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梗死后痴呆的脑电图表现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朵慧敏 王春雷 +2 位作者 王丽华 张敏 席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4期4651-4652,47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导致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表现差异,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80例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多灶梗死后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后痴呆。入选患者均于饱餐后2小时给予常规18导脑电图检...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脑梗死导致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表现差异,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80例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多灶梗死后痴呆和关键部位梗死后痴呆。入选患者均于饱餐后2小时给予常规18导脑电图检查,记录时间为30分钟以上。结果:1多灶梗死后痴呆多表现为α节律减慢,6-8Hz为主;波幅低,以20-25Uv为主,α波频率调节差、节律不规则。低波幅θ波出现者27例,占71.1%,出现于各导联,出现δ波者17例,占44.7%。2关键部位梗死后痴呆的患者中,正常为6例,占13%。异常者39例,占87%。EEG改变主要表现为α指数减少,节律以7-9Hz为主的患者28例,占71.8%。低波幅θ波出现者17例,以前额为主,占43.6%。39例患者未出现δ波。结论:不同部位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脑电图表现不尽相同,可以为血管性痴呆的分类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梗死后痴呆 关键部位梗死后痴呆 脑电图
原文传递
难治性癫痫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冰 芮东红 +3 位作者 沈香春 刘灿虎 张金伟 张丽君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39例临床诊断为难治性癫痫的患者通过EEG、CT、MRI、SPECT、PET等确定癫痫灶 ,然后行伽玛刀治疗。结果 随访 15~ 70个月 ,有效率 82 %。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伽玛刀 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