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素兰 王昌全 高成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全省建设用地总量仍呈增加态势,人地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粮食安全问题压力增大;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量和生态退耕面积减少;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变化特征 可持续利用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安山区耕地后备资源综合生产力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孝宝 邓良基 +1 位作者 高吉喜 孙静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针对雅安大相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偏干季风气候区(汉源、石棉),以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将雅安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亚区,从气候、土壤、灌溉、地形条件入手选择评价指标,并以不同灌溉条件的选择和海拔分级体现南北差异。采... 针对雅安大相岭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偏干季风气候区(汉源、石棉),以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将雅安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亚区,从气候、土壤、灌溉、地形条件入手选择评价指标,并以不同灌溉条件的选择和海拔分级体现南北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权重,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最后采用均匀内插法,进行分等定级。评价结果表明,雅安市耕地后备资源以三等和五等居多,其土壤类型以暗棕壤、沙黄泥土、淋溶紫色土、砖红紫色土为主。针对耕地后备资源特点,建议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应根据后备资源质量等级及其限制条件,采用不同的开发手段;对有较严重限制因素的耕地后备资源,宜暂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市 耕地后备资源 山区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54
3
作者 李逢雨 孙锡发 +3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 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油菜秆 腐解 养分释放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5
4
作者 刘世全 高丽丽 +2 位作者 蒲玉琳 邓良基 张世熔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7,67,共5页
根据西藏16个土类168个土壤剖面的分析资料,探讨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西藏土壤有机质>30g/kg和20~30g/kg的面积分别占39%和46%;其地理分布既有广阔高原面上的水平地带性变化,也有山地和深切河谷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土... 根据西藏16个土类168个土壤剖面的分析资料,探讨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西藏土壤有机质>30g/kg和20~30g/kg的面积分别占39%和46%;其地理分布既有广阔高原面上的水平地带性变化,也有山地和深切河谷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土壤有机质中活性腐殖质一般占30%~45%,以酸性土中的比例较大。土壤全氮>1 5g/kg,1 0~1 5g/kg和<1 0g/kg的面积分别占40%,44%和16%;碱解氮>150mg/kg和<90mg/kg的面积分别占36%和61%。全氮与有机质呈线性正相关;碱解氮与全氮、有机质呈非线性正相关,并与活性腐殖质有密切关系,它在部分土壤中还受有机质C/N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土壤有机质 氮素状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逢雨 孙锡发 +3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60-964,共5页
本文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通过测定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提液浓度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即低浓度的浸提液对小... 本文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通过测定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提液浓度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即低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低)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有微弱的影响,对幼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 g/mL(中)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在小麦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发芽阶段。在此浸提液浓度下,加入外源激素赤霉素或黄腐酸的处理,不但能够消除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还能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素的效果优于黄腐酸。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4 g/mL(高)时,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此情况下,外源激素对此抑制作用失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小麦 发芽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泡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周光燕 张小平 +2 位作者 钟凯 孙桂丹 Kristina Lindstrom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90-293,共4页
将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subsp.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五种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泡菜中作为优势菌和传统的自然发酵泡菜方式进行比较,分... 将棒状乳杆菌棒状亚种(L.coryniformis)、短乳杆菌(L.brevis)、布氏乳杆菌(L.buchneri)、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subsp.Casei)、植物乳杆菌(L.plantarun)五种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泡菜中作为优势菌和传统的自然发酵泡菜方式进行比较,分别对泡菜的亚硝酸盐的产生及变化、pH值的变化、感官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可以明显缩短泡菜的发酵时间,泡菜的色、香、味明显较好,并且显着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亚硝酸盐 感官品质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调控对川麦39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付香 杨世民 +3 位作者 袁继超 喻小平 雍远成 谢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84,共6页
