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型肉毒素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天池(综述) 栗玉珍(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689-693,共5页
A型肉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A型毒性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其在皮肤美容方面的疗效显著而被熟知。除皮肤美容外,临床实践和前期研究均证实A型肉毒素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亦有明显疗效,且部分疾病经治疗预后明显优... A型肉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A型毒性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其在皮肤美容方面的疗效显著而被熟知。除皮肤美容外,临床实践和前期研究均证实A型肉毒素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亦有明显疗效,且部分疾病经治疗预后明显优于传统治疗,如瘢痕与多汗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皮肤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护理和预防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波 代晓莉 王淑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46-447,共2页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冬季多发,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皮肤分泌功能减退,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故皮肤干燥,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容易受到刺激而发痒,其瘙痒常为...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冬季多发,男性高于女性。老年人皮肤分泌功能减退,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故皮肤干燥,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容易受到刺激而发痒,其瘙痒常为阵发性,以夜间为重,长期搔抓皮肤上出现抓痕、血痂,甚至可能导致皮肤感染[1]。本文通过总结108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护理和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预防 护理 汗腺分泌 功能减退 皮肤萎缩 皮肤干燥 神经末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2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发枝 栗玉珍 姚军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病区 病理表现 皮肤型 临床 流行 发病情况 发现 发生 区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素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与角化棘皮瘤中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良娟 柳曦光 马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5-45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周期素(cyc li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角化棘皮瘤(KA)中的分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KA和20例SCC皮损中cyc lin A蛋白。结果cyc lin A阳性细胞在KA中主要位于肿瘤的周边部,而在SCC中,呈弥... 目的通过检测周期素(cyc lin)A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角化棘皮瘤(KA)中的分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例KA和20例SCC皮损中cyc lin A蛋白。结果cyc lin A阳性细胞在KA中主要位于肿瘤的周边部,而在SCC中,呈弥漫性分布;cyc lin A在KA中的平均阳性率(13.2%)与高分化SCC(15.5%)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中、低分化SCC(23.4%,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yc lin A在KA与SCC中的分布特点进一步说明了两者的异同,KA是否是SCC的分型尚需进一步探讨;cyc lin A在KA及各型SCC中的阳性率的不同说明cyc lin A可以作为评价皮肤肿瘤增殖程度的一个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角化棘皮瘤 周期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博 柏冰雪 《医学综述》 2018年第7期1369-1373,共5页
西咪替丁作为一种H2受体拮抗剂,除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外,还具有协同H1受体拮抗剂的抗过敏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了西咪替丁在病毒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其中以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传染性软疣的疗效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西咪替... 西咪替丁作为一种H2受体拮抗剂,除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外,还具有协同H1受体拮抗剂的抗过敏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了西咪替丁在病毒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其中以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传染性软疣的疗效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能有效增加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目前研究主要针对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单纯疱疹类病毒性皮肤病的难治性,未来可研究西咪替丁对单纯疱疹类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西咪替丁对人乳头瘤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尖锐湿疣 寻常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舒安洗液治疗几种瘙痒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民 马烈 +2 位作者 尤德渊 姚军英 鲍锦美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405-405,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日舒安洗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绿素对中波紫外线辐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良娟 柏冰雪 栗玉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评价胆绿素(BVD)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检测不同剂量BVD对UVB辐射的HSF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辐射强度为40mJ/cm^2的UVB可造成HSF活... 目的:评价胆绿素(BVD)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检测不同剂量BVD对UVB辐射的HSF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辐射强度为40mJ/cm^2的UVB可造成HSF活力降低;与UVB对照组相比,UVB辐射前加入1μmol/L、10μmol/L、100μmol/LBVD细胞活力均升高(P<0.05),UVB辐射后,DNA合成前期细胞比例(G1期)明显上升,而DNA合成期细胞比例(S期)下降,加入BVD可以改善此现象,促进细胞增殖。结论:紫外线可造成体外培养的HSF损伤,一定浓度的BVD可提高辐射细胞的活力,减少细胞凋亡,对UVB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胆绿素 中波紫外线 细胞活力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vatte皮肤异色病1例
8
作者 马月眉 马烈 +1 位作者 栗玉珍 王海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2-502,共1页
患者女,40岁。面部色素斑9年,其上可见浅表性淡白色斑点,日晒或受热时加重,无明显自觉症状。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Civatte皮肤异色病。给予防光剂治疗。
关键词 Givatte 皮肤异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9
