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盛泽 郑秋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的现状与对策。方法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999)》内容作为评价依据,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科室住院患者病例,并对手术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不记名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术前身体状态差、肥胖、手术时间长及老年患...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的现状与对策。方法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999)》内容作为评价依据,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科室住院患者病例,并对手术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不记名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术前身体状态差、肥胖、手术时间长及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和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差、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结论通过加强医护理管理、改善患者术前体质和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对策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血钙危象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华东 石臣磊 石铁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0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急性高血钙危象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6例患者均在内科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结果】术后6例患者血清游离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均在术后24h内降至正常...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急性高血钙危象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6例患者均在内科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后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结果】术后6例患者血清游离钙和血甲状旁腺激素(PTH)均在术后24h内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于诊断明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高血钙危象的患者,应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并尽早手术,术后能快速降低血清钙离子水平,降低高钙血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血症/诊断 高钙血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35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太志 刘垚 张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1986-1987,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中清楚辨认出上、下甲状旁腺,以及喉返神经,将其与甲状腺体游离开后,行甲状腺叶全切除...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中清楚辨认出上、下甲状旁腺,以及喉返神经,将其与甲状腺体游离开后,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本组病例喉返神经损伤单侧暂时性损伤2例,无甲状腺危象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首选治疗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外科学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甲状腺疾病术中喉返神经解剖显露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学礼 张滨 刘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术中行喉返神经 (RLN)解剖显露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7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解剖显露RLN,并对RLN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47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显露单侧RLN 45例,显露...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术中行喉返神经 (RLN)解剖显露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47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解剖显露RLN,并对RLN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47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显露单侧RLN 45例,显露双侧RLN 548例,非返性RLN 6例.暂时性RLN损伤:RLN显露组为0.34%(2/593),未显露组0.81%(2/248),无永久性RLN 损伤.[结论]良性甲状腺疾病常规术中行RLN解剖显露可以减少RLN 损伤,避免结节残留,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外科学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与超声探测甲状腺钙化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73-1075,1079,共4页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如今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甲状腺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随着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已经成为甲状腺疾病术前检查的...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发病人数急剧增加。如今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甲状腺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随着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超声已经成为甲状腺疾病术前检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影像学显示的钙化病灶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以微小钙化的特异性高,达96.74%,特别是在对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回顾性研究中,诊断率最高可达100%。微小钙化对诊断微小乳头状癌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那些甲状腺结节伴钙化的年龄<45岁的患者中,尤其当是伴微小钙化时,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恶变的可能性超过50%。另外,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钙化与癌变紧密相关,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多发结节伴钙化者。近年来,颈部淋巴结的是否肿大、是否有钙化、针吸细胞学与超声的联合应用、一些甲状腺的特殊基因的检测和钙化与非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乳头状癌 钙化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孙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在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在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术后取肝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血清AST、MDA、TNF-α、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参附注射液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缝拉合胶与皮内缝合线闭合甲状腺手术切口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石臣磊 马艳飞 +1 位作者 秦华东 石铁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282-28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皮肤免缝拉合胶与Protene皮内缝合线在闭合甲状腺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将本组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缝拉合胶组(30例)和Prolene组(30例)进行手术后切口缝合。观察闭合切口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 【目的】对比研究皮肤免缝拉合胶与Protene皮内缝合线在闭合甲状腺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将本组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缝拉合胶组(30例)和Prolene组(30例)进行手术后切口缝合。观察闭合切口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1周患者对切口愈合的满意度和美观效果及术后3个月切口瘢痕情况。【结果】在闭合皮肤时间方面免缝拉合胶组显著短于Prolene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患者对切口愈合的满意度免缝拉合胶组显著高于Prolene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切口疼痛率和术后3个月切口瘢痕明显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皮肤免缝拉合胶作为一种新型闭合切口技术,能够显著缩短关皮时间,极大提高患者出院时的满意度,值得在甲状腺手术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外科学 缝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BRAF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佳奇 秦华东 石铁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2期2484-2487,共4页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未分化癌(ATC)和髓样癌(MTC),以PTC所占比例最大。过去几十年里整个西方世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增加。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由10/100万升到...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未分化癌(ATC)和髓样癌(MTC),以PTC所占比例最大。