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知识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华 镡娟 高秀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专家对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知识体系设置的意见,为规范化培训疼痛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以岗位胜任力理论为指导,访谈10名护理专家后编制疼痛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设置函询问卷,对4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咨询结果筛选指标。结果确... 目的探讨专家对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知识体系设置的意见,为规范化培训疼痛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方法以岗位胜任力理论为指导,访谈10名护理专家后编制疼痛专科护士培训项目设置函询问卷,对4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咨询结果筛选指标。结果确定的知识体系包括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疼痛概述、疼痛相关理论、疼痛评估和记录、疼痛干预5个培训项目和21项具体培训内容。结论专家对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知识体系设置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对今后疼痛专科护士的培训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专科护士培训 知识体系 岗位胜任力 DELPH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在本科生疼痛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振华 刘冬冬 +2 位作者 张嘉航 黄韶鹏 刘金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8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在麻醉学本科生疼痛诊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9—12月,将哈尔滨医科大学2016级51名麻醉学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25):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n=26):采用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教学。比较教... 目的探究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在麻醉学本科生疼痛诊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9—12月,将哈尔滨医科大学2016级51名麻醉学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25):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n=26):采用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教学。比较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模型及教师授课水平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同学的试卷成绩平均(85.9±5.6)分高于对照组平均分(79.3±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同学对教学模型及教师授课水平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同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模型有利于提高麻醉学本科生对疼痛诊疗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有效的推进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值得推广的疼痛诊疗学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BOPPPS模型 疼痛诊疗学 教学 麻醉学 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多模式教学在疼痛诊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方先海 刘金锋 +1 位作者 黄韶鹏 卜月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线多模式教学在疼痛诊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五年制2018级麻醉本科学生4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在疼痛诊疗学实践教学中,实验组采用提前预习并利用视频观摩操作、... 目的探讨在线多模式教学在疼痛诊疗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五年制2018级麻醉本科学生4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在疼痛诊疗学实践教学中,实验组采用提前预习并利用视频观摩操作、病例汇报平台、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多模式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式授课。实习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1、2.42,P均<0.05)。结论在线多模式教学在疼痛诊疗学实践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对疼痛诊疗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诊疗 诊断学 实习教学 疼痛诊断 多模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丹丹 王雅 +1 位作者 贾雅蕊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近年来疼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往对DNP的病理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较多,但近年来国内外对离子通道、神经...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近年来疼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往对DNP的病理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较多,但近年来国内外对离子通道、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小胶质细胞和脊髓背角GABA受体等领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DNP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发生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蔡振华 陈丹丹 +2 位作者 周华成 王雅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臭氧皮下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2周后,将2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 目的:探讨臭氧皮下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2周后,将2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和臭氧治疗组(O3组),另取同时饲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O3组于模型成功后6周内每3天进行一次皮下臭氧注射(35μg/ml,0.5 ml),其余两组同样时间点注射同剂量空气。在气体注射前、注射后第2、4和6周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在第2周末,PWT和PWL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3组在第2、4、6周注射臭氧后PWT和PWL显著升高,同时MNCV和SNCV也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35μg/ml臭氧皮下注射可减轻DNP大鼠后足PWT、PWL,改善MNCV和SNCV,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氧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石海梅 贾雅蕊 +1 位作者 周华成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瑞巴林低剂量组(A组,150 mg/d)、普瑞巴林高剂量组(B组,300 mg/d)、低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C组)和高剂...