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敏珊 《西部素质教育》 2017年第8期106-106,共1页
为了有效活跃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结合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案例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四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专业教学中... 为了有效活跃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概念,结合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案例设计、教学安排、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四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医学生物化学 案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22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军要 黄智华 +4 位作者 黄予良 许飞 李晓颖 邢瑞青 傅强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人白介素-22(IL-22)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将pSTAT3-TA-Luc质粒与pcDNA3.1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HepG2/STAT3细胞株。用重组人IL-22刺激细胞,定量检测荧光强度确定IL-22的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确... 目的建立重组人白介素-22(IL-22)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将pSTAT3-TA-Luc质粒与pcDNA3.1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HepG2/STAT3细胞株。用重组人IL-22刺激细胞,定量检测荧光强度确定IL-22的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检测条件,观察此方法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并进行方法对比。结果最佳检测条件为细胞密度4×105/mL,加重组人IL-22刺激4h,加入萤光素酶底物50μL。本方法检测结果为半数有效量(ED50)=16.89ng/mL,变异系数(RSD)=7.09%。中和抗体实验证实其特异性好。与ELISA法比较,该方法稳定性更好,耗时少且价格更便宜。结论选择萤光素酶为报告基因,将报告基因的检测与细胞的转录诱导机制相结合,构建了生物活性检测细胞株,建立了IL-22活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2 正交实验 报告基因 萤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利平 方定志 《西北医学教育》 2005年第6期616-617,共2页
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忽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医学生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改变观念,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 当前医学教育存在着偏重专业知识,忽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和医患关系的转变要求医学生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提出改变观念,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生 教育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状态大鼠主动脉表达上调新基因HCR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作者 赵玉华 刘秉文 白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1-604,共4页
目的获得高凝状态大鼠主动脉上调表达新基因HCR2的全长cDNA,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高凝大鼠主动脉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序列标签(EST,GenBank登录号为BQ901227)出发,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RACE... 目的获得高凝状态大鼠主动脉上调表达新基因HCR2的全长cDNA,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高凝大鼠主动脉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序列标签(EST,GenBank登录号为BQ901227)出发,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RACE)和巢式PCR技术扩增其全长cDNA,利用NCBI的数据库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地获得了HCR2的全长cDNA,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Y234417。用RT-PCR证实HCR2是高凝大鼠表达上调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275bp,定位于大鼠染色体4q11,编码由78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8841.7、pI为8.59的蛋白质;无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序列,很可能是一种核蛋白;与已知蛋白无明显同源性。结论HCR2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高血凝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R2全长cDNA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巢式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PO-L-Fc融合蛋白的表达、生物活性和初步药动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祝强 黄智华 +1 位作者 黄予良 覃扬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4-1879,共6页
