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持续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1
1
作者 姚革 蒋滨 +4 位作者 田承权 夏先全 蒋凡 廖华明 沈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分析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小麦条病持续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小种变异及品种抗病性丧失。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四川省绝大部分生产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之气候适宜及防治工作未跟上,造成小麦条锈病连续几年的大... 分析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小麦条病持续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小种变异及品种抗病性丧失。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四川省绝大部分生产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之气候适宜及防治工作未跟上,造成小麦条锈病连续几年的大流行。为了控制条锈病的流行和危害,提出了淘汰感病品种,推广现有抗病品种,加快审定新的抗病品种及抓好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等应急措施。为了长期持续控制小麦条锈病,提出了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丰富度,抗病基因合理布局,利用慢锈品种和持久抗性品种等策略。同时在川西北的越夏菌源基地应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阻滞病原菌变异。经过不断努力,小麦条锈病可望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小麦条锈病 流行原因 防治 种植结构调整 品种 抗病基因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抗性鉴定及抗原筛选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正德 姚革 +3 位作者 蒋滨 夏先全 田承权 黄光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从1981~2003年,通过在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若干个重病区设点,多点异地,自然发病与人工接种相结合,并以反应型与严重度相结合,评价品种的抗病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抗源多样化、品种的合理布局、持久抗性等方面... 从1981~2003年,通过在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若干个重病区设点,多点异地,自然发病与人工接种相结合,并以反应型与严重度相结合,评价品种的抗病性,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抗源多样化、品种的合理布局、持久抗性等方面总结了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抗性鉴定 四川省 筛选 抗原 2003年 人工接种 合理布局 持久抗性 严重度 反应型 抗病性 可靠性 准确性 多样化 品种 发病 抗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何会流 毛建辉 +4 位作者 卢代华 叶慧丽 王平 龚学书 何忠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4-109,共6页
在蒲江、资中、营山、雅安、纳溪等5个鉴定病圃,对120个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组合进行了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叶瘟没有表现抗的(0~3级)组合,表现中抗的(4~5级)有30个(如岗优94~11、川香... 在蒲江、资中、营山、雅安、纳溪等5个鉴定病圃,对120个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及新育成组合进行了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叶瘟没有表现抗的(0~3级)组合,表现中抗的(4~5级)有30个(如岗优94~11、川香优6号、川优425、内香8518等);颈瘟出现9级的有79个,占参试组合的65.83%,出现7级的28个,占参试组合的23.33%,出现5级的13个,占参试组合的10.83%,所有参试组合在5个鉴定点颈瘟没有同时出现中抗以上(0~3级)的品种.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毒力频率范围为14.39%~76.26%,各品种毒力频率平均值为54.9l%。稻曲病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病穗率范围在0~75.93%,病情指教范围在0~52.67,中抗以上(0~3级)的品种有内香优3号、Ⅱ优718、金优527等13个,占10.83%,Ⅱ优725病指最高,感病到高感(7~9级)的组合占65.00%,中感到高感的组合占89.17%。本研究对四川水稻品种布局和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稻曲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群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素清 吴斌 +3 位作者 秦蓁 刘光珍 邓丽 邓先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6-60,共5页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 从四川棉区采集棉花立枯病标样,分离得到699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414个丝核菌(Rhizotoniaspp)菌株,经Giemsa核相染色,鉴定出409个菌株属多核丝核菌(MultinucleateRhizoctoniaspp),占丝核菌总数的98.8%。另5个菌株属双核丝核菌,占总数的1.2%。用载片定位融合法,以生越明(1992)提供的国际标准菌测定,409个多核丝核菌分属三个菌丝融合群,即AG-1、AG-2和AG-4,其中AG-4出现比率占多核丝核菌总数的79%,是四川棉苗立枯丝核菌的代表菌。室内、外致病力测定结果,以AG-4融合群对棉花的致病力最强,AG-1融合群居中,AG-2融合群最弱,三者室内与田间平均病指数分别为95.9、57.6和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力测定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对异稻瘟净和稻瘟灵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彭云良 陈国华 沈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02-108,共7页