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瑞巴林低剂量组(A组,150 mg/d)、普瑞巴林高剂量组(B组,300 mg/d)、低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C组)和高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D组)。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行超激光照射一次,4周后停止超激光治疗,各组患者继续按原剂量及方法服用普瑞巴林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P<0.05),较D组高(P<0.05);B、C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剂量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眩晕和嗜睡。B、D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P<0.05)。B组和D组,A组和C组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可作为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辅助手段,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超激光照射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治疗下肢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妍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47-450,共4页
腰交感神经阻滞对交感神经相关的下肢疾病具有诊断与治疗作用。经皮腰交感神经阻滞与毁损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良性缺血性下肢疼痛和神经病理性下肢疼痛的治疗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开放手术及腔镜... 腰交感神经阻滞对交感神经相关的下肢疾病具有诊断与治疗作用。经皮腰交感神经阻滞与毁损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良性缺血性下肢疼痛和神经病理性下肢疼痛的治疗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开放手术及腔镜下腰交感神经切除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经皮腰交感神经微创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基础、作用机制、化学及物理毁损方法、定位及穿刺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 微创介入 作用机制 化学及物理损毁 定位及穿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曲静波 毕小飞 盖玉杰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对法律意识的掌握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自设临床护士法律意识调查表,对3所三甲医院不同年龄、职称、工龄及学历的护士103人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法律意识得分最低43分,最高125分,平均(90.00±5.00)...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对法律意识的掌握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自设临床护士法律意识调查表,对3所三甲医院不同年龄、职称、工龄及学历的护士103人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法律意识得分最低43分,最高125分,平均(90.00±5.00)分;较差33人、占32.04%,一般41人、占39.80%,较好29人、占28.16%;护士工龄、职称、学历与其法律意识程度呈正相关(均P<0.01);护士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医院教育、自学和其他途径。结论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整体法律意识相对不够,应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医院 护士 法律知识 对策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模式下麻醉学专业硕士科研现状及新策略 被引量:6
9
作者 蔡振华 周华成 +1 位作者 魏雨婷 李文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9期16-19,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我国逐步确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专硕)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新型培养模式。新模式下,应用型医疗人才输出加快,各种医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重临床,轻科研"... 近年来,随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我国逐步确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位硕士(专硕)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新型培养模式。新模式下,应用型医疗人才输出加快,各种医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特点使专硕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不足,研究生教育出现"本科化"趋势。麻醉学逐渐从临床麻醉向围术期医学跨越发展,麻醉科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日趋关键。麻醉学专硕是我国麻醉学科重要的接班人,但他们工作任务重,风险高,往往更加容易忽视自身科研能力的训练。因此,如何能够聚焦麻醉学专硕的缺陷点和潜力点改进教学模型并强化课外科研训练,一直是麻醉学专硕教育领域的关注点及难点。文章总结并探讨科研研讨模式(seminar)的基础上引入BOPPPS+PAL理念,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以期为麻醉学专硕乃至整个临床医学专硕教学方式改革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 研讨模式 BOPPPS+PAL模型 麻醉学 科研能力 培养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雅 刘金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6-85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2%的氢气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最佳给药方式。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对照组( C组)、腹腔注射氢气组( AH组)、局部注射氢气组( TH组)及局部注射氧气组( T... 目的:探讨2%的氢气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最佳给药方式。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对照组( C组)、腹腔注射氢气组( AH组)、局部注射氢气组( TH组)及局部注射氧气组( TO组),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 CCI)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 C组结扎后不给予任何治疗,AH组、TH组及TO组在术后第5天测试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值后,分别腹腔注射氢气2 mL、局部注射氢气2 mL、局部注射氧气2 mL,每天1次直到术后2周。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3、5、7、14 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在术后14 d将每组大鼠处死,取腰段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比较,C、AH组、TH组及TO组术后1、3、5、7、14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降低;与C组和TO组比较,AH组、TH组在给予治疗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升高,且术后14 d脊髓GFAP和SP阳性细胞数减少;与AH组比较,TH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升高较明显,且GFAP和S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气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且局部给药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焕玲 赵美一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诱发病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目前药物仍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等.