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干友民 张新全 +3 位作者 杨春华 彭燕 孙飞达 刘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24-1728,共5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共识,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共识,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普通本科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为例,分析了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新世纪草业科学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本科 课程设置 分类培养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坡耕地退耕还草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新全 杨春华 +2 位作者 张锦华 刘伟 蒲朝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8-41,共4页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 ,水土流失面积约 2 0万km2 ,是长江上游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四川省 2 5°以上坡耕地面积达 76 .9万hm2 ,坡耕地严重水土流失已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为在退耕还林还草以后 ,农民退耕不减收 ;在提...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 ,水土流失面积约 2 0万km2 ,是长江上游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四川省 2 5°以上坡耕地面积达 76 .9万hm2 ,坡耕地严重水土流失已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为在退耕还林还草以后 ,农民退耕不减收 ;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 ,稳定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综合治理现有坡耕地。结合四川实际情况 ,就退耕还草、种草养畜等有关情况 ,重点进行了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坡耕地 退耕还草 农业 综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飞达 干友民 +1 位作者 张新全 刘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4-1876,共3页
针对四川省草业发展及草业高等教育现状,对长江流域南过渡带南方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校内实习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高度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课程间... 针对四川省草业发展及草业高等教育现状,对长江流域南过渡带南方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校内实习条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高度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课程间的统筹协调;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内容,夯实实验技能。为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专业技术技能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良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业科学 专业实践 课程实习 毕业实习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草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飞达 蔡义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一项快速、高效、无损的现代检测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特别在野外检测更具有实时性。阐述了NIR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NIRS在牧草营养成分、牧草种子品质、草地植物组成、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草地病虫...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是一项快速、高效、无损的现代检测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特别在野外检测更具有实时性。阐述了NIRS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NIRS在牧草营养成分、牧草种子品质、草地植物组成、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草地病虫害检测、草坪色泽及建植管理方面的应用。并对草地土壤环境、根系分配、碳源/碳汇、鼠害动态监测,以及开发适宜于野外观测的便携式实时监测仪器提出了展望,以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草业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技术 饲草生产 草地生态 草坪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SRAP遗传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季杨 张新全 +3 位作者 马啸 初秀娟 李芳 蒙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0-265,共6页
以多花黑麦草1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共70个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谱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结果表明,1)用1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10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 以多花黑麦草1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共70个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谱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结果表明,1)用1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10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1%。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多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利用SRAP进行品种和杂种鉴定是可行的。2)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SRAP扩增电泳带型表现出同父、同母、综合和不同于亲本的新带型等多种类型。结合多对引物综合分析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有48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征带,这48个后代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杂交育种 SRAP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扁穗牛鞭草无性系构件组成及生物量结构变异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金平 张新全 +2 位作者 游明鸿 陈永霞 王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56-3660,共5页
对6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的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质量性状及生物量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不同种群构件性状与数量呈现出变异性,叶长、叶宽、单蘖叶片数、无性系叶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95%、20.00%、14.12%、43.56%;茎直径、节直径... 对6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的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质量性状及生物量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不同种群构件性状与数量呈现出变异性,叶长、叶宽、单蘖叶片数、无性系叶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4.95%、20.00%、14.12%、43.56%;茎直径、节直径、节间长、单蘖节数、直立茎长度、匍匐茎长度、直立茎数、匍匐茎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11%、22.42%、20.10%、12.14%、46.73%、20.14%、72.76%、37.97%;根系深度、根系分布范围、分蘖面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9.81%、37.65%、33.68%;花序长、花序宽、花序厚、单蘖花序数、直立茎生殖蘖比例、匍匐茎生殖蘖比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33%、13.42%、14.80%、36.10%、118.96%、81.44%。不同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变异性丰富,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变异系数分别为78.51%、91.66%、45.64%、192.24%;构件的数量差异高于性状差异,无性系种群差异主要体现在分蘖能力与空间拓展能力上。