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及其智能生产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龙男 王正平 +5 位作者 张德庆 张宝友 李辰砂 刘志强 李晓峰 夏伟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2,共12页
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但其成型工艺复杂 ,成本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成型过程开发智能化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其中包括建立数学模型 ,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或分步预测优化的模型系统... 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但其成型工艺复杂 ,成本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成型过程开发智能化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其中包括建立数学模型 ,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或分步预测优化的模型系统为中心的在线监控系统。本文作者针对这些智能化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分类和比较 ,对智能成型工艺系统进行了阐述 ,包括其功能、结构和辅助部件。分析了关于复合材料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监控 复合材料 固化 在线监控 智能生产系统 成型工艺 传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邱成军 曹茂盛 +1 位作者 朱静 杨慧静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137,共6页
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 ,使其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 ,包括对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电、磁。
关键词 纳米薄膜材料 制备 微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计算模拟复合材料固化中夹杂气泡的影响和残余应力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荣国 田秋 +5 位作者 马文有 代成琴 田丰 陈玉金 李辰砂 曹茂盛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5-101,共7页
复合材料的固化有着复杂的内部过程 ,传统的工艺条件难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影响复合材料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树脂基体内的气泡的增长和各铺层之间的残余应力 ,本文作者分析气泡和残余应力形成的机理 ,建立过程模型 ,并编制计算机程序模... 复合材料的固化有着复杂的内部过程 ,传统的工艺条件难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影响复合材料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树脂基体内的气泡的增长和各铺层之间的残余应力 ,本文作者分析气泡和残余应力形成的机理 ,建立过程模型 ,并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计算气泡的增长和残余应力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模拟 复合材料 固化 气泡 残余应力 热固性树脂 纤维增强层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峰响应结构型吸波材料动/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茂盛 刘海涛 +1 位作者 张铁夫 朱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6-28,32,共4页
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添加了四种微米级颗粒吸收剂 ,在保证良好隐身性能的前提下 ,赋予了材料一定的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双峰响应结构型吸波材料 力学性能 雷达波吸收材料 冲击性能 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颗粒在铝基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5
作者 付雪莹 张洪 +2 位作者 席慧智 薛丽莉 孙祚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290-292,共3页
主要讨论了铝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几种增强颗粒SiC、B4C、TiC、Al2O3、TiB2、AIN的特性及制备中可能与基体发生的界面反应和改善方法,从而可选取适当的铝基体与增强颗粒组合,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增强颗粒 Al2O3 TIB2 界面反应 SiC B4C TIC AIN 铝基体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沉积法制备棒状ZnO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湘菱 韩冬 +3 位作者 陈东 夏海龙 王冬 唐芳琼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9-1421,共3页
在溶液体系中90℃下,以三乙醇胺与醋酸锌为反应试剂,用直接沉积法合成了微米及纳米尺寸的棒状ZnO粒子,并对粒子进行了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等表征.通过晶体的成核和生长理论初步解释了棒状Zn... 在溶液体系中90℃下,以三乙醇胺与醋酸锌为反应试剂,用直接沉积法合成了微米及纳米尺寸的棒状ZnO粒子,并对粒子进行了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和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等表征.通过晶体的成核和生长理论初步解释了棒状ZnO粒子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棒状 溶液制备 直接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导电胶基体固化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晓军 张宝友 +3 位作者 田秋 张世骥 李辰砂 梁彤祥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4-48,共5页