其中抗抑郁药不仅可以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还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状态.本文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抗抑郁药的镇痛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加以综述,旨在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抗抑郁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缺血期一氧化碳和氢气联合膨肺对肺移植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刘思同 郭力甲 +2 位作者 孟超 康继宇 蔡振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 目的 观察冷缺血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_(2))联合膨肺对大鼠移植肺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成年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40只供体和40只受体,8~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O_(2)膨肺组(O_(2)组)、CO膨肺组(CO组)、H_(2)膨肺组(H_(2)组)和CO和H_(2)联合膨肺组(CH组),每组10对(每对1只供体和1只受体)。供体大鼠切取左肺后,于冷缺血期进行气体膨肺,O_(2)组采用40%O_(2)+60%N_(2)膨肺,CO组采用0.05%CO+40%O_(2)+59.95%N_(2)膨肺,H_(2)组采用3%H_(2)+40%O_(2)+57%N_(2)膨肺,CH组采用0.05%CO+3%H_(2)+40%O_(2)+56.95%N_(2)膨肺,四组体积均为5 ml/kg,每30分钟使用气密针置换气体1次,180 min后行肺移植。受体大鼠于移植前即刻、再灌注后3、60、120、180 min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FiO_(2)、pH和碱剩余(BE)。再灌注后180 min处死受体大鼠,测定移植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移植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检测移植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ALF中大聚积体(LA)、小聚积体(SA)和LA/S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组织损伤评分(LIS)。结果 与O_(2)组比较,CO组、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60、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O组比较,H_(2)组和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CH组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H_(2)组比较,CH组受体大鼠再灌注后120、180 min PaO_(2)/FiO_(2)、pH、BE均明显升高(P<0.05),移植肺组织W/D、IL-6、IL-1β、TNF-α浓度、MPO含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A、NF-κB蛋白含量和LIS均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LA、LA/SA和SP-A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冷缺血期CO和H_(2)联合膨肺抑制移植肺脏炎症反应,降低NF-κB蛋白含量、升高SP-A蛋白含量、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氢气 联合膨肺 冷缺血期 肺移植 肺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嘉航 陈丹丹 +1 位作者 周华成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204,208,共4页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B组(n=18)每日口服普瑞巴林300 mg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比较治疗后八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开始下降,此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A组相比,除第8周外,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腓总神经、腓肠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B组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效快,疗效持久,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 普瑞巴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GFAP和S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嘉航 韩立伟 +3 位作者 曲静波 周华成 贾雅蕊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0-835,共6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pregabalin, PGB)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pregabalin, PGB)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和P物质(substance P, S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CCI模型组(C组)、PGB组(P组),于术后第7天开始,P组每天一次PGB 60 mg/kg灌胃,S组和C组均给予同容积生理盐水。测定术前及术后第1、3、5、7、9、11、14 d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值(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背角内GFAP和P物质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相比,C组术后PWMT和PWTL明显降低,术后第7 d最为显著,GFAP及P物质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组相比,P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WMT和PWTL显著升高,GFAP和SP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 <0.05)。结论:普瑞巴林能够抑制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和SP表达,减轻CCI模型大鼠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氢气对休克复苏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海梅 周华成 +3 位作者 刘金锋 王雅 曹净净 贾雅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观察吸入2%氢气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休克组(C组)、H2组(H组)。C组和H组通过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制作大鼠压力控制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S组只进行气管插... 目的观察吸入2%氢气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休克组(C组)、H2组(H组)。C组和H组通过缺血60min再灌注120min制作大鼠压力控制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S组只进行气管插管、股动静脉穿刺;C组全程吸入50%O2-50%N2混合气,H组灌注开始前10min改为吸入2%H2-48%N2-50%O2混合气至灌注结束。于放血前(T0)、放血15min(T1)、休克60min(T2)、复苏15min(T3)、再灌注60min(T4)和120min(T5)时记录MAP,并于T0、T2和T5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实验结束时取血和肺组织标本,检测肺湿干比(W/D)、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血浆中TNF-α水平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时点三组大鼠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时C组和H组PaO2、PaCO2;T5时C组PaO2和C组、H组PaCO2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2时C组和H组PaO2、PaCO2;T5时C组PaO2和H组PaCO2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5时H组PaO2明显升高(P<0.05),H组肺泡腔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充血及水肿减轻,肺实变组织减少。