1988~1990年田间稻瘟病菌抗药性测定表明,四川11盆地稻瘟病菌存在有抗异稻瘟净(IBP)和稻瘟灵(IPT)的菌株.抗IBP菌株的IBP抑制中浓度(EC_(50))平均为37.30μg/ml,为敏感菌株的2.1倍.抗IPT菌株D69-4的15μg/ml IPT的抑菌率为55.41%.抗IP... 1988~1990年田间稻瘟病菌抗药性测定表明,四川11盆地稻瘟病菌存在有抗异稻瘟净(IBP)和稻瘟灵(IPT)的菌株.抗IBP菌株的IBP抑制中浓度(EC_(50))平均为37.30μg/ml,为敏感菌株的2.1倍.抗IPT菌株D69-4的15μg/ml IPT的抑菌率为55.41%.抗IPT菌株出现频率显著低于抗IBP菌株.抗IBP突变频率为22.96%,而抗IPT突变频率为3.80%.抗药性菌株的地理分布地区间无显著差异;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性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药性 异稻瘟净 稻瘟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玉米纹枯病为害与防治适期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丽娜 李晓 +2 位作者 杨晓蓉 杨天智 杨家秀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1-1183,共3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cm和水平距离20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玉米纹枯病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纹枯病的为害程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呈正相关,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下降;垂直距离5cm和水平距离20cm的纹枯病病菌均能引起玉米植株发病;防治适期为玉米九叶至十一叶期,也正是纹枯病的发病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纹枯病 为害 防治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林外来入侵杂草种类的调查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小刚 陈庆华 +5 位作者 张辉 郑勇生 高菡 邓先才 蒋晓明 刘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852-858,共7页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于1985—1987年间及2002—2006年间不完全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杂草63种,隶属21科,其中水生杂草2科2种(空心莲子草、风眼莲),陆生杂草20科62种(含水陆两栖杂草1种,即空心莲子草)。外来入侵杂草种数最...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于1985—1987年间及2002—2006年间不完全调查,共发现外来入侵杂草63种,隶属21科,其中水生杂草2科2种(空心莲子草、风眼莲),陆生杂草20科62种(含水陆两栖杂草1种,即空心莲子草)。外来入侵杂草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23种,种数较多的科有:豆科7种、苋科6种、禾本科4种、茄科3种。在63种外来入侵杂草中,恶性杂草(包括区域性恶性杂草)9种,占外来入侵杂草的14.29%,包括: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区域性)、辣子草、稗、风眼莲、反枝苋、小飞蓬、野燕麦(区域性)、大爪草(区域性);有毒杂草6种,占外来入侵杂草的9.68%,包括:紫茎泽兰、曼陀罗、喀西茄、马缨丹、三裂叶豚草、蓖麻;一般性杂草50种,占外来入侵杂草的79.37%。在外来入侵杂草的防除中,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采用检疫等法律手段控制其传播和蔓延,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控制有害杂草的危害和蔓延,达到生态修复,长久控制害草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杂草 恶性杂草 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常规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初报 被引量:8
8
作者 夏先全 姚革 +1 位作者 刘正德 牛永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22-426,共5页
根据对已知毒性基因的26个不同毒性谱小麦条锈菌的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四川省32个常规小麦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Yr2所占比例最大,至少存在于川麦29等7个品种中,Yr9次之,存在于绵农5号等4个品种... 根据对已知毒性基因的26个不同毒性谱小麦条锈菌的反应,结合系谱分析,研究了四川省32个常规小麦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Yr2所占比例最大,至少存在于川麦29等7个品种中,Yr9次之,存在于绵农5号等4个品种中,个别品种则具有YrA、YrSel或Yr15,还有些品种可能具有未知的抗条锈基因或基因组合,但没有一个品种能够抵抗所有供试的26个条锈菌菌系,培育和推广具有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品种抗病性 基因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烟草主产区烟草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斌 夏先全 +4 位作者 姚革 杜卫民 李小松 夏春 张吉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237-1240,共4页
