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镁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丽 李全成 +2 位作者 吕传宝 王佳斌 邵贵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药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输注硫酸镁组(M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记录和比较两组在基础时刻(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气管...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镇痛药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输注硫酸镁组(M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记录和比较两组在基础时刻(T1)、诱导前(T2)、诱导后(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 min(T5)、手术开始(T6)、肿瘤切除(T7)、缝皮(T8)和气管拔管(T9)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每分钟的的平均使用量,术后l、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M组T3、T4、T8、T9时的MAP值显著低于S组(P<0.05);T5、T6、T7时组间MAP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M组T4、T6、T8和T9时的HR值均显著低于S组(P<0.01)。M组麻醉性镇痛药舒芬太尼和肌松药维库溴铵的平均输注速度均显著低于S组(P<0.01)。术后4 h和8 h,M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硫酸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不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而且能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镇痛 血流动力学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静月 张鹏娇 +3 位作者 孙东光 陈晓丽 贾瑞梅 李全成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195例患者,其中...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195例患者,其中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患者68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27人,入院后全部接受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等综合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睡眠质量(quality of sleep,QS),综合分析治疗效果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经过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后7d、14d、1个月、3个月,病人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睡眠质量明显改善(P<0.01),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综合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皮内注射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疼痛诊疗工作中的问题
3
作者 李全成 《疼痛》 2001年第3期98-99,共2页
黑龙江省疼痛诊疗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诊疗范围不断扩大,专业队伍也不断有新人加入。但伴随着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中国有句成语,日“名正言顺”。但我省(乃至全国)疼痛诊疗科室尚没有统一与规... 黑龙江省疼痛诊疗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诊疗范围不断扩大,专业队伍也不断有新人加入。但伴随着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中国有句成语,日“名正言顺”。但我省(乃至全国)疼痛诊疗科室尚没有统一与规范化的命名,现在有称为疼痛科、除痛科、疼痛治疗、疼痛诊疗、软伤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疼痛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小敏 赵海芳 江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4-814,共1页
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c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麻醉方法一般为局麻下辅助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但易引起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与阿片类药物具有... 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c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麻醉方法一般为局麻下辅助应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但易引起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可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与阿片类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且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近年来本院在PRFA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消融术 芬太尼 临床观察 α2肾上腺素能 肝癌 呼吸抑制 受体激动药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立强 倪家骧 +4 位作者 李小琳 何亮亮 窦智 孙东光 庞海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8期96-98,110,共4页
目的对比神经射频热凝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 目的对比神经射频热凝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背根神经节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接受治疗的4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神经射频热凝胸背根神经节术(A组)和低温等离子消融胸背根神经节术(B组)两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和1、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指数B表(LSI-B)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1 d和1、6个月B组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B组的生活满意度指数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出现8例麻木患者,B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神经射频热凝术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治疗中,更安全有效,生活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射频热凝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硫酸镁凝胶贴剂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韩雪玲 李婷婷 张秋阳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为提高临床患者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治愈率,研制了芦荟硫酸镁凝胶贴剂。察看其医治输液性静脉炎的成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疼痛科输液后引起静脉炎的120名患者。应用的药物均为医治疼... 目的为提高临床患者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治愈率,研制了芦荟硫酸镁凝胶贴剂。察看其医治输液性静脉炎的成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入住我院疼痛科输液后引起静脉炎的120名患者。应用的药物均为医治疼痛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按照住院时间前后分为热敷组、硫酸镁组、芦荟组及芦荟硫酸镁凝胶贴剂组,每组各30人。对4组患者进行观察,测评并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芦荟硫酸镁凝胶贴剂组患者治疗静脉炎在红肿的消退、疼痛消失、皮温恢复方面效果明显好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配合50%硫酸镁混合液外敷治疗输液性静脉炎能显著提高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集合了芦荟、硫酸镁以及凝胶贴剂的优点研制了芦荟硫酸镁凝胶贴剂,改善了单一传统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治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硫酸镁 凝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前列腺癌神经病理性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婷 张静月 +2 位作者 孙东光 李全成 冯磊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753-757,共5页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前列腺癌神经病理性癌痛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前列腺癌伴有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60例,并随机将60例病患分为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组(联合组)与单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组(...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前列腺癌神经病理性癌痛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前列腺癌伴有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60例,并随机将60例病患分为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普瑞巴林组(联合组)与单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组(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盐酸吗啡缓释片每日用药剂量、爆发痛每日发作次数、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多个方面。结果在采取服用药物治疗后的第2、第4、第8周后,联合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治疗后的第1、第2、第4、第8周,联合组和对照组所表现出的生活质量评分都出现升高情况。同时,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逊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联合组盐酸吗啡缓释片人均日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爆发痛人均日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联合组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16.67%(5/30),优于对照组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60.00%(18/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普瑞巴林与盐酸吗啡缓释片可以有效使病患的疼痛评分有所降低,吗啡用量减少,并且抑制了爆发痛次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态都得到改善,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盐酸吗啡缓释片 前列腺癌 神经病理性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管理教育对腰背痛护士疼痛、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雪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25期3285-3289,共5页
