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秀英 权晓慧 +2 位作者 聂英坤 张瑞 李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6,168,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以哈尔滨地区自然绝经后妇女10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腰椎(L2-4)、股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分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质疏松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ER-α基因的PvuⅡ和XbaⅠ的酶切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骨折组各部位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组与骨质疏松症组各部位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AKP在不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P基因型较Pp及pp型具有更低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baⅠ多态性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文化程度高、身高较高、月经初潮较早、钙制剂、牛奶饮用量、VD、体重指数大是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妊娠次数多、多产次、身高缩短为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股骨颈、大转子及桡骨远端骨密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受体 雌激素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阻滞剂对急性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岩 闫丽儒 +3 位作者 纪辉 张纯慧 李丹 董艳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测定脑出血Wistar大鼠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美托洛尔(β-阻滞剂)对其影响,探讨β-阻滞剂对出血后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4h、... 目的测定脑出血Wistar大鼠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美托洛尔(β-阻滞剂)对其影响,探讨β-阻滞剂对出血后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4h、48h、72h组)、药物治疗组(24h、48h、72h组)。采用大鼠断尾取血注入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模型组造模后即刻给予生理盐水1.5ml灌胃,药物治疗组造模后即刻给予美托洛尔100g/kg灌胃。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各组血浆CGRP及E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血浆ET与CGRP含量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各时间点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降低(P<0.05),药物治疗组24h ET、CGRP含量增高;48、42h ET及CGRP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3d内ET/CGRP比值药物治疗组比模型组偏低。结论 Ca2+、CGRP、ET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美托洛尔(β-阻滞剂)可能是对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血浆CGRP、ET含量调节,使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内Ca2+浓度降低、血浆ET/CGRP比值接近正常,达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脑出血 钙离子 CGRP 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对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岩 闫丽儒 +2 位作者 吕蔓华 许美玲 纪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吲哚美辛对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选取正常体检者30人组...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吲哚美辛对脑梗死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选取正常体检者30人组成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检测血清CRP和sICAM-1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sICAM-1、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吲哚美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治疗14d时NIHS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且吲哚美辛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吲哚美辛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吲哚美辛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CRP及sICAM-1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玉刚 汪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450-451,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衰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7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炎,止咳化痰及抗心衰治疗措施。治疗组应用上述治疗方案同时加用参麦注...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衰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及对照组57例。两组均予常规抗炎,止咳化痰及抗心衰治疗措施。治疗组应用上述治疗方案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血浆脑钠肽(BNP)数值有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衰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慢阻肺 心衰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抢救窒息病人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玉刚 汪洋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气管插管对提高急诊窒息病人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到2015年2月两所医院急诊救治的86例因窒息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其中心脏骤停后胸外按压5分钟内给予气管插管术48例,超过5分钟以上时间给予气... 目的:探讨早气管插管对提高急诊窒息病人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到2015年2月两所医院急诊救治的86例因窒息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其中心脏骤停后胸外按压5分钟内给予气管插管术48例,超过5分钟以上时间给予气管插管术38例。所有病例均施与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注,以及在适应症范围内电击复律等抢救措施。结果:因窒息导致的心脏骤停5分钟内给予气管插管术的48例中,32例复苏成功,成功率67%,有效43例(90%);超过5分钟以上时间给予气管插管术的38例中,抢救成功3例(8%),有效20例(53%)。结论:因窒息导致心脏骤停的病人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术配合常规心肺复苏处理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胸外心脏按压术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肺炎临床诱发因素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郭玉刚 汪洋 《亚洲急诊医学病例研究》 2017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诱发肺炎的因素,分析并提高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 pneumonia SAP)治疗及预防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两院急诊科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180名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诱发肺炎的因素,分析并提高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 pneumonia SAP)治疗及预防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两院急诊科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180名患者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99例患者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并发吸入性肺炎,76例为脑卒中后卧床不起所致坠积性肺炎,5例其他因素所致卒中后发生肺炎,全部180例均有中枢神经损伤诱发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和发热。胸部X光检查表现为吸入部位的浸润影及双下肺斑片影。血常规检测:C反应蛋白升高,免疫学检测T细胞亚群中Th绝对减少。所有病例中,反复多次发作116例,治疗后158例存活,18例死亡,4例因经济负担重等原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脑卒中后肺炎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必须认真做好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早使用抗生素。并引导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肺炎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病人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玉刚 汪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90-91,共2页
目的: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技术现已更加方便快捷的优势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病人的脑复苏过程中,现就两院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病人进行疗效观察。方法:20例在院心肺复苏病人,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各10例,在心脏按压及急救药物等基本治... 目的: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技术现已更加方便快捷的优势应用于临床心肺复苏病人的脑复苏过程中,现就两院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病人进行疗效观察。方法:20例在院心肺复苏病人,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各10例,在心脏按压及急救药物等基本治疗相同的临床治疗条件下,给低温组患者进行降温处理,使该组患者头部温度控制在33~35℃,维持该组患者达到72h,再恢复常温,将两组病人于2个月后给与脑恢复情况的评估。结果: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第3天时平均头颅温度为(33.2±0.26)℃和(37.8±0.18)℃(P〈0.05),其它如意识障碍评分(GCS),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血酸碱值(pH)等基本相近(P〉0.05);2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分别为(13.1±1.60)分和(9.8±1.7)分(P〈0.05)。结论: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治疗术对于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病人在临床上具有明确的远期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脑部亚低温治疗 脑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电除颤抢救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玉刚 汪洋 曲甲由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558-559,共2页
目的:探讨电除颤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自2003-02~2010-06的9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呼吸骤停后按压至室颤时1 min内给于电除颤的56例,超过1 min以上时间给于电除颤的38例。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电除颤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自2003-02~2010-06的9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呼吸骤停后按压至室颤时1 min内给于电除颤的56例,超过1 min以上时间给于电除颤的38例。所有病例均给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及人工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注等抢救措施。结果:室颤时1 min内给于电除颤的56例中,17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0%,有效50例(89%);超过1 min以上时间给于电除颤的38例中,抢救成功3例(8%),有效20例(52%)。结论:在确定适应症的前提下早期及时的给与心脏电除颤配合规范的心脏按压及快速的气管插管、合理的复苏药物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颤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玉刚 汪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3期88-88,9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选自2010—03~2013—12的56倒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呼吸骤停后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先以徒手按压并在超过10mi... 目的:探讨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选自2010—03~2013—12的56倒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脏呼吸骤停后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先以徒手按压并在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所有病例均给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及合理的电除颠,肾上腺素静注等抢救措施。结果:心跳停止1min内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11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9%,有效25例(89%);超过10min以上时间给于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的28例中.抢救成功5例(17%),有效20例(71%)。结论:在确定适应症的前提下早期及时的给与心脏胸外按压复苏器按压配合规范的电除颠及快速的气管插管、合理的复苏药物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按压复苏器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的临床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莉 王永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43,共1页
我们对176例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的变化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与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76例患者均经CT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176例均除外糖尿病及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85例... 我们对176例非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激性血糖的变化作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血糖与病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76例患者均经CT证实为脑卒中的患者,176例均除外糖尿病及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其中男85例,女91例,平均年龄58±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应激性血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康复(伤口恢复)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云峰 吕坤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伤口恢复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使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消炎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伤口恢复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使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消炎治疗,研究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抗生素药物消炎治疗机床上添加热疗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69%。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伤口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常规药物消炎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热疗治疗方法,患者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常规药物消炎治疗效果显著,且可以降低抗生素药物用量,降低患者治疗并发症几率,有效地缩短了患者康复进程,应当在临床质量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口腔颌面外科 恢复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