过去几十年里整个西方世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增加。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由10/100万升到约30/100万至40/1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瘤 基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附390例报告)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鹏 石铁峰 秦华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及中央区清扫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与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科室3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术中避免甲状旁腺误切与保护甲状旁腺血供的方...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及中央区清扫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与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科室3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术中避免甲状旁腺误切与保护甲状旁腺血供的方法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情况.[结果]本组390例病人中有360例术后发生低钙血症,有临床症状者占16.1%(58/360).单侧中央区清扫术后发生低钙血症23例,占9.6%(23/239),双侧中央区清扫术后发生低钙血症35例,占23.2%(35/151).[结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致低钙血症是甲状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双侧中央区清扫比单侧中央区清扫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比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外科学 甲状旁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并发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石铁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917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94例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23例。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检查和随访时同时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发现...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917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94例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23例。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检查和随访时同时应用超声检查甲状腺,发现可疑恶性结节,立即行超声指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151例有可疑发现,24倒(47.1%)超声指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组织中有可疑恶性细胞。91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8例(2%)甲状腺术后诊断为癌,并且均为乳头状癌,与普通人群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有极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2%)。超声扫描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并发症 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甲状腺肿瘤/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超 石臣磊 +1 位作者 秦华东 石铁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TNF-α的表达变化,研究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 【目的】通过检测TNF-α的表达变化,研究依达拉奉对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始前1h和开始时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0、1、2、4h测定肝脏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和谷草转氨酶(AST)变化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amRNA含量,并测定肝组织TNF-a和血清TNF-α水平。对缺血肝组织行TUNEL染色,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再灌注1、2、4h实验组大鼠肝脏LP0水平和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灌注1h时缺血肝组织TNF-α mRNA、TNF-α和血清TNF-α水平均达到峰值,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凋亡数目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实验组肝细胞凋亡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迭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I/R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减少肝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局部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甲状腺癌患者甲状旁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学礼 张滨 刘垚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术式对甲状旁腺损伤的影响及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9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1例,术后无低钙血症发生;腺叶切除+峡...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术式对甲状旁腺损伤的影响及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9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1例,术后无低钙血症发生;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清扫20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1例(5.00%,1/20);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清扫108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8例(7.41%,8/108);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清扫46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8例(17.39%,8/46)。低钙血症总发生率17例(8.72%,17/195),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误切甲状旁腺31例(15.90%,31/195),其中位于甲状腺腺体为12例,位于中央区为19例,仅1例(O.51%,1/195)表现为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甲状腺癌手术术式的扩大增加了甲状旁腺损伤的可能,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术者熟悉掌握甲状旁腺解剖,保留甲状旁腺血供,是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学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0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江涛 秦华东 石铁锋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2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总结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HD合并PTC 10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均经手术治疗,HD合并PTC的发... [目的]总结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HD合并PTC 10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均经手术治疗,HD合并PTC的发病率占HD的17.24%,占PTC的10.16%.所有病人术前均主诉颈部肿块,102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三者同时升高或一两者升高;超声诊断为HD3例,HD合并甲状腺癌26例,甲状腺癌3例,HD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4例,腺瘤样结节1例,甲状腺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9例伴淋巴结肿大;共有67例行细针穿刺,提示HD合并PTC41例;共有23例行同位素扫描检查,提示冷结节8例.手术方式据病变部位及性质和术中冰冻切片而定.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术前诊断HD的正确率为85.85%,诊断甲状腺癌为33.96%;术中冰冻结果诊断HD的正确率为81.13%,诊断甲状腺癌为97.20%.1例术后3年复发,余无复发和转移现象.[结论]桥本病并发PTC的临床诊断较困难.术前常规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抗微粒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彩超,部分患者行细针穿刺、同位素扫描检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有利于确诊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对于HD并发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应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诊断 甲状腺肿瘤/治疗 乳头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应用研究
14
作者 陶星儒 石臣磊 +3 位作者 石铁锋 吴罡 刘英明 董加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5-691,共7页
