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市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雅杰 张全新 +2 位作者 李锋 范东宁 何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对唐山市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唐山市3所市区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30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病原体检测结果及耐药性情... 目的对唐山市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唐山市3所市区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30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病原体检测结果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CAP患儿中269例病原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占89.7%,其中单纯性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患儿所占构成比分别为30.9%、21.2%、19.7%、1.1%,73例为混合感染,占27.1%。83例细菌感染患儿中,构成比居前4位的分别是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均能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及第1、2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结论唐山市区儿童CAP的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病毒、支原体,细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区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2
作者 高志华 李峰 李雅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85-1586,共2页
目的探讨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将沐舒坦注射液分别以超声电导透皮(Ⅰ组,n=107)、雾化吸入(Ⅱ组,n=103)、静脉推注(Ⅲ组,n=109)3种方式给药,对比分析3种给... 目的探讨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9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将沐舒坦注射液分别以超声电导透皮(Ⅰ组,n=107)、雾化吸入(Ⅱ组,n=103)、静脉推注(Ⅲ组,n=109)3种方式给药,对比分析3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显效73例(68.22%),好转32例(29.91%),无效2例(1.87%);Ⅱ组显效55例(53.40%),好转37例(35.92%),无效11例(10.68%);Ⅲ组显效38例(34.86%),好转47例(43.12%),无效24例(21.02%),3组患儿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0.739,P<0.05)。组间两两比较,Ⅰ组与Ⅱ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的疗效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经超声电导透皮给药具有高效、低创伤、无痛苦、易操作及可配合性高的优点,是儿科临床较有前景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投药 皮肤 支气管肺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与静脉给药后脑脊液及组织药物浓度相似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清 么焕新 +4 位作者 刘华 王敬华 刘志荣 高志华 李雅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64-1265,共2页
关键词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 静脉给药 组织药物浓度 脑脊液 相似 临床应用 症状控制 全身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乙醇耳浴联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效果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海青 刘向丽 +3 位作者 李秋艳 李亚男 李翔宇 刘亚辉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水杨酸乙醇耳浴联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联合组给予水杨酸乙醇耳浴联合... 目的观察水杨酸乙醇耳浴联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联合组给予水杨酸乙醇耳浴联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均治疗2周。评价两组疗效,检查真菌清除情况,治疗前后检测骨导(BC)、气导(AC)听阈值评价听力状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BC、AC听阈值低于对照组,血清IL-8、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水杨酸乙醇耳浴联合复方伏立康唑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真菌清除率,促进听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乙醇 复方伏立康唑滴耳液 化脓性中耳炎 真菌感染 听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常久静 祖玉新 +2 位作者 杜立红 郭玉杰 李晓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6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在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住院择期手术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激励式心...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在择期手术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8月唐山市协和医院住院择期手术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激励式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总配合率为97.9%,对照组仅为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手术时研究组患儿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脉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患儿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用于择期手术患儿中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稳定患儿情绪,降低患儿焦虑程度,有助于提高手术配合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式心理护理 择期手术 焦虑抑郁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雅杰 柴颖 么焕新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电导透皮给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儿16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蒙脱石等,有脱水者予补液治疗;超声电导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电导...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电导透皮给药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儿16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蒙脱石等,有脱水者予补液治疗;超声电导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微波治疗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常规治疗组、超声电导组、微波治疗组分别为48.15%、96.23%、86.7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89,P<0.05);常规治疗组与超声电导组、微波治疗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4,76.207;P<0.01,P<0.01);超声电导组与微波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电导与微波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均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透入疗法 微波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送软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贾虹 王丽梅 常久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送软管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106例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3例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P&... 目的:探讨采用直接送软管法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106例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3例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1%(P<0.01)。结论:直接送软管法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疗法 静脉留置针 直接送软管法 头皮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全新 张彬 +1 位作者 岳爱红 李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CAP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的PCR检测。结果儿童CAP病毒病原中以RS...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病毒感染的特点。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门诊和住院CAP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V)、腺病毒(ADV)的PCR检测。结果儿童CAP病毒病原中以RSV感染为主,IFV、PIFV、ADV是重要病原。结论病毒感染在儿童CAP中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送软管法在肥胖患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研究
9
作者 贾虹 王丽梅 常久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108-108,共1页
