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 Ⅱ级肱骨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勇 张剑锋 +4 位作者 闫明 安毅 梁守磊 翟晓娜 王保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0-863,共4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氨甲环酸对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CampanacciⅡ级肱骨...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氨甲环酸对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有完整资料的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患者20例,均采用刮除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手术切开皮肤前10 min,氨甲环酸20 mg/kg静脉滴注完毕,术后24 h内每间隔3~4 h给药1次(每次10 mg/k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未应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2组病人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复发率及术后MSTS评分。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750.00±73.60)mL、术后引流量(277.00±40.43)mL、手术总失血量(1 121.30±74.85)mL、HCT差值(0.05±0.02)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77.50±93.13)mL、术后引流量(334.00±28.17)mL、手术总失血量(1 304.50±108.07)mL、HCT差值(0.09±0.02),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失血量(94.30±13.10)mL与对照组(93.00±13.51)mL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氨甲环酸组复发率(10%)与对照组(20%)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氨甲环酸组MSTS评分[(28.20±1.14)分]与对照组[(28.40±0.97)分]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氨甲环酸在CampanacciⅡ级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刮除骨水泥填充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仅降低手术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而且不影响肿瘤复发率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可作为肱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骨巨细胞瘤 刮除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胸腰椎间盘突出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永林 戴士峰 +4 位作者 王保苍 孙秋茹 刘昆鹏 杨佐明 张艳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 8例多发性椎间盘突出患者 (胸腰椎间盘突出 13例、胸椎间盘突出 11例、腰椎间盘突出 84例 ) ,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 目的 探讨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 8例多发性椎间盘突出患者 (胸腰椎间盘突出 13例、胸椎间盘突出 11例、腰椎间盘突出 84例 ) ,从发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以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经术后 8个月~ 12年的随访 ,总优良率达到 93%以上。结论 椎间盘多发性突出临床差异较大 ,其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故本病必须认真仔细系统检查结合CT或MRI获得确诊。手术的目的在于突出物摘除、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 ,维持脊柱稳定性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胸腰椎间盘突出 外科治疗 发病机理 临床特点 影像学改变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伤科病人急性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佐明 于永林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骨伤科患者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以及早期诊断和预防肺栓塞。方法 统计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骨科患者合并致死性肺栓塞 15例 ,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肺栓塞死亡数占死亡患... 目的 探讨骨伤科患者继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 ,以及早期诊断和预防肺栓塞。方法 统计1998年 3月~ 2 0 0 2年 7月骨科患者合并致死性肺栓塞 15例 ,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肺栓塞死亡数占死亡患者总数的 2 0 8%仅次于颅脑外伤 (4 7 2 % ) ,其中大于 5 0岁、合并髋部或下肢外伤病例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大于 5 0岁、合并髋部或下肢外伤、长期制动、合并心血管疾患患者 ,肺动脉栓塞发病率明显增高。病人可因用力、搬动等诱因突然发病。故本病起病急骤、凶险 ,且治疗手段有限 ,故病死率极高。尸检资料表明 ,肺栓塞发病率远较实际临床诊断为高 ,漏诊率达 8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科病人 合并症 肺动脉栓塞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运动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3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才达 张净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围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 探讨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围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髋关节残疾和骨关节炎预后评分(HOOS)、肌力相关指标、肌肉相关康复指标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FMA、BBS、HOO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优势手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患肢骨骼肌质量和全身肌肉质量均较对照组升高,胫前屈肌厚度、肱二头肌厚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FVC、FEV1、FEV1/FVC、FEV1%pred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结论 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能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肌力与运动能力,利于改善肺功能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障碍点 个性化综合训练 姿势平衡 肌力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3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才达 张净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快速康复理念制订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比较2组康复指标、肺活量、优势手握力、简易躯体能力测试(SPPB)、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进食、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研究组术后1、6个月后肺活量、优势手握力、SPPB评分、Harri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负性情绪、ADL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P<0.01)。出院当天、术后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2.03±0.31)、(0.75±0.21)分]均低于常规组[(3.14±0.35)、(1.26±0.39)分](P<0.05,P<0.01)。结论以快速康复理念为指导的整体优化康复训练可促进老年肌少症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病情康复,改善术后优势手握力、肺功能,调节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躯体功能、髋关节功能恢复,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快速康复理念 康复训练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疼痛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在伴肌少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3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才达 张净宇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在伴肌少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伴肌少症老年THA,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在伴肌少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伴肌少症老年THA,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对比2组住院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依从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躯体执行能力测试量表(SPPB)、髋关节伤残和骨关节炎问卷(HOOS)、Harris髋关节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85%(2/52)低于对照组17.31%(9/52)(P<0.05);观察组总依从度96.15%(50/52)高于对照组78.85%(41/52)(P<0.01);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SPPB、HOOS及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应用于伴肌少症老年THA患者中,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提升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及躯体功能好转,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肌少症 老年 快速康复理念 简易躯体执行能力测试量表 髋关节伤残和骨关节炎问卷 疼痛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的中长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国立 尹向辉 +1 位作者 戴士峰 孙昌俊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7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中期疗效,分析影响翻修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8.45&#... 