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轻镁锂合金设计、制备与表面技术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密林 《黑龙江冶金》 2014年第1期1-6,9,共7页
镁锂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关于超轻镁锂合金的研究成果,包括镁锂合金的高强韧化设计与制备、微观结构解析、机理分析及表面处理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强韧化 超塑性 表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基因工程及其在海洋工程用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嘉欣 王香 +1 位作者 董卉羚 韩建兴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材料基因组”思想应运而生,材料的设计逐渐由“炒菜式”向理性设计改变。而材料基因工程以“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为目标,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文中在对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发展现状等方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工程用钢材料基因化的设计思路。短期来看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同时降低成本,长期来看还可以实现海洋工程用钢的按需设计,充实钢铁材料数据库,为后续的材料计算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工程 海洋工程用钢 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 材料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娜 邵亚薇 +1 位作者 张静 李洪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PMMA为填料时,PMMA与纳米SiO2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能提高纳米SiO2/PMMA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SiO2/PMMA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当聚丙烯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00:1时,与纯聚丙烯相比,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7.0%,弹性模量最高提高了35.8%。加入纳米SiO2/PMMA,使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原位复合 纳米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锂合金表面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耐蚀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徐用军 李康 +2 位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张密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6,共4页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 在硅酸盐体系中,利用单相脉冲微弧氧化技术在Mg-5wt%Li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化学分析、盐水浸泡等方法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特征、相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生长的陶瓷膜主要含有MgO相和少量的MgSiO3相,微弧氧化陶瓷膜试样与基体相比,耐点腐蚀性能显著提高,盐水浸泡过程中陶瓷膜主要发生严重腐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耐蚀膜层的制备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频率300Hz、占空比80%、处理时间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陶瓷膜 点耐蚀 MG-LI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铁氧化物膜层类Fenton催化剂制备及降解苯酚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姚忠平 陈昌举 +3 位作者 王建康 夏琦兴 李春香 姜兆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97-1804,共8页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于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铁氧化物膜层类Fenton催化剂。采用SEM、XRD以及XPS对所得膜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发现膜层中含有金红石相TiO_2(R-TiO_2),和非晶态的铁氧化物Fe_3O_4;... 采用微弧氧化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于钛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铁氧化物膜层类Fenton催化剂。采用SEM、XRD以及XPS对所得膜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发现膜层中含有金红石相TiO_2(R-TiO_2),和非晶态的铁氧化物Fe_3O_4;对膜层的表面形貌分析发现电解液中加入铁氰化钾后表面粗糙度及平均孔尺寸增大。以苯酚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膜层类Fenton催化活性,同时研究了铁源含量、苯酚浓度、H_2O_2投料量以及pH值对膜层降解苯酚效率的影响,优化了降解条件,研究发现在pH 3.0、温度30℃、H_2O_26.0 mmol·L^(-1)、苯酚35 mg·L^(-1)及铁氰化钾含量10 g·L^(-1)的条件下降解90 min,苯酚降解效率可达90%。通过对不同温度下降解苯酚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得到了该膜层类Fenton降解苯酚的反应活化能Ea为96.9 kJ·mol^(-1)。最后,评价了膜层的稳定性并分析了稳定性衰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膜层 类Fenton催化剂 钛合金 微弧氧化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时间对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龙志 焦宇 +4 位作者 赵明娟 张坚 胡勇 熊光耀 姜羡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0,46,共7页
采用粉末冶金瞬时液相烧结法制备了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瞬时液相烧结制备Al-Fe-Si/Al原位自生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 采用粉末冶金瞬时液相烧结法制备了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瞬时液相烧结制备Al-Fe-Si/Al原位自生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原位自生Al0.5FeSi0.5相晶粒逐渐长大,材料表面孔隙尺寸减小;保温时间为4h时,粒状、短棒状增强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最大弯曲挠度和弯曲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保温时间的延长对复合材料的弹性变形量和塑性变形量影响不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液相烧结 原位自生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铸造法制备原位合成Al-Cr/Al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龙志 焦宇 +2 位作者 王秋林 张坚 赵明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42-8047,共6页
利用超声振动辅助铸造法制备了Al-Cr/Al原位复合材料,应用XRD、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M-20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Al-Cr/Al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对原位增强体细化明显,随着Cr含量... 利用超声振动辅助铸造法制备了Al-Cr/Al原位复合材料,应用XRD、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M-20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了Al-Cr/Al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对原位增强体细化明显,随着Cr含量的增加,原位增强体含量增加,增强体尺寸增大。不同类型的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基体中同时生成,形成混合增强相;随着Cr粉末粒径增大,原位增强体尺寸具有最小值。随着Cr含量和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r含量为8%,粒径为75μm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小,为0.294%,耐磨性能最好,相对纯铝耐磨性提高约8.5倍,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铸造法 原位自生 增强体尺寸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含量对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龙志 焦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瞬时液相烧结法制备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M-20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Al含量对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粗大FeA... 