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神经外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李冰 +1 位作者 张辉 陈劲松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830-833,838,共5页
目的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神经外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病原体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神经外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肺... 目的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神经外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病原体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检测。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神经外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常规病原学与mNGS技术检测,对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并计算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并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常规病原学检测的阳性率为62.42%(122/196),mNGS技术检测阳性率为88.27%(173/196),mNGS技术检测高于常规病原学检测(χ^(2)=35.631,P<0.05);肺炎克雷伯菌经mNGS技术检出耐药基因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SHV、TEM)与碳青霉烯酶基因(KPC);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00%、66.67%及54.17%,对比阿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6.67%及12.50%。结论mNGS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神经外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阳性检出率,可辅助评估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耐药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宏基因二代测序 肺泡灌洗液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孟言言 杨彩侠 张红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提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复发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用于MVD术后复发性T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晓峰 漆松涛 +1 位作者 张嘉林 刘保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1-743,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创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的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病例,研究其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合并损伤、治疗及预后。结果视神经损伤预后较差,术中发现视神经管骨折提示预后相对较好(2=31.867,P=0.001),而出...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创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的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病例,研究其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合并损伤、治疗及预后。结果视神经损伤预后较差,术中发现视神经管骨折提示预后相对较好(2=31.867,P=0.001),而出现视神经肿胀则预后较差(2=7.708,P=0.005),视神经损伤程度明显影响治疗预后(2=33.730,P=0.000),损伤越重,恢复越差,两者呈负相关(rs=-0.681;P=0.001)。结论创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分级及视神经管骨折与创伤性视神经病视力恢复相关,是预后相关因素;创伤后间接性视神经损伤应该按个体化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视神经损伤 视神经减压术 视神经管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李建东 高上 +4 位作者 刘永生 李想 孙向 杨震 郭士琨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收治的8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只愿接受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型脑干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对收治的80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只愿接受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7d时GC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30d时NSE、IL-6水平情况,比较两组治疗90d时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心理情绪情况。结果 治疗7d时,研究组GCS评分9-15分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死亡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d时两组NSE水平、IL-6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30d时研究组NSE水平、IL-6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90d时,研究组mRs评分在0-2级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死亡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家属心理不良情绪均有所减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90d时的SDS、SA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相较于常规保守治疗,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幅度更大,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疾病预后有明显改善,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值得积极应用,临床疗效更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炎症反应 不良心理情绪 疾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家亮 黄琦 +3 位作者 刘文祥 李岩 刘振栓 李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15例,采用在显微镜下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的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经... 目的探讨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15例,采用在显微镜下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的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经复查腰骶椎MRI示囊肿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5年,均未见囊肿复发,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到交通孔、切除部分囊壁并用腰背筋膜及生物胶严密修补交通孔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蛛网膜囊肿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永生 申明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采取单纯后颅凹减压术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结果28例行单纯后颅凹减压术,9例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90%以上30例,70%以上7例,无再出血病...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采取单纯后颅凹减压术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压性小脑出血。结果28例行单纯后颅凹减压术,9例行后颅凹减压加侧脑室外引流术,血肿清除90%以上30例,70%以上7例,无再出血病例。治愈22例,好转10例,死亡5例。结论小脑出血病情凶险,积极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性小脑出血 后颅凹减压术 侧脑室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翠香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5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组内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P〈0.01);组间比较,出院时研究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1或P〈0.05)。组间比较,出院时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黄可可 徐静 +2 位作者 韩雪迎 杨洋 范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流程管理进行院前、院内救治,...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时间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流程管理进行院前、院内救治,观察组采取链式管理进行院前、院内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较入院时降低,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入院时升高,且出院时观察组患者C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82%)高于观察组(8.18%)(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GOS评分等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家属总护理满意度(97.27%)高于对照组(86.36%)(P<0.05)。结论链式管理能够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及院外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且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时间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轩 申明峰 姚宏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科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及方案。方法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37例,手术治疗31例,依据血肿部位可分别采用CPA"S形"入路、旁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显露枕大孔后缘甚至寰椎后弓,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血... 目的探讨经外科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及方案。方法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37例,手术治疗31例,依据血肿部位可分别采用CPA"S形"入路、旁正中入路、后正中入路。显露枕大孔后缘甚至寰椎后弓,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血肿残余量在<20%28例,残余量>20%3例,术后死亡2例。随访病例中,小脑齿状核出血者多为眩晕及肢体共济失调为主症,蚓部出血者以躯体平衡障碍为主症,吞咽功能障碍多在咽期困难。结论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加强术后管理,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自发性 小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轩 李齐印 李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B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接受显微镜开颅术...