紫外光固化导电胶作为新型电子连接材料,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导电胶中基体胶的固化性能是影响导电胶使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实时红外分析研究环氧树脂基体胶的固化过程和固化过程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基体胶的固化是通过体系... 紫外光固化导电胶作为新型电子连接材料,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导电胶中基体胶的固化性能是影响导电胶使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实时红外分析研究环氧树脂基体胶的固化过程和固化过程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基体胶的固化是通过体系中-C=C-双键的互联来实现,随固化反应的进行,双键的相对浓度降低。光引发剂的添加量影响体系的固化速度和固化程度,光引发剂的添加量存在阈值C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动力学 紫外光固化导电胶 光引发剂 电子连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硫可膨胀石墨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甄捷 乔英杰 王慎敏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54-55,59,共3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可膨胀石墨,分析了插层工艺参数对膨胀容积和残余硫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膨胀石墨的插层机理,确定了低硫膨胀石墨的合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膨胀石墨 硫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修饰电极Pt-TiO_2/Eu^(3+)/C对CO电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邬冰 乔英杰 +4 位作者 高颖 万丽娟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8-660,共3页
为研究Pt-TiO2/C电极表面吸附稀土铕离子对CO吸附和氧化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O在Pt-TiO2/C、Pt-TiO2/Eu3+/C电极上的氧化,发现吸附稀土Eu3+后,电极表面对CO的吸附明显减弱.CO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过电位减小,在酸性溶液中CO的起始氧... 为研究Pt-TiO2/C电极表面吸附稀土铕离子对CO吸附和氧化的影响,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O在Pt-TiO2/C、Pt-TiO2/Eu3+/C电极上的氧化,发现吸附稀土Eu3+后,电极表面对CO的吸附明显减弱.CO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过电位减小,在酸性溶液中CO的起始氧化电位及氧化峰电位分别负移200mV和2103+mV;中性溶液中氧化峰电位负移380mV.Eu3+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有利于CO在电极表面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C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启彪 乔英杰 甄捷 《炭素》 2005年第3期18-20,17,共4页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可膨胀石墨,分析了插层工艺参数对膨胀容积和残余硫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膨胀石墨的插层机理,确定了低硫膨胀石墨的合理工艺参数。最佳配比为石墨:浓硫酸:高锰酸钾:三氯化铁=1.0:0.33:0.80:0.15。其最佳工艺条...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可膨胀石墨,分析了插层工艺参数对膨胀容积和残余硫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膨胀石墨的插层机理,确定了低硫膨胀石墨的合理工艺参数。最佳配比为石墨:浓硫酸:高锰酸钾:三氯化铁=1.0:0.33:0.80:0.15。其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0min。制得膨胀石墨pH 值5.2;水分0.62%;灰分2.8%;挥发分8.6%;硫含量0.48%;膨胀容积235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层间化合物 膨胀石墨 硫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渗碳钢的静弯和冲击韧性
11
作者 程义 刘睿 杨尚林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11期173-173,共1页
1、引言渗碳件的断裂失效一般都是从表层开始的.因此、认识渗碳层的力学特性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渗碳层的成分和组织由表及里的变化,使渗层力学特性的研究变得相当复杂。
关键词 渗碳钢 静弯 冲击韧性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韩冬 任湘菱 +3 位作者 陈东 唐芳琼 王冬 任俊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14-420,共7页
本文以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分散剂,运用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径均匀的ZnO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光致发光谱(PL)对ZnO进行了性能表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制备中的影响因素.利用纳米ZnO作为光... 本文以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分散剂,运用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径均匀的ZnO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光致发光谱(PL)对ZnO进行了性能表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及制备中的影响因素.