采用粉末冶金瞬时液相烧结法制备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M-2000型磨损试验机研究Al含量对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粗大FeAl相消失,针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增强体Al0.5FeSi0.5长大成短棒状。当Al质量分数为77%时,细小的短棒状Al0.5FeSi0.5增强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复合材料硬度HV具有最高值283.7,其硬度约是纯铝的8倍,铝硅合金的2.5倍;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约为纯铝的6.6倍,铝硅合金的4.5倍;耐磨性能最佳,磨损率为0.3781%,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液相烧结 铝含量 原位自生 微观结构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化学镀Ni/Ni_3P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龙志 刘武 +1 位作者 张坚 赵明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包覆碳纳米管(CNTs),利用红外光谱(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混酸纯化、敏化活化、化学镀Ni工艺以及镀后热处理(HT)对化学镀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纯化后CNTs在其... 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包覆碳纳米管(CNTs),利用红外光谱(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混酸纯化、敏化活化、化学镀Ni工艺以及镀后热处理(HT)对化学镀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纯化后CNTs在其表面形成了大量的羧基(-COOH)和羟基(-OH)等官能团,提高了CNTs在镀液中的分散性;当稳定剂NH_4Cl为35 g/L时,随着镀液温度的升高,镀层Ni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当温度为85℃时,镀Ni效果最佳,镀层Ni的质量分数为69.05%;热处理后镀层由非晶态的Ni-P层转变为Ni_3P晶态结构,镀层更加平滑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化学镀 官能团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瑞良 石宇 +1 位作者 杨前程 闫牧夫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概述了典型低温热扩渗技术种类与特点,归纳了低温热扩渗技术研究的材料体系以及合金元素对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技术和"膨胀"γ相层稳定性研究的发展现... 概述了典型低温热扩渗技术种类与特点,归纳了低温热扩渗技术研究的材料体系以及合金元素对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的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技术和"膨胀"γ相层稳定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渗氮技术制备的含氮"膨胀"γ相层,低温渗碳技术制备的含碳"膨胀"γ相层,以及低温氮碳共渗和低温渗氮+低温渗碳或低温渗碳+低温渗氮复合技术制备的含氮、碳"膨胀"γ相层等低温热扩渗层的稳定性及其合金元素影响的研究现状,包括气体法、液体法、等离子体法和等离子体湮没注入法等。同时归纳了Co-Cr合金、高熵合金、马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等材料表面低温热扩渗层的制备及"膨胀"α相层热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基于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和热稳定性研究现状的分析,展望了未来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领域,特别是低温热扩渗层稳定性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低温热扩渗 “膨胀”γ相 “膨胀”α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赵龙志 焦宇 +1 位作者 赵明娟 熊光耀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瞬时液相烧结法制备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及电子万能压缩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自生Al0.5FeSi0.5增强相晶粒随着烧结温度升高逐渐长大,由细针... 采用粉末冶金瞬时液相烧结法制备Al-Fe-Si/Al原位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及电子万能压缩试验机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自生Al0.5FeSi0.5增强相晶粒随着烧结温度升高逐渐长大,由细针状向粒状、短棒状以及板条状转变,材料开口气孔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维氏硬度与压缩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10℃时粒状、短棒状增强相弥散分布在基体上,硬度与压缩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83HV和293.4 MPa。烧结温度的升高增强了界面的结合强度,材料的界面和孔隙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瞬时液相烧结 原位自生 微观组织 维氏硬度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温度对双粒径混合SiC_p/ZL107复合材料的影响
12
作者 赵龙志 焦宇 +1 位作者 杨敏 赵明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采用搅拌熔铸法制备双粒径SiCp/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搅拌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含量随着搅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585℃两种粒径混合的SiC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上,随温... 采用搅拌熔铸法制备双粒径SiCp/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搅拌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含量随着搅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585℃两种粒径混合的SiC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上,随温度继续升高,基体出现明显的贫SiC区域;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以及最大弯曲挠度均随着搅拌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585℃达到最大值,力学特性较纯铝、单一粒径的SiCp/ZL107复合材料有明显提高。SiC颗粒的分布以及界面结合强度决定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双粒径SiC颗粒 搅拌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液相烧结原位Ni-Al/Al复合材料研究
13
作者 赵龙志 肖健 +1 位作者 赵明娟 张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用瞬态液相烧结法制备原位Ni-Al/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M-2000型磨损试验机和XHV-1000显微硬度计,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增... 采用瞬态液相烧结法制备原位Ni-Al/Al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M-2000型磨损试验机和XHV-1000显微硬度计,研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增强相颗粒尺寸增大,小颗粒合并为大颗粒;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硬度逐渐降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磨损率先降低后升高,磨损机制主要是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Al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显微硬度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Ni-Al/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弯曲行为研究
14
作者 赵龙志 肖健 +1 位作者 赵明娟 张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150,共4页