与C组比较,H组血浆TNF-α和IL-6降低,肺组织W/D、损伤评分和NF-κBp65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吸入2%H2可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失血性休克 复苏 急性肺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雅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55-758,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在皮损愈合后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长达数年,是一种顽固难治性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有多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的一种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在皮损愈合后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长达数年,是一种顽固难治性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有多种,但其疗效有很大差异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药物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微量甲醛炎性痛模型的建立及其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代小奇 刘金锋 +3 位作者 都兴光 周华成 方先海 刘冬冬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微量甲醛炎性痛模型,观察其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规律。方法①16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炎性痛组(F组),每组8只。F组小鼠左后肢足背注射5%的甲醛溶液3μL,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甲醛溶液溶酶蒸馏水,分别于注射前,注射...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微量甲醛炎性痛模型,观察其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规律。方法①16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炎性痛组(F组),每组8只。F组小鼠左后肢足背注射5%的甲醛溶液3μL,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甲醛溶液溶酶蒸馏水,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1 h、4 h、12 h、1 d、2 d、3 d、5 d和7 d测定小鼠的热板舔足潜伏期和足趾容积。并记录小鼠在注入甲醛和蒸馏水后0~5 min和20~60min的累积舔足时间,分别代表Ⅰ相和Ⅱ相疼痛程度。②112只小鼠用于c-fos免疫组化测定,112只小鼠随机分成14组,对照组(C1,C2,C3,C4,C5,C6,C7组)和炎性痛组(F1,F2,F3,F4,F5,F6,F7组),每组8只。F组小鼠复制炎性痛模型,对照组不加处理。F组小鼠分别于致炎后1 h、4 h、12 h、1 d、3 d、5d和7 d麻醉处死、灌注后取腰膨大部位的脊髓进行c-fos免疫组化测定。结果①与C组相比,F组小鼠Ⅰ相和Ⅱ相累积舔足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1),F组小鼠与致炎前相比,致炎后各时间点,足明显肿胀(P<0.01),热板舔足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并出现痛觉过敏。②与C组相比,炎性痛小鼠脊髓中c-fos阳性表达增加(P<0.01)。结论小鼠微量甲醛炎性痛动物模型稳定可行;c-fos可能参与炎性痛的痛觉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痛模型 C-FOS 脊髓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2D6*10基因多态性对汉族人群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菲菲 宋春雨 +1 位作者 刘金锋 刘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0-544,共5页
目的:评估细胞色素P450 2D6*10基因多态性,对汉族人群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患者共64名被纳入此实验,56名患者完成实验。根据CYP2D6基因型,患者分为3... 目的:评估细胞色素P450 2D6*10基因多态性,对汉族人群术后吗啡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患者共64名被纳入此实验,56名患者完成实验。根据CYP2D6基因型,患者分为3组:野生型纯合子组(w/w组,n=19),杂合子组(m/w组,n=21)和突变型纯合子组(m/m组,n=16)。在手术结束前10 min给予复合剂量吗啡(静脉注射,0.1 mg/kg)后,患者可通过吗啡(单次给药1 mg)自控输注泵进行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全身麻醉诱导后采集血样。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CYP2D6*10基因分型。记录并比较术后72 h各组间的吗啡用量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与m/m组相比,m/w组吗啡在T0.5~4 h的累积量显著升高(P<0.05)。3组中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麻术后0.5 h至4 h急性疼痛治疗中,CYP2D6*10 m/w组所需吗啡的量比m/m组高,以此推测m/w组产生的内源性阿片肽比m/m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D6*10 内源性阿片肽 基因多态性 术后镇痛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椎注射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歌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1-373,共3页
腰椎注射技术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提高该类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既往主要是放射线或CT的辅助。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治疗逐渐普及,提高了注射技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腰椎... 腰椎注射技术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提高该类技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常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既往主要是放射线或CT的辅助。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治疗逐渐普及,提高了注射技术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腰椎注射技术因为解剖原因和超声成像的特点,发展部分受限。本文就超声成像技术在腰椎注射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关节突关节腔注射 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硬膜外腔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左明明 陈雪飘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老年病人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硬膜外腔注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注射药物种类多样,疗效不一。本文就国内外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老年病人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硬膜外腔注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注射药物种类多样,疗效不一。本文就国内外硬膜外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 硬膜外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