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科的应用现状
1
作者 吕智海 姜志梅 +3 位作者 郭岚敏 王景刚 周大勇 范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11期00059-00059,共1页
研究康复辅具在儿童康复科的应用现状,找出不足和解决方法。方法:黑龙江省8所医疗机构2014年收治康复治疗儿童康复患者3875名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脑性瘫痪等肢体残疾2815名、精神发育迟滞等智力残疾650名、孤独症等精神残疾(行为障碍)... 研究康复辅具在儿童康复科的应用现状,找出不足和解决方法。方法:黑龙江省8所医疗机构2014年收治康复治疗儿童康复患者3875名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脑性瘫痪等肢体残疾2815名、精神发育迟滞等智力残疾650名、孤独症等精神残疾(行为障碍)儿童等213名、发育迟缓89名、其他各种残疾108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康复辅具使用率。结果:康复训练辅具使用率为100%,生活辅具使用率为100%,矫形器使用率为39%,助行器使用率为2.8%,轮椅使用率为0.8%。其中康复训练辅具和生活辅具中含有教育用辅具56%、交流用辅具6.3%。结论:应提高康复辅具的使用率,尤其是应提高助行器、轮椅等辅助器具使用率,医务工作者、患儿家长对辅助器具的认识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器具 儿童康复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指导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吕智海 范艳萍 +3 位作者 赵彦博 栾天明 陈禹 康贝贝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指导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评价AIMS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07/2014-12收治60例0~18个月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 目的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指导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评价AIMS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07/2014-12收治60例0~18个月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根据AIMS评估结果确定的康复治疗方案,每月调整一次。采用GMFM、PDMS-2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GMQ得分分别为(42.85±5.15)分、(74.81±8.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9.12±4.95)分、(70.50±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MS在评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指导康复治疗时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和认知发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威 吕智海 +4 位作者 钟增泉 赖燕媚 孙乔 张宇 高艺文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0期584-587,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家庭康复 任务导向性训练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景刚 郭云龙 +2 位作者 高艺文 繆文静 吕智海 《中国康复》 2017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双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痉挛型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控制治疗。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双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痉挛型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控制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E区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ROM角度、GMFM(D、E区)得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运动控制 脑瘫 痉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性瘫痪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吕智海 寻冰冰 +3 位作者 缪文静 高艺文 张宇 孙双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8-962,共5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及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评定儿童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GMQ、FMFM、FM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GMQ、FMFM、FM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T能更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型石膏结合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双全 那芳芳 +2 位作者 吕智海 王大海 张建军 《中国康复》 2020年第12期637-640,共4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对痉挛型脑瘫(CP)患儿坐、站、走功能及肌肉痉挛程度的影响,为痉挛型CP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120例痉挛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BTX-A注射治...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对痉挛型脑瘫(CP)患儿坐、站、走功能及肌肉痉挛程度的影响,为痉挛型CP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120例痉挛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BTX-A注射治疗后行物理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管型石膏固定,在治疗前、治疗后1、3及6个月时分别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和改良Tardieu量表(MTS)参数(X)对患儿进行评定。结果:除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GMFM-88的D区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组在治疗1、3及6个月后,GMFM-88各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GMFM-88各区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小腿三头肌和腘绳肌的MTS参数(X)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低(均P<0.05)。结论:BTX-A结合物理治疗可明显改善CP患儿的肌肉痉挛程度及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管型石膏固定可延长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A型肉毒毒素 管型石膏固定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治疗小儿脑瘫4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冯秀娟 陈丽晔 +2 位作者 吕志海 李俊梅 乌仁托雅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1期163-164,167,共3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分析和探讨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8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入组所有...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分析和探讨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8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入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电针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选取电针联合传统针灸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脑部营养和血液供应,而且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电针 针灸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效贴提高脑性瘫痪患儿呼吸功能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缪文静 吕智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呼吸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呼吸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的贴扎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呼吸频率及最长声时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最长声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肌内效贴贴扎技术结合呼吸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瘫患儿呼吸功能,提高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内效贴 呼吸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秀娟 金春权 +2 位作者 孙双全 吕志海 陈丽晔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0期165-166,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智力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100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组所... 目的为了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和研究智力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100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小儿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组所有患者均选用针灸方案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智力训练,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取智力训练联合针灸方案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智力训练 针灸 生活质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
10
作者 缪文静 郭雪松 +2 位作者 张宇 李慧慧 寻冰冰 《中外医疗》 2023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脑瘫(痉挛型)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 目的 探讨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脑瘫(痉挛型)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肌筋膜牵伸放松的治疗手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里的D区与E区、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估两组患儿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GMFM-88的D区评分(31.77±3.05)分、E区评分(36.63±9.53)分、10 mWTS值(16.70±1.47)cm/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2.405、6.909,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8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同时还能够提高患儿的步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 痉挛型脑瘫 肌张力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互动课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吕智海 张宇 +2 位作者 高艺文 寻冰冰 繆文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亲子互动课和常规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月脑瘫高危儿患儿60例,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早期干预治疗,观察组增加亲子互动课,每周2次。采用GMFM、PDMS-2评定进行疗... 目的:观察亲子互动课和常规早期干预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月脑瘫高危儿患儿60例,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早期干预治疗,观察组增加亲子互动课,每周2次。采用GMFM、PDMS-2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GMFM、GMQ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亲子互动课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可以推广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亲子互动课 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与儿童遗传代谢病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郭雪松 李冠群 +3 位作者 綦莹 于淑杰 乌仁托亚 陈丽晔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6期675-67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与儿童遗传代谢病相关性。方法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指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目的探讨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与儿童遗传代谢病相关性。方法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指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与小儿遗传代谢病具有相关性,其中与氨基酸及有机酸代谢障碍尤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