为了延长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体内半衰期以达到更好的药效,制备通过柔性接头相连接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IgG1 Fc融合蛋白(rhEPO-L-Fc),并对其生物学活性和体内药动学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CR技术构建rhEPO-L-Fc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 为了延长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体内半衰期以达到更好的药效,制备通过柔性接头相连接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IgG1 Fc融合蛋白(rhEPO-L-Fc),并对其生物学活性和体内药动学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CR技术构建rhEPO-L-Fc融合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OptiVEC-TOPO?,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型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dhfr?)表达。Protein A亲合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质谱、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的体外活性,动物实验检测融合蛋白的体内活性和半衰期。成功构建pOptiVEC-TOPO?-rhEPO-L-Fc重组子,实现了在CHO细胞表达,纯化后的rhEPO-L-Fc融合蛋白经鉴定,其分子量和特异性均与理论值相符,能刺激体外培养的EPO依赖型细胞生长,ED50为2 ng/mL,且明显增加大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体内消除半衰期达到27 h。rhEPO-L-Fc融合蛋白能延长hEPO体内半衰期,为其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PO—L—Fc融合蛋白 半衰期 CHO细胞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大学生血清apoAⅠ和apoB100水平及apoAⅠ/apoB100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林佳 龚仁蓉 +6 位作者 甘婵芬 汤慧 李正科 黄鑫 李蓉辉 董建 方定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5-790,共6页
高脂血症是典型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为探讨青年人性别、体质指数(BMI)与高糖低脂膳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血清脂质、载脂蛋白apoAⅠ,apoB100及apoAⅠ/apoB100的关系,本研究招募了27名男性(22.96±1.95岁)及29名女性(22.83±1... 高脂血症是典型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为探讨青年人性别、体质指数(BMI)与高糖低脂膳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血清脂质、载脂蛋白apoAⅠ,apoB100及apoAⅠ/apoB100的关系,本研究招募了27名男性(22.96±1.95岁)及29名女性(22.83±1.67岁)健康大学生志愿者,给予7d平衡膳食和6d高糖低脂膳食,分别在第1d,第8d及第14d晨取空腹血,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LDL-C)、apoAⅠ及apoB100,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apoAⅠ/apoB100比值.组分分析发现,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显著升高(P<0.01),TC、LDL-C显著降低(P<0.001).同时,apoAⅠ及apoAⅠ/apoB100显著增加(P<0.05),apoB100没有明显变化.性别分组分析发现,高糖低脂膳食后,男性apoAⅠ/apoB100显著增加(P<0.05),apoAⅠ、apoB100没有显著改变;女性apoAⅠ、apoB100、apoAⅠ/apoB100均无显著变化.BMI分组分析发现,在14≤BMI<19、19≤BMI<23和23≤BMI<29三组中,仅14≤BMI<19组apoAⅠ(P<0.05)及apoAⅠ/apoB100(P<0.01)显著升高.但男性14≤BMI<19组和23≤BMI<29组apoAⅠ显著增加(P<0.05),19≤BMI<23组apoB100则显著降低(P<0.05),apoAⅠ/apoB100在14≤BMI<19组和19≤BMI<23组显著增加(P<0.01).而女性仅在14≤BMI<19组apoAⅠ/apoB100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在健康大学生中,性别、BMI、高糖低脂膳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高糖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AⅠ,apoB100及apoAⅠ/apoB100的改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低脂膳食 健康大学生 性别 体质指数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对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冉 杨文理 +4 位作者 覃扬 魏玲 沈文燕 刘秋英 俞小琴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1期1608-1610,161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固定方法对细胞内胞浆蛋白Vigilin和核蛋白CTCF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免疫染色前,分别采用四种方法对HepG2细胞进行固定及通透:①纯甲醇-20℃处理8min后,再用80%丙酮-20℃处理1min。②甲醇:丙酮的1∶1混合溶剂... 目的比较不同的固定方法对细胞内胞浆蛋白Vigilin和核蛋白CTCF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在免疫染色前,分别采用四种方法对HepG2细胞进行固定及通透:①纯甲醇-20℃处理8min后,再用80%丙酮-20℃处理1min。②甲醇:丙酮的1∶1混合溶剂-20℃处理10min。③在方案2的基础上,再用0.1%Triton-X-100冰上通透10min。④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0min后,用0.1%Triton-X-100冰上通透10min。结果采用方案①、②、③、④得到的胞浆蛋白vigilin在细胞内的大致分布无明显差异,但用方案④处理后,染色效果更为清晰而能更好地观察到细胞的细微结构;另外,采用方案①和方案②处理细胞后,对核蛋白CTCF进行免疫染色,可见CTCF分布于胞浆;方案③中,在纯甲醇固定后,若用0.1%Triton-X-100通透,则CTCF显示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胞质内亦有阳性染色;方案④的通透条件下,CTCF特异性分布于细胞核,胞质内几乎无阳性染色。