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4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性思政教育视域下大学文化与学科精神融入专业课的路径探讨——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热物理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潘庆辉 帅永 夏新林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2年第4期88-92,共5页
隐性教育渗透性强,在诸多教学领域发挥了育人作用。隐性教育逐渐应用于思政领域,从而形成了隐性思政教育。在思政育人的作用和效果方面,隐性思政教育更易被学生接受。该育人方式与以思政课为代表的传统显性教育方式共同作用、互引长处,... 隐性教育渗透性强,在诸多教学领域发挥了育人作用。隐性教育逐渐应用于思政领域,从而形成了隐性思政教育。在思政育人的作用和效果方面,隐性思政教育更易被学生接受。该育人方式与以思政课为代表的传统显性教育方式共同作用、互引长处,推动思政育人事业。剖析隐性教育的功能、原则、路径和方法,并以其为指引,探索将大学文化与学科精神融入专业课的实践与价值,于潜移默化中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政治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学科专业课教师应当利用好隐性教育资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国际坐标,培育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教育 大学文化 学科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与实践协同创新路径研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2
作者 冯冬冬 张宇 赵义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4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课程-思政-实践-平台”的角度层层递进,全面探究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立足双碳目标的学生培养路径。为更好实现教学改... 课程思政建设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课程-思政-实践-平台”的角度层层递进,全面探究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出立足双碳目标的学生培养路径。为更好实现教学改革的推广,在原有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与龙江经济振兴紧密结合,联合企业提出了碳中和创新平台,引领学生感受时代脉搏与科技前沿发展,自觉树立崇高理想,与时俱进;助力高校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碳中和 思政教育 创新平台
原文传递
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改革思考与实践——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帅永 陈绍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9,共3页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为了应对全球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第三次国际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逐步...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为了应对全球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第三次国际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制定了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能源转型的历史时期,为了适应能源领域的发展和挑战,解决人才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问题,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针对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改革进行了思考,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介绍了相关的改革措施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碳中和 能源动力类专业 改革与实践
原文传递
面向能源动力行业的订单式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4
作者 汪新智 吴健 +1 位作者 苏琳杰 张经纬 《教育进展》 2024年第4期643-648,共6页
工程管理硕士旨在为国家培养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具备专业工程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动力行业的转型与绿色发展承担着重要作用,相关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讨论了“双碳”背景下当前ME... 工程管理硕士旨在为国家培养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具备专业工程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能源动力行业的转型与绿色发展承担着重要作用,相关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系统讨论了“双碳”背景下当前MEM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种订单式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模式,其中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加强论文质量管理,为能源动力行业MEM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 工程管理硕士 人才培养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冬季高校教室IAQ及热舒适现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彪 朱蒙生 +1 位作者 展长虹 蔡伟华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336-341,373,共7页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教室建筑室内空气品质(IAQ)和室内人员热舒适指标及探讨改善措施,本文对哈尔滨市6所高校23个教室的IAQ和热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得到有效问卷623份。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季教室环境下的热感觉方程,...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教室建筑室内空气品质(IAQ)和室内人员热舒适指标及探讨改善措施,本文对哈尔滨市6所高校23个教室的IAQ和热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得到有效问卷623份。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季教室环境下的热感觉方程,得到了该环境下学生的热中性温度,发现低于哈尔滨居民的热中性温度;且受试者在较低或较高CO2浓度下都不能对IAQ做出合理的主观判断。同时,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教室冬季IAQ普遍较差,热量浪费严重,亟需有效的改善措施,并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 热舒适 现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薇 孙刚 +2 位作者 李瑞扬 陈巨辉 李九如 《成才之路》 2019年第7期1-2,共2页
能源动力相关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故建设绿色环保低碳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 能源动力相关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故建设绿色环保低碳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刻不容缓。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专业课程的改革、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基础,以教学理念的更新、实践性的教学体系为核心,以企业需求、社会需要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冬冬 张宇 +2 位作者 尹胜君 赵义军 高建民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185-188,192,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该文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能源与动力领域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为目标,分析能源动力类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挑战性及基本要点。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及热化学转化技术...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该文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能源与动力领域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为目标,分析能源动力类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挑战性及基本要点。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及热化学转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供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大纲的具体改革方案,进一步细化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授课方式与方法,以此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机融合。根据能源与动力学科的基本特点,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内容与意义进行探讨,为能动类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能源与动力 立德树人 教学改革 思政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课程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以“传热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任亚涛 齐宏 +2 位作者 何明键 高包海 黄超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以双碳背景下的“传热学”教学为基础,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利用C++语言开发了“传热学”虚拟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对二维稳态传热问题进行模拟,并可通过改变模型尺寸、物性及边界条件来直观地分析其对导热问题的影响。除此之外,该... 以双碳背景下的“传热学”教学为基础,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利用C++语言开发了“传热学”虚拟教学平台。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对二维稳态传热问题进行模拟,并可通过改变模型尺寸、物性及边界条件来直观地分析其对导热问题的影响。除此之外,该平台的优势在于用户可自己编写部分边界条件,对此平台进行局部修改,从而增加了此虚拟教学平台的灵活性。与此同时,用户在自编程时,可增强对数值传热学及边界条件等问题的进一步深层次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传热学 教学 稳态热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春季PM_(2.5)污染状况及来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顾昊 张亚男 +1 位作者 刘欣 高继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94-98,共5页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PM2.5污染程度以及分布情况,采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8533型气溶胶(粉尘)浓度监测仪对哈尔滨市5类典型区域的空气细微颗粒物浓度进行了现场监测,分别考察了机动车尾气、机械扬尘、煤烟尘等排放源对PM2.5的影响;重点监测... 