作者 王岩 李秀荣 +3 位作者 聂明豪 卢艳红 张海洋 党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3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患者,按照WHO-EORTC分类标准及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其予以分类,并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20例患者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16例,B细胞淋巴瘤4例。结论原... 目的分析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例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患者,按照WHO-EORTC分类标准及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对其予以分类,并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20例患者中,T细胞淋巴瘤患者16例,B细胞淋巴瘤4例。结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具有显著的复杂性,临床诊断中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瘤 病理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eNOS和VEGF-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
10
作者 王丽 栗玉珍 姚军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682-684,共3页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KT、eNOS和VEGF-C在3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及10名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AKT、eNOS和VEGF-C...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B(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KT、eNOS和VEGF-C在30例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及10名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结果:AKT、eNOS和VEGF-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分别为66.67%、63.33%和73.33%);三者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阳性表达有差异(P值分别小于0.05、0.01和0.01);AKT与VEGF-C、VEGF-C与eNOS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1和P<0.05)。结论:AKT可通过活化eN0S,上调VEGF-C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AKT、VEGF-C与eNOS的表达可能与淋巴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AKT VEGF—C ENOS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鹤飞 柏冰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表皮屏障功能降低,其保持皮肤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受到影响,引发或加重AD。与屏障功能有关的皮肤结构和成分如角质细胞、细胞间脂...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特应性皮炎(A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表皮屏障功能降低,其保持皮肤水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受到影响,引发或加重AD。与屏障功能有关的皮肤结构和成分如角质细胞、细胞间脂质、丝聚蛋白等在AD中均会发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在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的同时,促使其他功能正常化是AD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屏障 特应性皮炎 皮肤疾病 屏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和基因治疗角化异常遗传性皮肤病的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建忠 柏冰雪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47-549,共3页
角蛋白纤维是角质功形成细胞主要结构蛋白之一,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角蛋白纤维极易发生致病性突变导致遗传性皮肤疾病。自1990年,第1例角蛋白基因[角蛋白5和14( keratin,K5和K14)]突变引起遗传性皮肤疾病被发现,... 角蛋白纤维是角质功形成细胞主要结构蛋白之一,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这些角蛋白纤维极易发生致病性突变导致遗传性皮肤疾病。自1990年,第1例角蛋白基因[角蛋白5和14( keratin,K5和K14)]突变引起遗传性皮肤疾病被发现,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共同致力于疾病分子发病机制研究,促进新疗法不断出现[1]。尤其是小RNA干扰技术,剪接体反式剪接核酶、基因沉默等技术及动物模型、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研究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从临床表现、超微结构和分子遗传学方面进一步认识疾病,为新的基因和药物疗法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2]。基因治疗和药物靶向治疗基于这些单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修复受损的细胞骨架,恢复皮肤功能,是治疗角化异常遗传性皮肤病比较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本综述将总结和讨论药物、基因疗法现状和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异常 遗传性皮肤病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和组织发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可人 栗玉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24-128,132,共6页
肉芽肿是一种炎症形式,主要由被称为组织细胞的组织巨噬细胞组成。肉芽肿形成是对分离不溶性物质并防止其扩散到其他身体区域的先天免疫反应。根据物质来源,肉芽肿性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细菌和真菌可以是感染性肉芽... 肉芽肿是一种炎症形式,主要由被称为组织细胞的组织巨噬细胞组成。肉芽肿形成是对分离不溶性物质并防止其扩散到其他身体区域的先天免疫反应。根据物质来源,肉芽肿性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细菌和真菌可以是感染性肉芽肿的来源,而角蛋白,缝合和退化的组织可以是非感染性肉芽肿疾病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环状肉芽肿 巨噬细胞极化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结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因子和银屑病皮肤炎症及代谢异常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含 周婧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脂肪因子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脂质和糖类代谢、炎症反应、凝血过程与血管稳态的调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浆及局部皮损中多种脂肪因子表达失衡,提示脂肪因子可能作为炎症递质和代谢功能调... 脂肪因子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脂质和糖类代谢、炎症反应、凝血过程与血管稳态的调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浆及局部皮损中多种脂肪因子表达失衡,提示脂肪因子可能作为炎症递质和代谢功能调控因子,在银屑病的皮肤炎症与代谢异常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脂肪因子 炎症 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慧雯(综述) 柏冰雪(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466-472,共7页
皮肤癌为皮肤恶性病变的总称,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冷冻、激光、电烧灼、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手术切除等,其中手术切除通常为治疗皮肤癌的理想疗法,但由于病灶数量、大... 皮肤癌为皮肤恶性病变的总称,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冷冻、激光、电烧灼、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手术切除等,其中手术切除通常为治疗皮肤癌的理想疗法,但由于病灶数量、大小、部位不定,患者耐受情况不一和疾病复发率问题,在手术方案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能使肿瘤部位的药物水平升高,可用于多发性或大面积皮损,同时与全身药物相比具有更小的潜在毒性,是目前治疗皮肤癌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治疗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病和性病诊治中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星 栗玉珍 朱滨 《工企医刊》 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愈显重要。皮肤性病科患者与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其心理具有独特性,而目前皮肤病和性病诊治中人文关怀尚存在缺失。对皮肤性病科患者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诊治,更是促进患...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技术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愈显重要。皮肤性病科患者与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其心理具有独特性,而目前皮肤病和性病诊治中人文关怀尚存在缺失。对皮肤性病科患者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疾病诊治,更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皮肤性病科 患者心理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生物与银屑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边慧莹 周婧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2期1248-1254,共7页
