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炎症应激反应、肠道功能恢复进程观察
1
作者 经豪 李志彬 翟春雨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60-62,12,共4页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炎症应激反应、肠道功能恢复进程。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儿13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经脐单...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及炎症应激反应、肠道功能恢复进程。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儿13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经脐单孔组和三孔组,其中三孔组65例,经脐单孔组73例。三孔组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指标、微炎症指标、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三孔组相比较,经脐单孔组围术期指标均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经脐单孔组和三孔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均下降,且所得数据同三孔组相比,经脐单孔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均上升,同三孔组相比,经脐单孔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31%相比较,经脐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2.74%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三孔腹腔镜切除术,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更佳,能降低炎症应激反应,且加快肠道功能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 三孔 腹腔镜切除术 小儿阑尾炎 炎症应激反应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与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谭诗坤 李志彬 邢聪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183-1184,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与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效果。方法82例CHPS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与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效果。方法82例CHPS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接受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恢复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后48 h的CRIE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相比,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CHPS的创伤较小,可明显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程度,加快患儿术后恢复,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 经脐上小切口幽门环肌切开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谭诗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五聚素3(PTX3)、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研究组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较好,术后炎性反应轻,对免疫指标影响小,可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肠套叠 腹腔镜手术复位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邢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的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研究组的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均能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风险,但后者创伤小、手术切口更为隐蔽、并发症少,还能妥善处理双侧疝,利于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罗章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3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小儿普外科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8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 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于该院小儿普外科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8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腹股沟斜疝患儿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隐匿疝、呼吸系统疾病、疝囊大小、嵌顿疝、既往腹部手术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术后长期便秘、被动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术后长期便秘、被动吸烟均为影响腹股沟斜疝患儿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BMI≥24 kg/m2、术后长期便秘、被动吸烟均为影响腹股沟斜疝患儿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特三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对腹股沟疝术后患儿依从性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6
作者 杨亚静 李玉荣 王爽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特三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对腹股沟疝术后患儿依从性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行腹股沟疝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37,采用基于三特三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 目的:探讨基于三特三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对腹股沟疝术后患儿依从性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行腹股沟疝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37,采用基于三特三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和对照组(n=37,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儿FLACC疼痛量表(FLACC)评分、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患儿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肠道排气、住院及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三特三化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能加快腹股沟疝术后患儿康复进程,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特三化 延续护理模式 腹股沟疝术 依从性 康复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罗章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应用的疝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钩疝针腹腔... 目的:比较不同疝针在行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腹股沟疝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应用的疝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单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疾病相关指标水平、疼痛程度[改良儿童疼痛行为评分量表(MPBS)]评分、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满意度,降低疾病相关指标水平、MPB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钩疝针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针 腹股沟疝 患儿 经皮腹膜外结扎术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短距离沟通延伸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8
作者 杨亚静 李玉荣 张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短距离沟通延伸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巨结肠(HSCR)术后患儿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4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20 例HSC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10,采用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短距离沟通延伸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巨结肠(HSCR)术后患儿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 年 2 月至 2024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20 例HSC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10,采用基于信息化的短距离沟通延伸护理)和对照组(n=10,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应激水平[家属应激量表(RSS)]、生活质量[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遵医行为各维度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1/10,10.00%)低于对照组(6/1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R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PedsQL4.0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短距离沟通延伸护理模式能提高HSCR术后患儿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家属应激水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信息化 延伸护理 遵医行为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