为了解哈尔滨地区PM2.5污染程度以及分布情况,采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8533型气溶胶(粉尘)浓度监测仪对哈尔滨市5类典型区域的空气细微颗粒物浓度进行了现场监测,分别考察了机动车尾气、机械扬尘、煤烟尘等排放源对PM2.5的影响;重点监测了典型居民区内PM2.5时空分布特性;此外,还创新性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不同天气状况对PM2.5分布及浓度的影响,从而建立起对PM2.5分布的更全面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PM2.5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机械破碎等手段很难形成大量的细微颗粒物;PM2.5浓度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和河流使得PM2.5从市中心到郊区依次呈现高-低-高-低的趋势。不同天气状况下PM2.5浓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大风天、晴天、重度阴天、雨天、雨后晴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来源 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联合模式下工程硕博培养新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建民 刘巍巍 周泽林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众多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困难,文章立足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改革项目,深入思考并...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众多校企联合培养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困难,文章立足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改革项目,深入思考并大胆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严、产、踪、合”理念的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策略,阐述了新策略的研究途径与重要举措,并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新策略的受益面,以期为国家战略人才的培养提供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联合培养 工程硕博 卓越工程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气溶胶粒子光学常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莉 齐宏 +1 位作者 王希影 阮立明 《节能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气溶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的健康和气候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对气溶胶的检测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本文采用透射法测量气溶胶粒子系的红外光谱透射率,并结合Mie理论和K-K关系式反演获得哈尔滨地区气溶胶粒子的等效... 气溶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的健康和气候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对气溶胶的检测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本文采用透射法测量气溶胶粒子系的红外光谱透射率,并结合Mie理论和K-K关系式反演获得哈尔滨地区气溶胶粒子的等效光学常数,为哈尔滨地区气溶胶的监测提供数据参考。结论如下:对文献中的煤灰粒子的光学常数的反演表明本文所用反演模型是可靠的;哈尔滨地区沙尘暴天气与晴朗天气所采集的气溶胶粒子的等效光学常数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其实部在1.45和1.7之间,而虚部在0和0.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粒子 光学常数 透射法 MIE理论 K-K关系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与重构
12
作者 翟明 帅永 +1 位作者 郭利 王丽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639-643,共5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验教学体系重构的具体路径。同时,就加强组织保障、健全制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促进多方协同、加强实施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深化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加快建设一流实验教学体系,对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大局和能源革命、产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The “Dual Carbon” goals are China’s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ve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energy and power-related majo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ergy and power majors under the “dual carbon” background and proposes an overall approach and basic principles for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explores specific path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 terms of the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ls, and resource construction. Meanwhil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erms of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support, improving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enhancing team building, promoting multi-party collabo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The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ergy and power majo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dual carbon” goals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first-clas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erv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ategy of “dual carbon” and the energy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能源动力专业 实验教学体系 优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实验类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海明 曾令艳 +4 位作者 宋彦萍 帅永 姜宝成 翟明 温风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23期217-219,共3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该文阐述了OBE教学模式意义及应用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中显著效果,详细论述了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实验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该文阐述了OBE教学模式意义及应用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中显著效果,详细论述了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实验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以行业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创新类课程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工程教育 能源动力 创新 实验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动力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力图谱构建研究
14
作者 帅永 翟明 +3 位作者 高建民 赵义军 罗磊 王祥锋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2期577-583,共7页
面对“双碳”目标和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能源动力实验中设备规模大、实验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局限,但如何科学构建符合专业特色... 面对“双碳”目标和新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能源动力实验中设备规模大、实验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局限,但如何科学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与新时期能源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仍需深入研究。本文立足能源动力类专业特点,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分析专业培养方案、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构建了面向能源动力领域的“五层次”能力图谱架构。研究构建了包括总目标层、通用能力层(工程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智能化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层、实验能力单元层和具体实验项目层的完整体系。研究重点提取了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同时突出新能源技术、智能控制、环境保护等新兴领域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涵盖流体机械、传热传质、新能源系统等专业实验内容的四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将知识图谱理论引入能源动力专业能力体系构建、提出适应专业特色的“五层次”能力图谱新架构、开发基于能力图谱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模式,为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In the context of “dual carbon” goals and new energy revolu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a novel educational approach,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energy and power experiments, such as large equipment scale, high experimental costs, and significant safety risk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on how to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a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hat aligns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ly connects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dopts a combined “top-down” and “bottom-up” research approach, analyz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ndustry standards, and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to construct a “five-level” competency map framework for the energy and power field. The study established a complete system including the overall goal level, general competency leve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bility,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ve