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节细胞神经瘤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王锐 李琴 +1 位作者 姜勇 吴立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1期1606-1609,1614,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节细胞神经瘤(G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8年9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肠道GNs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肠道GNs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3岁(21~64岁)。... 目的探讨肠道节细胞神经瘤(G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08年9月—2021年9月经病理诊断为肠道GNs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肠道GNs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3岁(21~64岁)。其中息肉样节细胞神经瘤(PG)6例,节细胞神经瘤性息肉病(GP)1例伴管状腺瘤,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DG)2例,其中1例伴神经鞘瘤。镜下GNs由神经节细胞和梭形Schwann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神经节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神经丝蛋白(NF);梭形Schwann细胞表达S-100蛋白、神经丝蛋白(NF);Ki-67增殖指数<1%。9例肠道GNs均未合并遗传性综合征。结论肠道GNs是一种分化成熟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3个亚型:PG、GP及DG,各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略有不同,预后较好,但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节细胞神经瘤 临床病理分析 遗传性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儿童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改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同甫 乔莉娜 +4 位作者 安琪 朱琦 董丽群 郭翼红 王文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血管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1R、AT2 R)的表达。方法 2 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术中取肺活检 ,5例儿童尸解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AT1R、AT2 R表达 ,测定管径为 15~ 10 0 μ...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血管血管紧张素 受体 (AT1R、AT2 R)的表达。方法 2 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术中取肺活检 ,5例儿童尸解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AT1R、AT2 R表达 ,测定管径为 15~ 10 0 μm肺小血管壁 AT1R、AT2 R染色的 IOD值。结果 先心病患儿肺小血管壁AT1R、AT2 R染色的 IOD值均高于对照组 (P=0 .0 0 0 )。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小血管 AT1R、AT2 R的表达高于正常 ,为 ACEI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向右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对甲状腺手术疾病谱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立雪 王锐 +2 位作者 姜勇 苏学英 李金男 《西部医学》 2022年第7期1002-1005,1010,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的开展对甲状腺术后疾病谱构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甲状腺外科手术病例共11574例,逐年统计甲状腺手术总病例数、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数、术中冷冻...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的开展对甲状腺术后疾病谱构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甲状腺外科手术病例共11574例,逐年统计甲状腺手术总病例数、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病例数、术中冷冻病例数;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各年份良恶性病变的占比、恶性肿瘤的具体类型(包括微小乳头状癌)及构成,并对其与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开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细针穿刺率由2.24%增长到了72.30%、术中冷冻率由85.39%降低到了47.50%、术后恶性肿瘤占比由25.93%增长到了83.86%;恶性肿瘤中乳头状癌由86.21%增长到97.53%(其中微小乳头状癌由21.33%增长到了47.64%),髓样癌由2.87%降低到1.21%,滤泡癌由7.47%降低到0.57%,未/低分化癌十年诊断共计28例。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的开展能显著提高甲状腺手术恶性肿瘤的占比,极大的改变了恶性肿瘤的构成,减轻了术中冷冻的压力,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手术 疾病谱 细针穿刺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循环肺循环中的差异
4
作者 乔莉娜 安琪 +3 位作者 周同甫 朱琦 郭翼红 王文冬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减少左向右分流,推测这些患儿体、肺循环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受体表达存在差异。该研究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肺循环1型和2...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值,减少左向右分流,推测这些患儿体、肺循环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受体表达存在差异。该研究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肺循环1型和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AT2)表达的差异。方法20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取肺、骨骼肌活检。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T1,AT2受体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管径为15~100μm的肺、骨骼肌、胸膜小血管壁AT1、AT2染色的染色强度(IOD值)。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小血管AT1,AT2受体染色的染色强度为(124±95)×103,(85±62)×103均弱于同管径的骨骼肌(219±156)×103,(155±139)×103和胸膜小血管壁(279±191)×103,(175±128)×103(均P<0.05)。骨骼肌和胸膜血管AT1,AT2受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循环小血管AT1,AT2受体的表达高于肺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向右分流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儿童 体循环 肺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AT2受体的表达
5
作者 乔莉娜 周同甫 +4 位作者 安琪 朱琦 袁粒星 李丰益 王文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51-2154,共4页
目的探讨未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骨骼肌血管是否有AT2受体表达,及肺循环AngⅡ受体的表达。方法2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术中取肺、骨骼肌活检。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些骨骼肌中的AT2受体;并对... 目的探讨未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骨骼肌血管是否有AT2受体表达,及肺循环AngⅡ受体的表达。方法2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术中取肺、骨骼肌活检。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些骨骼肌中的AT2受体;并对肺组织中AT1和AT2受体的mRNA作半定量分析。结果RT-PCR在这些骨骼肌中均检出AT2受体的mRNA;这些骨骼肌血管的AT2受体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这些患儿肺组织中AT2受体的mRNA水平比AT1受体高(P<0.05)。结论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儿童骨骼肌血管有AT2受体表达;肺循环AT2受体表达水平比AT1受体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全流程质控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梁波 韩俗 周萍 《医学信息》 2021年第22期22-25,共4页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与推进,病理诊断不仅承载着精准诊断的使命,更为临床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国家医疗系统全面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建设运行高效、流程合理的病理信息系统(PIS)对医院整体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与推进,病理诊断不仅承载着精准诊断的使命,更为临床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国家医疗系统全面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建设运行高效、流程合理的病理信息系统(PIS)对医院整体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我院根据病理科整体工作流程和各环节工作特点建立PIS系统,包括5个工作站点和10个软件模块,并与医院HIS、PACS、LIS、EMR、手术麻醉等多个系统对接,总结其特点与应用效果,实现了病理信息与院内医疗信息互享,加强了病理科工作流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与信息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推动病理科工作流程标准化,降低运营成本,建设全数字病理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信息系统 质控管理 全流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细菌学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康成为 蒲小兵 +4 位作者 董长超 谭钢 晏兆魁 吴立雪 刘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学特点及伤口修复方法。[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8月,对18例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并清创,行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8例伤口,1...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细菌学特点及伤口修复方法。[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8月,对18例开放性手部骨折Ⅰ期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取出内固定装置并清创,行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缺损区。[结果] 18例伤口,11例为革兰氏阳性菌,7例为革兰氏阴性菌。经取出内固定装置后感染得到控制,6例缺损面积较大未能直接缝合,使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愈合良好,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骨折愈合。[结论]内固定材料细菌生物膜形成,建议早期取出内固定装置,如伤口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可考虑使用带蒂旋髂浅动脉腹股沟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伤口感染 细菌学特点 负压引流 带蒂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