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复合型考核体系探赜——以四川农业大学“概论”课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毅弘 任大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63,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是否具有科学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农林高校的实际出发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大力推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初步形成多维复合型考核体系架构:考核方式多维、评价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是否具有科学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农林高校的实际出发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大力推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初步形成多维复合型考核体系架构:考核方式多维、评价主体多维、考核目的多维;过程与结果的复合、知与行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核方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探索——以四川农业大学“优标进课堂”活动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雪婷 李晓辉 《高教论坛》 2022年第8期34-37,共4页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 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榜样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更加可感、可知、可学。高校在推动学生榜样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中,需进一步重视学生榜样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加强学生榜样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实践机制、创新学生榜样进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 学生榜样 优秀学生标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赵双群 高淑桃 《唐山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7-32,共6页
资本是西方走进现代社会的根基,这一现代性转变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世界陷入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之中。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围绕资本现代性的现实问题展开辩证批判,提出了建构超越资本现代性模式的新现代性文明... 资本是西方走进现代社会的根基,这一现代性转变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整个世界陷入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之中。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围绕资本现代性的现实问题展开辩证批判,提出了建构超越资本现代性模式的新现代性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了科学而深刻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理论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现代性批判 中国式现代化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方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玉媚 李西源 +5 位作者 舒永久 高淑桃 潘坤 王蕾 曾丽 张强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2年第3期110-111,共2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这一系统工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开设的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这一系统工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它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开设的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课程考核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 系统工程 引导学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探析——基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角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芮 舒永久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4期214-216,共3页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二十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较富创新性的代表。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领,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发展社会主义...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二十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较富创新性的代表。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领,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引领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
6
作者 毛平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44,共2页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与宣传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与宣传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0世纪2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上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与长期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周恩来同志较早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他是最早与最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周恩来还较早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为中国革命进程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思想体系 工人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小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的本质内涵,是以理论逻辑形式呈现的人类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形态演变)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运动(资本现代化文明否定运动)规律的现实具体的有机统一,它通过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的内生矛盾与... 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的本质内涵,是以理论逻辑形式呈现的人类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形态演变)规律和资本主义特殊运动(资本现代化文明否定运动)规律的现实具体的有机统一,它通过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的内生矛盾与内在限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和共产主义的现实必然性,找到了超越资本现代化文明形态、实现人类文明形态发展飞跃性革命的现实通路。作为合理形态辩证法本质内涵的一种自觉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以资本现代化文明为社会历史前提、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存在论根基,在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通过扬弃资本现代化的“旧”文明创造人类现代化的“新”文明。合理形态辩证法是共产主义的“助产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在缩短和减轻“分娩”共产主义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资本主义 资本现代化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风家教与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的当代融合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104-105,共2页
家风家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构建新时代家风家教体系,能够为家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与家风家教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家风家教的内容,也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 家风家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构建新时代家风家教体系,能够为家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与家风家教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家风家教的内容,也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家教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婚姻家庭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工作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戴阳 高淑桃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2期9-10,共2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重要理论之一,包含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和群众利益观等丰富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不断发展着这一理论,使其对现阶段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群众工作主要存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重要理论之一,包含群众历史观、群众实践观和群众利益观等丰富内容。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不断发展着这一理论,使其对现阶段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群众工作主要存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方式不当和群众工作评价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群众工作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奠定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二是提供群众工作的行动指南;三是完善群众工作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工作 问题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路径探索——以四川农业大学“优标进课堂”活动为例
10
作者 李雨典 张禧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2-100,共9页
“优标进课堂”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一类具体实践形式,也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成果展示。“优标进课堂”活动使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开展既有理论溯源又有实践落地的范例,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高... “优标进课堂”活动是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一类具体实践形式,也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成果展示。“优标进课堂”活动使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开展既有理论溯源又有实践落地的范例,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发展榜样教育新样态。同时,“优标进课堂”活动完整的制度体系、优秀的学生榜样、合理的教学对接为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让新时代大学生对榜样的学习可知、可感、可行。当前,高校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关于榜样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着力从榜样教育的方向、主体和内容上发力,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科学化时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榜样教育 课堂教学 优秀学生标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历史范畴的“抽象劳动”——基于马克思抽象方法视角的分析
