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戚超 黄富国 +3 位作者 杨志明 罗静聪 李秀群 蔡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 ,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8只 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 (雌雄不限 ) ,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 2 0 mm骨 -骨膜缺损模型 ,常规钢板螺钉固定 ...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与生物衍生骨复合修复山羊胫骨的长段骨 -骨膜缺损 ,以及修复负重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将 18只 12月龄健康杂种青山羊 (雌雄不限 ) ,制备成双侧胫骨中段 2 0 mm骨 -骨膜缺损模型 ,常规钢板螺钉固定 ;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 ;对同一只山羊将复合物植入右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 ,以单纯材料植入左侧胫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 ,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在 8、12、16和 2 4周各时间点分别行标本的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骨密度测试 ,比较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 大体观察、X线片和骨密度测试显示 :实验组 8周骨缺损部分修复 ,12、16周骨缺损完全修复 ,8、12和 16周其骨密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2 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空白组骨缺损未修复。 结论 组织工程骨早期修复骨缺损能力较强 ,且较单纯材料成骨量大、迅速 ,能够对负重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衍生骨 修复 山羊 胫骨缺损 影像学 组织工程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方法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肖奇 杨志明 +5 位作者 林凡 秦廷武 邓力 李秀群 解慧琪 罗静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方法。 方法 采用碘化丙啶 (PI)将第 4代人成纤维细胞的死细胞染色 ,双苯并咪唑染料 (Ho)染色活细胞后经适当波长紫外光激发 ,分别产生红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利用流式细胞仪区分活细...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方法。 方法 采用碘化丙啶 (PI)将第 4代人成纤维细胞的死细胞染色 ,双苯并咪唑染料 (Ho)染色活细胞后经适当波长紫外光激发 ,分别产生红色荧光和蓝色荧光 ,利用流式细胞仪区分活细胞和死亡细胞 ;将组织工程化肌腱种子细胞悬液 4 ml(6 .0× 10 5个 / ml)平分成两管 ,其中一管反复冻融 ,将细胞冻死 ;另一管不冻。再将两管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 ,采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 ,研究其量效关系 ;并用荧光摄影 ,图像分析 ,即刻及 2小时荧光标记到流式细胞仪 ,检测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可反映加入冻融死细胞比例与存活细胞的量效关系 ,即细胞存活率与未冻融细胞和冻融细胞比例分别成正、负相关 ,相关系数 r=0 .970 (P<0 .0 5 ) ;荧光摄影后图像分析也显示了同样的量效关系 ,r=0 .982 (P<0 .0 5 ) ;荧光标记后 2小时检测比即刻检测细胞存活率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通过荧光显微镜可直接观察组织工程化肌腱上的细胞。 结论 PI和 Ho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及荧光摄影是组织工程肌腱保存过程中细胞存活率研究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肌腱 细胞存活率 低温保存 流式细胞仪 实验 保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彦林 杨浩 +4 位作者 韩睿 李林芝 李秀群 李世和 赵晓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 评价 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将 6 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0 mm节段性骨缺损 ,并随机分为 A、B、C、D和 E组 ,每组 12只 ,其中 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omposite fully depro... 目的 评价 3种生物骨衍生材料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方法 将 6 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0 mm节段性骨缺损 ,并随机分为 A、B、C、D和 E组 ,每组 12只 ,其中 A组植入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 (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sed bone,CFDB)、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 (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C组植入部分脱钙骨 (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 ,D组自体髂骨移植 ,E组以空白缺损为对照 ,于术后4、8、12及 2 4周取材 ,通过 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 ,评价 3种材料的成骨作用。 结果  X线摄片观察 :A、B与 C组 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 ;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 ;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 ;2 4周时 B组髓腔再通 ,C组缺损区域密度大部分接近宿主骨 ,有少许高密度影 ,A组缺损区域有较多高密度影。 X线片评分 4周和8周时各材料组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12周时 B组和 C组高于 A组 (P<0 .0 5 ) ;2 4周时 D组 >B组 >C组 >A组(P<0 .0 5 )。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 4周和 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 ;以后新骨增多 ;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 ;2 4周时成骨量 D组 >B组 >C组 >A组 (P<0 .0 5 )。 结论  PDP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骨缺损 植入 修复 桡骨 X线摄片 成骨作用 宿主 生物 蛋白 硬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衍生羊膜对大鼠跟腱粘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静聪 杨志明 李秀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 研究生物衍生羊膜预防 SD大鼠跟腱粘连的效果 ,并为临床预防术后跟腱粘连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 2 8只 SD大鼠后肢跟腱为实验模型 ,切断并缝合跟腱 ,实验侧跟腱包裹生物衍生羊膜 ,对侧不包裹作为对照 ,术后 1、2、4、6、8和 12... 