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鼠李素对Eca-109细胞DNA的合成和c-myc基因表达近日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春蕾 彭涛 +3 位作者 屈艺 陶大昌 王正荣 朱彬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7-1230,共4页
为了探讨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DNA合成与c-m yc基因表达的近日节律以及异鼠李素对二者的影响作用,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我们用3H-T 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24 h内不同时间点异鼠李素对E ca-109细胞DNA合成和c-m yc表达的近日... 为了探讨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DNA合成与c-m yc基因表达的近日节律以及异鼠李素对二者的影响作用,达到有效治疗肿瘤的目的。我们用3H-T 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24 h内不同时间点异鼠李素对E ca-109细胞DNA合成和c-m yc表达的近日节律的影响,其结果用方差分析和Cos ino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显示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株DNA合成和c-m yc基因的表达随近日节律变化,且异鼠李素对DNA合成和c-m yc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影响其近日节律特征。人食道癌E ca-109细胞的生长与c-m yc基因表达在20:00至0:00达到高峰,且异鼠李素在此时间段作用较强,这为制定肿瘤时辰化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肿瘤 近日节律 基因表达 DN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对人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春蕾 王正荣 +1 位作者 张敏 陶大昌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人肺癌YTLMC-90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和3H-TdR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异鼠李素对YTLMC-9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异鼠李素抑制YTLMC-90细胞的生长和增...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人肺癌YTLMC-90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和3H-TdR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异鼠李素对YTLMC-9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异鼠李素抑制YTLMC-90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凋亡,使bcl-2,c-myc、H-ras癌基因表达下降,增强bax、c-fos基因表达。结论异鼠李素可能通过下调bcl-2、c-myc、H-ras基因的表达,增强bax、c-fos基因表达来达到抑制YTLMC-90细胞增殖和生长,诱导凋亡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肺癌 凋亡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对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春蕾 屈艺 +1 位作者 王正荣 陶大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观察异鼠李素对 He L a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端粒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细胞加入异鼠李素 ,通过细胞增殖动力学、流式细胞术及 TRAP- EL IAS法检测异鼠李素对 He L a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 目的 观察异鼠李素对 He L a细胞生长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端粒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细胞加入异鼠李素 ,通过细胞增殖动力学、流式细胞术及 TRAP- EL IAS法检测异鼠李素对 He L a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异鼠李素处理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梯度关系 ,其 IC50 为(4 0± 0 .0 8) μg/ m l,端粒酶活性较对照组细胞降低 (P<0 .0 5 )。结论 异鼠李素可通过抑制 He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凋亡 端粒酶 端粒 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肺军团菌PAL、HSP60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玉 陈建平 +2 位作者 张建国 杨春蕾 刘明杰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嗜肺军团菌PAL、HSP60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嗜肺军团菌DNA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本室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PAL和重组质粒pcDNA3.1-HSP60分别及混合转染NIH3T3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其瞬时表达... 目的研究嗜肺军团菌PAL、HSP60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嗜肺军团菌DNA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本室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PAL和重组质粒pcDNA3.1-HSP60分别及混合转染NIH3T3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其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PAL、pcDNA3.1-HSP60以及混合pcDNA3.1-PAL和pcDNA3.1-HSP60转染NIH3T3细胞后均获得了有效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嗜肺军团菌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肽聚糖关联脂蛋白 热休克蛋白60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作用后HeLa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春蕾 王正荣 +1 位作者 陶大昌 彭涛 《西部医学》 200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本研究采用人宫颈癌细胞 (He L a细胞株 ) ,观察异鼠李素诱导下 He L a细胞 bcl- 2和 bax基因表达的改变以研究其抗癌作用的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 (He L a)经 2 0μg/ml异鼠李素处理后 ,作光电镜观察 ,集落形成实验... 目的 本研究采用人宫颈癌细胞 (He L a细胞株 ) ,观察异鼠李素诱导下 He L a细胞 bcl- 2和 bax基因表达的改变以研究其抗癌作用的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 (He L a)经 2 0μg/ml异鼠李素处理后 ,作光电镜观察 ,集落形成实验 ,3H- Td 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异鼠李素作用后 ,He L a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细胞形态出现凋亡特征 ,集落形成率和3H- Td R掺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异鼠李素处理组的细胞被阻止在G2 /M期 ,细胞凋亡率升高 ,bcl- 2癌基因表达降低 ,bax癌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异鼠李素可能通过影响癌基因表达 ,从而抑制 He L a细胞增殖 ,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宫颈癌 凋亡 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芬 杨超 +2 位作者 蔡哲 石超 杨春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室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变化,拟探索异鼠李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I/R-/Isor-,I/R+/Isor-和I/R+/Isor+组。通过MTT法测定...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室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的变化,拟探索异鼠李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I/R-/Isor-,I/R+/Isor-和I/R+/Isor+组。通过MTT法测定异鼠李素的最适宜浓度,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各组Bcl-2,Bax,p53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MTT法测得异鼠李素的最佳浓度为4μM。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即I/R+/Isor-组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上升,而与其相比,异鼠李素处理组即I/R+/Isor+组的乳酸脱氢酶活力下降。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经异鼠李素处理后,凋亡率降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同I/R+/Isor-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升高,bax、p53和核内NF-κB/p65的表达量则下降。结论:异鼠李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其保护机制为:通过抑制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来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抑制凋亡,也与NF-κB等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心室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F4基因诱导HeLa细胞衰老
