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技术在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指纹分型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东 冯福民 +6 位作者 刘茜 郭梅 曹燕花 李世明 么作义 高宝霞 孙永红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212-3214,共3页
[目的]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 [目的]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RAPD指纹图谱分析将102株分枝杆菌分为7种菌型,其中Ⅰ型35株(34.31%),Ⅱ型28株(27.45%),Ⅲ型24株(23.53%),Ⅳ型6株(5.88%),Ⅴ型3株(2.94%),Ⅵ型4株(3.92%),Ⅶ型2株(1.97%),Ⅰ、Ⅱ、Ⅲ型是主要的3种类型。RAPD扩增特征条带大小为201~1 018 bp。分组统计显示,3种主要的RAPD DNA指纹的分布与患者的居住地、职业、结核菌耐药性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核接触史等无关。[结论]RAPD DNA指纹分型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枝杆菌的分型方法;3种主要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唐山地区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E-PCR分型方法在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东 冯福民 +6 位作者 刘茜 郭梅 曹燕花 李世明 么作义 高宝霞 孙永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 目的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培养获得分枝杆菌,进行表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在建立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的基础上对分枝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DRE-PCR指纹图谱分析将80株分枝杆菌分为13种菌型,其中A型菌26株(32.5%),B型菌14株(17.5%),C型菌16株(20.0%),其余各型均〈7.5%。分组统计显示,3种主要的DRE-PCR DNA指纹在40~60岁组的分布偏高(P=0.019),而与患者的性别、职业、长期居住地、结核接触史、痰涂片、耐药性等无关。结论DRE-PCR DNA指纹分型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分枝杆菌的分型方法;3种主要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唐山地区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PCR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广泛耐药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茜 冯福民 +5 位作者 王东 郭梅 么作义 李世明 高宝霞 孙永红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728-4729,共2页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耐药MTB对二线药物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本地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在MDR-TB中的比例。[方法]收集唐山地区2004.11.01~2005.10.31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表型分群,并对4种二线药物应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耐药...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耐药MTB对二线药物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本地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在MDR-TB中的比例。[方法]收集唐山地区2004.11.01~2005.10.31结核病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表型分群,并对4种二线药物应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在所分离的10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对二线药物的耐药顺位依次为OFL>PAS>Cp>K,30%MDR-TB菌株同时耐4种二线药物,1/3的MDR-TB属于XDR-TB。[结论]唐山地区MTB二线药物耐药情况严重,MDR-TB中的XDR-TB比例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二线药物 广泛耐药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立成 刘茜 +2 位作者 李世明 幺作义 冯福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255-1256,共2页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表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2B7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哲 贺蕾 +6 位作者 高丽 郑国颖 李世明 张朋 张中瑞 宋磊 冯福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UGT2B7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IH)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唐山市结核病医院确诊并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发生肝损伤的182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肝损伤的193例患者为对... 目的探讨UGT2B7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DIH)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唐山市结核病医院确诊并接受规范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发生肝损伤的182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肝损伤的19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取DNA、鉴定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GT2B7基因第268位点突变型杂合子AG和802位点突变型杂纯合子TT携带者发生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危险性高于野生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调整了个别不相关因素的影响后,UGT2B7 268和80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发生仍显著相关。结论 UGT2B7的-268和80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基因多态性 UGT2B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育华 王玉浔 +7 位作者 安雅臣 纪春梅 刘国荣 赵晓晶 高素玲 张江 王艳 冯福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北方汉族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我国北方汉族124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与病例同民族、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相同居住地(城市或农...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北方汉族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我国北方汉族124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与病例同民族、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相同居住地(城市或农村),且经统一结核菌素试验(PPD)确认为有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序列引物(PCR-SSP)的方法检测HLA-DRB1基因DR15、DR16、DR1、DR11位点多态性,对与肺结核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病例组中,携带DR15基因突变型患肺结核的风险增高(OR=2.461,95%CI:1.363-4.444,P=0.002);DR15位点突变与DR16位点突变同时存在时风险更大(OR=4.904,95%CI:1.554-15.476)。对17个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卡痕、体质量指数、家族史3个因素后,DR15突变基因型仍与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显著相关(OR=2.996,95%CI:1.51-5.945)。结论 HLA-DR15基因突变型可能为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易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HLA基因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IL-2及IL-2R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8期1264-1265,共2页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两者在合并发病中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显示在肺结核和糖尿病单独发病过程中均存在白介素及其受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调节机制的变化,IL-2及IL-2R是参与机体免疫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两者在合并发病中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显示在肺结核和糖尿病单独发病过程中均存在白介素及其受体、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免疫调节机制的变化,IL-2及IL-2R是参与机体免疫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观察两者合并患病过程中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情况,将通过IL-2及IL-2R的检测对此类患者的免疫机能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以发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特点,为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IL-2R 患者 检测 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调节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 发病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人群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学彬 李世明 +6 位作者 张金玲 宋磊 张中瑞 贺蕾 高丽 史哲 冯福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10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s)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BioN... 目的初步探讨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的10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s)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BioNumerics(Version 3.0)软件,对从2012年唐山市结核病医院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液中分离培养获得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25株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共分成5个不同的基因群,最大的一个群包含87株,占69.6%,其他型别呈散在分布。结论唐山市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具有明显的多态性,且具有成簇性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结核分枝杆菌 串联重复序列 基因