结论不同的固定及通透方法对免疫染色的结果影响很大,应针对抗原特点,采用适宜的固定方法,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方法 免疫荧光 胞浆蛋白 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内切酶结合半巢式PCR法检测人肝癌P16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磊 覃扬 +3 位作者 孙芝琳 孙泽芳 王锦红 杨鲁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建立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结合半巢式降落PCR方法,研究原发性肝癌P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针对P 16基因启动子区富含CpG的序列,设计3条引物,进行半巢式降落PCR扩增,检测原发性肝癌P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将P 1... 目的建立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结合半巢式降落PCR方法,研究原发性肝癌P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针对P 16基因启动子区富含CpG的序列,设计3条引物,进行半巢式降落PCR扩增,检测原发性肝癌P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将P 16基因启动子区340 bp片段克隆到pM D 18-T载体,E.coli JM 109扩增此质粒后经CpG甲基化酶M.S ssⅠ处理,再用Hp aⅡ酶切验证获得P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的质粒P 16Pm+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以此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结合半巢式降落PCR方法检测40例人原发性肝癌和3例正常人肝组织DNA样品的P 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所采用的Hp aⅡ酶切后半巢式PCR方法的特异性强,灵敏度达100 fg;对40例人原发性肝癌组织DNA样品P 16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显示甲基化阳性率为30%(12/40),3例正常人肝组织均为阴性(0/3)。结论P 16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本实验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并有高度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在大规模检查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巢式PCR 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 人原发性肝癌 P16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黄单胞菌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淑芳 翟朝阳 +2 位作者 李蓉晖 廖英 陈曼玲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0-451,487,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提取嗜麦芽黄单胞菌 (X anthomonas maltophilia)基因组 DNA的方法。方法 用去污剂 SDS和 CTAB破坏细胞膜结构 ,使胞内核酸释放 ,用酚 /氯仿 /异戊醇去除蛋白质 ,异丙醇沉淀DNA,TE溶解 DNA。结果 提取的 DNA琼...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提取嗜麦芽黄单胞菌 (X anthomonas maltophilia)基因组 DNA的方法。方法 用去污剂 SDS和 CTAB破坏细胞膜结构 ,使胞内核酸释放 ,用酚 /氯仿 /异戊醇去除蛋白质 ,异丙醇沉淀DNA,TE溶解 DNA。结果 提取的 DNA琼脂糖电泳图谱与 Hauben及 Dufresne方法提取的 DNA图谱相同 ,DNA含量为 34 2~ 388μg/ m l,OD2 60 / OD2 80 为 1.88~ 1.90。 DNA能被 Eco R 酶切消化。结论 本方法能快速简便提取 X.maltophilia DNA,提取的 DNA含量较高、纯度较好 ,可用于酶切分析、构建文库及 PCR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黄单胞菌 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定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高甘油三酯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外和驯养种群的生长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贵榜 张浩然 +6 位作者 廖丽 陆武军 毛茜 陈兴科 周林 鲍娟 王礼节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目的】探明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yunnanensis)自然栖息环境和驯养条件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分析其群体生长规律,为当地云南光唇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野外种群和驯养种群个体的体长、体重,利用单因素... 【目的】探明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yunnanensis)自然栖息环境和驯养条件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分析其群体生长规律,为当地云南光唇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野外种群和驯养种群个体的体长、体重,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有关指标。【结果】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为80~171 mm,平均体长为(134.55±20.34)mm;驯养种群体长为150~245 mm,平均体长为(167.51±15.18)mm;平均体长驯养种群显著大于野生种群。云南光唇鱼野生种群体重为21~112 g,平均体重为(69.92±18.99)g;驯养种群体重为52.9~143.0 g,平均体重为(78.03±18.42)g;驯养种群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野生种群。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和体重均呈左偏分布,驯养种群均呈右偏分布。从变异系数看,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和体重整齐度均低于驯养种群。云南光唇鱼体长-体重关系式野生种群为W=0.0011L^(1.9896)(n=100,R^(2)=0.9847),驯养种群为W=0.0002L^(2.2119)(n=100,R^(2)=0.7758)。野生种群与驯养种群体长与体重参数a值和b值分别为0.000005~0.009397和1.5176~2.8341。野生种群与驯养种群的参数a值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参数b值呈与a值相反的变化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与驯养种群各阶段体长与体重关系参数a值、b值差异不显著。t检验表明,野外种群b值与3差异极显著,驯养种群b值与3差异不显著。【结论】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生长为负异速生长,人工驯养条件下为等速生长。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生环境优于驯养试验环境,天然栖息环境和驯养环境的综合环境条件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光唇鱼 野生种群 驯养种群 生长模式 体长-体重相关性(LWR) 芙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北部乌江光唇鱼属一新种——芙蓉江光唇鱼