11
作者 熊小果 《晋阳学刊》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一些学者多以马克思极具张力的文本叙述为起点,直观地分析抽象劳动概念的内涵。事实上,须以理解马克思“抽象方法”为基础,才能准确理解作为历史范畴的“抽象劳动”的哲学内涵,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用充满张力的方式,叙述抽象劳动构成实... 一些学者多以马克思极具张力的文本叙述为起点,直观地分析抽象劳动概念的内涵。事实上,须以理解马克思“抽象方法”为基础,才能准确理解作为历史范畴的“抽象劳动”的哲学内涵,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用充满张力的方式,叙述抽象劳动构成实体和表现形式之规定性的文本的含意。马克思的抽象方法是基于内在矛盾对社会历史运动机制和关系的把握,而抽象方法前提性批判下的抽象劳动并非经济学范畴,是对社会历史内在矛盾进行前提性辩证批判的历史哲学范畴。抽象是真实发生的社会历史的一种过程,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形态,抽象劳动的“抽象统治”是抽象对社会的同质化形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抽象劳动 抽象方法 现实的抽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我国西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强 王雪燕 谢昌醒 《传承》 2018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其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理论方向。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生...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其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理论方向。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探索生态观大众化路径,有利于推动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做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工作,既有利于保护西南地区的生态屏障,同时对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大众化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旺苍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13
作者 马依 李欣玥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析四川省旺苍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和实现路径。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深入分析旺苍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势,详细阐述了旺苍县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困境,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科技为驱动...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析四川省旺苍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困境和实现路径。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深入分析旺苍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势,详细阐述了旺苍县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困境,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科技为驱动,以品牌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提升农业产业融合度、强化品牌意识、吸引和培养人才等,旨在为旺苍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苍县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的哲学蠡测
14
作者 熊小果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基于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的整体性、总括性、广义性的历史概念,而这一概念遭受单义性降维理解却是时有之事。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不是从存在和思维的“第一性”或“决定论”出发,而是为历史批判所把握的人劳动实践之对象... 马克思唯物主义是基于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的整体性、总括性、广义性的历史概念,而这一概念遭受单义性降维理解却是时有之事。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不是从存在和思维的“第一性”或“决定论”出发,而是为历史批判所把握的人劳动实践之对象化生成的“物”,即扬弃了唯心主义物质观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片面性后,通过对社会定在的历史内涵复义式规定之内涵隐喻和术语借喻,并经过“物质总体论”与“经济基础论”的两次逻辑转义后,主体和客体都被纳入同类化意义上的历史实践范畴,这就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唯物主义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的演变及思考
15
作者 幸敏 《理论观察》 2019年第8期80-82,共3页
从福利性分房制度,到住房商品化,再到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住房定位,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见证了19世纪西方城镇化给城镇住房带来的压力,提出了一系列住宅理论,这些住宅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从福利性分房制度,到住房商品化,再到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住房定位,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见证了19世纪西方城镇化给城镇住房带来的压力,提出了一系列住宅理论,这些住宅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探究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的演变,总结经验和不足,希望能丰富我国城镇住房政策研究这一领域,为今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住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16
作者 罗婷 《新丝路》 2022年第10期65-67,共3页
在百年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伟大的理论成果。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成就斐然。文章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指导思想、实践原则、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四个维... 在百年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伟大的理论成果。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成就斐然。文章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指导思想、实践原则、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四个维度来梳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总结得出,在继往开来中带领人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的农业清洁生产
17
作者 钟语嫣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6期220-222,共3页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生态与经济双效应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通过思想中“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三原则对清洁生产的源头、过程、终端进行...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生态与经济双效应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通过思想中“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三原则对清洁生产的源头、过程、终端进行路径思考,并以规模化生产作为社会条件、以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条件、以规范化制度作为制度条件,可以构建起一个系统性的清洁农业生产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 农业清洁生产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下的西部乡村治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舒永久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贯通唯物史观一切范畴和原理的基础指导原则,对我国社会治理包括西部乡村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在厘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概括了马克思社会有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贯通唯物史观一切范畴和原理的基础指导原则,对我国社会治理包括西部乡村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在厘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概括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从西部乡村社会有机体在治理主体、目标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内外部困境,并从西部乡村实际出发,提出了以西部乡村社区科学发展为目标,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各方面协同治理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西部 乡村治理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公平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西源 殷焕举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7期170-171,共2页
经济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方面,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几方面。只有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并置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定阶级中,才能对经济公平做出最终判定。经济公平以发展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社会调节... 经济公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方面,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几方面。只有与生产效率结合起来并置于一定生产关系和一定阶级中,才能对经济公平做出最终判定。经济公平以发展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以社会调节为重要手段,以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前提,经济公平思想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公平思想 评价方法 实现途径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海 庄天慧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立足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 立足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细致考察经济、生产、人力等因素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区域内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从区域间差异来看,西部-东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中部-西部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小。农村人均GDP、政府扶持力度和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导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分异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提出有效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系统、多维打造农村新型服务模式和统筹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建议,以全面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Dagum基尼系数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