原文传递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郝金奇 陈怡 +4 位作者 李世明 张朋 余艳琴 唐桂钰 冯福民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尿营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UGT1A6)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唐山地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患者202例为病例组,无肝损害者239例为对照组,收集环境因素暴露情况及... 目的探讨尿营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UGT1A6)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唐山地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抗结核治疗导致肝损害患者202例为病例组,无肝损害者239例为对照组,收集环境因素暴露情况及静脉血。UGT1A6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利用HhaⅠ、DpnⅡ和NsiⅠ内切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以SPSS13.0软件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UGT1A6的19T/G、308C/A和541A/G多态性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UGT1A619T/T、UGT1A619T/G和UGT1A6—19G/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51.5%、39.6%、8.9%和71.1%、25.5%、3.3%;UGT1A6—308C/C、UGT1A6308C/A和UGT1A6—308A/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52.0%、40.6%、7.4%和79.1%、19.2%、1.7%;UGT1A6541AA、UGT1A6—541A/G和UGT1A6541G/G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57.9%、33.7%、8.4%和79.5%、19.2%、1.3%,两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7.956、37.385和24.095,P值均〈0.01)。单因素和多凶素分析均显示UGT1A619T/G、308C/A、541A/G3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结论UGT1A6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发病有关,且各基因型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6 多态性 基因 肝损害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怡 郭梅 +6 位作者 李世明 张朋 郝金奇 张冰 唐桂钰 周剑平 冯福民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48-752,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DIH)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符合条件的339例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及肝功能,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DIH)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符合条件的339例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及肝功能,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基因分型.数据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DIH病例组103例结核患者CYP 2E1的7632T/A、101 9C/T、1259G/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5%、26.2%和27.2%,对照组236例结核患者分别为29.7%、39.4%和40.7%(x2=5.539,P<0.05;x2=5.458,P<0.05;x2=5.628,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职业、饮酒等危险因素后,7632T/A、1019C/T、1259G/C位点多态性与ADIH的发生仍有相关性,且7632T/A与1019C/T及1259G/C位点野生基因型在ADIH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结论 携带CYP 2 E1的7632T/A、1019C/T和1259G/C位点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ADIH的危险性增高,且在ADIH的发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肝炎 中毒性 多态现象 遗传 细胞色素P450 CYP 2E1
原文传递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及T1基因突变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梅 孙永红 +5 位作者 李世明 王东 刘茜 张喜英 刘潇潇 冯福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ADIH)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从接受抗结核化疗开始随访3个月期间出现肝损伤(病例组106例)及未见肝损伤...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ADIH)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从接受抗结核化疗开始随访3个月期间出现肝损伤(病例组106例)及未见肝损伤(对照组106例)的结核病患者,病例组男73例,女33例,年龄15~88岁,平均(49±19)岁;对照组男73例,女33例,年龄17~85岁,平均(49±19)岁。应用PCR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ST基因型与ADIH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型50例(47.2%),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5例(23.6%),OR值为2.786(95%CI为1.513~5.130);病例组和对照组GSTT1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和结核类型6个可疑危险因素中,仅体蚕指数和饮酒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体重指数、饮酒两个因素后,GSTM1基因缺失型仍与ADIH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为3.022(95%CI为1.540~5.926),仍未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GSTT1基因型频率与ADIH的发生有关。结论GSTM1基因缺失型可能是抗结核治疗患者发生肝损伤的易感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炎 慢性 药物性
原文传递
GSTA1/GSTM3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高丽 李世明 +4 位作者 史哲 贺蕾 张中瑞 宋磊 冯福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GSTA1、GSTM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随机选取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患者199例作为病例组,无肝损伤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研究对象GS... 目的探讨GSTA1、GSTM3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随机选取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患者199例作为病例组,无肝损伤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研究对象GSTA1、GSTM3基因多态性,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GSTA1基因C-69T位点的C、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82.4%、17.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布为88.2%、11.8%,经检验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0,P=0.027);GSTM3在内含子6处3个碱基未缺失型(即野生型A)与缺失型(即突变型B)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9.3%、30.7%;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为72.1%、27.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73,P=0.436)。GSTA1(T)/GSTM3(B)与GSTA1(C)/GSTM3(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1,P=0.021)。GSTA1(T)/GSTM3(A)与GSTA1(C)/GSTM3(A)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STA1(T)/GSTM3(A)发生ADIH风险升高(OR=1.572)。在调整了吸烟、饮酒影响因素后,GSTA1 C-69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ADIH发生仍相关,其调整OR值为1.773。结论 GSTA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相关;尚不能认为GSTM3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存在相关性;GSTA1/GSTM3联合突变会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升高,GSTA1单一突变与均不突变相比,也会使ADIH发生的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肝疾病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原文传递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7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郝金奇 陈怡 +4 位作者 李世明 张朋 张冰 余艳琴 冯福民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前,结核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结核病控制的策略主要是药物的化学疗法。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已位居药源性肝损伤的第1位。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反应代谢酶,对外源性化合物具有解毒作用。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药源性肝损伤 抗结核药物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结核病控制 外源性化合物 传染性疾病
原文传递