为明确氮肥调控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调控对川麦39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及不同追氮时期和比例处理下川麦39光合特性日变化曲线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氮肥后移... 为明确氮肥调控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调控对川麦39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及不同追氮时期和比例处理下川麦39光合特性日变化曲线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和氮肥后移,川麦39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和峰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川麦39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和峰值均以施氮180 kg/hm2最高,且各个氮肥处理的上午净光合速率平均值均显著高于下午的。通径分析表明,中、低氮水平和氮肥后移影响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蒸腾失水严重,高氮水平和氮肥前移影响净光合速率主要是由于相对湿度过大、叶片肥厚使得蒸腾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旗叶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逢雨 涂仕华 +3 位作者 王昌全 冯文强 孙锡发 秦鱼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92-97,共6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和砂滤管法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间(210d)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率达到76.55%,而覆... 采用尼龙网袋法和砂滤管法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间(210d)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率达到76.55%,而覆盖还田的稻草仅为53.50%。稻草覆盖与翻埋两种还田方式下养分释放速率均以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还田10d内,两种方式下K分别释放了50.32%和90.13%。稻草与土壤充分混合条件下,稻草和土壤矿化释放的氮以NO3-N为主(〉80%),NH4-N和可溶性有机氮较少;在稻草还田后的前40d存在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竞争土壤矿质氮的现象,40d之后此现象消失,稻草开始氮的净矿化;在稻草埋入土壤时同时配施适量的氮肥,则不会出现微生物的夺氮现象。整个试验期间,该土壤氮净矿化量达90.4mg/kg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养分释放 还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鸡致病性沙门氏菌I类整合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成忠 王红宁 +5 位作者 黄勇 马孟根 吴琦 羊云飞 谢涛 柳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采用药敏纸片法(NCCLS2004),对19株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19株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头孢三嗪、氯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先锋V13种药物的耐药... 采用药敏纸片法(NCCLS2004),对19株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19株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头孢三嗪、氯霉素、磺胺异恶唑、四环素、先锋V13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5.26%、63.16%、47.37%、36.84%、84.21%、84.2%、100%、57.9%、5.26%、52.6%、89.47%、100%、26.3%。19株菌多为多重耐药:其中耐5种、6种、7种、8种、9种、10种药物的分别为10.53%、5.26%、15.79%、21.05%、15.79%、15.79%,多重耐药率84.21%(16/19);根据Ⅰ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Ⅰ类整合子的intⅠ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鸡致病性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分析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2000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73.68%(14/19),多重耐药菌的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87.5%(14/16),Ⅰ类整合子PCR阳性菌株多重耐药率为100%(14/14)。研究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Ⅰ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毒诱导植物细胞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英明 喻敏 +1 位作者 王昌全 刘家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铝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作物对微摩尔浓度的铝发生毒害反应。本文分析了铝毒作用位点、细胞死亡机制、细胞营养元素吸收、细胞壁特性变化以及根边缘细胞胞外分泌物的变异,揭示铝毒发生时植物细胞进行多方面主动... 铝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作物对微摩尔浓度的铝发生毒害反应。本文分析了铝毒作用位点、细胞死亡机制、细胞营养元素吸收、细胞壁特性变化以及根边缘细胞胞外分泌物的变异,揭示铝毒发生时植物细胞进行多方面主动或被动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 细胞壁 胞外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苯隆对黄瓜果实生长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勇 曾显斌 +4 位作者 朱彭玲 曾芸 余桂蓉 陈强 夏中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86-1291,共6页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川翠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苯脲型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噻苯隆(TDZ)对黄瓜果实生长、品质及内源激素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TDZ处理的花后3~6d内黄瓜日均增长量增加35.71%;采收时单果鲜重、...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川翠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苯脲型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噻苯隆(TDZ)对黄瓜果实生长、品质及内源激素水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TDZ处理的花后3~6d内黄瓜日均增长量增加35.71%;采收时单果鲜重、座瓜率分别增加27.09%和7.23%,畸形瓜率降低75.51%,且对黄瓜品质没有明显影响。此外,TDZ处理显著增加黄瓜花后3~6d果实内源GA、IAA和ABA含量,波动最大峰值分别较对照增加5.16%、20.24%和177.70%,并显著降低黄瓜花后0~6d内源ZT水平,其含量波动最低峰值较对照同期ZT水平低4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黄瓜 生长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于丽娟 王昌全 张素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71-874,共4页
本文采用系统综合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双流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并提出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3年全县耕地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县域经济持续、... 本文采用系统综合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双流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并提出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3年全县耕地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第二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县 土地利用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蘑菇菌株遗传差异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一 王波 +6 位作者 卢冰 赵晓青 甘炳成 贾定洪 彭卫红 黄忠乾 张小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对川西高原113个蘑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菌株间遗传差异与菌株采集地理位置差异相关性不强。
