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大学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医学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庆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6期3-5,共3页
中国康复医学是集中医、西医两大生命科学为一体的特色医学,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并存、融合是中国特色康复医学的灵魂。四川大学康复教学中深化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思维培养、教学实训、教学评... 中国康复医学是集中医、西医两大生命科学为一体的特色医学,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并存、融合是中国特色康复医学的灵魂。四川大学康复教学中深化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思维培养、教学实训、教学评估等多方面探索。康复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的中医思维及实用传统康复技术,提升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的结合能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康复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高校 康复治疗专业 传统康复医学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在非特异性腰痛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果 王妙维 +3 位作者 王傲 张霞 刘岩 高强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76-380,共5页
腰痛是影响社会生产、迫使患者中断工作的常见原因,也是患者寻求康复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1]。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指无具体原因或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腰痛,为腰痛中最主要的类型,约占腰痛的90%[2]。NSLBP的... 腰痛是影响社会生产、迫使患者中断工作的常见原因,也是患者寻求康复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1]。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指无具体原因或结构因素可以解释的腰痛,为腰痛中最主要的类型,约占腰痛的90%[2]。NSLB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非特异性腰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建梅 李娜 +2 位作者 朱亮 杨杰 屈云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后肠道障碍患者9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脊髓损伤后肠道障碍患者9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2组患者肠道功能指标、肛管超声检查指标、神经递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exner便秘评分、Cleveland便失禁评分及NBDS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肛门内括约肌厚度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肛门外括约肌厚度及肛提肌群厚度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物质(SP)、血管活血肠肽(VIP)及5-羟色胺(5-H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3例(6.38%)不良反应,其中皮疹1例,肛门不适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较单独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肠功能指标及肛管超声检查指标,增加神经递质的分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9
4
作者 谢国省 郑彩娥 滕立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为临床培训合格的心肺康复专科护士,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成立心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明确培训目标及时间;编写教材,设置课程;遴选培训师资,筛选实践基地;从全国各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学员151人(第1期77... 目的为临床培训合格的心肺康复专科护士,以促进患者康复。方法成立心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委员会,明确培训目标及时间;编写教材,设置课程;遴选培训师资,筛选实践基地;从全国各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学员151人(第1期77人,第2期74人),采取理论授课(4周)与临床实践(6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每期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满分300分。结果两期学员均完成全部学习、考核合格、获得心肺康复专科护士证书;总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第2期学员均高于第1期(P<0.05,P<0.01)。结论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项目的实施,为临床培训了一批合格的心肺康复专科护士,有利于提高心肺疾病患者康复干预水平;同时建立了规范化培训体系,为本专业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康复 专科护士 在职培训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杨悦 谢娜 张建梅 《四川中医》 2020年第6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所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75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在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所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75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排尿日记、膀胱压力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膀胱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6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表现,促进其受损膀胱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训练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康复问题与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霞 廖伶艺 高强 《中国康复》 2021年第10期619-623,共5页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一的一种恶性肿瘤[1]。随着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增加,但抗肿瘤治疗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肺癌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是针对肿瘤本身...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一的一种恶性肿瘤[1]。随着早期筛查和治疗手段的进步,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增加,但抗肿瘤治疗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肺癌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是针对肿瘤本身,而是着重于管理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康复评估可早期识别导致残疾或生活质量下降的功能障碍并及时干预,对促进肺功能恢复、减少运动功能衰退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一系列相关功能问题如肺功能下降、肌肉肌少症、周围神经变性、放射性纤维化、癌因性疲乏等,并对这些问题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癌康复的理论及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在加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康复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梦璇 黄维 +1 位作者 苏建华 何成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0-374,共5页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幸存患者的增加[1],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ICU患者住院及出院后的康复状态和生存质量。在传统的ICU护理模式中,病情极度危重的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尤其是那些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幸存患者的增加[1],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ICU患者住院及出院后的康复状态和生存质量。在传统的ICU护理模式中,病情极度危重的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尤其是那些需要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需要镇静以及制动。镇静、制动以及ICU的其他因素(如疾病的严重程度、性别、全身感染状态、长时间机械通气、高血糖以及类固醇类和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情况等)都会导致ICU获得性虚弱的产生[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类 ICU护理 出院后 生存质量 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 全身感染 卧床休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技术在排便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何佩珏 钟国廷 +3 位作者 袁碧野 王谦 王婷婷 何成奇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BF)是一种操作式条件反射技术,它通过肌电图传感器或测压仪等仪器来测量和提供患者的生理反应,并通过视觉和语言进行曲线、肌电等信息呈现实时反馈,以指导患者学习控制这些生理反应[1]。常用的包括压力生物反... 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BF)是一种操作式条件反射技术,它通过肌电图传感器或测压仪等仪器来测量和提供患者的生理反应,并通过视觉和语言进行曲线、肌电等信息呈现实时反馈,以指导患者学习控制这些生理反应[1]。常用的包括压力生物反馈、置入式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动画生物反馈等。它作为一种成本低廉、非侵入性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被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排便功能障碍 康复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肉能量技术的康复训练护理对半月板损伤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9