12
作者 肖贵榜 陆武军 +5 位作者 廖丽 毛茜 王礼节 张浩然 周林 鲍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报道了2020年10月在贵州北部乌江流域芙蓉江支流芙蓉江水系采集到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样本,经鉴别为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一新种,命名为芙蓉江光唇鱼A. furongjiangensis sp. nov.。新种体细长而侧扁,尾柄细;头短小;须2对。肠道有4... 报道了2020年10月在贵州北部乌江流域芙蓉江支流芙蓉江水系采集到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样本,经鉴别为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一新种,命名为芙蓉江光唇鱼A. furongjiangensis sp. nov.。新种体细长而侧扁,尾柄细;头短小;须2对。肠道有4道弯曲。背鳍起点位于吻端至尾鳍基中点或略偏后;胸鳍末端伸达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中部或稍后;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几乎相对;臀鳍起点位于腹鳍和尾鳍基的中点;尾鳍叉形。侧线完全。背鳍ⅲ-8;胸鳍ⅱ-15;腹鳍ⅲ-8;臀鳍ⅲ-5。该新种与云南光唇鱼A. yunnanensis外形相似,但新种躯体更细长、头更短、尾柄更细长、眼更大、两眼更靠近。新种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后缘有17~20个锐利锯齿。鳔后室长超过前室长的2倍,前室椭圆前端有凹陷。体色自幼鱼至成鱼体侧均无不规则黑色斑点。上颌须长,向后延伸超过眼外缘。眼中点水平延伸线与鳃盖外缘近中部相接。新种与分布于贵州水域的同属种如吉首光唇鱼A. jishouensis、虹彩光唇鱼A. iridescens在体高、头长、头高、尾柄高和眼径上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 光唇鱼属 新种 芙蓉江 乌江流域 贵州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传代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东明 李晓瑞 +7 位作者 刘月 李海燕 马明 邓银 李江林 岑双庆 张蓉 海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placentamesenchymalstemcells,hPA—MSCs)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性的变化,为hPA—MSC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PA-MSCs第1、3、5、7、10、13、17... 目的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placentamesenchymalstemcells,hPA—MSCs)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性的变化,为hPA—MSC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PA-MSCs第1、3、5、7、10、13、17、20代体外培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周期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传代过程中hPA—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呈梭形或短梭形;hPA-MSCs约93%的细胞处于G0/G1期,保持稳定;染色体核型无明显缺失、易位和倒位等变化;细胞因子表达量保持稳定;相关基因表达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前5代细胞各基因表达量仅有微小变化,遗传特性基本稳定。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PA—MSCs在体外传代至第5代基本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抑制LDL氧化修饰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瑞 孟芳 +3 位作者 白怀 刘宇 唐承薇 刘秉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058-2062,共5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中药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作用。方法:按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清LDL,分别加入5.0μmol.L-1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与LDL温育3 h,然后利用Cu2+介导体外氧化修饰脂蛋白的方法,观... 目的:研究黄酮类中药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饰的作用。方法:按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清LDL,分别加入5.0μmol.L-1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与LDL温育3 h,然后利用Cu2+介导体外氧化修饰脂蛋白的方法,观察LDL氧化修饰不同时间,其A234,相对电泳迁移率(REM),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及载脂蛋白羰基含量的动力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u2+介导LDL氧化修饰时,在2,4,6,8,12,24 h后,其A234,REM,TBARS及载脂蛋白羰基含量均逐步增加;加入5.0μmol.L-1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的实验组,Cu2+介导LDL的氧化修饰分别延迟2~6 h,2 h和2 h,其A234,REM,TBARS及载脂蛋白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槲皮素实验组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7.7%~49.6%,24.1%~38.6%,19.8%~34.3%及36.4%~56.8%;芦丁实验组分别降低12.8%~39.3%,15.7%~32.0%,19.0%~28.1%及12.8%~50.3%;葛根素实验组分别降低3.3%~19.2%,7.0%~22.5%,19.5%~22.8%及8.6%~47.0%。结论:槲皮素、芦丁及葛根素均可抑制Cu2+诱导的LDL的氧化修饰,且槲皮素的抗氧化作用较芦丁及葛根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槲皮素 芦丁 葛根素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甘婵芬 龚仁蓉 +5 位作者 林佳 李正科 汤慧 黄鑫 李蓉辉 方定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7-271,275,共6页
