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的创新之路
1
作者
Joseph E.Stiglitz
机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董事会》
2006年第7期98-98,共1页
文摘
中国已经意识到,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不光是资源的差距.还有知识的差距。因此,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强调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要为自主创新提供基础。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创新型
中国
欠发达国家
规划纲要
自主创新
知识
分类号
F272.9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题名 迈向市场经济的又一大步——评中国的十一五规划
2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经济管理文摘》
2006年第10期36-38,共3页
文摘
中国即将采取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准备继续进行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改善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福利。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而又持久的经济增长。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中国的增长率为9%,人均收入提高了四倍(从220美元到1100美元)。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所谓东亚奇迹,八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从1965至1990年平均每年人均收入增长率为5.5%,但这比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的中国经济慢得多,规模也小得多。在以往的经济革命中——比如19世纪的工业革命——增长率最高也就是2%到3%。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战略
市场经济
收入增长率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十一五规划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题名 中国已经趟过河流
被引量:3
3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6年第6期40-40,43,共2页
文摘
中国经济转型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当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多还在遵循“华盛顿共识”,堂·吉诃德式地追求GDP高增长时。中国清晰地表明其所追求的是可持续的、更为公平的真实生活水准的提高。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中国
“华盛顿共识”
经济转型
高增长
GDP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题名 旧债新愁交困2005
被引量:1
4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
出处
《财经》
2005年第1期82-82,共1页
文摘
新年伊始,经济预测者们再次迎来了他们的节日。鲜有例外,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总是在数据允许范围内,对经济前景作最乐观的解读,其目的是要客户购买股票。
关键词
2005年
经济预测
美国
石油价格
欧洲
宏观经济体制
中国
经济增长率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17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题名 风雨飘摇的全球化
5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4年第1期84-84,共1页
文摘
对于全球化过程来说,2003年是充满灾难的一年。2004年的情况肯定会好一些。
关键词
全球化
美国
伊拉克战争
发展中国家
欧洲
财政赤字
分类号
F112.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题名 资源禀赋再思考
6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4年第16期96-96,共1页
文摘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平均而言,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反而不如那些相对来说资源较不丰富的国家。但是,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当中,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确比其他国家好,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相当富裕。为什么同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绩效表现却如此迥异?
关键词
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
印度尼西亚
博茨瓦纳
石油资源
荷兰
分类号
F1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题名 布什减税败笔
7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全球化社会层面委员会”成员
出处
《财经》
2004年第21期104-104,共1页
文摘
布什总统在竞选连任中对经济问题的轻描淡写,令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感到奇怪。我却并不诧异:如果我是布什总统,我最不愿谈到的就是经济问题。
关键词
布什
总统
美国
政策
税收
经济
分类号
F817.123.2
[经济管理—财政学]
题名 海啸的教训
8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5年第3期61-61,共1页
文摘
在海啸救援的具体工作中,世界显得像一个地球村;但要使得受灾地区真正恢复和长远发展,并避免此后类似灾难的重演,全世界还亟待建立更完备的协作机制。
关键词
海啸
协作机制
国际援助
环境保护
社会发展
分类号
D57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题名 单边主义政策断不可久
9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机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4年第22期68-68,共1页
文摘
美国大选结果(包括共和党主导国会)是否表明布什的地位得到了认可?美国选民是否已经转向了右倾的保守主义?美国人是否更加关心价值判断?
关键词
单边主义政策
美国
布什
经济政策
伊拉克
分类号
F17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871.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题名 老年生活何以更缺安全感?
10
作者
JosephE.Stiglitz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5年第4期37-37,共1页
文摘
这几乎是一种错觉——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养老金危机在迫近。尽管这样描述有些夸大,但这个问题的确存在。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计划正在商榷之中。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金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
私有化
财政赤字
退休生活
养老保险
日本
欧洲
美国
分类号
F840.67
[经济管理—保险]
D57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题名 责任由谁承担?
11
作者
Joseph·E·Stiglitz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财经》
2004年第18期106-106,共1页
文摘
不久前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安然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肯尼思·莱戴着手铐被执法人员带走。在安然倒闭几年之后,莱终于要为他在位时发生的事件负责,面临刑事起诉。
关键词
美国
安然公司
首席执行官
布什
肯尼思·莱
刑事责任
分类号
F272.9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D77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题名 美国应当亡羊补牢
12
作者
JosephE.Stiglitz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克林顿总统经济 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重要经济学 家和高级副总裁
出处
《财经》
2004年第24期92-92,共1页
文摘
上个月的美国大选中,竞选双方抛出的事实、数字、分析和反分析在倒霉的选民们面前漫天飞舞。这种手段毫无新意可言——如果扔出的烂泥够多,总会有些能糊住目标;如果让选民们足够迷惑,他们中的多数就可能选择维持现状。
关键词
美国
经济政策
伊拉克战争
财政政策
分类号
F17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题名 全球贸易的灾难
13
作者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机构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海外经济评论》
2006年第23期18-19,共2页
文摘
【新加坡《海峡时报》5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春天的会议被誉为一个突破,官员们得到“监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全球动荡的贸易失衡的新授权。新使命对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的合法性都非常重要,但是它能胜任这项工作吗?
关键词
全球贸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灾难
《海峡时报》
贸易失衡
全球经济
新加坡
合法性
会议
授权
分类号
F74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题名 可持续的复苏
14
作者
杰弗里·萨克斯
机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兼地球研究所主任
出处
《新华文摘》
2009年第4期146-147,共2页
文摘
正在持续的全球衰退,不仅仅是金融恐慌的结果,更基本地,还是世界经济未来方向不确定的结果。消费者在住房和汽车消费上紧缩开支,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财富遭受了股票价格和房屋价值下降的冲击,也因为他们无所适从。当汽油价格可能再次飙升的时候,消费者应该冒险买一辆新车吗?在今年可怕的食品价格上涨之后,消费者还有能力将更多的食物放上餐桌吗?
关键词
消费者
金融恐慌
世界经济
汽车消费
股票价格
无所适从
汽油价格
价格上涨
分类号
F8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F1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题名 美元跌势还将延续
15
作者
Richard Clarida
机构
Clarida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出处
《海外经济评论》
2007年第44期28-29,共2页
文摘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3日】近几周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美元兑欧元和其它主要货币创出新低的消息。要因在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一次下调了50个基点,以及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在今后几个月里可能采取的政策。
关键词
美元跌势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华尔街日报》
联邦基金利率
欧洲央行
贴现率
货币
分类号
F17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