作者 叶致宇 李思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9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经基于肌肉能量技术的康复训练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及随访的半月板损伤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经基于肌肉能量技术的康复训练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及随访的半月板损伤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护理,38例)和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护理+基于肌肉能量技术的康复训练护理,44例),均干预4周。干预前及干预3、7 d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量角器测量评估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系统评定两组的股四头肌萎缩程度。结果不同时间、分组患者的VAS评分不同,且时间、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干预3、7 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3、7 d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KS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萎缩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干预前,股四头肌萎缩程度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萎缩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肌肉能量技术的康复训练护理在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更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康复训练护理 肌肉能量技术 疼痛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功能障碍病理机制及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伶艺 高长越 高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4-839,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起病缓慢并随时间推移而恶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AD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约占60%—70%,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且8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接近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起病缓慢并随时间推移而恶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AD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约占60%—70%,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且8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接近1/3;。AD早期表现为短期记忆丧失,随病程进展可出现认知、记忆、言语及精神障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障碍 短期记忆 神经退行性疾病 老年性痴呆 早期表现 老年人群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1
作者 叶致宇 屈云 谢雪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双侧rTMS组、单侧rTMS组、假刺激组... 目的观察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双侧rTMS组、单侧rTMS组、假刺激组,每组各30例。各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rTMS频率为3 Hz,刺激强度80%静息态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 s,间歇10 s,单侧治疗时间10 min;单侧rTMS组患侧大脑半球真刺激,健侧大脑半球使用假刺激;双侧rTMS组两侧都采用真刺激先患侧后健侧,假刺激组患侧和健侧均为假刺激。3组均治疗4个疗程,以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变化评估疗效,以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吞咽障碍预后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双侧rTMS组和单侧rTMS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假刺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双侧rTMS组略高于单侧rTM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治疗前,3组患者间的SSA评分、DO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康复治疗前后的SSA、DOS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假刺激组、单侧rTMS组、双侧rTMS组的SSA评分依次降低,DOSS评分依次升高,单侧rTMS组、双侧rTMS组与假刺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侧rTMS组的SSA、DOSS与单侧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单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患侧、健侧双侧3 Hz的rTMS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患侧单侧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康复辅助器具需求与利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兰正燕 曾佳 +2 位作者 朱亮 蒋红英 杨秦燕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657-660,共4页
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已成趋势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达到18.9%,已经超过世卫组织所认定的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人比例(超过10%即为老年化社会),而在下个5年将会持续增长,直至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2]。老年人的身... 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已成趋势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已达到18.9%,已经超过世卫组织所认定的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人比例(超过10%即为老年化社会),而在下个5年将会持续增长,直至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2]。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比一般成年人明显退化,视觉、听觉、感知力、沟通力、适应性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有下降老年人合并症多,一些疾病的影响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或辅助器具,才能维持日常功能[3-4]。康复辅助器具是指专为功能障碍者设计的器械、仪器或设备,其目的是解除使用者活动限制,防止活动时受到损伤,起到对身体部分功能的保护、支撑、训练或替代作用[5]。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则是专用老年人的、对老年人功能障碍起到补偿或代偿作用的一类辅助工具[6]。所有预防、监测、代偿、降低残障、护理类的器具均属,可帮助老年人克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行动障碍,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在减轻照顾者的护理负担的同时,也为养老机构节省了人力成本[7-8]。如今,老年人对于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包含了生活、移动、交流、居家多个方面。现有1018例残障老年患者参与的研究结果显示,将近77.2%88.3%的参与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辅助器具,且使用需求也随着老年人残疾程度的增大而增大[9]。本文特对近年来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了解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康复辅助器具 辅助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兰正燕 杨颖 龚巧璐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7期1384-1388,共5页
近年我国人群脊髓损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会遗留残疾,以步行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技术对恢复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 近年我国人群脊髓损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会遗留残疾,以步行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研究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技术对恢复患者自理能力、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辅助步行训练中具有独特优势,应用其训练时无须专业人士参与,能提供长时间、安全、强度可调的训练,并能提供反馈数据,有助于及时调整方案。现代虚拟现实、人(脑)机结合、肌电技术与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合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与服务,并可能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康复机器人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康复在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的作用与趋势
