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150例,常规西医护理)和结合组(150例,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150例,常规西医护理)和结合组(150例,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结合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C肽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压积(PCV)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加强老年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1+N”4C模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延续护理)和观察组(30例,“1+N”4C模式延续护理)...目的探讨“1+N”4C模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延续护理)和观察组(30例,“1+N”4C模式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N”4C模式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中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150例,常规西医护理)和结合组(150例,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结合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C肽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压积(PCV)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加强老年DM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1+N”4C模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延续护理)和观察组(30例,“1+N”4C模式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N”4C模式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中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和健康教育知晓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