关键词 四川 野生 蘑菇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胜东 罗霞 +4 位作者 余梦瑶 许晓燕 江南 魏巍 郑林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926-8928,共3页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珍贵的食药用菌,除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还具有抗溃疡、增强免疫、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关于猴头菌较新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猴头菌 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初探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子成 何淑勤 吴发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黄土区(淳化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管理措施界定不同的地表糙度,选定地表糙度测定方法及求算指标,分析管理措施对糙度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土区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定义,结合黄土区地表起伏的数量特征,得出了该区坡耕地地表糙度的界... 以黄土区(淳化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为管理措施界定不同的地表糙度,选定地表糙度测定方法及求算指标,分析管理措施对糙度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土区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定义,结合黄土区地表起伏的数量特征,得出了该区坡耕地地表糙度的界限,为土壤侵蚀预报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地表糙度 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合物载体用于一体化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被引量:6
16
作者 肖鸿 杨平 彭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0,共4页
采用一体化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反应器的厌氧和好氧区分别加入特制的多孔聚合物载体。主要研究系统负荷运行期的CODCr去除效果以及多孔聚合物载体的生物膜形成特性,并对系统的NH3-N去除效果作了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 采用一体化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反应器的厌氧和好氧区分别加入特制的多孔聚合物载体。主要研究系统负荷运行期的CODCr去除效果以及多孔聚合物载体的生物膜形成特性,并对系统的NH3-N去除效果作了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系统负荷运行期内,当系统总进水CODCr浓度均值为3601.8mg/L,系统CODCr容积负荷均值为2.54kg/(m3.d),总出水CODCr浓度均值为384.0mg/L,系统总CODCr去除率均值达90.6%。生物相分析表明,多孔聚合物载体在厌氧区和好氧区的挂膜情况比较理想,形成的生物颗粒球形度很好。脱氮实验表明,按硝化反硝化的模式操作,当进水NH3-N浓度为280.3~350.7mg/L,整个系统的NH3-N去除率在68.5%~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载体 一体化生物流化床 CODCR NH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可降解生活垃圾的生物综合处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其皎 陈强 +1 位作者 廖德聪 吴先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B06期11-13,共3页
针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不足,结合垃圾生物处理特点,设计了集混合菌群降解、生物过滤除臭、污水回用及植被绿化于一体的立体处理体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中具有显著的潜势:既使生活垃圾在食物链外形... 针对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不足,结合垃圾生物处理特点,设计了集混合菌群降解、生物过滤除臭、污水回用及植被绿化于一体的立体处理体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中具有显著的潜势:既使生活垃圾在食物链外形成安全的闭路循环,防止有害物质向人居环境入渗;同时,处理设施的立体化、终产物的生物转化以及即刻的市场效应,有效地增强了系统的消纳能力,缓解了传统处理方式对城市空间的压力。该系统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城市生活垃圾 生物综合处理 高效混合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酒发酵生产工艺及褐变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覃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9-182,共4页
以石榴为原料,生产石榴果酒,并对石榴酒褐变进行研究和控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案对石榴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为40mg/kg,发酵温度为24℃,二氧化硫添加量50mg/kg,酵母接种量为5%。其... 以石榴为原料,生产石榴果酒,并对石榴酒褐变进行研究和控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案对石榴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为40mg/kg,发酵温度为24℃,二氧化硫添加量50mg/kg,酵母接种量为5%。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石榴酒的褐变原因主要是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其中氧化过程是主要因素。通过减少氧化褐变底物能有效抑制褐变,最佳澄清剂为硅藻土,用量为0.10%。所得石榴果酒澄清透明,酸甜适中,香味纯正,具有石榴水果的独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果酒 正交实验 发酵工艺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红心果果酒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敏杰 熊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6-188,共3页
以野生红心果为原料,生产红心果果酒,并使用复合澄清剂对其澄清。利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红心果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汁添加70mg/kg果胶酶,发酵装液量70%,SO2添加量70mg/kg,酵母用量为0.7%,发酵温度为24... 以野生红心果为原料,生产红心果果酒,并使用复合澄清剂对其澄清。利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红心果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汁添加70mg/kg果胶酶,发酵装液量70%,SO2添加量70mg/kg,酵母用量为0.7%,发酵温度为24℃。在此最佳条件下,果酒酒精度可达7.8%vol。红心果果酒最佳复合澄清剂为硅藻土1.2%和明胶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果果酒 正交试验 发酵工艺 复合澄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BR13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翔 康纪婷 +1 位作者 甘炳成 彭卫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4-58,共5页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假单胞菌株BR13,该菌对浓度为0.4%的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的最高降解率为64%,研究了该菌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农药浓度是0.4%时该菌能旺盛生长,其遗传稳定性较好,在第3天的降解...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假单胞菌株BR13,该菌对浓度为0.4%的有机磷农药草甘膦的最高降解率为64%,研究了该菌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农药浓度是0.4%时该菌能旺盛生长,其遗传稳定性较好,在第3天的降解率最佳且较稳定;该菌最有利于降解有机磷的条件如下:接种量4%、浓度为2%的蔗糖作碳源、浓度为0.15%的草酸铵作氮源、pH值为7、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 r/min;正交实验优化四因素的最佳配比为蔗糖2.5%,草酸铵0.1%,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解磷菌 草甘膦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