银屑病的病因极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与环境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存在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对皮肤微生物免疫耐受的崩溃。但这些研究在取样方法、部位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上各持己见,尚无统一标... 银屑病的病因极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与环境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存在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对皮肤微生物免疫耐受的崩溃。但这些研究在取样方法、部位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上各持己见,尚无统一标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皮肤微生物和银屑病之间的相关性,即微生物的组成变化是否与银屑病的发病具有因果关系。本文对国内外利用现代测序技术鉴定银屑病皮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了解银屑病发病机制,明确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皮肤微生物 发病机制 TOLL样受体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郝蕙榕 柏冰雪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7期6759-6764,共6页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SCs)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支持、修复和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的能力。在对神经损伤的反应中,它们迅速去分化成前体样状态,分泌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生长因子、增殖、经历上皮–间充质样转化以促进迁移、吞...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SCs)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支持、修复和促进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的能力。在对神经损伤的反应中,它们迅速去分化成前体样状态,分泌一系列炎症介质和生长因子、增殖、经历上皮–间充质样转化以促进迁移、吞噬细胞碎片,并重塑细胞外环境以促进轴突通过损伤部位的再生。尽管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SCs)的皮肤作用越来越被认识,在本文中我们认为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SCs)在皮肤感觉和神经修复之外的皮肤生理学和病理学中,其可能的复杂功能值得更多的关注和系统研究。例如,促进/加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侵袭、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 SCs)促进伤口愈合、支持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的生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皮肤疾病 沃乐退化 皮肤愈合 黑素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周星 栗玉珍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5例轻中度老年AD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丙酸氟替... 目的探讨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与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治疗轻中度老年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5—1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5例轻中度老年AD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丙酸氟替卡松组与克立硼罗组三组,每组35例。联合治疗组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2周后,改用2%克立硼罗软膏继续治疗2周;丙酸氟替卡松组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周(每日1次),之后每周2次再治疗2周;克立硼罗软膏组外用2%克立硼罗软膏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及瘙痒数值评分量表(N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丙酸氟替卡松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克立硼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EASI评分及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E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治疗组和丙酸氟替卡松组E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EASI评分均低于克立硼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低于丙酸氟替卡松组和克立硼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外用克立硼罗软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可显著提高轻中度老年AD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不会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轻中度 克立硼罗软膏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周星 姚新宇 栗玉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120例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化随机分为A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40例)、B组(采用润肤霜联合窄谱UVB治疗,40例)和C组(采用他克莫... 目的:探究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120例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化随机分为A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40例)、B组(采用润肤霜联合窄谱UVB治疗,40例)和C组(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40例),持续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体征[特应性皮炎评分量表(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SCORAD)、中文版特应性皮炎控制工具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atopic dermatitis control tool,ADCT)]、瘙痒情况[峰值瘙痒数字评定量表(Peak pruritis-numerical rating scale,PP-NRS)]、细胞因子[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美学效果[皮炎整体面积、客观体征评分(红斑、表皮剥脱、苔藓样变)]和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记录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其治疗后3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三组的SCORAD、ADCT、PP-NRS、ApoB、IL-4、IL-10、皮炎整体面积、进行客观体征评分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C组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5);三组的ApoA1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治疗期间,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期间,C组的复发情况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窄谱UVB治疗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地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和瘙痒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他克莫司 窄谱UVB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