2004~2006年,对四川烤烟主产区采集的29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烟区的病毒种类以普通花叶病毒(TMV)为主,检出率为67.5%,其次是烟草蚀纹病毒(TEV),检出率为36.5%。此外,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 2004~2006年,对四川烤烟主产区采集的29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烟区的病毒种类以普通花叶病毒(TMV)为主,检出率为67.5%,其次是烟草蚀纹病毒(TEV),检出率为36.5%。此外,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检出率分别为25.7%和9.5%。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在大凉山的安宁河流域,烤烟上的病毒种类则以蚜虫传播的TEV、CMV和PVY为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K326、中烟90及NC82较为抵抗上述几种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病毒种类 流行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富 程开禄 +3 位作者 彭国亮 罗庆明 陈国华 朱永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2-26,共5页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瘟性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制定了一套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水稻品...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瘟性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制定了一套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品种抗性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烤烟氮钾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明富 成本喜 +7 位作者 殷英 余垚颖 吴斌 屈健康 余祥文 王勇 罗定棋 顾会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9-2643,共5页
本文对川西、川南和川北植烟土壤氮钾养分含量和变化水平,烟叶氮钾吸收量和生物增长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和川北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和吸收良好,川南较差;川西和川南钾素供应和吸收良好,烟叶含钾量高,川北烟叶含钾量较低;烤烟移载后1... 本文对川西、川南和川北植烟土壤氮钾养分含量和变化水平,烟叶氮钾吸收量和生物增长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和川北植烟土壤氮素供应和吸收良好,川南较差;川西和川南钾素供应和吸收良好,烟叶含钾量高,川北烟叶含钾量较低;烤烟移载后15 d左右土壤氮钾含量偏高,中期偏低,后期不足,烤烟生物量增长与氮钾供应不协调。应减少前期氮钾供应量,加大45~75 d钾素供应,保持75 d后一定量的钾素供应的同时,有效调节和改良植烟根际土壤环境,增强钾素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进一步提高烤烟生物量和烟叶含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烤烟 氮钾 吸收利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家秀 李晓 +5 位作者 李云鹤 何文凤 刘述英 涂建华 林永寿 罗怀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24-27,共4页
本文论述了1990~1994年,四川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异动态。5年来从全省小麦主产区和小麦条锈病常发区的91个县(市),从75个小麦品种(系)和200余个杂交后代材料上收集2018份夏孢子标样,鉴定和重复鉴定... 本文论述了1990~1994年,四川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变异动态。5年来从全省小麦主产区和小麦条锈病常发区的91个县(市),从75个小麦品种(系)和200余个杂交后代材料上收集2018份夏孢子标样,鉴定和重复鉴定了503份标样。鉴定出主要生理小种有条中17号、19号、25号、29号、30号和31号等11个;生理类型有洛10Ⅱ—Ⅴ、洛13Ⅱ—Ⅻ、88-1、88—2等20个;变异类型10个。新发现的条中30和3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监测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晓娟 何树林 夏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 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等稻区有分布且占优势数量,幼虫只在稻桩中越冬;大螟数量很少,在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以大龄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大螟 越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的地理分布及与寄主品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慧丽 张鸿 +3 位作者 刘斌 卢代华 龚学书 周西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22-225,共4页
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 本研究应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00-2002年采自四川6个自然生态稻作区的137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谱型分析。以0.19遗传相似水平将供试菌株划分成37个遗传宗谱,层次较为丰富。结果表明,各稻作区稻瘟病菌遗传宗谱丰富,它们既有相同的遗传宗谱(即宗谱SCL36、37),又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宗谱。在杂交稻和常规稻上检测出8个共同稻瘟病菌遗传宗谱,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宗谱在杂交稻与常规稻上的分布存在差异,有着自己的优势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宗谱 地理分布 寄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群测报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宗浩 蒋光藻 倪建英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根据四川盆地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群数量连续3年的统计结果:方差分析证明种群数量在年周期间变化不显著,(F<F0.05)而年内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F0.05)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呈明显的双峰型模式,年周期内出现6月和11月两个数量... 根据四川盆地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群数量连续3年的统计结果:方差分析证明种群数量在年周期间变化不显著,(F<F0.05)而年内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F0.05)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呈明显的双峰型模式,年周期内出现6月和11月两个数量高峰,两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t0.01).依据农田灭鼠的实际情况,用3月份的数量来预测6月份的种群数量,是理想的预测方案故本文依据该3年的数据,采用数学拟合方法,组建预测6月份数量高峰的短期预测模型.统计检验表明具有准确、可靠和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农业生态系统 害鼠 种群动态 预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部分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代华 叶慧丽 +5 位作者 龚学书 周西全 陈国华 蒋国荣 毛建辉 余桂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6-128,144,共4页