目的探讨短期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og(TG/HDL-C)、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的影响。方法在校大学生自愿者56名(22.89±1.80)岁,于7 d平衡膳食后给... 目的探讨短期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og(TG/HDL-C)、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的影响。方法在校大学生自愿者56名(22.89±1.80)岁,于7 d平衡膳食后给予高糖低脂膳食6 d,分别在第1 d、8 d、14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TG、TC、HDL-C、LDL-C浓度,计算TG/HDL-C、log(TG/HDL-C)、TC/HDL-C、LDL-C/HDL-C值。结果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log(TG/HDL-C)在女性显著升高(P<0.05),男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按BMI或WHR分析发现,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log(TG/HDL-C)在正常女性显著升高(P<0.05),而在一般肥胖或腹型肥胖女性无显著性改变;不同BMI或WHR男性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log(TG/HDL-C)无显著变化。TC/HDL-C、LDL-C/HDL-C在高糖低值膳食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不受性别、BMI、WHR的影响。结论高糖低脂膳食诱导的TG/HDL-C、log(TG/HDL-C)改变因性别及BMI或WHR不同而不同,TC/HDL-C、LDL-C/HDL-C的改变则不受其影响,对指导相应人群改变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低脂膳食 血脂比值 健康青年 体重指数 腰臀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及橙皮甙抑制LDL氧化修饰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瑞 孟芳 +2 位作者 刘宇 白怀 刘秉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681,共5页
目的:研究黄酮类中药异鼠李素及橙皮甙是否具有抑制LDL氧化修饰的作用。方法:按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清LDL,分别加入5.0μmol/L异鼠李素及橙皮甙与LDL温育3 h,然后利用Cu2+介导体外氧化修饰脂蛋白的方法,观察LDL氧化修饰不... 目的:研究黄酮类中药异鼠李素及橙皮甙是否具有抑制LDL氧化修饰的作用。方法:按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人血清LDL,分别加入5.0μmol/L异鼠李素及橙皮甙与LDL温育3 h,然后利用Cu2+介导体外氧化修饰脂蛋白的方法,观察LDL氧化修饰不同时间,其A234、REM、TBARS及蛋白质羰基的动力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u2+介导LDL氧化修饰时,在2、4、6、8、12及24 h后,其A234、REM、TBARS及蛋白质羰基含量均逐步增加;加入5.0μmol/L异鼠李素及橙皮甙的实验组,Cu2+LDL的氧化修饰分别延迟2~4 h和2 h,其A234、REM、TBARS及载脂蛋白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异鼠李素实验组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3.5%~40.4%、20.5%~37.7%、18.6%~30.3%及20.1%~52.4%(P<0.001);橙皮甙实验组分别降低11.1%~21.2%、9.2%~28.3%、13.7%~21.3%及5.0%~43.8%(P<0.001,P<0.01,P<0.001及P<0.05)。结论:异鼠李素及橙皮甙均可抑制Cu2+诱导的LDL的氧化修饰,且异鼠李素的抗氧化作用较及橙皮甙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异鼠李素 橙皮甙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黄酮类物质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凤秀 尉艳霞 +3 位作者 潘虹 何宣霖 任思冲 刘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提法的洋葱黄酮类物质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和乙醇抽提法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MTT法测定其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提法的洋葱黄酮类物质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和乙醇抽提法从洋葱中提取黄酮类物质,MTT法测定其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并通过基因组DNA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状"条带。结果:MTT法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黄酮类物质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热水浸提法和乙醇抽提法相比,后者提取的物质抑制作用优于前者,发挥作用的起始浓度也较低;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黄酮类物质作用于HCT116细胞后出现凋亡细胞特有的DNA阶梯状条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TUNEL结果均表明在一定药物浓度作用后,细胞出现凋亡。结论:洋葱中的黄酮类物质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其中乙醇抽提法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黄酮类物质 HCT116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对Eca-109细胞DNA的合成和c-myc基因表达近日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春蕾 彭涛 +3 位作者 屈艺 陶大昌 王正荣 朱彬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7-1230,共4页
