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捷亚对高血压病患者肾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棣 谢苗荣 +2 位作者 杨成奎 龚海马 于俊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56-257,共2页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测定的方法评价海捷亚对高血压病患者肾血流的影响。方法 II期高血压病 3 0例 ,口服海捷亚 1片 /日 ,共 4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二、第四周末测定肾血流。结果 用药四周后血压均显著下降 ,肾内血流由低速高阻型...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测定的方法评价海捷亚对高血压病患者肾血流的影响。方法 II期高血压病 3 0例 ,口服海捷亚 1片 /日 ,共 4周。服药前及服药后第二、第四周末测定肾血流。结果 用药四周后血压均显著下降 ,肾内血流由低速高阻型变为高速低阻型。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 (Vs)、舒张期末最低血流速度 (Vd)、血流峰值加速时间 (AT)、阻力指数 (RI)和脉冲指数 (PI)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 (P <0 .0 1,P <0 .0 5 )。血压降低与肾血流参数之间呈明显直线相关。结论 海捷亚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肾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高血压 肾血流 海捷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淑华 于俊民 +1 位作者 曹滨冬 夏德军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变化。方法54例UA患者为实验组,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血浆内皮素(ET-1)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变化,动态测定...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变化。方法54例UA患者为实验组,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血浆内皮素(ET-1)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变化,动态测定患者在入院后48h内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对照组同时测定。结果实验组血浆ET-1和CEC均在UA早期4h就达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48h后各测定值接近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的ET-1和CEC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血浆ET-1和CEC水平在UA早期显著增加,可作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变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内皮素 循环内皮细胞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得欣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3
作者 薛欣 纪淑云 +1 位作者 陶莉 李冬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74-574,共1页
关键词 恩得欣注射液 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祛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4
作者 刘锂 刘群 +2 位作者 于忠学 黄利华 田佚伦1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清热祛湿通络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淑华 崔文达 张瑞红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 研究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拉西地平组 32 例(男 21,女 11),年龄(51.9±9.5)岁,每日予拉西地平(口服)2~6 m g;尼群地平组 ... 目的 研究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拉西地平组 32 例(男 21,女 11),年龄(51.9±9.5)岁,每日予拉西地平(口服)2~6 m g;尼群地平组 28 例(男 18,女 10),年龄(50.6±9.8)岁,每日予尼群地平(口服)10~20 m g。疗程均为 4 周。结果 拉西地平组降压临床显效率 71.8% ,有效率 21.9% ,临床总有效率 93.7% 。尼群地平组显效率 64.3% ,有效率 21.4% ,总有效率 85.7% ,经 Kidit检验 P > 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拉西地平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安全和使用方便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拉西地平 药物疗法
全文增补中
脑出血与内皮素 被引量:28
6
作者 韩荣河 张秋滨 +2 位作者 李丹 张波 徐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本文通过33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的测定,结果发现脑出血病人血浆内皮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丘脑、壳核、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相对高于其他部位出血者。内皮素的浓度与出血量的大小不完全呈正相... 本文通过33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的测定,结果发现脑出血病人血浆内皮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丘脑、壳核、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相对高于其他部位出血者。内皮素的浓度与出血量的大小不完全呈正相关系,与其部位有一定关系,与年龄、性别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脑出血 病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与脑血管病(附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韩荣河 李丹 徐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6-208,共3页
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ET)浓度均升高,而出血性脑血管病ET浓度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20例脑梗塞与20例脑出血的血浆ET水平相比,后者高于前者水平,脑梗塞的ET值与对照组的ET值差别不显著,三者的血浆E... 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ET)浓度均升高,而出血性脑血管病ET浓度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20例脑梗塞与20例脑出血的血浆ET水平相比,后者高于前者水平,脑梗塞的ET值与对照组的ET值差别不显著,三者的血浆ET值均与年龄、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脑栓塞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莉 刘群 刘德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研究其防治对策。方法 将 4 8例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8例患者中死亡 14例 ,其中心脏骤停 2例 ,脑出血 4例 ,心力衰竭 5例 ,... 目的 分析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并研究其防治对策。方法 将 4 8例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8例患者中死亡 14例 ,其中心脏骤停 2例 ,脑出血 4例 ,心力衰竭 5例 ,全身衰竭 2例 ,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 ,血透维持时间较存活组短 ,血透期间体重增加 ,收缩期血压较存活组显著增高 ,贫血较存活组严重 ,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较存活组明显降低。结论 心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 ,控制血压 ,改善贫血 ,限制体重增长 ,充分个体化透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衰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36例 被引量:6
9
作者 单丽娟 刘慧敏 +4 位作者 宋荣蓉 张波 刘彬 王丽娜 张秋滨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64-64,共1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对36脑血管病后肌痉挛患者用国产BTX-A注射,注射剂量、位点根据受累肌肉大小多少程序个体化用药,观察注射前后肌力肌张力变化分别以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着...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对36脑血管病后肌痉挛患者用国产BTX-A注射,注射剂量、位点根据受累肌肉大小多少程序个体化用药,观察注射前后肌力肌张力变化分别以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着注射部位肌肉痉挛程度降低,配合康复治疗对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患者较前明显改善。结论:BTX-A肌肉注射配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后肌痉挛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肌肉注射 治疗 脑血管病 肢体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晓彦 张春英 +1 位作者 赵宏 郝维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5-185,共1页