应用rep PCR(repetitiveelement 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子指纹技术,对28个四川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特征分析和相似百分率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基因组用Pot2-1和Pot2-2引物共扩增出26条DNA谱带,其中11条为多态性DNA带... 应用rep PCR(repetitiveelement 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子指纹技术,对28个四川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特征分析和相似百分率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基因组用Pot2-1和Pot2-2引物共扩增出26条DNA谱带,其中11条为多态性DNA带,各菌株分别扩增出10条左右不等的带谱;供试菌株传统的小种划分与DNA指纹特征的相似百分率比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REP-PCR DNA指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主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家秀 张帆 +3 位作者 李晓 李云鹤 刘述英 王心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6-141,共6页
通过7年室内外结合监测测定,明确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新发现了对凡6、绵阳11及其大多数衍生品种(系)表现强致病性的条中30、条中31号生理小种;测定出绵阳系列品种、川麦系、川育系、川幅系、川农系、绵农系... 通过7年室内外结合监测测定,明确了四川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新发现了对凡6、绵阳11及其大多数衍生品种(系)表现强致病性的条中30、条中31号生理小种;测定出绵阳系列品种、川麦系、川育系、川幅系、川农系、绵农系及其他小麦系列品种对省内条锈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鉴定出一批抗条中30、条中31号新小种的小麦新品种。提出在全省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加强对新小种变异动态的监测,抓好抗源多样化的研究和应用粉锈宁等药剂处理种子控制病害流行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生理类型 小种 持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世玛3.6% WG防除冬小麦田杂草试验及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小刚 张辉 +5 位作者 陈庆华 黄险峰 王朝斌 程萌 高菡 郑勇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46-451,共6页
2000~2002年,在四川省进行了阔世玛3.6%WG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除草效果优良。2002~2004年,在四川省进行了阔世玛3.6%WG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条件下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生... 2000~2002年,在四川省进行了阔世玛3.6%WG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除草效果优良。2002~2004年,在四川省进行了阔世玛3.6%WG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条件下对四川省不同类型的生产小麦品种基本安全,可以在四川冬小麦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世玛3.6%WG 冬小麦田 杂草化除 品种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系)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家秀 李晓 +4 位作者 李云鹤 何文凤 刘述英 罗怀海 王心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6期550-553,共4页
1995年,用优势条锈小种条中29号,条中30,31号及混合菌种对我省60个小麦生产品种(系),进行分小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我省绝大多数小麦品种(系)抗条中29号及其以前菌系;感条中30和31号新菌系。
关键词 小麦 锈菌目 抗病性 锈病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稻区几种重要病虫抗药性评估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丽年 彭化贤 +1 位作者 张小平 岳利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在四川稻区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已达中等抗性水平至高抗水平(41 97~371 9倍),对三唑磷的敏感性降低;稻飞虱对吡虫啉相对敏感,对噻嗪酮、敌敌畏的敏感度降低;稻瘟病对异稻瘟净产生了抗性,抗性菌株频率为20 51... 在四川稻区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已达中等抗性水平至高抗水平(41 97~371 9倍),对三唑磷的敏感性降低;稻飞虱对吡虫啉相对敏感,对噻嗪酮、敌敌畏的敏感度降低;稻瘟病对异稻瘟净产生了抗性,抗性菌株频率为20 51%~56 41%,对稻瘟灵的敏感性降低,抗性菌株频率为3 52%~9 52%,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也有下降的表现,病斑出现率为0 4%。水稻几种重要病虫的抗性风险较大,其抗性治理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虫 杀虫剂 杀菌剂 抗药性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