野生资源生态型变异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为优异性状选择、品种选育、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牛鞭草 野生资源 构件 生物量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地区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绍飞 罗永聪 +3 位作者 张新全 黄琳凯 马啸 刘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94,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产草量 生长速度 茎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芒麦落粒性与种子发育及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游明鸿 刘金平 +2 位作者 白史且 张新全 鄢家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6-1260,共5页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4~6 d、6~8 d、6~8 d,落粒率分别为4.73%、20.78%、75.67%、87.73%;种子发育中、后期倒伏植株的落粒率低且千粒重大;落粒起始时间与植株高度和小花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乳熟前期(26 d)落粒受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影响大,种子芒长是此阶段落粒的主要因素(R=0.9971);蜡熟期(32~36 d)植株越高、枝条越细、小穗数/枝越少、小花数/枝越多则落粒越大,而花序柄长度与直径越大则落粒性显著降低;到成熟期落粒性与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落粒性 种子产量 产量性状 川西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茅种质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文刚 张新全 +2 位作者 马啸 彭燕 黄琳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4-662,共9页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世界5大洲的53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材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用筛选的15对引物对53份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下述结果:(1)15个位点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5~12个...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来自世界5大洲的53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L.)材料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用筛选的15对引物对53份材料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下述结果:(1)15个位点共检测到12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5~12个,平均为8.5个,多态性位点率(P)平均为95.2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30(A04C24)到0.44(A01F24),平均为0.36;(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在0.43到0.94之间;地理类群间的GS值在0.73到0.91间,其中亚洲(P,90.55%)和欧洲(P,86.61%)类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表明供试鸭茅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3)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53份鸭茅材料分成5大类,来自相同洲的材料能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评定体系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176
10
作者 郭旭生 丁武蓉 玉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牧草青贮发酵品质评定体系的建立是对青贮饲料质量好坏更好的监督与评价,是提高青贮饲料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同时对提高家畜饲草料营养价值以及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牧草青贮发酵品质评定体系中常规的实验室评定指... 牧草青贮发酵品质评定体系的建立是对青贮饲料质量好坏更好的监督与评价,是提高青贮饲料质量、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同时对提高家畜饲草料营养价值以及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牧草青贮发酵品质评定体系中常规的实验室评定指标一般以有机酸(乳酸、乙酸和丁酸)和氨态氮含量为基准,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青贮料中乳酸含量增多就容易发生二次发酵,而且牧草青贮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与牧草本身化学成份不同有关,因此在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评定体系中不宜将这些指标用作青贮料发酵品质评定的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发酵品质 评定体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野生假俭草同工酶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任健 毛凯 吴彦奇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33-37,共5页
以四川不同地区的 5个野生假俭草为材料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 ,检测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不论从酶的条带数 ,还是从相同酶带的活性来比较 ,5种生态型均存在差异性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位点上 ,酶带数为 3~ 7条 ,... 以四川不同地区的 5个野生假俭草为材料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 ,检测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不论从酶的条带数 ,还是从相同酶带的活性来比较 ,5种生态型均存在差异性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位点上 ,酶带数为 3~ 7条 ,乐山假俭草、巫溪假俭草和雅安假俭草差别甚小 ,表现出较强的同源性 ,而都江堰假俭草、峨眉假俭草差异较大 ,同源性不强 ;在酯酶同工酶位点上 ,酶带数多为 4~ 5条 ,各材料在酶带的数量、活性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四川 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家福 张锦华 +1 位作者 刘淑珍 干友民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8-615,共8页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9个属分布区类... 基于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19种,隶属于53科159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表明该地区植物种类贫乏。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复杂,划分为5个科分布区类型和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占绝对优势:温带科16科,占总科数的72.73%,温带属99属,占总属数的77.34%,说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热带成分仅有几个科属作为代表,表明本区系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此外,特有性程度极低,没有中国特有科和特有属分布,证实了本区系植物的年轻性及其较短的演化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西部 种子植物 区系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放牧草地退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邱英 干友民 +2 位作者 王钦 费凌 王岩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3-726,共4页
以川西北地区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换法研究了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放牧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特征。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现存量、草地生... 以川西北地区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换法研究了未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放牧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和土壤特征。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现存量、草地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初步拟定了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地的放牧退化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放牧退化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紫色土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瑞峰 张新全 +1 位作者 刘金平 杨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17-1818,1821,共3页
以2种在四川地区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引进品种为材料,比较其在3种不同土壤上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土壤的适宜性不同,盛世苜蓿在紫色粘壤中生长最好,单株生物量可达39.828g,而其在紫色粘土中生长最差,单株... 以2种在四川地区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引进品种为材料,比较其在3种不同土壤上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土壤的适宜性不同,盛世苜蓿在紫色粘壤中生长最好,单株生物量可达39.828g,而其在紫色粘土中生长最差,单株生物量仅为10.96g;四季绿苜蓿在紫色砂壤中生长最为适宜,单株生物量可达45.788g,而其在紫色粘壤中表现最差,单株生物量仅为27.094g。对2个苜蓿品种的地上、地下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分各个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分各指标中,除主根长外,其余各指标(包括侧根数、最长侧根长、鲜根重和根体积)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各指标中根体积、鲜根重、侧根数、最长侧根长与地上部分各个指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主根长仅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分其他指标相关性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系 地上生物量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紫花苜蓿的生产特点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瑞峰 张新全 刘金平 《草原与草坪》 CAS 2006年第4期67-69,共3页
