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104例脂肪肝患者丙转氨酶及甘油三酯的检验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志海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6期214-215,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丙转氨酶(ALT)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04例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样本ALT及TG含量。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中ALT及TG含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脂肪肝患者的ALT及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目的研究血清丙转氨酶(ALT)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04例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样本ALT及TG含量。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中ALT及TG含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脂肪肝患者的ALT及T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丙转氨酶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蛋白的单剂量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英 李雅杰 +1 位作者 杨红 徐美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6-1077,共2页
目的:通过桃仁蛋白单剂量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评价该药物用药安全性。方法:①单剂量毒性试验方法:在一日内单次给药。动物选择:昆明小鼠;给药途径:腹腔注射;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方法:固定剂量每日连续给药。动物选择:W istar大鼠;给药途... 目的:通过桃仁蛋白单剂量及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评价该药物用药安全性。方法:①单剂量毒性试验方法:在一日内单次给药。动物选择:昆明小鼠;给药途径:腹腔注射;②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方法:固定剂量每日连续给药。动物选择:W istar大鼠;给药途径:腹腔注射。结果:单剂量毒性试验结果提示,最大耐受剂量为300mg/(kg.d);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果提示在给药期及恢复期对大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全血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血糖等血清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心、肝、脾、肺、肾等10个脏器大体标本外观、病理切片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异常。结论:桃仁蛋白腹腔注射无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蛋白 腹腔注射 单剂量给药毒性试验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在急诊外科换药室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晓香 骆珉 潘金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996-2997,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空气消毒方法,以便提高急诊外科换药过程中的空气质量。方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静电吸附组对诊室空气进行消毒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采急诊外科换药室,换药前、中、后3个不同时点空气样本,进行细菌菌... 目的探讨有效空气消毒方法,以便提高急诊外科换药过程中的空气质量。方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静电吸附组对诊室空气进行消毒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采急诊外科换药室,换药前、中、后3个不同时点空气样本,进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试验组在换药前、中、后所测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细菌总数比较Z值分别为13.58、41.14、30.94;两组间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试验组采用静电吸附空气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急诊外科换药室内空气细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换药室 空气消毒
原文传递
手术科室感染监测的前瞻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骆珉 张晓香 潘金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53-3154,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控制降低手术科室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根据医院2007年前瞻性调查结果 ,将其感染数据定为对照组,在2008年有针对性地采用目标性监测将感染情况定为试验组,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8年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运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控制降低手术科室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根据医院2007年前瞻性调查结果 ,将其感染数据定为对照组,在2008年有针对性地采用目标性监测将感染情况定为试验组,将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8年外科手术感染率由2007年的17.1%下降到10.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P<0.01)。结论采用可能存在问题的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和了解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手术科室感染管理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有利于控制手术科室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科室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原文传递
小儿先心病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的研究
5
作者 张晓香 骆珉 潘金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42-314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术后引起深静脉插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医院心外科近4年来出现的84例小儿先心病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导管留置时间长、股静脉穿刺...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术后引起深静脉插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医院心外科近4年来出现的84例小儿先心病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导管留置时间长、股静脉穿刺时污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插管操作过程受污染等6项因素与感染有关;各种因素构成比分别为9.52%、23.81%、4.76%、9.52%、14.29%、38.10%。结论小儿先心病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尽可能减少深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心病术后 深静脉插管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