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的效能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硕 辛宇强 +1 位作者 彭飞 李骥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将手术治疗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将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将手术治疗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乳腺癌组,将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两组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并测量癌组织中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等定量参数。两组患者且均采集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瘤组织中CD55基因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DCE-MRI参数与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转移及复发的预测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参数联合CD55基因表达在乳腺癌预后的风险预测效能。结果:乳腺癌组患者Ve、K^(trans)及K_(ep)参数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6,t=17.667,t=13.087;P<0.05);乳腺癌组患者乳腺组织中阳性染色36例(强阳性染色20例、中度阳性染色1例,低阳性染色5例),阴性染色6例;良性组患者乳腺组织中阳性染色25例(主要为低表达),15例为阴性染色,两组阳性染色和阴性染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5,χ^(2)=5.795;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D55基因高表达、Ve、K^(trans)和K_(ep)参数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HR=2.125,HR=3.372,HR=10.508,HR=7.754;P<0.05);DCE-MRI影像学参数联合CD55基因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均高于CD55(0.629)、Ve(0.653)、K^(trans)(0.787)和K_(ep)(0.814)。结论:DCE-MRI影像学参数联合CD55基因检测能够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质量进行预测,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可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 定量参数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CT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亚杰 于泽洋 +1 位作者 项昆 王卓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27-31,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CT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癌误诊病例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以颈前无痛性单发肿物(右侧5例、左侧7例)就诊,甲状腺均增大,5例可触及...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CT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癌误诊病例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以颈前无痛性单发肿物(右侧5例、左侧7例)就诊,甲状腺均增大,5例可触及多个颈部增大淋巴结;出现声嘶、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5例;肿物质硬,吞咽时活动性差5例。12例中形状不规则7例,边界清楚4例;3例肿物邻近气管、肌肉或血管浸润包埋,4例包膜欠完整,5例颈部淋巴结增大。12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误诊为甲状腺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均拟行手术治疗,经术中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病理类型为乳头状腺癌。误诊时间2~3 d。12例中行患侧腺叶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4例,同时行患侧增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5例,术后予以放疗6例。12例术后均口服甲状腺素片防止复发。术后随访1年,均存活且未复发。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以无痛性颈部肿物就诊,若CT影像不典型,未及早行针刺细胞学病理检查,易导致术前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查体,熟知CT影像学征象,及早行针刺细胞学病理检查,可有效避免术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误诊 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良恶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活组织检查 针吸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军英 薛连彬 《陕西中医》 2015年第7期845-846,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其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月科室收治的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偶数...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其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月科室收治的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偶数号患者作为治疗组,奇数号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84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方式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72.62%临床治疗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好于西医治疗方法,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退黄剂/治疗应用 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