利用纳米ZnO作为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进行了光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ZnO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有望在治理环境污染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分散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掺杂二氧化硅复合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齐朔 陈东 +2 位作者 唐芳琼 任湘菱 谢辅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165,共5页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fabricate monodispersed nanocomposite SiO2 sphere (200 ̄400 nm) containing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Ag nanoparticles (2 ̄6 nm). The morphology of inclusion was controlled through the N-[... A novel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fabricate monodispersed nanocomposite SiO2 sphere (200 ̄400 nm) containing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Ag nanoparticles (2 ̄6 nm). The morphology of inclusion was controlled through the N-[3-(Trimethoxysilyl)Propyl]ethylene diamine. TEM images showed that the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doped uniformly in silica spheres. UV-Vis showed that the doped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a plasmon resonance absorption band at 433 nm. Also SEM, EDX, XRD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us-prepared sam- 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掺杂 纳米复合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Mo2V钢中温转变产物及混合组织的回火特性
14
作者 程义 胡玲 杨尚林 《黑龙江冶金》 2004年第3期1-3,6,共4页
4Cr3Mo2V 钢经1060℃奥氏体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冷却获得马氏体(M)、下贝氏体、M—A(粒贝和粒状组织)及它们的混合组织。回火特性研究表明:M—A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最好,二次硬化效应最高,下贝氏体组织次之,M 最差。三种组织及其混合组织的二... 4Cr3Mo2V 钢经1060℃奥氏体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冷却获得马氏体(M)、下贝氏体、M—A(粒贝和粒状组织)及它们的混合组织。回火特性研究表明:M—A组织的回火稳定性最好,二次硬化效应最高,下贝氏体组织次之,M 最差。三种组织及其混合组织的二次硬化机制基本相同。均是由钼铌等形成的碳化物析出造成的,但在中温转变产物及其混合组织的硬化作用中,残余奥氏体 A_R 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转变 二次硬化 组织 下贝氏体 回火稳定性 碳化物析出 残余奥氏体 混合 产物 粒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PZT纳米粉体研究
15
作者 刘海涛 曹茂盛 《高师理科学刊》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以四氯化钛、硝酸铅、氧氯化锆等为原料 ,采用化学共沉淀技术 ,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了组成在准同型相界点附近的钙钛矿相PZT纳米粉 .分析给出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机理 .实验表明 ,5 0 0℃热处理得到的粉体粒径小于 1 0 0nm .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PZT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扩散处理对电镀硬铬层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茂元 王贵岭 +3 位作者 宋伟 张文华 明建国 张翮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研究了热扩散处理工艺对电镀硬铬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摩擦系统下,热扩散处理对电镀硬铬层的耐磨性的影响规律不同。在油润滑条件下,耐磨性对网状裂纹的特性相当敏感。具有网状裂纹的电镀硬铬层更适合于在油润滑条件下... 研究了热扩散处理工艺对电镀硬铬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摩擦系统下,热扩散处理对电镀硬铬层的耐磨性的影响规律不同。在油润滑条件下,耐磨性对网状裂纹的特性相当敏感。具有网状裂纹的电镀硬铬层更适合于在油润滑条件下应用。电镀硬铬层在较高温度下服役时,其硬度和耐磨性下降。对柴油机排气阀阀杆而言,应关心电镀硬铬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于服役过程中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硬铬层 热扩散处理 耐磨性 柴油机 排气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Ni5CrMoV钢的组织遗传规律及其消除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谢辅洲 常铁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5,28,共3页
对 10 Ni5 Cr Mo V钢奥氏体化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及奥氏体自发再结晶的基本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奥氏体化晶粒急剧粗化的临界温度为 12 0 0℃ ;奥氏体自发再结晶的最低温度为 85 0℃ ;90 0℃以下奥氏体自发再结晶以形成针状奥氏... 对 10 Ni5 Cr Mo V钢奥氏体化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及奥氏体自发再结晶的基本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奥氏体化晶粒急剧粗化的临界温度为 12 0 0℃ ;奥氏体自发再结晶的最低温度为 85 0℃ ;90 0℃以下奥氏体自发再结晶以形成针状奥氏体和球状奥氏体两种方式进行 ;二次加热时 ,加热温度低于 90 0℃时都有组织遗传发生。加热温度在 90 0℃以上时 ,再结晶奥氏体为球形 ,无组织遗传发生。加热温度超过 95 0℃以上 ,细化了的奥氏体晶粒开始粗化 ;6 2 0~ 880℃等温退火 +95 0℃淬火具有很好的细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NI5CRMOV钢 奥氏体自发再结晶 组织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