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B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接受显微镜开颅术,导航组(39例)接受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导航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NSE、MIP-1α、S100β水平降低,导航组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SV、Vm、PI升高,导航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NIHSS、GC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ADL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导航组NIHSS、ADL评分低于常规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能优化HBGH患者手术情况,增强血肿清除效果,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昏迷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导航 开颅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全喜 李家亮 +3 位作者 苗鹏飞 沈向辉 刘文祥 黄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血肿彻底清除率、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比较2组患者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彻底清除率、GCS及GOS评分高于对照组[(54.17%vs 22.92%)、(13.69±1.03)分vs(10.11±2.39)分、(4.02±0.53)分vs(3.25±0.49)分],再出血率、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彻底清除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870-1871,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A组(35例)和B组(38例)。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对于出现异常指标的患...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A组(35例)和B组(38例)。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对于出现异常指标的患者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A组患者不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脑电图(EEC),手术前后使用脑部CTP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MT)。结果在手术过程中,B组共有17例患者出现监测指标异常变化。SEP异常3例,其中1例患者经紧急处理,监测指标水平明显改善,但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另外2例经治疗,监测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MEP变化6例,3例经治疗完全恢复,3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EEG改变,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偏瘫,2例患者未出现功能障碍。5例患者出现多项监测指标异常,其中2例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患者出现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治疗后CBV、CBF均低于治疗前,MMT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B组治疗后CBV、CBF低于A组,MMT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神经电生理功能,改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明峰 姚宏伟 刘永生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4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30例,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鞍结节脑膜瘤10例,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颅咽管瘤8例,经...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30例,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鞍结节脑膜瘤10例,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颅咽管瘤8例,经终板入路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额外侧经侧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外侧裂及鞍区诸脑池,能充分显露前颅底及鞍区结构,适用于大部分鞍区肿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外侧开颅 显微外科 鞍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创伤性大脑半球肿胀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创伤性大脑半球肿胀(ACHS)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AC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予以传统骨瓣减压术,A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急性创伤性大脑半球肿胀(ACHS)患者颅内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ACH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1例。B组予以传统骨瓣减压术,A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对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手术前后颅内压及改良版纳维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 (1)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压及改良版纳维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2)A组术后病死率为19.7%,显著低于B组37.7%(P<0.05);B组术后GOS优良率为26.2%,显著低于A组的50.8%(P<0.05);(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同B组的16.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HS患者予以标准大骨瓣减压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其颅内压,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脑外伤 急性大脑半球肿胀 颅内压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术后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琦 张智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1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B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B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A组行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SF-36)评分。结果: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B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壳核出血致大面积脑水肿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刘永生 申明峰 郭士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壳核出血所致大面积脑水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壳核出血合并大面积脑水肿患者5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方法,穿刺抽出部分血肿,硬脑膜扩大缝合,去除骨瓣,术后控制血压、常规脱水等药物应用。结果 3例1周后死于...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壳核出血所致大面积脑水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壳核出血合并大面积脑水肿患者5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方法,穿刺抽出部分血肿,硬脑膜扩大缝合,去除骨瓣,术后控制血压、常规脱水等药物应用。结果 3例1周后死于脑出血后脑梗死,7例2个月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0例恢复满意,其中28例生活能自理,余12例生活需要帮助。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缓解高血压脑壳核出血所致的继发性大面积脑水肿,缓解颅高压状态,预防脑疝形成,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壳核出血 脑水肿 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17
作者 姚宏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我院脑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5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本...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我院脑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5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本组53例患者41例采取经翼点入路,7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0例(56.6%),SimpsonⅡ级切除17例(32.1%),SimpsonⅢ级切除6例(11.3%)。视力改善率64.2%(34/53)。术后恢复良好41例,优良率为77.4%,中度残疾6例(11.3%),重度残疾3例(5.7%),死亡3例(5.7%)。结论详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充分囊内切除肿瘤,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入路 手术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8
作者 刘文祥 李家亮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6期689-689,共1页
关键词 超早期 显微外科 高血压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源性囊肿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规律探讨
19
作者 刘永生 申明峰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总结1990年~2009年支气管源性囊肿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对CNKI及Mediine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1990年~2009年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病例报告,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 目的总结1990年~2009年支气管源性囊肿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对CNKI及Mediine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1990年~2009年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病例报告,对其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年~2009年共报告37例支气管源性囊肿,其中我国报告25例(颅ra6例,惟管内19例),国外报告椎管内囊肿18例。结论发病性别比例为男:女=23:14。国内发病以男性多见,国外女性比例较大,而颅内发病者均为男性。以颅内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最大,病程最长,囊肿直径最_大。平均发病年龄国内按照颈椎段、腰椎段、胸椎段、骶椎段、颅内的次序逐渐升高,国外按照骶椎段、颈椎段、胸椎段、腰椎段的次序逐渐升高。国内颈椎段及腰椎段最多见,国外以颈椎段多见,前颅LW为颅内好发部位。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以病变相应部位的神经根性疼痛和脊髓压迫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此类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经手术切除大都能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探讨
20
作者 李家亮 《中原医刊》 2007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计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0例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均一期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0.5—8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肿瘤... 目的 探计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0例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均一期全切除,无手术死亡。随访0.5—8年,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 经改良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是治疗高颈段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具有术野开阔、肿瘤显露充分、全切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哑铃形肿瘤 手术治疗 神经鞘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