏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驯鹿的上述器官内reBD-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reBD-1mRNA在上述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舌、瘤胃、睾丸中表达最强;在食管、十二指肠、结肠、气管、脾脏中有中等量的表达;在网胃、皱胃、回肠、肝、肺、肾、膀胱、附睾、心脏内的表达较弱。β-防御素reBD-1在驯鹿体内的广泛表达提示reBD-1有助于驯鹿的先天性宿主防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驯鹿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假定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春光 高明华 +2 位作者 赵艳芳 郝瑞霞 郝永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3,共8页
利用PCR技术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标准株PG3的假定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将其编码成熟肽的基因区域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进行了原核表达。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丝状支原... 利用PCR技术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标准株PG3的假定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将其编码成熟肽的基因区域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进行了原核表达。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GM12株的可变脂蛋白基因序列MMCAP2-0900同源性最高(95%)。并且其氨基酸序列结构与丝状支原体簇中已报道的其他可变表面脂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构高度相似。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31ku。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标准株的假定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该基因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95010和GM12株的预测的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簇具有亲缘关系,同为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家族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 假定可变表面脂蛋白基因 系统进化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鹿β-防御素reBD-1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银凤 赵艳芳 +1 位作者 余兴帮 郝永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0-744,共5页
从驯鹿舌黏膜上皮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reBD-1的cDNA,并重组到pBlueselectT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所克隆的reBD-1的cDNA为β-防御素,因为该cDNA包含由192个碱基组成的开放读码框(ORF),该ORF编码6... 从驯鹿舌黏膜上皮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reBD-1的cDNA,并重组到pBlueselectT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所克隆的reBD-1的cDNA为β-防御素,因为该cDNA包含由192个碱基组成的开放读码框(ORF),该ORF编码64个氨基酸残基的前原防御素,该前原防御素含有β-防御素特征性结构即6个在特定位置上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驯鹿β-防御素属首次发现,为更好地了解驯鹿黏膜防御机制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驯鹿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鹿生长素Ghrelin cDNA的克隆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银凤 朱雪敏 +1 位作者 余兴帮 赵艳芳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96-198,210,共4页
从驯鹿皱胃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驯鹿生长素Ghrelin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cDNA扩增,获得了300 bp的片段,重组到pBlueselect T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分析,确认PCR产物... 从驯鹿皱胃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驯鹿生长素Ghrelin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cDNA扩增,获得了300 bp的片段,重组到pBlueselect T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分析,确认PCR产物为Ghrelin cDNA,为进一步研究Chrelin在驯鹿体内的分布及营养因素等对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驯鹿 C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驯鹿β-防御素-1 cDNA3′末端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郝永峰 杨银凤 +2 位作者 赵艳芳 余兴帮 都格尔斯仁1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分子结构,利用已克隆出的reBD-1部分片段,设计了1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以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 sites Adaptor Primer作为下游引物,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 为进一步研究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分子结构,利用已克隆出的reBD-1部分片段,设计了1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以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 sites Adaptor Primer作为下游引物,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通过与已知reBD-1片段拼接,得到了192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 bp的3′非翻译区(3′UTR)以及poly(A)15,其中ORF编码具有64个氨基酸残基的reBD-1前原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 3’RACE 驯鹿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专用动物生命素实验报告
8
作者 赵艳芳 佟延会 +1 位作者 付德军 鄂朝帆 《基层农技推广》 2015年第11期42-44,共3页
文章研究了奶牛饲料中添加动物生命素之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生命素并对奶牛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和比较,得出随着使用生命素时间的加长,奶牛产奶量逐渐提高,特别是使用生命素20天后的产奶量的提高最为显著,产奶量平均增加... 文章研究了奶牛饲料中添加动物生命素之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生命素并对奶牛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和比较,得出随着使用生命素时间的加长,奶牛产奶量逐渐提高,特别是使用生命素20天后的产奶量的提高最为显著,产奶量平均增加约10kg/d,以2.7元/kg奶价计算,每天增加收入27~30元;且牛奶里的脂肪、非脂、蛋白、密度和冰点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以蛋白的含量提高最为突出,达到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专用动物生命素 产奶量 奶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