分析了四川亚热带湿润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特征,指出了紫花苜蓿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并提出在四川湿润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要注重抗湿、抗热、耐酸品种的选育,同时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在紫花苜蓿的利用上,要以饲草利用为基础,采... 分析了四川亚热带湿润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特征,指出了紫花苜蓿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并提出在四川湿润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要注重抗湿、抗热、耐酸品种的选育,同时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在紫花苜蓿的利用上,要以饲草利用为基础,采用菜用、蜜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以解决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生产,管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扩大紫花苜蓿在四川的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亚热带湿润区 紫花苜蓿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野生斑茅居群遗传结构的SRAP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瑜 鄢家俊 +5 位作者 白史且 彭燕 梁绪振 张建波 张劲 胡超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共7页
采用SRAP标记分析了12个源于四川境内长江主要支流(岷江、青衣江和沱江)流域野生斑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8对SRAP引物共扩增2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3条,占总条带数的74.63%,平均8.5条;研究区域斑茅具有丰富的遗传... 采用SRAP标记分析了12个源于四川境内长江主要支流(岷江、青衣江和沱江)流域野生斑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8对SRAP引物共扩增20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3条,占总条带数的74.63%,平均8.5条;研究区域斑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标水平较高(PPB=74.63%、h=0.2278、I=0.3454);研究区域内斑茅居群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129),居群内部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基因流估计值(Nm)为1.8481;按Nei’s遗传距离将12个斑茅居群分为四类,来自同一流域的材料优先聚为一类。通过对斑茅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聚类结果的分析,推测斑茅是一种异花授粉的广布种,说明河流影响斑茅居群间基因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金ISS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昆蕾 干友民 +2 位作者 马啸 曾兵 刘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66-870,共5页
以CTAB法提取的马蹄金叶片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表系统分析了DNA、Mg2+、dNTP、Taq酶、引物5种ISSR反应成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Taq酶、dNTP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正交设计可以应用于ISSR-PCR... 以CTAB法提取的马蹄金叶片DNA为模板,应用L16(45)正交表系统分析了DNA、Mg2+、dNTP、Taq酶、引物5种ISSR反应成分浓度变化对扩增结果的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表明:Taq酶、dNTP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有显著影响,正交设计可以应用于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用这种方法建立的马蹄金IS-SR优化反应体系为:1×buffer,25ng模板DNA,1.75mmol/LMg2+,225μmol/LdNTP,0.9μmol/L引物,1.25UTaqDNA聚合酶,总体积20μl。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马蹄金的地理变异提供一个标准化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金 ISS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野生马蹄金坪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钦 干友民 杨啸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0-631,共2页
收集了四川境内的8份具有生境或形态差异的野生马蹄金材料,并以3份进口马蹄金为对照,对它们的物候期、抗逆性和坪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四川野生马蹄金与对照材料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差异,进口材料叶色墨绿、叶片肥大、叶柄长、叶层高... 收集了四川境内的8份具有生境或形态差异的野生马蹄金材料,并以3份进口马蹄金为对照,对它们的物候期、抗逆性和坪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四川野生马蹄金与对照材料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差异,进口材料叶色墨绿、叶片肥大、叶柄长、叶层高,而野生材料则叶色翠绿、叶片小、叶层矮。根据马蹄金草坪目测评分标准,野生材料评分值为8.33,与进口材料评分值8.35相当。2类材料在开花、结实期和绿期上也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金 物候期 抗逆性 坪用价值 评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新品种(系)在西南区的区域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凌瑶 张新全 +2 位作者 初秀娟 马啸 刘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49-2354,共6页
本试验以5个野生狗牙根为材料,"南京"和"Tifway"作为对照品种,分别在雅安、眉山、成都、重庆和黔南5个试验点进行了周期3年的区域性试验研究,观测草坪密度、质地、均一性、色泽、成坪密度以及抗性等指标。经试验观... 本试验以5个野生狗牙根为材料,"南京"和"Tifway"作为对照品种,分别在雅安、眉山、成都、重庆和黔南5个试验点进行了周期3年的区域性试验研究,观测草坪密度、质地、均一性、色泽、成坪密度以及抗性等指标。经试验观察以及Excel2007和SPSS12.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Sau9926在5个试验点的平均绿色期天数为296 d,成坪天数为46 d左右,密度为200枝/100 cm2左右。从5份狗牙根新品系及两份对照品种的质地、色泽、密度、抗逆性、成坪速度和绿色期等方面综合分析,Sau9926的综合表现最佳,优于2个对照品种,已通过审定登记为国审品种"川南"狗牙根。Sau02011和Sau9936通过进一步改良,有望培育出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川西南 区域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牧区7个披碱草属新品系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仕勇 马啸 +3 位作者 张昌兵 陈智华 李世丹 郑经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49-2553,共5页
本研究采用RAPD标记对来自川西北高寒牧区7个披碱草属新品系共11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分析。试验筛选出的14条引物对11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结果共扩增出255条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为20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8.82%。材料... 本研究采用RAPD标记对来自川西北高寒牧区7个披碱草属新品系共11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分析。试验筛选出的14条引物对11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结果共扩增出255条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为20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8.82%。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97-0.962,平均值为0.714。聚类分析结果能够明显将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材料分开,同时揭示了不同新品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其中垂穗披碱草组中Z0056与其它垂穗披碱草材料间遗传关系较远;老芒麦组中的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关系都较近,其遗传背景比较狭窄。本研究结果将为川西北优良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种质的鉴定、新种质创制及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老芒麦 垂穗披碱草 RAPD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