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外结核病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玄琦月 韩雪 付英梅 《生物技术进展》 2021年第1期47-53,共7页
肺外结核病指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肺部以外器官和部位的结核病。近年来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未能得到早期有效治疗的肺外结核病患者可能并发畸形、截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微生物... 肺外结核病指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肺部以外器官和部位的结核病。近年来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未能得到早期有效治疗的肺外结核病患者可能并发畸形、截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从病原学角度诊断肺外结核病至关重要。基于此,总结了近年来肺外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概况及应用进展,并对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今后肺外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微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HPV16L1重组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佳 商庆龙 +3 位作者 王燕 李晓波 刘希君 谷鸿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构建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蛋白的重组表达菌株pQE31-HPV16L1/M15(pREP4)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实验选取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为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细菌密度和诱导温度,采用四... 通过正交试验对构建的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蛋白的重组表达菌株pQE31-HPV16L1/M15(pREP4)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实验选取影响蛋白表达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为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细菌密度和诱导温度,采用四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测定重组表达蛋白,以Tanon凝胶成像系统分析目的蛋白含量作为检测条件优化效果的指标,所得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37℃、IPTG0.5mmol/L,菌密度OD600为1.0的条件下诱导4h所得蛋白量最大;经统计正交分析的最佳诱导条件为37℃、0.5mmol/LIPTG和菌密度OD600为1.0的条件下诱导7h。经实验验证,应用正交分析的最佳条件诱导所得目的蛋白量最大,但实际中通常采用诱导4h条件。实验证明正交试验可以用于基因工程菌株蛋白表达条件优化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L1蛋白 正交试验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于丽 吴静 +2 位作者 王迪 肖骁 张凤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1957年首次被描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以t(12; 17)(q22; q12)易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未成熟的粒细胞在发育早期分化阻滞。而影响APL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1957年首次被描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常见亚型,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以t(12; 17)(q22; q12)易位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未成熟的粒细胞在发育早期分化阻滞。而影响APL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表达异常、自噬、氧化应激、表观遗传学等。目前,通过促进APL细胞分化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延长持续缓解时间。本文主要对调控APL细胞分化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异常 自噬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蔡文辉 张文莉 +1 位作者 付英梅 张凤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5-809,共5页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使抗生素中的β-内酰胺环免遭水解,保护抗生素的抗菌作用。1976年,英国从链霉菌中发现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其能抑制部分广谱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常与阿莫西林联合应用,可使阿莫西林对某些细菌的MIC值降低。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以及具有β-内酰胺酶相关的耐药性的细菌的增加,许多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相继被发现。根据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结构,主要将其分为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抑制剂和不含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抑制剂。本文就目前国内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酶抑制剂 细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c2细胞对B组柯萨奇病毒3型重组株的易感性
5
作者 林乐勋 赵文然 +4 位作者 武帅钦 佟雷 王燕 张凤民 钟照华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2期78-83,共6页
H9c2细胞是来源于大鼠胚胎心脏组织的成肌细胞系,B组柯萨奇病毒(group B Coxsackievirus,CVB)是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观察了CVB3在H9c2细胞中的感染性,探讨H9c2细胞是否可用于CVB致心肌疾病的实验研究。用整合了增强... H9c2细胞是来源于大鼠胚胎心脏组织的成肌细胞系,B组柯萨奇病毒(group B Coxsackievirus,CVB)是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观察了CVB3在H9c2细胞中的感染性,探讨H9c2细胞是否可用于CVB致心肌疾病的实验研究。用整合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或海肾荧光素酶(RLuc)的CVB3重组株EGFP-CVB3、RLuc-CVB3攻击H9c2细胞及大、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技术观察感染细胞的EGFP和RLuc表达,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病毒在核酸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在病毒攻击的H9c2细胞未检测到EGFP和RLuc表达;RT-PCR显示在CVB3感染9 d后检测不到CVB3 RNA;CVB3毒株可感染小鼠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大鼠心肌细胞,但不感染大鼠骨骼肌细胞和H9c2细胞。本研究结果表明,H9c2细胞不是CVB3易感细胞,不能用于CVB3致心肌疾病的研究;该结果从病毒感染方面也支持H9c2具有大鼠骨骼肌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C2细胞 B组柯萨奇病毒3型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尔纳病病毒接种Wistar大鼠脑组织中病毒基因组的原位检测
6
作者 刘爱平 李玉军 +4 位作者 李小光 宋武琦 李爱梅 周淑如 张凤民 《微生物与感染》 2009年第3期152-155,共4页