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分析田晓彦张春英赵宏郝维民我们总结住院诊治的68例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着重对脑血管病与痴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0~... 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分析田晓彦张春英赵宏郝维民我们总结住院诊治的68例脑血管病性痴呆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着重对脑血管病与痴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60~64岁9例,65~70岁32例,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脑血管病性痴呆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其对血浆ET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彬 石冬梅 沈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3-653,共1页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 4 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分为治疗组 2 0例和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 ,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 4 0例脑出血患者按 1∶1配对分为治疗组 2 0例和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监测患者鼓膜温及生命体征 ,观察 2组间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依据欧洲卒中评分评价 )及血浆、ET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第 1周及第 2周欧洲卒中评分明显升高 (P <0 0 5 ) ,对照组ET水平在治疗后第 3天及第 7天较治疗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①局部亚低温脑保护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②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血浆、ET水平 ,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③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治疗仪用于治疗脑出血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治疗 急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血浆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与辅酶Q_(10)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德军 公英子 +3 位作者 曹彬冬 甘润韬 王凌云 于俊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44,共1页
心功能Ⅲ~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而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者,可称为难治性CHF〔1〕。它的治疗十分棘手。我院心内科于... 心功能Ⅲ~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经适当而完善的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及消除合并症和诱因后,CHF的症状和临床状态而未能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者,可称为难治性CHF〔1〕。它的治疗十分棘手。我院心内科于1995年1月~1997年12月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疗法 米力农 辅酶Q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评价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
13
作者 宋荣蓉 盛雨辰 +1 位作者 沈翠茹 宋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1,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交感神经功能 SS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的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14
作者 孙萍 王达 +2 位作者 张绪金 赵红 唐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0-170,共1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运动诱发电位 M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搏通治疗慢性肺心病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宝刚 国巾 +1 位作者 孙辉 王庆让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1-42,共2页
采用入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4例用不同治疗方法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其结果表明,经过10天的治疗,常规治疗组和开搏通治疗组血浆 ET—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并且以开搏通治疗组血浆 ET—1水平下降幅度大,和... 采用入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4例用不同治疗方法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其结果表明,经过10天的治疗,常规治疗组和开搏通治疗组血浆 ET—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并且以开搏通治疗组血浆 ET—1水平下降幅度大,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搏通有明显降低慢性肺心病血浆 ET—1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肺心病的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搏通 肺心病 内皮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及胺碘酮对其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凌云 孙茁 闫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2-352,共1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 (PAF)与P波离散度 (Pdisp)的关系及胺碘酮对其治疗效果 ,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观察测量 5 0例心房纤颤患者最宽P波时限Pmax和Pdisp ,并与 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心房纤颤病史者作对比分...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 (PAF)与P波离散度 (Pdisp)的关系及胺碘酮对其治疗效果 ,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观察测量 5 0例心房纤颤患者最宽P波时限Pmax和Pdisp ,并与 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无心房纤颤病史者作对比分析。PAF患者予胺碘酮治疗 ,观察有效者与无效者服药前后Pmax、Pdisp的变化亦作对比分析。结果 PAF患者Pmax、Pdisp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PAF患者Pmax >110ms、Pdisp≥ 4 0ms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PAF患者予胺碘酮治疗后 ,胺碘酮治疗的有效率为 79%。有效组治疗前后Pmax、Pdisp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无效组治疗前后Pmax、Pdisp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max、Pdisp可用于预测PAF的发生与评价药物疗效。胺碘酮对治疗及预防PAF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纤颤 P波离散度 胺碘酮 PAF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一过性酷似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
17
作者 杨忠 石秀敏 +2 位作者 石连仲 张宝忠 江明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18,共2页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一过性酷似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内科杨忠,石秀敏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科教科石连仲黑龙江中医学院张宝忠,江明石低分子右旋糖酐静点可引起过敏反应,轻者有尊麻疹、皮疹、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致一过性酷似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内科杨忠,石秀敏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科教科石连仲黑龙江中医学院张宝忠,江明石低分子右旋糖酐静点可引起过敏反应,轻者有尊麻疹、皮疹、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右旋糖酐 药物过敏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净化在抢救急性重度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莉 王丽 +1 位作者 占海英 王国棣 《现代医学》 200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观察应用血液灌流 (HP)并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及血液透析 (HD)等不同方式抢救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18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 ,3例接受HP +CVVH治疗 ,2例接受HP加HD治疗 ,1例接受HD加CVVH治疗 ,1例接受HP治疗 ,11例... 目的 观察应用血液灌流 (HP)并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CVVH)及血液透析 (HD)等不同方式抢救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18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 ,3例接受HP +CVVH治疗 ,2例接受HP加HD治疗 ,1例接受HD加CVVH治疗 ,1例接受HP治疗 ,11例接受HD治疗 ,其中 3例连续透析 3次后改为间隔透析。结果  17例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痊愈出院 ,1例患者中断治疗后死于感染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抢救 急性重度中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1例
19
作者 于俊民 谢苗荣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病因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透析器复用标准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20
作者 王秀梅 修有成 王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透析疗法 透析器 复用标准 在线尿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