目的探究不同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中期疗效,分析影响翻修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的4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0~58岁,平均(38.45±9.54)岁。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Tegner运动评分进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采用基于KT-1000侧侧差值评估,关节镜探查软骨损伤情况按照Outerbridge分级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3个月,平均(41.75±8.62)个月。翻修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临床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与术前比较部分病例出现明显骨质密度降低,所有患者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装置无明显失效表现。翻修移植物为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软骨损伤越重术后临床结果越差,关节软骨损伤>2级较关节软骨损伤≤2级对术后IKDC评分的影响更明显(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作为翻修移植物的临床疗效相当。术者经验丰富、移植物直径>8 mm、关节软骨损伤无或轻度以及充分的手术宣教、积极的心理疏导是前交叉韧带翻修预后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翻修 同种异体肌腱 自体腘绳肌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8
作者 徐红 张剑锋 +1 位作者 李勇 万广亮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692-699,共8页
目的探究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收治的21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 目的探究肘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病科收治的21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侧别、骨折类型、骨折AO分型、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术后并发症、术后是否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依据肘关节恢复情况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独立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验证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风险的Nomogram模型效能。结果210例患者中,关节功能恢复不良48例,占比22.86%,余162例均恢复良好,纳入恢复良好组。恢复不良组年龄(≥60岁)、开放性骨折、C型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并发症人数占比均多于恢复良好组,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人数占比少于恢复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开放性骨折、C型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并发症、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AUC值均>0.700,OR>1,说明上述指标对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基于以上8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asso-Nomogram预测模型,校准曲线C-index值为0.820,ROC曲线训练组和测试组的AUC值为0.822和0.701,说明该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预测能效。结论基于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直观地预测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肘关节功能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佐明 戴士峰 +3 位作者 刘晓明 张静梅 张艳蕊 孙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323-4327,共5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应用低分子肝素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对于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尚存在一定争论,多数研究认为,除了少量增加置换后出血以外,低分...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基本已达成一致意见;应用低分子肝素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的手段;对于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尚存在一定争论,多数研究认为,除了少量增加置换后出血以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保仓 张立峰 +1 位作者 于永林 王志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间组织修复的反应过程,其最终结局是损伤的骨组织恢复正常的结构及生物力学功能.其修复过程复杂,本文就有关骨折愈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研究进展 骨改建 新骨形成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腰椎滑脱手术失效原因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士峰 周建伟 张军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失效原因探讨 内固定手术 腰椎滑脱 后路 复位内固定 腰椎滑税 内固定失效 临床医生 手术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3过表达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勇 齐巍 +1 位作者 王保苍 范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09-1813,共5页
目的研究miR-143过表达对人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携带miR-143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miR-143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序列,空白组为空白PBS。分别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研究miR-143过表达对人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携带miR-143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miR-143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序列,空白组为空白PBS。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基因、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miR-14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 miR-143过表达通过靶向MMP-13基因,进一步抑制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永林 孙秋茹 +5 位作者 于洪波 兰海 杨佐明 张艳蕊 孙建 戴士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和翻修技术。方法对12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和52例(59侧)人工全髋翻修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36例均获1~10年的随访,平均3年8个月。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平均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和翻修技术。方法对12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和52例(59侧)人工全髋翻修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36例均获1~10年的随访,平均3年8个月。术后患髋Harris评分平均93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广泛开展的手术之一,其10年优良率已超过80%,但同时也出现了感染、脱位、人工关节松动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假体功能效果,人工假体存留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置换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毅 刘兰泽 +4 位作者 李勇 郭晓辉 刘建生 金鑫 郭治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置钉、扩张通道联合显微镜行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86例,男3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8.1±6.7)岁。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86例,男35例,女51例;平均年龄(66.8±7.2)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清CK水平、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内血肿导致神经症状,经血肿清除术后缓解。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腰椎滑脱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康复快、早期可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系统 扩张通道 显微镜 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勇 王保苍 +3 位作者 闫明 王辉 刘洪涛 齐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808-381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 5岁(9~2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 目的:探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4. 5岁(9~27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仅采用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组2为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10例)。术后6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14. 4±4. 84)°,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为(73. 8±8. 59)°,组2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大于组1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角(P=5. 76E-14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后膝关节主动背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假体 骨肉瘤 人工补片 保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吸引在小腿骨外露并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艳蕊 刘昆鹏 +4 位作者 杨佐明 戴士峰 尹向辉 孙健 魏亚恒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836-1837,共2页