目的:用直接送软管法提高肥胖患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肥胖患儿98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直接送软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 目的:用直接送软管法提高肥胖患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方法:随机将肥胖患儿98例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直接送软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肥胖患儿采用直接送软管法放置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留置针 直接送软管法 肥胖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封管液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李岩 高书焕 +2 位作者 柴颖 刘光磊 么焕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讨氯化钠溶液与肝素钠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肝素钠和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并对其留置针保留时间、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凝血功能、自发性出血倾向进行对... 目的探讨氯化钠溶液与肝素钠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肝素钠和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并对其留置针保留时间、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凝血功能、自发性出血倾向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素钠封管堵管率明显低于氯化钠溶液,而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高于氯化钠溶液。结论肝素钠封管不良反应与氯化钠溶液封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优点显著,可以在儿科1~6岁患儿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盐水 高渗/治疗应用 肝素/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靶向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华 刘清 +2 位作者 幺焕新 高志华 李雅杰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电导透皮导入西药靶向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基础实验。方法将6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超导给药治疗组和静脉给药组,进行临床观察,同时进行两种给药方式后人血液和动物组织药物浓度对比测定。结... 目的研究超声电导透皮导入西药靶向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基础实验。方法将6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超导给药治疗组和静脉给药组,进行临床观察,同时进行两种给药方式后人血液和动物组织药物浓度对比测定。结果超导给药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5.9%,好转率12.8%,无效率1.3%,半年复发率2.9%;静脉给药组临床治愈率57.8%,好转率22.9%,无效率19.4%,半年复发率17.6%。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显示:超导给药能在靶器官保留稳定的与静脉给药相近或较高的药物浓度,且持续时间更长久,血药浓度更低。结论超导给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显著,基础研究佐证有据,是一种无创无痛,简便廉价,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导 靶向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 血药浓度 组织药物浓度
原文传递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全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唐山市协和医院儿科2000年以来收治3例SNL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4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36例儿童SNL可见于9个月以上各年龄儿童,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唐山市协和医院儿科2000年以来收治3例SNL患儿,结合文献报道的4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36例儿童SNL可见于9个月以上各年龄儿童,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均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占99.8%(435/436),可伴有肝肿大(36.2%,158/436)、脾肿大(22.7%,99/436)和皮疹(37.8%,165/436)。实验室检查,81.3%(300/369)一过性白细胞下降,38.1%(166/436)贫血,81.6%(319/391)血沉增快。结论SNL极可能为多种病原感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脏器损害,有自限性,可复发。确诊须病理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原文传递
EB病毒感染致肾损害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全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EB病毒 肾损害
原文传递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丹 邢佳 +2 位作者 李霞 高志华 张全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危险因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与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儿科RRTIs的儿童174例,为RRTIs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按照病例对照原则进行1∶1匹配,最终选取...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危险因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与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儿科RRTIs的儿童174例,为RRTIs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按照病例对照原则进行1∶1匹配,最终选取17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一般人口学资料、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2 h(OR=0.244,95%CI:0.116~0.514)、维生素A适宜(OR=0.098,95%CI:0.047~0.206)、维生素D适宜(OR=0.360,95%CI:0.143~0.903)、维生素E适宜(OR=0.390,95%CI:0.191~0.797)是儿童RRTIs的保护因素(P<0.05);滥用抗生素(OR=4.533,95%CI:2.385~8.615)是儿童RRTI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RTIs患儿可通过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每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2 h以上,避免滥用抗生素,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原文传递
β-抑制蛋白1通过促进IL-6基因启动子区乙酰化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玄 王晓强 +2 位作者 刘文会 赵鑫鑫 杨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9-338,共10页
目的 :探讨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ARRB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650中,通过转染小干扰RNA的方法敲低ARRB1基因表达,或通过转入Flag标签的ARRB1基因... 目的 :探讨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ARRB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650中,通过转染小干扰RNA的方法敲低ARRB1基因表达,或通过转入Flag标签的ARRB1基因重组质粒使ARRB 1基因过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干扰和过表达ARRB1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 RNA转录和分泌水平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RRB1与IL-6关键调控分子p300的相互作用。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干扰或过表达ARRB1对IL-6基因启动子区p300富集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FCM法分别检测干扰ARRB1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干扰或过表达ARRB1对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活化和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650中有效敲低或过表达ARRB1后发现,ARRB1可促进IL-6的转录和分泌(P值均<0.05);正向和反向蛋白免疫共沉淀均检测到ARRB1与p300相互作用;同时发现ARRB1能促进p300在IL-6基因启动子区的富集(P值均<0.01),提高IL-6基因启动子区的乙酰化水平(P值均<0.05),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P值均<0.01),抑制细胞凋亡。另外,ARRB1能提高STAT3磷酸化活化水平以及c-Myc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ARRB1能够与p300相互作用,并促进p300向IL-6基因启动子区募集,从而提高IL-6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水平,诱导IL-6的转录活化和分泌,并进一步触发IL-6/STAT3信号通路转导,提高STAT3磷酸化活化水平,使下游c-Myc和Bcl-2表达量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β-抑制蛋白1 白细胞介素6 乙酰化作用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原文传递
对新生儿呼吸道感染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丹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139-140,共3页
目的 :观察评价新生儿呼吸道感染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选取11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西药治疗和西药治疗结合中医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停止咳嗽时间、X线胸... 目的 :观察评价新生儿呼吸道感染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选取11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西药治疗和西药治疗结合中医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停止咳嗽时间、X线胸片消失时间、祛痰时间、退热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停止咳嗽时间(4.5±2.2)d、X线胸片消失时间(5.0±1.2)d、祛痰时间(8.5±1.3)d、退热时间(3.2±1.9)d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2%)优于对照组(8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较短,对于病情控制程度较好,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无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