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罩无创通气在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立新 曹舸 +1 位作者 付茂勇 付军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通气在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例心血管、肺、食管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发生呼吸衰竭,于拔除气管内插管1~39 h实施了面罩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中以及撤离面罩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通气在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例心血管、肺、食管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发生呼吸衰竭,于拔除气管内插管1~39 h实施了面罩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中以及撤离面罩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数变化.结果患者经面罩无创通气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数与通气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面罩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促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胸心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寇瑛 李一松 周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20期2084-2085,共2页
目的 :了解胸心血管外科领域临床治疗试验论文撰写的现状。方法 :按Cochrane手册的标准用手工检索的方法调查了《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4-1999年的临床研究论文。结果 :检出近 6年《中华胸心血管外... 目的 :了解胸心血管外科领域临床治疗试验论文撰写的现状。方法 :按Cochrane手册的标准用手工检索的方法调查了《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和《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4-1999年的临床研究论文。结果 :检出近 6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论文共 15 70篇 ,其中临床试验论文 93 1篇 (5 9.3 % ) ,随机对照试验 (RCTs)论文 41篇 (4 .4% ) ,临床对照试验 (CCTs)论文 10 5篇 (11.3 %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论文 82 5篇 ,其中临床试验论文 5 94篇 (72 .0 % ) ,RCTs)论文 3 4篇 (5 .7% ) ,CCTs论文 80篇 (13 .5 % )。结论 :RCTs论文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血管外科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oSCORE对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华西医院数据报告 被引量:15
3
作者 钱永军 张尔永 +5 位作者 安琪 肖锡俊 杨建 董力 郭应强 赁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对华西医院(本中心)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进入中国成人心脏外科... 目的评价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 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对华西医院(本中心)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进入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本中心2 088例行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本中心与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中所有患者术前危险因素的差异。计算每例患者的SinoSCORE累计积分,评价SinoSCORE预测本中心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鉴别度和校准度。结果本中心2 08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68例(8.05%),心瓣膜手术1 884例(90.23%),其它手术36例(1.72%)。本中心患者的高脂血症、脑卒中、心血管手术史、肾脏疾病等与中国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中全部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中心患者实际术后院内病死率为2.25%(47/2 088),SinoSCORE预测院内病死率为2.35%(49/2 088)[95%CI(2.18,2.47)]。SinoSCORE预测本中心患者术后院内病死率的校准度(χ2=3.164,P=0.582)和鉴别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51,95%CI(0.719,0.924)]均较好。结论 SinoSCORE对中国西南地区成人心脏手术后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虽高估风险,但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 院内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2
4
作者 蒙炜 张尔永 +3 位作者 杨建 郭应强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总结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行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2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Trusle... 目的总结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行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2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Trusler手术5例,Wheat手术5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住院死亡11例,死亡率13.1%。术中死亡3例,其中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因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主动脉根部大出血无法止血;1例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心脏无法复跳;1例升主动脉+半弓血管置换患者因降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术后早期死亡8例,其中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随访62例(84.9%,62/73),随访时间3个月~10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内膜炎,1例猝死(原因不明)。结论快速准确地诊断、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BENTALL手术 CABROL手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4例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赁可 安琪 +3 位作者 蒙炜 范景秀 田子朴 张祥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164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和围术期处理等。方法对164例TOF患者行根治手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 目的总结164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患者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和围术期处理等。方法对164例TOF患者行根治手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113例。合并肺动脉闭锁5例。分别给予自体心包片或自体心包卷成心外管道加宽右心室流出道、同种带瓣血管行右心室-肺动脉连接等处理;合并的心脏畸形作相应的矫正。结果全组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3.66%(6/164)。