目的 探讨疼痛自我管理教育对腰背痛护士疼痛、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3月从某三级甲等医院筛选职业性腰背痛护士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腰背痛教育培训,试验组则以... 目的 探讨疼痛自我管理教育对腰背痛护士疼痛、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3月从某三级甲等医院筛选职业性腰背痛护士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腰背痛教育培训,试验组则以阶段转变模型为指导,根据其所处的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护士的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阶段分布、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护士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处于行动期和维持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65,P〈0.01).干预前两组护士疼痛、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护士疼痛、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护士参与疼痛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减轻护士腰背疼痛,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腰背痛 自我管理
原文传递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孙东光 李全成 +2 位作者 冯婷 沈翠茹 符中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48-51,共4页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符合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诊断的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CRPS组);根据观察组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受试者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科符合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诊断的患者共15例,作为观察组(CRPS组);根据观察组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受试者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分别记录潜伏期、波幅、刺激强度等检查结果。分析CRPS组和对照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的特点和CRPS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异常率;确定健康受试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两组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中,CRPS组上肢潜伏期、下肢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 <0.05);CPRS组上肢波幅、下肢波幅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CRPS组15例患者中,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异常率为80%。上肢患病者SSR检查异常率为40%;下肢患病者SSR检查异常率为100%。正常对照组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测试参数:上肢潜伏期为1.39(0.08 s,下肢潜伏期为2.05(0.18s,上肢波幅为4053.18(2655.01 u V,下肢波幅为1445.00 (796.18,1922.50)u V。结论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查能够早期识别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对于CRPS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交感神经功能 异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辣素对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传宝 于莎莎 董英伟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辣椒辣素(CAP)对BV2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辣椒辣素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实验动物来源于广州辉园动物实验中心。用脂多糖(LPS)活化小胶质细胞,构建BV2小胶质细胞模型,造模后加入不同浓度... 目的观察辣椒辣素(CAP)对BV2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辣椒辣素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实验动物来源于广州辉园动物实验中心。用脂多糖(LPS)活化小胶质细胞,构建BV2小胶质细胞模型,造模后加入不同浓度的CAP,设置对照组、LPS组及LPS+CAP组,CAP浓度分别为10μmol和25μmol。对照组BV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连续培养48 h;LPS组BV2细胞加入1μg/ml LPS作用24 h后换液,继续培养24 h;LPS+CAP组BV2细胞先加入LPS作用24 h后换液,再加入不同浓度CAP处理24 h,分别为LPS+10μmol CAP组及LPS+25μmol CAP组。经消化、离心、洗涤等步骤后取下室细胞显微镜下染色、拍照、计数,观察不同浓度的CAP对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种浓度的CAP均减少LPS活化的BV2细胞迁移数量,高浓度的CAP对BV2细胞迁移数量影响更大,不同浓度CAP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LPS组(113.7±2.1)比较,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CAP可以减少LPS活化的BV2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90.0±11.4和77.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AP可以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由此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而达到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辣素 小胶质细胞 迁移能力 脂多糖
原文传递
辣椒辣素对大鼠炎性痛作用及脊髓TRPV1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吕传宝 于莎莎 +1 位作者 李航兵 董英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辣椒辣素对炎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其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6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5例、模型组7例、低剂量组7例和高剂量组7例。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大鼠在足跖中部皮下注射100μL弗氏完全佐剂(com... 目的观察辣椒辣素对炎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其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6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5例、模型组7例、低剂量组7例和高剂量组7例。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大鼠在足跖中部皮下注射100μL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动物造模后第2 d行硬膜外注射辣椒辣素,观察炎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用丙酮喷雾法诱发疼痛并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组织中辣椒辣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1,TRPV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辣椒辣素提高了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和冷痛阈(P<0.05),降低了大鼠的DRG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结论辣椒辣素对CFA诱导的大鼠慢性炎性痛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RPV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辣素 慢性炎性痛 痛阈 辣椒素受体
原文传递
折叠式手术托盘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瑶 韩雪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26期3403-3403,共1页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于2011年开始以原机械手术台为基础,在躯干与腿部衔接处添加一个可调的托盘,此装置减少了平时医生手术时用一只手端器械盘或用双腿托住器械盘的操作负担,而且它可随着手术的高度上下移动,适合各种截...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于2011年开始以原机械手术台为基础,在躯干与腿部衔接处添加一个可调的托盘,此装置减少了平时医生手术时用一只手端器械盘或用双腿托住器械盘的操作负担,而且它可随着手术的高度上下移动,适合各种截石位手术的配合,应用折叠式手术托盘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台 折叠式 托盘 应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 制作 附属第一医院 截石位手术
原文传递
自制多功能储针盒的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金瑶 韩雪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30期3801-3801,共1页
手术中对血管破裂或预防性出血、组织切割造成的出血都需要进行结扎或缝针,按不同部位、血管大小采用不同的缝针,需要护士准备好充足的缝合针。能否准确、及时、迅速地传递缝针,使术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止血工作,是衡量护士手术... 手术中对血管破裂或预防性出血、组织切割造成的出血都需要进行结扎或缝针,按不同部位、血管大小采用不同的缝针,需要护士准备好充足的缝合针。能否准确、及时、迅速地传递缝针,使术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止血工作,是衡量护士手术中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我科于2011开始应用自制多功能储针盒,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应用 自制 设计 血管破裂 服务品质 手术中 预防性
原文传递
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冯婷 张鹏娇 +1 位作者 李全成 孙东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探讨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录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共5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四肢体感诱发电位... 探讨四肢体感诱发电位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录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共5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根据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正常组28例,异常组22例,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采取治疗措施之前比较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异常组在采取治疗措施后的30、90天,患者仍存在较明显的疼痛症状,并且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的VAS评分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异常可以提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 体感诱发电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