本文旨在用原位杂交法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DV)接种Wistar大鼠脑组织中BDV基因组的分布情况。DIG RNA labeling kit标记BDV p24正链探针后,用斑点实验检测该探针的标记效率,斑点杂交法检测该探针的特异性。在其标记效率与特异性均达到实... 本文旨在用原位杂交法探讨博尔纳病病毒(BDV)接种Wistar大鼠脑组织中BDV基因组的分布情况。DIG RNA labeling kit标记BDV p24正链探针后,用斑点实验检测该探针的标记效率,斑点杂交法检测该探针的特异性。在其标记效率与特异性均达到实验要求后,用该探针对颅内接种BDV(H1766株)的Wistar大鼠脑组织中BDV基因组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发现,接种3周后,BDV感染主要发生在皮质和海马,仅少量发生在丘脑和下丘脑;接种6周后,皮质和海马的BDV感染仍然存在,且丘脑和下丘脑的BDV感染明显增强,说明BDV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范围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步扩大。本文建立的原位杂交法可用于检测BDV在Wistar大鼠脑组织内的分布与迁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纳病病毒 大鼠 原位杂交 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荧光素酶裸鼠垂体腺瘤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婧惟 魏兰兰 +4 位作者 秦颖 童丽萍 纪羽婷 徐坤 初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18-421,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裸鼠垂体腺瘤移植瘤模型,并通过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实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点。方法经G418药物选择性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GH3-luc和MMQ-luc细胞系。将两株细胞系分别皮下接种于BAL...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裸鼠垂体腺瘤移植瘤模型,并通过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实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特点。方法经G418药物选择性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GH3-luc和MMQ-luc细胞系。将两株细胞系分别皮下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成瘤和生长情况。结果本组成功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裸鼠GH3-luc和MMQ-luc移植瘤模型。体表直尺测量显示:移植瘤在接种MMQ-luc和GH3-luc细胞后10d内生长均较缓慢,15—30d肿瘤体积迅速增长.且MMQ-luc移植瘤较GH3-luc移植瘤生长快。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荧光测量显示:接种GH3-luc细胞移植瘤20d时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10d的荧光强度。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荧光测量与取瘤直尺测量的肿瘤体积变化趋于一致,而体表直尺测量的肿瘤体积偏小。结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裸鼠垂体腺瘤移植瘤模型的成功建立,不仅可用于活体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实时观察肿瘤的成瘤及生长情况,而且为垂体腺瘤的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移植瘤 荧光素类 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表达、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8
作者 孙宇辉 张沿君 +5 位作者 刘明明 唐丽萍 张光虹 魏兰兰 谷鸿喜 商庆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并制备小鼠抗HPV16 E2血清。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HPV16E2基因,构建入pET21b载体,重组表达载体pET21b-HPV16E2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鉴定表达产物。经纯化、变性和复性方法... 目的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2蛋白,并制备小鼠抗HPV16 E2血清。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HPV16E2基因,构建入pET21b载体,重组表达载体pET21b-HPV16E2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表达并鉴定表达产物。经纯化、变性和复性方法,制备可溶性HPV16 E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检测小鼠IFN-γ、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和抗血清滴度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pET21b-HPV16 E2构建成功。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_r)为42 000,Western blot法证明具有较高特异性。小鼠抗血清效价升高,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升高,小鼠IFN-γ无升高。结论成功制备可溶性HPV16 E2蛋白和小鼠抗HPV16 E2高效价的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E2蛋白 表达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灭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灭活及DNA提取的影响
9
作者 姜水莲 江洋深 +4 位作者 张玉 肖凤 全保燕 王娟 凌虹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讨乙醇和热灭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灭活效果以及对后续提取DNA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00℃处理10 min和70%乙醇处理2 h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进行灭活,灭活处理后和未经灭活的对照培养物重新接种到L-J培养基,连续6周观察... 目的探讨乙醇和热灭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灭活效果以及对后续提取DNA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100℃处理10 min和70%乙醇处理2 h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物进行灭活,灭活处理后和未经灭活的对照培养物重新接种到L-J培养基,连续6周观察细菌是否生长;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结果两种方法灭活的菌株重新接种后均未见细菌生长。乙醇灭活后成功提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获得单一基因组DNA条带。结论乙醇灭活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对后续提取基因组DNA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灭活 乙醇 DNA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膜糖蛋白CD4结合位点修饰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郭彩霞 王甲业 +3 位作者 于昊彤 田丹 庄敏 凌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 探讨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包膜糖蛋白(Env) gp120的CD4结合位点(CD4BS)核心区第423、425和431位氨基酸三联突变ING/MKE对其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HIV-1原代毒株06044包膜gp120 ING/MKE三联突变表达载体pcT... 目的 探讨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包膜糖蛋白(Env) gp120的CD4结合位点(CD4BS)核心区第423、425和431位氨基酸三联突变ING/MKE对其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HIV-1原代毒株06044包膜gp120 ING/MKE三联突变表达载体pcT22-06044 gp120T-ING/MKE(gp120T-ING/MKE),在体外转染的HEK293T细胞表达三聚化野生型gp120Twt蛋白和突变体gp120T-ING/MK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骨髓抗原特异性浆细胞.结果 获得真核表达载体gp120T-ING/MKE.转染后,在293T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了三聚化重组蛋白.末次免疫后14 d,gp120Twt和gp120T-ING/MKE免疫血清中结合抗体滴度都大于1∶1 000,但两组血清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突变体组骨髓特异性浆细胞分泌水平和非特异浆细胞水平均低于野生型gp120免疫组.野生型和突变体免疫诱导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均不强.结论 HIV-1包膜蛋白CD4结合区423、425和431位三联突变没有改善gp120蛋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包膜糖蛋白 CD4结合位点 突变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6