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冠状动脉移植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55例,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行TOF根治术患者年龄应减小,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已不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术中、术后处理的重点应为预防肺动脉残余梗阻和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狭窄 同种带瓣血管 室性心律失常 TOF根治术 围术期处理 漏斗部狭窄 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闭锁 自体心包片 肺动脉连接 手术死亡率 体外循环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晖 朱鹏 +4 位作者 罗志方 张尔永 董力 杨建 肖锡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98例,左心室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 右心室粘液瘤4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 目的 总结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心房粘液瘤98例,左心室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8例, 右心室粘液瘤4例,双心房粘液瘤1例.所有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7 例,腹主动脉取栓术1例.结果本组围术期死亡5例(4.4%),其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左心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患者均顺利脱离呼吸机,痊愈出院.10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0个月,心功能Ⅰ级63例,Ⅱ级31例,Ⅲ级12例;复发3例,2例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远期死亡2例,均为恶性粘液瘤.结论 心脏粘液瘤患者被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其效果满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随访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石应康 张尔永 +3 位作者 田子朴 袁宏声 安琪 方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总结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对 4 8例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患者行外科治疗的经验。 方法3例弓部动脉瘤施行全弓置换术 ,其中 2例采用象鼻技术。 2 9例马方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施行 Bentall手术 ,其中 2例同时分别施... 目的 总结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对 4 8例升主动脉和弓部动脉瘤患者行外科治疗的经验。 方法3例弓部动脉瘤施行全弓置换术 ,其中 2例采用象鼻技术。 2 9例马方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施行 Bentall手术 ,其中 2例同时分别施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 ,3例合并急性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6例 ,急性期手术8例 ,慢性期手术 8例 ;其中 Bentall手术 5例 ,升主动脉置换术 5例 ,升主动脉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4例 ,Wheat手术 2例。 结果  4 3例生存 ,4例手术死亡 ,1例术后早期死亡 ,住院死亡率为 10 .4 %。其中急症手术 11例 ,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36 .4 % ;择期手术 37例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2 .7%。 结论 按手术紧急程度不同 ,可分为急症手术、尽早手术和择期手术三类。对真性梭形弓部动脉瘤采用非切断腔内吻合术能明显简化手术 ,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急症手术 ,动脉瘤破裂和夹层内膜破口侵犯弓部将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瘤 弓部动脉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狭窄下游流场边壁压力分布的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应强 石应康 +2 位作者 张建民 许唯临 刘善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0-303,共4页
针对低切应力不能完全解释狭窄下游流场内病变和病变严重程度分布的规律,本研究在已经建立的狭窄体外流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模型上,对流体力学的另一重要因素——压力进行检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分布及分布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针对低切应力不能完全解释狭窄下游流场内病变和病变严重程度分布的规律,本研究在已经建立的狭窄体外流体力学特性实验研究模型上,对流体力学的另一重要因素——压力进行检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分布及分布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实验检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一致性良好;狭窄下游流场出现显著的压力下降,低压力的分布区域与心血管狭窄病变的分布区域及其严重程度之间有高度的相似。研究提示:数值模拟计算可应用于微观流场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狭窄下游流场低压力的分布和变化可能是低切应力之外导致局部血管边壁损伤的又一重要流体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 压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珂 尚玉清 +6 位作者 叶茜 陈德才 伍贮 刘伦旭 寇瑛莉 车国卫 王允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6-1058,共3页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纵隔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总结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典型...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纵隔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总结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柯兴氏综合症的多项临床表现,仅有7.89%(4/38)的患者有局部肿瘤症状;病理类型分析显示,胸腺类癌在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纵隔肿瘤中最常见(50%);手术后血皮质醇〔(1402.16±354.79)nmol/L vs(712.23±201.63)nmol/L,P<0.01〕和血ACTH〔(310.77±73.11)pg/L vs(76.00±16.21)pg/L,P<0.01〕均明显降低,血压和血糖基本恢复正常,血钾恢复正常。结论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纵隔肿瘤大多数肿瘤源于胸腺,胸腺类癌最常见,以典型的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主,纵隔肿瘤致异位ACTH综合征有明确的手术指征,手术近期效果明显。手术前积极补钾和手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有利于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异位ACTH综合征 临床病理特点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APN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龚仁蓉 白阳静 +1 位作者 曾玲 成翼娟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APN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传统的APN排班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心脏外科工作量具体情况进行改良,在关键环节增加人力,在工作量相对大时段增加护理人力,做到合理弹性排班,主动服务,全面接管患者的照... 目的探讨改良APN排班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传统的APN排班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心脏外科工作量具体情况进行改良,在关键环节增加人力,在工作量相对大时段增加护理人力,做到合理弹性排班,主动服务,全面接管患者的照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通过3个月的工作,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得到满意效果。结果目前我科人力在试行前总数减少3人的情况下,护士的夜班数由平均8增加至12个;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提升;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熟悉程度增加,护患纠纷减少;患者的满意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2个百分点;交班次数减少;护士的成就感增加。