目的 探讨盐酸米托蒽醌与纳米碳注射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及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性,并研究盐酸米托蒽醌注射的最佳时间。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单侧甲状腺癌根... 目的 探讨盐酸米托蒽醌与纳米碳注射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及淋巴结示踪效果的差异性,并研究盐酸米托蒽醌注射的最佳时间。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示踪剂腺体注射后和不同注射时间点注射后的染色满意度、淋巴结示踪效果、甲状旁腺辨识情况、原位保留情况、意外切除情况、自体移植情况、喉返神经损伤情况、手术时长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情况。结果 试验一:盐酸米托蒽醌组染色满意度评分较纳米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米托蒽醌组的被膜染色例数显著少于纳米碳组(5例vs.13例,P<0.05),且米托蒽醌组的气管食管沟染色例数(4例)较纳米碳组(10例)有减少趋势(P=0.067)。米托蒽醌组术中甲状旁腺检出量及原位保留量分别为(1.80±0.41)枚、(1.66±0.48)枚,纳米碳组为(1.73±0.45)枚、(1.57±0.50)枚,显著高于对照组(1.37±0.49)枚、(1.20±0.4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二:米托蒽醌术前2 h和术中注射组的甲状旁腺检出量和原位保留量分别为(1.70±0.47)枚、(1.57±0.50)枚,(1.73±0.45)枚、(1.60±0.50)枚,显著高于术前24 h注射组(1.37±0.49)枚、(1.20±0.4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注射组的手术时间为(46.77±9.71)min,与术前2 h组的(42.10±11.03)min和术前24 h组(41.73±10.42)min相比增加(P=0.064、P=0.086)。结论 盐酸米托蒽醌与纳米碳相比具有更好的术区清晰度,有更好的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的潜力,且术前2 h为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纳米碳注射液 甲状旁腺
原文传递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 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0
15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3 位作者 丁超 孙宇 吕一辰 石铁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6例PTC患者中,B...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26例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发生率为69.0%(8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关(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多发病灶、肿瘤大小、腺外侵及、桥本氏甲状腺炎和肿瘤分期与 BRAF V600E基因突变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关(P<0.05)。当肿瘤直径≤10 mm时,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影响(P>0.05);当肿瘤直径>10 mm时,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RAF 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术前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肿瘤直径越大越应该重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且应该常规清扫该区域淋巴脂肪组织。但当BRAF 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应该重新审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BRAF V600E基因 突变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0
16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石铁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6-398,436,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医院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结肠癌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7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7%,其中单变量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更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医院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结肠癌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7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7%,其中单变量分析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是否患有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是否有低血压和是否碘伏冲洗切口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变量分析中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和是否碘伏冲洗切口等,其中手术时间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对提高甲状旁腺识别及旁腺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高文超 石臣磊 +1 位作者 石铁锋 秦华东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联合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对提高甲状旁腺辨识度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甲状腺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9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法联合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对提高甲状旁腺辨识度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甲状腺外科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9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联合应用纳米碳混悬注射液患者52例为实验组,其余4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切除标本中甲状旁腺误切情况及手术前、后第1、3、7天及1个月的血清钙离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1例甲状旁腺误切,误切率为1.9%(1/52)。对照组7例甲状旁腺误切,误切率为15.6%(7/45)(P〈0.05)。实验组检出甲状旁腺3.1±0.4枚/例,对照组平均检出2.6±0.3枚/例(P〈0.05)。实验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9.2%(10/52),对照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42.2%(19/45)(P〈0.05)。实验组术后1、3、7d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辨识度,降低甲状旁腺误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纳米碳混悬注射液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大鼠肝I/R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石铁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I/R动物模型。在肝脏I/R开始时和1 h后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0,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I/R动物模型。在肝脏I/R开始时和1 h后对实验组大鼠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再灌注0,2,4 h测定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物(LPO)浓度和肝脏酶学指标及TNF-α和E-selectin的mRNA,并行两组肝脏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2,4 h实验组大鼠肝脏LPO反应程度和肝脏酶指标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肝TNF-αmRNA和E-selectin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实验组大鼠肝脏切片的E-selectin免疫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肝I/R损伤;并显著减少炎性细胞和黏附分子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依达拉奉/治疗应用 肿瘤坏死因子Α E-选择素
原文传递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宇 石铁锋 +2 位作者 于江涛 石臣磊 秦华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226-1231,共6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6例PTMC组织样本中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6例PTMC组织样本中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6例PTMC样本中56例出现了BRAFV600E基因突变,其突变发生率为6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趋势(P=0.0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mm但≤10 mm时,BRAFV600E基因突变的情况对淋巴结转移无影响(P>0.05);当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病例。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术前检测到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者,应重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并应常规清扫该区域淋巴脂肪组织。但当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应重新审视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BRAF基因 基因突变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乳头状甲状腺癌与BRAF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石臣磊 秦华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5-679,共5页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遗传学事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发生率最高。目前研究证明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作为PTC高效的风险预测分子标记物,能够帮助外科...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遗传学事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发生率最高。目前研究证明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作为PTC高效的风险预测分子标记物,能够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笔者就PTC与BRAF基因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BRAF基因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