为了探讨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DNA合成与c-m yc基因表达的近日节律以及异鼠李素对二者的影响作用,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我们用3H-T 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24 h内不同时间点异鼠李素对E ca-109细胞DNA合成和c-m yc表达的近日... 为了探讨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DNA合成与c-m yc基因表达的近日节律以及异鼠李素对二者的影响作用,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我们用3H-T 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24 h内不同时间点异鼠李素对E ca-109细胞DNA合成和c-m yc表达的近日节律的影响,其结果用方差分析和Cos ino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显示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株DNA合成和c-m yc基因的表达随近日节律变化,且异鼠李素对DNA合成和c-m yc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影响其近日节律特征。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的生长与c-m yc基因表达在20:00至0:00达到高峰,且异鼠李素在此时间段作用较强,这为制定肿瘤时辰化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肿瘤 近日节律 基因表达 DN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同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组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贾连群 勾蓝图 +2 位作者 傅明德 徐燕华 杨鲁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组成及含量关系。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了292例受试者血清HDL亚类的组成及含量。结果:随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组成及含量关系。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了292例受试者血清HDL亚类的组成及含量。结果:随血清TC/HDL-C比值增大,preβ1-HDL、HDL3a含量升高,HDL2b、HDL2a含量降低。preβ1-HDL(P<0.01,高比值组及中间组)、HDL3a(P<0.05,高比值组)含量显著高于低比值组,而HDL2b(P<0.01,高比值组及中间组)、HDL2a(P<0.01,高比值组)含量显著低于低比值组;此外,高比值组preβ1-HDL、HDL3a含量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P<0.05),而HDL2a、HDL2b含量显著低于中间组(P<0.01,P<0.01)。随血清TG/HDL-C比值增大,preβ1-HDL、HDL3a含量升高,HDL2b、HDL2a含量降低。preβ1-HDL、HDL3a(P<0.01,P<0.05,高比值组)含量显著高于低比值组,而HDL2b、HDL2a(P<0.01,P<0.01,高比值组及中间组)含量显著低于低比值组;此外,高比值组preβ1-HDL、HDL3a含量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P<0.05),而HDL2a、HDL2b含量显著低于中间组(P<0.01,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清TC、TG、TC/HDL-C、TG/HDL-C与小颗粒preβ1-HD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1,P<0.01,P<0.01),与大颗粒HDL2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P<0.01,P<0.01);HDL-C与小颗粒preβ1-HD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颗粒HDL2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TC/HDL-C>5或TG/HDL-C>2.2时,小颗粒HDL含量明显增加而大颗粒HDL含量明显减少,表明HDL成熟代谢过程受阻,胆固醇逆向转运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甘油三酯类 脂蛋白类 H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成分CDP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其去甲基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栾菊 覃扬 +2 位作者 徐丹 孙芝琳 孙泽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成分CDP对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p 16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uh-7和乳腺癌细胞系T 47D,用M 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用不同剂量、同一剂量不同时间的CDP和... 目的探讨中药成分CDP对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p 16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uh-7和乳腺癌细胞系T 47D,用M TT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用不同剂量、同一剂量不同时间的CDP和5-azacytid ine(5-aza-C)作用细胞;同时提取细胞的DNA,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 ethy lation-spec ific PCR,M SP)的方法观察肿瘤细胞系p 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去甲基化的状态。结果①Huh-7和T 47D细胞系皆为抑癌基因p 16启动子区CpG岛完全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细胞系。②CDP和5-aza-C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Huh-7和T 47D增殖。③在25、50、75和100μm o l/L的CDP持续作用6 d后,Huh-7和T 47D p 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特异性条带仍然存在;Huh-7在四个剂量CDP作用下,非甲基化特异性条带被扩增出,T 47D则在50、75和100μm o l/L CDP作用下,非甲基化特异性条带被扩增出。④在50μm o l/L CDP作用后,Huh-7和T 47D p 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特异性条带仍然存在;Huh-7非甲基化特异性条带自12 h出现并持续到144 h,而T 47D非甲基化特异性条带72 h出现并持续到144 h。结论中药成分CDP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可以逆转高甲基化的p 16基因,具有开发并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成分 CDP p16 去甲基化 Huh-7 T47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