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级诊疗制度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
1
作者 王蒙 王钧 +2 位作者 卢长方 姜礼红 罗庆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6期86-89,共4页
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全科医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加强全科医学生的培养,在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是全科医学生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的背... 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全科医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加强全科医学生的培养,在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是全科医学生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如何通过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来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分级诊疗制度下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高等医学院校 全科医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诊疗制度下黑龙江省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王蒙 罗庆东 +2 位作者 马妍 姜礼红 王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5期5-8,共4页
在我国不断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形势下,全科医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现有全科医生数量过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居民健康,非常有必要加大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黑龙江省高等医学院校是... 在我国不断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形势下,全科医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现有全科医生数量过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居民健康,非常有必要加大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黑龙江省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地方全科医学人才的主要阵地,本文重点围绕分级诊疗制度下的黑龙江省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医学院校 全科医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出导向法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诊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3
作者 孟佳 仲春雨 +4 位作者 王秋军 王君颖 张明明 林琳 姜礼红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学员接诊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混合性研究。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住培基地2019级全体18名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以... 目的探讨产出导向法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学员接诊能力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混合性研究。从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住培基地2019级全体18名住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以情景模拟为教学模式的全科医生接诊能力专项培训课程,并在培训前后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和莱斯特评估套件(LAP)对学员进行考核,比较学员培训前后的接诊成绩;同时对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了解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及评价。结果18名全科住培学员中,女性11名,男性7名,年龄25~34(27.3±2.4)岁,均顺利完成培训。培训后学员OSCE成绩高于培训前[(66.25±5.84)分比(44.44±12.80)分,t=8.46,P<0.001];LAP成绩高于培训前[(65.78±7.05)分比(38.33±14.2)分,t=1.47,P<0.001],学员的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患者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医患关系、预防保健能力、病历书写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t=2.464、4.278、8.997、2.385、10.35、5.212、7.578,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实施维度,18名学员均对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指导教师的教学满意;在课程培训效果维度,18名学员均认为该门课程对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及接诊自信心方面有帮助;在自我促进维度,18名学员均认为该门课程可以促进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提升学习动力。通过对学员半结构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课程不足、课程特点、课程优势、课程建议、学员自身不足、学员收获、学员目标、既往教学不足、教师作用9个主范畴概念,并分别对各个主范畴进行总结归纳,发现学员对该课程满意度较高,认为这门课程生动、形象、趣味性强,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员反思,并提出建议适当增加课时数、丰富教学案例。结论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符合全科住培能力教学的需要,基于该教学理论构建的全科接诊能力培训课程能有效提升学员的接诊能力,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师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职培训 全科医师 产出导向法 接诊能力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凤娟 周琳 周海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51-456,465,共7页
目的评估和分析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F-MSC)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机制,为临床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1周龄雄性SD大鼠的HF-MSC,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F-MSC。选取20只4周... 目的评估和分析毛囊间充质干细胞(HF-MSC)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机制,为临床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1周龄雄性SD大鼠的HF-MSC,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F-MSC。选取20只4周龄SD雄性大鼠,用10%葡聚糖硫酸钠(DSS)每日灌胃(3.5 mL/100 g),连续灌胃7 d以构建UC大鼠模型,通过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观察结肠大体标本(形态、长度)及结肠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评估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另选取5只4周龄SD雄性大鼠作为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将UC模型大鼠分为NaCl组和HF-MSC组,每组10只,NaCl组给予经尾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 mL,HF-MSC组给予经尾静脉注射1×10^(6)/mL HF-MSC悬液1 mL,每周注射3次,共注射2周。注射结束次日,计算各组的DAI评分,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HF-MSC移植对各组结肠组织中Musashi-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应用10%DSS可成功建立大鼠UC模型。HF-MSC组的DAI评分较NaC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F-MSC组的结肠组织中Musashi-1、PCNA、CDX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NaCl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体外扩增的HF-MSC在UC大鼠模型中重新定位,并在受损结肠组织中增殖分化,可修复肠黏膜。HF-MSC移植可能成为治疗UC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间充质干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