结论通过改良后的APN排班,极大的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力的不足,也是制约护士满意度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APN排班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宁宁 陈佳丽 +1 位作者 朱红 马莉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介绍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结合项目管理理论,分阶段实施临床护理创新项目管理,并对实施后的项目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2年护理创新项目管理的开展和实施,全院护理创新项目在申报数量及范畴、科... 目的介绍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经验。方法结合项目管理理论,分阶段实施临床护理创新项目管理,并对实施后的项目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2年护理创新项目管理的开展和实施,全院护理创新项目在申报数量及范畴、科研成果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共上报护理创新项目近300项,经过专家组立项审批后的护理创新项目达200余项,撰写项目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6项,学术会议参会及大会发言10余次,进行项目新闻报道40余则。培养了创新项目管理秘书5名,重大项目管理员20余名,项目通讯员50余名,临床创新项目管理骨干150余名。结论项目管理理论为现代护理创新管理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临床护理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护理创新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TC对缺氧/再给氧时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立新 周晓红 +1 位作者 安琪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为研究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途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缺氧 /再给氧后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 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 ,探讨... 目的 为研究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治疗途径 ,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缺氧 /再给氧后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 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 ,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培养的人胚肾血管内皮细胞分为 3组 ,缺氧组 :细胞经过缺氧 /再给氧处理 ;PDTC组 :在缺氧前于培养液中加入 PDTC;对照组 :未经处理。以多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 3组细胞 ICAM- 1、VCAM- 1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对照组内皮细胞表面 ICAM- 1和 VCAM- 1呈较低表达 ,缺氧组呈较高表达 ;PDTC组ICAM- 1和 VCAM- 1的表达明显低于缺氧组 ,但仍高于对照组。 结论 缺氧 /再给氧促进内皮细胞活化 ,增强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抗氧化剂 PDTC能有效降低 ICAM- 1和 VCAM- 1的表达 ,为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正华 张尔永 +2 位作者 郭应强 蒙炜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介绍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在36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应用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建立体外循环中的动脉灌注;将右侧腋动脉游离,全身肝素化,前后阻... 目的介绍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总结其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在36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应用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建立体外循环中的动脉灌注;将右侧腋动脉游离,全身肝素化,前后阻断腋动脉,于腋动脉前壁作一长约8~10mm切口,用一直径8~10mm、长约6~8cm的人工血管与腋动脉行端侧吻合,侧接人工血管与普通升主动脉插管连接。结果施行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顺利,成功率为100%,体外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满意。无腋动脉插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除2例苏醒延迟外,其余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与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无关。结论腋动脉侧接人工血管插管法作为心脏大血管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动脉灌注及选择性脑灌注,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无插管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琪 赁可 +1 位作者 陶开宇 田子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完全矫治手术的经验。方法自1993年3月至2006年4月对22例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患者施行完全矫治手术,其中经右室前壁小切口径路切除右心室流出道(RVOT)内肥厚的隔束、壁束以及纤维狭窄环,并修...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完全矫治手术的经验。方法自1993年3月至2006年4月对22例TOF合并异常冠状动脉的患者施行完全矫治手术,其中经右室前壁小切口径路切除右心室流出道(RVOT)内肥厚的隔束、壁束以及纤维狭窄环,并修补室间隔缺损(VSD)5例;经右心房径路疏通RVOT、修补VSD 17例,其中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加宽RVOT 7例,用自体心包外管道重建RVOT 3例,同种带瓣血管重建RVOT 1例,肺动脉前壁血管片反折缝合于RVOT上缘,外用带单瓣的牛心包补片缝合,将RVOT重建为外通道2例;其余患者均经右心房-肺动脉径路解除RVOT狭窄。结果术后早期因冠状动脉损伤死亡1例。1例误将发自右冠状动脉(RCA)的附前降支当作增粗的圆锥支予以切断,导致停体外循环困难,将左乳内动脉与该血管吻合后停机成功,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早期右心室-肺动脉压差(ΔP)平均为23.4mmHg,ΔP>20mmHg者9例。随访18例,平均随访13.2个月,失访3例。ΔP>20mmHg者7例,其余患者ΔP均<20mmHg。结论经右心房径路修补VSD并疏通RVOT使手术更加安全,RVOT的重建方式应根据异常冠状动脉的类型等具体解剖情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冠状动脉异常 完全矫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思远 石应康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外科手术治疗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公认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佳方法。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指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原为耐药细菌或特殊微生物;正规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加...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临床上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外科手术治疗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公认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佳方法。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指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原为耐药细菌或特殊微生物;正规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者;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内结构破坏者等。