11
作者 徐维祯 张国民 +4 位作者 梁爽 王燕 商庆龙 滕旭 李迪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1年第5期426-430,45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为完善Mu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期刊全文数据... 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为完善Mu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疫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1年)及其世纪期刊(1979~1993年)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1982~2011年),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3篇,16篇涉及MuV免疫学效果研究,3篇为MuV免疫持久性的研究,4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对Mu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显示:血凝抑制抗体阳转率为23.21%~93.18%,IgG抗体阳转率为83.2%~97.7%;3年后抗体阳性率保持>75%;Meta分析显示,疫苗的保护效果为85%。结论接种MuV后,IgG抗体阳转率较高,并能保持较好的持久性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免疫学效果 保护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燕 王华庆 +4 位作者 徐维祯 滕旭 商庆龙 房勇 谷鸿喜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1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评价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V)的保护效果,为完善R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风疹、免疫、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1994~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对纳入... 目的评价国产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V)的保护效果,为完善RV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以风疹、免疫、效果为检索词,全面检索1994~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0篇,14篇是免疫学效果的研究,4篇是免疫持久性的研究,2篇是对保护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对RV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系统评价显示,接种RV后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为97.3%~100.0%,IgG抗体阳性率为85.4%~100.0%;7年后抗体阳性率保持>90%;Meta分析疫苗的保护效果为77%。结论接种RV后,抗体阳性率高,并能保持较好的持久性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减毒活疫苗 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地区隐源性肝炎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房勇 梁爽 +3 位作者 陈思佳 徐维祯 赵颖新 谷鸿喜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地区隐源性肝炎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393个受试者的血清,其中包括隐源性慢性肝炎患者215名、HBsAg阴性肝癌患者178名。使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血... 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地区隐源性肝炎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393个受试者的血清,其中包括隐源性慢性肝炎患者215名、HBsAg阴性肝癌患者178名。使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V-DNA,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HBV—DNA的载量。结果在隐源性慢性肝炎患者、HBsAg阴性肝癌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流行率分别为23.7%(51/215)和68.5%(122/178)。在IgGanti—HBc阳性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较高。所有隐匿性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均较低(〈10^5拷贝/ml)。结论在中国北方隐源性肝炎及肝癌患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较高。因此,对隐匿性HBV感染应给及足够的重视,避免因输血及器官移植造成HBV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感染 流行率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受体1在HIV感染和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晓 庄敏 +1 位作者 凌虹 王甲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3-478,共6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与配体PD-L1或PD-L2相互作用,负向调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PD-1在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与配体PD-L1或PD-L2相互作用,负向调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PD-1在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表达上调,高水平表达的PD-1不仅影响病毒对靶细胞的易感性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能力,还影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体外阻断PD-1/PD-L通路可改善宿主细胞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已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抗病毒治疗和HIV疫苗的研究中。本文概述了PD-1在HIV感染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 防治
原文传递