SLCO1B1/ABCB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金玲 朱学彬 +3 位作者 李世明 张中瑞 宋磊 冯福民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药物转运体(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1B1,SLCO1B1)和多药耐药性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 目的探讨肝脏药物转运体(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1B1,SLCO1B1)和多药耐药性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抗结核治疗致肝损伤者171例为病例组,无肝损伤者171例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171对肺结核病患者SLCO1B1基因388A/G位点和ABCB1基因1236C/T位点多态性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SLCO1B1基因388A/G位点的A、G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为22.8%和77.2%,在对照组分别为25.7%和74.3%;ABCB1基因1236C/T位点的C、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同,均为28.4%和71.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LCO1B1和ABCB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与肝细胞型肝损伤的发生无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 SLCO1B1-388A/G和ABCB1-1236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型肝损伤的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基因 有机阴离子转运子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 1A2和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蕾 高丽 +6 位作者 史哲 李世明 张朋 郑国颖 李云 胡泊 冯福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2和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以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伤的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无肝损伤者为对照组,共179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CYP1A2基...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2和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以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伤的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无肝损伤者为对照组,共179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CYP1A2基因734C/A和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基因型。采用SPSS17.0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YP1A2基因734C/A位点C、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别为37.2%、62.8%、和47.2%、52.8%;CYP2C19基因的681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频率分别为59.8%、40.2%和62.8%、37.2%,CYP1A2基因734C/A位点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P<0.05),CA、AA基因型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1.951和1.916,而尚不能认为CYP2C19基因681G/A位点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有关。结论 CYP1A2基因734C/A位点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有关,并且携带CA、AA突变基因型的个体是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肝损伤 细胞色素P450酶系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N-乙酰化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梅 孙永红 +5 位作者 李世明 王东 刘茜 张喜英 刘潇潇 冯福民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ADIH)的相关性。方法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内出现肝损伤的106例结核患者为病例组,未出现肝损伤的106例结核患者为配对对照。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 目的探讨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致肝损伤(ADIH)的相关性。方法以抗结核治疗3个月内出现肝损伤的106例结核患者为病例组,未出现肝损伤的106例结核患者为配对对照。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I,P)技术,检测106对结核患者的NAT2基因481C/T、590G/A、857G/A位点多态性情况,并对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和基因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NAT2基因的481C/T、590G/A、8576/A位点的T、A、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28.8%、17.9%,对照组分别为6.6%、18.9%、17.5%。病例组NAT2慢速乙酰化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粗OR值为2.250(95%CI为1.140~4.441)。对文化程度、职业、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和结核类型6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仅低BMI和饮酒为ADIH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调整BMI、饮酒两个因素后,NAT2乙酰化程度仍与ADIH的发生显著相关,调整OR值为2.246(95%CI为1.086~4.644)。结论NAT2基因慢速乙酰化型可能与ADIH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转移酶类 多态现象 遗传 抗结核药 肝炎 中毒性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成人慢性肾功能不全骨密度的相关性
17
作者 王玉浔 安雅臣 +8 位作者 王育华 纪春梅 贾凤珍 刘国荣 赵晓晶 高素玲 张江 王艳 史国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成人慢性肾功能不全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影响骨密度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汉族成人(年龄≥18岁)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11例,并根据血肌酐(Scr)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成人慢性肾功能不全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影响骨密度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汉族成人(年龄≥18岁)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11例,并根据血肌酐(Scr)水平分为肾功能不全组(110例)和肾功能衰竭组(10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位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入院24h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磷、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及腰椎L2-4、颈椎、Wards三角3部位骨密度。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及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再用协方差分析在对年龄、BMI校正后各部位骨密度与VDR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衰竭组VDR基因BsmⅠ多态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591);年龄、BMI与骨密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MI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P<0.01);年龄与3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应用协方差分析在对BMI与年龄进行校正后,对3部位的骨密度值与VDR基因型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腰椎的骨密度值与VDR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具有相对较低骨密度(P<0.05)。结论 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骨密度存在关联,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密度 VDR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原文传递
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应用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Meta分析 被引量:40
18
作者 佟贵权 李颖 +4 位作者 刘蕊 袁学华 王艾英 刘倩 孙海洋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使用Meta分析评价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Embase等,拟定检索关键词,制定检索策略。使用纽卡斯尔-渥太... 目的使用Meta分析评价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效果。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Embase等,拟定检索关键词,制定检索策略。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在RevMan 5.3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森林图。效应指标选用RR值和95%CI,异质性检验指标为I^2和P值。进行敏感性检验,Stata 12.0软件上使用Egger’s法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循证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比较,Z=3.04(P=0.002)、RR(95%CI):1.05(1.0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在分别更改效应模型、剔除低质量文献、剔除病例对照研究后,结果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表偏倚评估,t=0.97,P=0.343,95%CI:(-0.62,1.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较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方面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预见性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