手术方式包括彻底清除感染组织;关闭瘘道和异常空腔、纠正原发畸形和重建瓣膜功能。现就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壁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之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良双 伍伫 +3 位作者 吴邦贵 徐强 陈晖 李轶川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总结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03年7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157例(其中复发性15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胸壁结核。术后随访10... 目的总结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2003年7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157例(其中复发性15例)胸壁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胸壁结核。术后随访10个月~6年无1例再发。结论胸壁结核的临床特点具有隐匿性、多形性,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为不定型手术,手术前后必须正规、有效、足疗程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及术后正确的管理,是手术成功,避免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结核 临床特点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与随访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锡俊 袁宏声 +2 位作者 蒙俊 魏东明 向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总结≥60岁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86例≥60岁的心瓣膜病患者接受了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其中男43例,女43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3.8岁。二尖瓣病变55例,主动脉瓣病变9例... 目的总结≥60岁心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8年12月,86例≥60岁的心瓣膜病患者接受了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其中男43例,女43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3.8岁。二尖瓣病变55例,主动脉瓣病变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21例,三尖瓣病变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65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1例。心房颤动59例,窦性心律27例。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79例,Ⅳ级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55例,双瓣膜置换术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置换术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6例,改良射频迷宫术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7例。结果围术期因心律失常死亡1例。术后有3例患者因胸骨哆开而再次行胸骨固定术,1例患者因瓣周漏而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3例患者因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术。8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左心房内径(51.1±13.8mmvs.56.2±17.2mm,P=0.001)和右心房内径(48.8±9.6mmvs.52.1±13.9mm,P=0.012)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右心室内径、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4例,随访时间2~96个月(24±22个月),失访1例。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因抗凝强度不足发生左心房血栓,经治疗后血栓消失;另1例术后6年因抗凝强度不足发生脑梗死,经住院治疗肢体偏瘫未能恢复。结论只要适当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注重术前准备及围术期处理,对≥60岁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术后与抗凝有关的主要问题为抗凝不足。对这些患者术后应加强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监测及持续的心功能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岁 心瓣膜病 心瓣膜置换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华医学会第13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热点解读 被引量:13
18
作者 石应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2,共2页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老龄社会疾病谱改变,胸心血管外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和外科手术及围术期处理技术进步,盘点2013年胸心血管外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趋势,可归纳为学科成长阶段、手术技...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老龄社会疾病谱改变,胸心血管外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和外科手术及围术期处理技术进步,盘点2013年胸心血管外科技术进步与发展的趋势,可归纳为学科成长阶段、手术技术发展趋势和质量控制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血管外科 手术技术 质量控制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珂 陈坚 +3 位作者 王允 刘早阳 肖宗位 刘丹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8例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并以同期手术的176例无术前肌无力危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Osserm an分期的... 目的:探讨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8例合并术前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并以同期手术的176例无术前肌无力危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Osserm an分期的构成比结构有明显差异(P=0.000);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危象组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风险增加(OR=4.451),术前危象组发生危象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18);术前危象组的各项呼吸肌强度相关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术前合并肌无力危象的重症肌无力见于全身型患者,手术后再发危象风险增加,手术前积极控制症状,调整机体状态可以部分改善预后;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适当延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 临床特点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芦山地震华西医院宝兴空降医疗队救援经历谈空降医疗队队员筛选及队伍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永军 屈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07-508,共2页
华西医院宝兴空降医疗队参加了2013年"4 20"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任务,在断电、断水、断通讯及缺食品的情况下工作1周,出色完成了医学救援任务。我们总结了空降医疗队员筛选和医疗队组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空降医... 华西医院宝兴空降医疗队参加了2013年"4 20"芦山地震医学救援任务,在断电、断水、断通讯及缺食品的情况下工作1周,出色完成了医学救援任务。我们总结了空降医疗队员筛选和医疗队组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以后空降医疗队员筛选和医疗队组建的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 地震 医疗救援 空降医疗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