7
作者 蔡哲 石超 +2 位作者 范林洋 李晓阳 杨春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44-2546,共3页
目的建立MORF4基因高表达诱导HeLa细胞衰老模型,探索MORF4基因对HeLa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分别将pcDNA3.1(+)/Flag-MORF4和pcDNA3.1(+)空载质粒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目的建立MORF4基因高表达诱导HeLa细胞衰老模型,探索MORF4基因对HeLa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分别将pcDNA3.1(+)/Flag-MORF4和pcDNA3.1(+)空载质粒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的增殖活力,两者共同确定MG-132处理的最适条件。Western印迹检测MORF4、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pcD-NA3.1(+)/Flag-MORF4质粒中含有目的基因序列;经浓度梯度1.25、2.5、5、10μmol/L MG-132处理转染细胞2、4、24、48 h后,SA-β-Gal染色和MTT检测结果显示10μmol/L MG-132处理24 h的转染细胞明显衰老,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明显减少,增殖受到抑制;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MORF4蛋白在细胞中的含量明显升高,而与增殖相关基因PCNA表达下调。结论构建的pcDNA3.1(+)/Flag-MORF4质粒在HeLa细胞中表达;并在MG-132作用下,使MORF4基因的表达产物积累,从而影响PCNA蛋白的表达量,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活性,阻滞细胞周期的进行,导致细胞进入衰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衰老 MORF4基因 PCN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肺军团菌mip/ctxB融合基因体外表达与动物免疫试验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涛 陈建平 +3 位作者 郅克谦 陶大昌 杨春蕾 张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8-823,共6页
PCR扩增嗜肺军团菌mip基因和霍乱弧菌ctxB基因,克隆入载体pcDNA3 1( +),重组子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cDNA3 1 mip/ctxB.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 1 mip、pcDNA3 1 mip/ctxB转染NIH3T3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和... PCR扩增嗜肺军团菌mip基因和霍乱弧菌ctxB基因,克隆入载体pcDNA3 1( +),重组子经限制性酶切分析、PCR、序列分析鉴定正确后,命名为pcDNA3 1 mip/ctxB.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 1 mip、pcDNA3 1 mip/ctxB转染NIH3T3细胞,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发现:重组质粒成功转入细胞并获得短暂表达,稳定转染细胞分别在 2 4ku和 35ku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将pcDNA3 1 mip、pcDNA3 1 mip/ctxB作为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 γ产生水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指标,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均检测到免疫原性,pcDNA3 1 mip/ctxB免疫组的免疫原性高于pcDNA3 1 mip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霍乱弧菌 mip/ctxB融合基因 体外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肺军团菌PAL抗原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田玉 陈建平 +1 位作者 杨春蕾 刘明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3-586,598,共5页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PAL,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PCR扩增嗜肺军团菌PAL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经酶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DNA3.1-PAL。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PAL,并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PCR扩增嗜肺军团菌PAL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经酶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cDNA3.1-PAL。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PAL转染NIH3T3细胞,经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其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PAL转染NIH3T3细胞后获得了有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PAL为嗜肺军团菌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PAL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肺军团菌m i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涛 陈建平 +3 位作者 李虹 张雷 陶大昌 杨春蕾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3-775,共3页
目的构建嗜肺军团菌m ip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m ip,并研究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PCR扩增嗜肺军团菌m ip基因,导入载体pcDNA 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m ip。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 3.1-m ip转染N IH 3T ... 目的构建嗜肺军团菌m ip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m ip,并研究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PCR扩增嗜肺军团菌m ip基因,导入载体pcDNA 3.1(+),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 3.1-m ip。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 3.1-m ip转染N IH 3T 3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 estern-b lot分别鉴定pcDNA 3.1-m ip的瞬时表达产物和稳定表达产物。结果在细胞膜和细胞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表明pcDNA 3.1-m ip成功转入N IH 3T 3细胞,并在细胞膜和细胞内获得短暂表达;用嗜肺军团菌兔血清抗体检测pcDNA 3.1-m ip稳定转染的N IH 3T 3细胞,在相对分子质量24×103处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pcDNA 3.1-m ip在细胞内表达出M ip蛋白。空质粒pcDNA 3.1(+)转染的N IH 3T 3细胞未检测到绿色荧光和杂交信号。结论成功构建m i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N IH 3T 3细胞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4×103的M ip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MIP基因 转染 体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