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疫苗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子茜 李妍 凌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包膜糖蛋白的高度变异性及较弱的免疫原性,研制HIV疫苗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包膜糖蛋白是诱导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如何针对包膜蛋白设计出合理的免疫原,诱导具... 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包膜糖蛋白的高度变异性及较弱的免疫原性,研制HIV疫苗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包膜糖蛋白是诱导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如何针对包膜蛋白设计出合理的免疫原,诱导具有交叉保护功能的广谱中和抗体已经成为研究HIV疫苗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免疫原 表位 广谱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基于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德辉 徐鑫钰 凌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一类不同于可溶性重组抗原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亲本病毒一样,VLP既可以是无包膜的,也可以是带包膜的。根据VLP的复杂性,它可以在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中使用重组载体生产。到目前为...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一类不同于可溶性重组抗原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与亲本病毒一样,VLP既可以是无包膜的,也可以是带包膜的。根据VLP的复杂性,它可以在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中使用重组载体生产。到目前为止,针对各种疾病的VLP候选疫苗已经在不同的表达系统中生产出来。一些VLP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少数已经获得许可和商业化。文章综述了各类VLP疫苗、各种表达系统的表达效果以及嵌合类VLP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样颗粒 表位 疫苗
原文传递
疫苗佐剂对免疫细胞的激活机制
17
作者 曹露千 王欢 +1 位作者 凌虹 李妍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35-339,共5页
预防性疫苗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佐剂可以增强疫苗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佐剂通过与不同种类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或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 预防性疫苗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佐剂可以增强疫苗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佐剂通过与不同种类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或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GMP-AMP synthase,cGAS)作用,增强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对抗原的摄取及提呈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种类佐剂诱导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种类不同,因此在诱导CD4^(+)T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的T细胞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文章总结了佐剂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及机制,为疫苗佐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佐剂 抗原呈递细胞 免疫活化
原文传递
TRIM21胞内免疫功能与治疗应用
18
作者 彭楚 张雪莹 +1 位作者 凌虹 庄敏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90-295,共6页
三基序蛋白21(tripartite-motif protein 21,TRIM21)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胞质内的泛素连接酶,也是一类胞内抗体受体或者感应器,成为抵御病毒入侵的固有免疫防线。对于在细胞外已经逃逸了中和抗体作用,并被非中和抗体吸附而通过细胞膜侵入... 三基序蛋白21(tripartite-motif protein 21,TRIM21)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胞质内的泛素连接酶,也是一类胞内抗体受体或者感应器,成为抵御病毒入侵的固有免疫防线。对于在细胞外已经逃逸了中和抗体作用,并被非中和抗体吸附而通过细胞膜侵入细胞内的病毒,TRIM21可以通过与病毒-抗体复合物中的抗体Fc段结合,发挥阻止病毒复制和诱导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TRIM21的降解病毒颗粒与激活免疫信号的双重效应功能,受自身的泛素化和磷酸化的严格调控。此外,TRIM21还能够与补体系统协同发挥作用。文章对TRIM21细胞内抗病毒和激活免疫功能的机制,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抗体工程和TRIM-AWAY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免疫 三基序蛋白21 抗病毒免疫 免疫激活
原文传递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与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海燕 黄磊 +3 位作者 高士豪 田珍 凌虹 王甲业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是重要的T细胞调节因子,其通过负调控作用调节T细胞功能和免疫应答。在HIV-1感染中,T...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是重要的T细胞调节因子,其通过负调控作用调节T细胞功能和免疫应答。在HIV-1感染中,T细胞功能发生异常,免疫应答出现障碍,因此了解HIV-1感染后机体的免疫调控功能及对HIV-1感染后CTLA-4对病毒的作用及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感染 免疫调控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在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原核表达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商庆龙 马延秀 +5 位作者 郭志伟 李立群 郝美丽 孙宇辉 魏兰兰 谷鸿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8-991,共4页
鉴定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2蛋白的重组表达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快速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应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后的蛋白。选取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细菌密度OD600和诱导温度共4个主要外部因素... 鉴定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2蛋白的重组表达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快速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应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后的蛋白。选取诱导时间、诱导剂浓度、细菌密度OD600和诱导温度共4个主要外部因素。采用四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单位体积内HPV16 E2目的蛋白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结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PV16 E2菌株鉴定正确。HPV16 E2蛋白表达主要以不溶性蛋白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诱导剂浓度和诱导温度,最佳诱导条件为37℃、1.0 mmol/L IPTG和OD600为1.0的条件下诱导7 h,正交试验对分子生物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条件优化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2蛋白 正交试验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