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9-2021年哈尔滨市降水量及环流特征分析
1
作者 姜兵 赵广娜 +3 位作者 景学义 于凯旋 杜静 隋亚男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基于哈尔滨市站点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年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应的环流形势特点。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呈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4 mm。1979... 基于哈尔滨市站点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哈尔滨市年降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应的环流形势特点。研究表明:哈尔滨市年降雨量呈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44 mm。1979-1988年呈上升趋势;1989-2020年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2020年以后又呈现增加趋势,但总体上变化趋势均不显著。降雨量存在10~15年、5~9年和2~4年的周期,其中,前3个主周期分别为15年、8年和33年。当乌拉尔山阻高、鄂海阻塞高压、东北冷涡均偏强、副高偏弱时,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多;反之,哈尔滨市降雨量偏少。850 hPa高度哈尔滨市有明显的偏南风异常,处于偏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M-K突变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卡尔曼滤波的哈尔滨智能网格气温预报检验及偏差订正
2
作者 张鑫 张鑫 +4 位作者 王一达 韩基良 潘蔷 张洪梅 刘帅 《黑龙江气象》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应用滑动平均(5 d、7 d)、类卡尔曼滤波递减平均两种订正方法对哈尔滨地区国家级指导预报最高(最低)气温产品进行预报能力初步检验及偏差订正。结果表明:两种订正方法对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预报产品24-240 h预报时效大部分时段均有正的... 应用滑动平均(5 d、7 d)、类卡尔曼滤波递减平均两种订正方法对哈尔滨地区国家级指导预报最高(最低)气温产品进行预报能力初步检验及偏差订正。结果表明:两种订正方法对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预报产品24-240 h预报时效大部分时段均有正的订正效果,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提高1-2%,平均绝对误差0.1-0.2℃,其中24-96 h预报时效预报能力稍好,120 h之后预报能力较差,订正后预报准确率也不足60%。气温预报偏差还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7-9月最高气温的预报效果优于冬春季,冬半年的订正幅度较夏季稍大。另外,不同天气状况下降水天气对气温预报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能进一步改进模式预报中降水带来的偏差,将进一步提高模式订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持续偏差 递减平均法 类卡尔曼滤波 偏差订正 最高、最低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东北地区大豆生产的影响效应分析
3
作者 赵放 林伟楠 +5 位作者 赵春亮 何锋 孟祥龙 初征 李秀芬 赵慧颖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767,共10页
为了定量、动态、精细地评估气候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东北地区1980—2021年182个气象站5月中旬至9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及大豆产量数据,基于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气候因... 为了定量、动态、精细地评估气候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文选取东北地区1980—2021年182个气象站5月中旬至9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及大豆产量数据,基于正交多项式、积分回归原理,以旬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气候因子的大豆产量动态评估模型,阐明了气候因子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效应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大豆营养生长期,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对东北地区大豆影响的产量变率,旬平均气温对吉林省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为-4.88~12.02 kg·hm^(-2);旬降水量对辽宁省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为-7.51~2.38 kg·hm^(-2);旬日照时数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为-2.60~2.68 kg·hm^(-2)。大豆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气温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对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影响为负显著效应,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旬降水量影响为显著负效应,旬日照时数影响均为负效应,黑龙江省旬平均气温对产量的影响幅度最大,为3.67~11.19 kg·hm^(-2)。大豆生殖生长期,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对大豆产量影响变率排序为:旬平均气温对其产量影响变率最大的是黑龙江省,为-11.20~7.11 kg·hm^(-2),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对其产量影响变率最大的是辽宁省,分别为-6.66~2.84 kg·hm^(-2)、-2.66~1.49 kg·hm^(-2)。可见,基于正交多项式和积分回归方法,可动态、定量评估气候因子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可为指导大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产量变率 气候影响 东北地区 积分回归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小兴安岭林区及周边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爱香 潘蔷 石磊 《气象科技进展》 2022年第4期54-59,共6页
利用小兴安岭5个测站和黑龙江省内周边6个地级市所在地气象站及与伊春站同纬度2个县级气象站1985—2014年历史资料,统计近30年小兴安岭林区及周边区域的气候要素。通过对4类气象要素的时间上纵向及空间上横向的对比分析,得出小兴安岭地... 利用小兴安岭5个测站和黑龙江省内周边6个地级市所在地气象站及与伊春站同纬度2个县级气象站1985—2014年历史资料,统计近30年小兴安岭林区及周边区域的气候要素。通过对4类气象要素的时间上纵向及空间上横向的对比分析,得出小兴安岭地区及周边区域气候变化的不同特征。这种不同体现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小兴安岭年平均气温下降0.23 ℃,周边6个地市下降0.06 ℃,小兴安岭气温下降幅度大于周边6个地市;小兴安岭年平均降水量增加12.4%,周边6个地市增加10.1%,小兴安岭降水增加幅度大于周边6个地市;小兴安岭年平均风速减少0.40 m/s,周边6个地市减少0.59 m/s,小兴安岭风速减小幅度小于周边6个地市;小兴安岭年日照时数减少88.8 h,与周边6个地市减少幅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周边区域 气候变化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