14
作者 尹子文 何竟 何成奇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179-182,共4页
2019年,为推进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发展,进一步提高外科诊疗规范化水平和诊疗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方案。在积极的政策导向,我国加雜餅科将的上升期。由于康复学科在评估... 2019年,为推进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发展,进一步提高外科诊疗规范化水平和诊疗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方案。在积极的政策导向,我国加雜餅科将的上升期。由于康复学科在评估和处理患者的运动、感觉、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其已逐渐成为ERAS团队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不可缺少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神经外科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杨悦 张治强 +3 位作者 杨颖 蒋红英 叶静 杜春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5期2863-2867,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诱发NB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诱发NB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日膀胱内压力、24 h单次排尿量、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症状,提高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排尿症状
原文传递
全身振动训练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朴 雒晓甜 +3 位作者 张驰 刘遄 阳筱甜 何成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心肺疾病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发现,一定振动参数的全身振动会引起相应器官功能和形态变化,最终影响组织中物... 心肺疾病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发现,一定振动参数的全身振动会引起相应器官功能和形态变化,最终影响组织中物质分子结构、生物氧化及能量代谢过程。合理利用全身振动训练会对机体带来有益的生物学效应,而不适宜的机械振动可能会造成器官及组织的损伤或功能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心肺疾病 物质分子 体能训练 机械振动 生物氧化 血流量 血流速度 组织弹性 心肌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目前证据不足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朴 张驰 +4 位作者 阳筱甜 杨霖 杨永红 何红晨 何成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6205-6209,共5页
背景:全身振动训练作为新兴的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经研究发现能有效提高老年人肌力和姿势控制能力。近年来研究者将全身振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探索其是否能减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目的:阐述全身振动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肌力、肢体... 背景:全身振动训练作为新兴的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经研究发现能有效提高老年人肌力和姿势控制能力。近年来研究者将全身振动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探索其是否能减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目的:阐述全身振动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肢体肌力、肢体肌张力及平衡与步态的影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BSCO、Medline等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14年6月与全身振动训练干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选择34篇文献进行分别探讨。结果与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干预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疗效方面,研究主要关注肌力、肌张力、平衡功能、姿势控制能力,但目前全身振动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证据不足。在具体的振动干预方案方面,振动的类型、频率、振幅、时间暂无公认的标准,也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较多,缺乏对全身振动训练影响机制的研究,其疗效有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卒中 运动障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全身振动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魏清川 李懿 +1 位作者 何成奇 杨霖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6期373-376,381,共5页
低频脉冲电磁场是一种无创且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骨折、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以及软骨损伤等的临床辅助治疗。最近有研究表明,除了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加速软骨细胞的增殖、增加骨密度等作用外,低频脉冲电磁场还... 低频脉冲电磁场是一种无创且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骨折、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以及软骨损伤等的临床辅助治疗。最近有研究表明,除了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加速软骨细胞的增殖、增加骨密度等作用外,低频脉冲电磁场还能够有效地治疗和改善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其神经损伤症状。本文就近年来脉冲电磁场对脑卒中、帕金森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脑卒中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态牵伸联合被动运动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汪学玲 徐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联合被动运动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7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实施持续静...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联合被动运动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7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被动运动训练,观察组实施持续静态牵伸联合被动运动训练。于术前,术后2、6、12、24周时,评估并比较两组各时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记录两组术后康复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及肘关节活动度组别、时间点、组别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改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静态牵伸联合被动运动训练治疗肘关节骨折安全性好,可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及肘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骨折 静态牵伸 被动运动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康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联合上下肢康复训练器训练对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20
作者 汪学玲 徐慧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康复护理联合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后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状况,以期为未来脑梗死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符合条件的102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应用康复护理联合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后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状况,以期为未来脑梗死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符合条件的102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均持续干预8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改善情况,并于干预各时点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估]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和BB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8周时,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和BBS、B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和BB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康复护理联合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动态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平衡功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期 MOTOmed上下肢康复训练器 动态训练 肢体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