目的 研究生物衍生羊膜预防 SD大鼠跟腱粘连的效果 ,并为临床预防术后跟腱粘连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以 2 8只 SD大鼠后肢跟腱为实验模型 ,切断并缝合跟腱 ,实验侧跟腱包裹生物衍生羊膜 ,对侧不包裹作为对照 ,术后 1、2、4、6、8和 12周分别取跟腱 ,大体及组织学观察跟腱的粘连、愈合情况。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两侧跟腱吻合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跟腱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别 ,跟腱粘连的半定量评分表明实验侧和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 5 )。 结论 生物衍生羊膜能有效预防跟腱粘连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防跟腱粘连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粘连 羊膜 术后 预防 SD大鼠 对照 生物 组织学观察 实验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组织切片技术在组织工程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秀群 邓力 +1 位作者 罗静聪 黄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骨组织工程研究。 方法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的术后标本和四环素标记大鼠股骨标本的观察。通过对硬组织切片中组织包埋、切片的方法、步骤及染色法 ,确定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注意的问题 ,重点解...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骨组织工程研究。 方法 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的术后标本和四环素标记大鼠股骨标本的观察。通过对硬组织切片中组织包埋、切片的方法、步骤及染色法 ,确定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注意的问题 ,重点解决硬组织切片易于脱片的缺点。 结果 经改进后的硬组织切片技术能保持其原有组织结构 ,可进行 HE、Masson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染色后组织结构完整 ,细胞形态清晰 ,切片质量好。荧光显微镜观察骨组织结构完整。克服了普通硬组织切片技术容易发生脱片的缺点。 结论 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合骨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工程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asson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失神经靶肌肉注射异体不同细胞对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明辉 杨志明 +1 位作者 解慧琪 李秀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研究注射异体不同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SD成年大鼠 36只 ,雌性 ,体重 12 0~ 15 0 g,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9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左侧坐骨神经 ,一期神经外膜缝合。术后即于小腿三头肌处注射相应细胞 ,... 目的 研究注射异体不同细胞于大鼠失神经靶肌肉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SD成年大鼠 36只 ,雌性 ,体重 12 0~ 15 0 g,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9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左侧坐骨神经 ,一期神经外膜缝合。术后即于小腿三头肌处注射相应细胞 ,7天注射 1次 ,共 4次。 A组注射单纯雪旺细胞 1× 10 6 / ml 1ml,B组注射雪旺细胞加成肌细胞 (雪旺细胞∶成肌细胞为 1∶ 1) 1× 10 6 / ml 1ml,C组注射肾内皮细胞提取液 1ml,D组注射无血清培养液 1ml作对照。术后 3个月取手术侧坐骨神经及坐骨神经所支配的小腿三头肌 ,进行大体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鞘细胞密度及单位面积靶肌肉 (小腿三头肌 )运动终板计数。 结果 术后 3个月 ,各组近端神经鞘细胞均数为 A组 0 .1345± 0 .0 2 98,B组0 .0 931± 0 .0 2 5 6 ,C组 0 .0 72 4± 0 .0 2 37,D组 0 .1877± 0 .0 5 4 2 ;A组∶D组 P值 <0 .0 5 ,B组∶D组、C组∶D组及 A组∶ B组 P值均 <0 .0 1,B组∶ C组 P值 >0 .0 5。术后 3个月各组远端神经鞘细胞密度均数为 A组 0 .186 0± 0 .0 4 2 5 ,B组 0 .15 5 1± 0 .0 32 1,C组 0 .10 4 7± 0 .0 133,D组 0 .2 4 0 9± 0 .0 5 6 8;A组∶ D组 P值 <0 .0 5 ,B组∶ D组、C组∶ D组及B组∶ C组 P值 <0 .0 1,A组∶ B组 P值 >0 .0 5。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再生 雪旺细胞 成肌细胞 神经鞘细胞 运动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管培养软骨作为半月板移植替代物的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 杨志明 +1 位作者 解慧琪 秦廷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 比较培养关节软骨和半月板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探讨培养软骨作为半月板移植替代物的可能性。 方法 分别自 3周龄大耳白兔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分离软骨细胞 ,行单层传代培养和离心管培养。将离心管培养形成的软骨和 6周龄兔半月... 目的 比较培养关节软骨和半月板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探讨培养软骨作为半月板移植替代物的可能性。 方法 分别自 3周龄大耳白兔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分离软骨细胞 ,行单层传代培养和离心管培养。将离心管培养形成的软骨和 6周龄兔半月板行组织学和透射电镜观察 ,比较关节软骨细胞和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第 2、4代关节软骨细胞和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周期。 结果 第 4代关节软骨细胞呈去分化 ,似成纤维细胞。离心管关节软骨细胞培养能形成软骨 ,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不能形成软骨。培养软骨和半月板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差异显著 ,培养软骨中软骨细胞 5 %呈现凋亡。第 2、4代关节软骨细胞中亚二倍体细胞比例明显多于第 2、4代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 ( P<0 .0 5 )。 结论 半月板来源的软骨细胞经离心管培养不能形成软骨组织 ,关节软骨细胞离心培养形成软骨不能作为半月板的移植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移植 关节软骨细胞 离心管 培养软骨 软骨组织 组织学 养形 传代培养 去分化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