小腿外伤后,软组织往往因较严重的挫伤而发生坏死。软组织缺损感染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首先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高的费用,其次常规的换药治疗加大了医生工作量,而且往往疗效不佳。本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小腿骨折... 小腿外伤后,软组织往往因较严重的挫伤而发生坏死。软组织缺损感染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首先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高的费用,其次常规的换药治疗加大了医生工作量,而且往往疗效不佳。本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小腿骨折固定术后皮肤或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并感染患者25例,经清创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进行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 骨外露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过表达对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巍 李勇 +2 位作者 琚绍静 孙娜 张瑞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MMP-9过表达对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MMP-9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p LV-Puro MMP-9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p LV-Puro MMP-9-NC序列)、空白组(PBS);实时荧... 目的研究MMP-9过表达对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MMP-9过表达载体转染骨肉瘤143B细胞,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p LV-Puro MMP-9过表达序列)、对照组(转染p LV-Puro MMP-9-NC序列)、空白组(PB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MMP-9和VEGF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MMP-9和VEGF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上调(P<0.05);实验组穿过人工基底膜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实验组划痕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MMP-9过表达通过作用于VEGF靶基因,抑制成骨肉瘤143B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肉瘤细胞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osumab治疗膝周复发骨巨细胞瘤术后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勇 张剑锋 +5 位作者 闫明 安毅 王乐 王辉 刘洪涛 王保苍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Denosumab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经Denosumab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09±... 目的探讨应用Denosumab治疗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经Denosumab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膝关节周围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22例,男性9例,女性1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09±11.62)岁;股骨远端11例,胫骨近端11例。22例术前均接受3个月Denosumab治疗,首月第1、8、15、29天皮下注射120 mg,接下来120 mg/月。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刮除骨水泥填充组(12例,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5例)首先取出前次手术内固定、骨水泥或填充骨,再次行病灶囊内刮除骨水泥填充术,必要时行内固定术;肿瘤假体置换组(10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6例)采用广泛切除特制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随访通过X线、CT、MRI及局部超声,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应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对术后3个月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2例患者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77±9.19)个月。两组病例总复发率为13.64%(3/22)。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3例复发(股骨远端2例,胫骨近端1例),复发率25.00%(3/12),复发时间分别为3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肿瘤假体置换组术后复发率0(0/10),1例术后1周出现患肢腘静脉及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2周后血栓消失。1例术后伤口出现脂肪液化,给与清创、缝合后愈合。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MSTS功能评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28.17±1.11)分,肿瘤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26.70±0.95)分。刮除骨水泥填充组MSTS评分高于肿瘤假体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nosumab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停药后肿瘤复发风险高。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治疗后,为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建议行广泛切除肿瘤假体置换术,术后下肢功能虽不及刮除术但可满足患者基本日常活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骨巨细胞瘤 地诺单抗 刮除术 广泛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勇 王保苍 +3 位作者 闫明 王辉 梁守磊 齐巍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明显改善。方法 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5±1.2)岁。手术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伸膝功能明显改善。方法 200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的胫骨近端骨肉瘤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9~27岁,平均(13.5±1.2)岁。手术采用肿瘤假体联合人工补片技术重建髌韧带止点治疗,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量膝关节主动背伸最大角度,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0个月,平均46.5个月。9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10d伤口破溃、渗出,未暴露假体,3次细菌培养阴性,考虑脂肪液化,给予清创缝合后切口愈合。10例均完成术后12次化疗;1例于术后20个月因肺转移死亡,1例于术后18个月行单发肺转移灶切除术,至今存活,余8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0例术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折断、脱位等并发症。测量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主动背伸角度分别为(24.4±4.80)°、(73.8±8.59)°、(78.8±7.73)°。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伸膝角度均优于术后3个月伸膝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伸膝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术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二者可牢固结合,伸膝功能明显改善。肿瘤假体治疗胫骨近端骨肉瘤术中利用人工补片重建髌韧带止点有利于伸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假体 骨肉瘤 人工补片 保肢 伸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前臂双骨折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佐明 于永林 +1 位作者 戴士峰 刘晓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总结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钢板方法比较其优越性。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随机选取尺桡骨双骨折患者6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X线片示骨折部位在尺桡骨直行段。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治疗34例(A... 目的总结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钢板方法比较其优越性。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随机选取尺桡骨双骨折患者6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X线片示骨折部位在尺桡骨直行段。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固定治疗34例(A组),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15~58岁。交通伤16例,跌伤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应用钛制前臂接骨板固定治疗34例(B组),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17~49岁。车祸伤19例,跌伤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结果手术及外固定时间A组为(1.22±0.36)h及(5.12±0.74)周,B组为(1.27±0.81)h及(6.22±1.3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A组33例骨折于术后10~12周Ⅱ期愈合,愈合率为97%;B组30例骨折于术后12~16周Ⅰ期愈合,愈合率为89%;两组骨折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记忆合金环抱器在治疗前臂双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疗效良好、适应证广、愈合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 记忆合金环抱器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