以铝粉和镍粉为原料,应用粉末冶金制备了原位Ni-Al/Al复合材料。研究了加热温度对原位复合材料弯曲行为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Al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原位增强相为Ni Al_3。随加热温度的升高,Ni-Al/Al原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 以铝粉和镍粉为原料,应用粉末冶金制备了原位Ni-Al/Al复合材料。研究了加热温度对原位复合材料弯曲行为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Al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原位增强相为Ni Al_3。随加热温度的升高,Ni-Al/Al原位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Ni-Al/Al原位复合材料的断口光滑平整,表现出脆性断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强度 原位自生 组织 加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oam)/Al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
15
作者 赵龙志 赵明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28,共5页
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SiCfoam/Al(碳化硅泡沫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和材料特殊双连续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和应变分布都... 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SiCfoam/Al(碳化硅泡沫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双连续相复合材料的压缩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变形过程中应力应变分布和材料特殊双连续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和应变分布都具有明显的轮廓曲线,且与SiC泡沫轮廓吻合,最大应力和应变均出现在泡沫筋的连接区,加速了材料的失效。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同时具有奇异的成分效应和结构效应,即弹性模量不但与材料成分有关,而且由材料中连续的强化相决定,特殊的双连续相结构使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弹性模量和压缩屈服强度。随着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具有最大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续相复合材料 应力应变 弹性模量 结构效应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天资 巫瑞智 +1 位作者 张景怀 刘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61,共9页
铝由于其具有质轻、导电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线电缆行业中,并且由于其成本较低,成为取代铜导线的首选材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铝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铝材导电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提高铝材导电能力的几种方法,并对铝导电材料的... 铝由于其具有质轻、导电性能良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线电缆行业中,并且由于其成本较低,成为取代铜导线的首选材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铝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铝材导电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提高铝材导电能力的几种方法,并对铝导电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导电材料 纯度 合金化 复合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锂合金表面耐蚀微弧氧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景晓燕 袁艺 +4 位作者 于方 宋来文 张密林 王涛 朱果逸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4-1157,共4页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锂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利用SEM、XRD、XPS、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对微弧氧化膜结构、相组成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SEM观测结果表明,氧化膜层的结构是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微弧...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锂合金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利用SEM、XRD、XPS、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对微弧氧化膜结构、相组成以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SEM观测结果表明,氧化膜层的结构是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微弧氧化膜表面存在大量直径约2~7μm的微孔。XRD和XPS分析表明,微弧氧化膜的主要相组成为方镁石氧化镁和无定形磷酸盐化合物。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表明,微弧氧化处理后镁锂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膜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8
作者 齐忠原 巫瑞智 +2 位作者 王国军 王强 侯乐干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Al-Mg系和Al-Mg-Si系合金因具有耐蚀、中等强度、可焊接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综述了在船体的不同部位铝合金的应用情况,船用铝合金的典型腐蚀特征和力学性能,含Sc、Zr、Er高性能船用铝合金的发展。指出轻质、高强度和... Al-Mg系和Al-Mg-Si系合金因具有耐蚀、中等强度、可焊接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综述了在船体的不同部位铝合金的应用情况,船用铝合金的典型腐蚀特征和力学性能,含Sc、Zr、Er高性能船用铝合金的发展。指出轻质、高强度和低成本是当今各类舰船选材的重要依据。介绍了铝合金在海上直升机平台、LNG船储罐材料、码头和海洋钻杆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船舶 海洋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及其耐蚀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瑞良 闫牧夫 乔英杰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综述了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技术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大量的力学性能研究相比,对不锈钢(特别是马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如低温渗氮... 综述了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技术及其腐蚀行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制备及其腐蚀行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大量的力学性能研究相比,对不锈钢(特别是马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如低温渗氮、渗碳和氮碳共渗等)腐蚀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常规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随着低温热扩渗技术在不锈钢表面改性上的成功应用及其应用领域的扩展,借助腐蚀领域中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不锈钢表面低温热扩渗层的腐蚀行为,准确揭示渗层腐蚀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低温热扩渗 制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磁控溅射法在Mg-Li合金表面沉积TiN薄膜提高合金抗腐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福毅 陈玉强 +2 位作者 彭鸿雁 薛晓宇 姜宏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TiN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低温下合成TiN薄膜可以节约能源,简化工艺.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Mg-Li合金表面沉积TiN膜,TiN膜厚度约为1.6μm,靶材为纯度99.99%的钛靶.用X射线衍射仪(XRD)来表征薄膜的成分,薄膜的表面形... TiN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低温下合成TiN薄膜可以节约能源,简化工艺.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Mg-Li合金表面沉积TiN膜,TiN膜厚度约为1.6μm,靶材为纯度99.99%的钛靶.用X射线衍射仪(XRD)来表征薄膜的成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EM)以及原子力电子显微镜(AFM)来表征.将样品放入浓度为3.5%的NaCl溶液中进行腐蚀实验,结果镀TiN膜的镁锂合金样品析氢速率很慢;用SEM进行腐蚀表面观察,未镀TiN薄膜的合金表面比镀TiN薄膜的合金表面腐蚀严重,说明在Mg-Li合金表面沉积TiN薄膜提高了镁锂合金的抗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TIN薄膜 抗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