research 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level, experimental ability unit level and specific experiment project level. The study focuses on extracting cor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elements while emphasizing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in emerging fields, such as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is foundation, four types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projects were designed, covering professional experimental content including fluid machinery,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nd new energy systems. By introducing knowledge graph theo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ergy and pow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system, proposing a new “five-level” competency map framework adapted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a new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mpetency map, this research provides new insight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动力类专业 虚拟仿真实验 能力图谱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600MW锅炉可靠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赛鹏 刘文铁 杨文伟 《节能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53-56,共4页
本文全面阐述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哈锅公司 )在 6 0 0MW锅炉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技术标准、质量控制。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可靠性技术 锅炉 疲劳寿命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图谱的能源动力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线开放共享机制研究
16
作者 帅永 翟明 +3 位作者 王进仕 胡海涛 郭瑞 王莹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2期1389-1395,共7页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新形势下,能源动力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资源分散、标准不统一、更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构建的面向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能力图谱,提出了以“能力导向、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在线开... 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新形势下,能源动力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面临资源分散、标准不统一、更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构建的面向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能力图谱,提出了以“能力导向、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核心理念的在线开放共享机制。构建了“高校 + 企业 + 行业”多元协同的资源建设体系,创新了“贡献–使用–提升”的价值共生模式。研究设计了包含资源管理、教学应用、协作交流等功能的四层平台架构,形成了完整的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实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高效共享与持续优化。研究成果为推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了新思路,对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arbon” goals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ergy and power majors faces problems such as dispersed resources, non-unified standards, and imperfect update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previously constructed capability map for energy and power majors, this study proposes an online open sharing mechanism with “capability orientation, resource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s its core concepts. A “university + enterprise + industry” multi-collaborative resource construc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a “contribution-use-improvement” value symbiosis model was innovated. The study designed a four-layer platform architecture containing resource management, teaching applications, and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functions, forming a complet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thus achieving efficient sharing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promoting the open sharing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共享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在线开放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特性与创新的思考
17
作者 宋巍 赵辛午 《活力》 2011年第2期76-76,共1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校园文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学生热情不高;忽视教师引导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不能与时俱进等等。本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高校校园文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学生热情不高;忽视教师引导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不能与时俱进等等。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为例
18
作者 付晓龙 李德友 王洪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2期1-4,共4页
为将高校专业知识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能源动力类专业“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为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专业知识的应用背景和学科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为将高校专业知识教育和立德树人目标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能源动力类专业“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为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专业知识的应用背景和学科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教学”的巧妙形式在流体机械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机融入一系列典型课程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的价值观在国家层面、集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均得到提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改革目标。上述教学改革研究可为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 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19
作者 王兆龙 帅永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5期150-153,共4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碳排放越来越严重威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双碳”的能源与动力(简称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能动专业与“双碳”需求之间的脱节之处,并提出构建能动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同时探究课程... 随着世界范围内碳排放越来越严重威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双碳”的能源与动力(简称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能动专业与“双碳”需求之间的脱节之处,并提出构建能动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同时探究课程思政在未来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并基于“101计划”提出高校能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其示范与推广方案,据此建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新型能源动力实验班进行全新能动人才培养探索,以期为同类型高校的“双碳”背景下能动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能动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新型实验班 101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纹参数下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试验
20
作者 韩冰 刘占生 +1 位作者 何鹏 颜培刚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以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四根多盘转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线切割的加工方式分别在四根转子的不同位置预制不同深度的横向裂纹。对裂纹参数发生改变的转子系统展开振动特性测试,并分析裂纹转子的动力学响应特征与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之间... 以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四根多盘转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线切割的加工方式分别在四根转子的不同位置预制不同深度的横向裂纹。对裂纹参数发生改变的转子系统展开振动特性测试,并分析裂纹转子的动力学响应特征与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2临界转速区的2×共振现象以及1/3临界转速区的3×共振现象是转轴裂纹故障的典型特征,其中2×共振峰值会在裂纹深度达到一个临界点后迅速增加;而区别于已有研究结果,3×共振峰值会在裂纹深度达到临界点后突降;同时,引发2×和3×共振峰值发生突变的临界深度与裂纹位置是否处于轮盘根部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振动特性试验 裂纹深度 裂纹位置 多盘转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