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展项目课程教学提高研究生跨学科教育水平——以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国涛 单志华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对推进高校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增设跨学科教育的专门组织或机构、开展多领域课程教学、加强产学结合与校企联培的课程延伸与扩展等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项目课程教学作为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新途... 对推进高校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增设跨学科教育的专门组织或机构、开展多领域课程教学、加强产学结合与校企联培的课程延伸与扩展等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项目课程教学作为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新途径。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开展跨学科教育不仅简捷、高效及低成本,而且能使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接受完整的跨学科科学与技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课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研究生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交叉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轻化工程皮革商贸方向培养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健西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主要介绍了四川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皮革商贸方向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探讨了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材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轻化工程 皮革商贸 探索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皮革的鞣制工艺复原及模拟样品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皓月 汪徽 +4 位作者 余跃 杨海亮 周旸 杨汝林 王亚楠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复原古代鞣制工艺并制备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对研究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的天然材料处理皮革,复原了铝鞣、铁鞣、植鞣、烟熏鞣、硝面鞣和油鞣等古代鞣制工艺,制得6种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并分析了所得皮... 复原古代鞣制工艺并制备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对研究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来源于动植物和矿物的天然材料处理皮革,复原了铝鞣、铁鞣、植鞣、烟熏鞣、硝面鞣和油鞣等古代鞣制工艺,制得6种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并分析了所得皮革模拟样品的形貌特征、热稳定性和物理感官性能。结果表明,植鞣革和铁鞣革纤维分散良好,热稳定性高,手感丰满柔软;其他鞣法鞣性较弱,成革相对僵硬扁薄。但是,所有古代皮革模拟样品均具有与现代皮革相似的外观、手感和力学强度。上述研究结果证明了复古鞣制工艺的可行性,能为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文物 鞣制 古代制革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初探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璐铭 冉诗雅 +2 位作者 徐雅琳 陈意 金垚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1,共4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在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课程思政"内涵,探讨了... "课程思政"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渠道。在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课程思政"内涵,探讨了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从"明确具体目标"、"提炼思政元素"、"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为"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供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 研究生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提升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春晓 彭必雨 +2 位作者 程海明 祝蔚 但年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适应轻化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在实验实践... 为适应轻化工程专业领域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四川大学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及创新能力为目的轻化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在实验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继承与创新,构建了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的“554”协同培养体系、“5+N”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及“3链融合”的实验项目体系,为提高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教育改革 轻化工程 实验实践教育 虚拟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放实验平台培养皮革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忠辉 李艳红 范浩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74,共4页
分析了开放实验平台的内涵,阐述了建立开放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建立开放实验平台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文章以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 分析了开放实验平台的内涵,阐述了建立开放实验平台的必要性,建立开放实验平台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是实现资源共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文章以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对开放实验平台有助于培养皮革学科创新型人才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仪器使用维护等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实验技能培养和技术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有效安全管理机制,以便完善开放实验平台的安全管理,培养皮革学科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实验平台 皮革学科 创新型人才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忠辉 李艳红 范浩军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4期155-158,共4页
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是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该文结合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了其特有的安全管理模式... 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是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该文结合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了其特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提出了加强大型仪器实验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配备安全应急设备、完善各项安全标志等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 开放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载辛勤耕耘,创一流科技期刊——庆祝《皮革科学与工程》创刊30周年
8
作者 陈玲 单志华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借《皮革科学与工程》30年庆,文章回顾了期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期刊目前的出版状况、数据库及核心期刊收录情况,总结了期刊加强审编校印质量及过程管理的措施;重点分析了30年来期刊已发表文献的特征,包括已发表文献涉及的学科分布,关键... 借《皮革科学与工程》30年庆,文章回顾了期刊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期刊目前的出版状况、数据库及核心期刊收录情况,总结了期刊加强审编校印质量及过程管理的措施;重点分析了30年来期刊已发表文献的特征,包括已发表文献涉及的学科分布,关键词分布等。文章对新时期下《皮革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发展 皮革 30周年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翠工艺材料替换及其在皮革配饰领域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姚云鹤 张若男 +3 位作者 方束元驰 濮瑞凝 唐欣雨 钟银银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8,共7页
点翠工艺是极具中华文化意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高等级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所用的翠羽材料不符合时代要求而濒临窘境。文章通过多种天然羽毛材料及纺织材料的替代试验,结合现代皮革配饰品特点进行设计转化与创新性应用。并... 点翠工艺是极具中华文化意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代高等级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所用的翠羽材料不符合时代要求而濒临窘境。文章通过多种天然羽毛材料及纺织材料的替代试验,结合现代皮革配饰品特点进行设计转化与创新性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消费需求为引擎,彰显产品时尚属性,兼容相关非遗文化元素,赋予产品故事性等手段,为点翠工艺在皮革制品领域的生产性保护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翠 工艺 皮革 配饰 材料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制革工艺实验室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10
作者 张金伟 税科林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6期161-164,170,共5页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典型的工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现有实验室房屋条件和已有设备情况,结合制革工艺... 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典型的工学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于皮革化学与工程领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根据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现有实验室房屋条件和已有设备情况,结合制革工艺实验室30余年来的运行实际,从为实验人员提供便利性和提高实验室规范性角度,以制革加工的工艺顺序为主线,对实验室设备的摆放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化学与工程 制革工艺实验室 实验室布局 设备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皮革边角料创新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雅新 冉诗雅 +2 位作者 周爱华 吴玉英 杨璐铭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0,共7页
皮革边角料循环再利用是推动皮革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了皮革边角料可持续设计中的3个原则:“可实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延续性原则”,并以实践进行验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赋予了废旧皮革新的产品价值。《... 皮革边角料循环再利用是推动皮革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了皮革边角料可持续设计中的3个原则:“可实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可延续性原则”,并以实践进行验证,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赋予了废旧皮革新的产品价值。《攀》以皮革边角料循环再利用为出发点,针对边角料的设计局限,采用面料拼接法将成品革边角料与“非遗”蜀绣技艺进行协调创新,探究将成品革边角料应用于装置艺术领域的可能性,为皮革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边角料 可持续设计 跨界设计 蜀绣 装置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钡/天然皮革复合可穿戴X射线屏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昊 吴承承 +3 位作者 王志新 王亚平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不明显增加材料厚度的同时提升屏蔽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钡(Ba^(2+))负载到天然皮革(NL)的多层级结构中得到钡/天然皮革(Ba/NL),并将分散有纳米氧化钆(Gd_(2)O_(3))的水性聚氨酯涂饰剂均匀涂覆于Ba/NL的粒面,得到钆-钡/天然皮革... 为了不明显增加材料厚度的同时提升屏蔽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将钡(Ba^(2+))负载到天然皮革(NL)的多层级结构中得到钡/天然皮革(Ba/NL),并将分散有纳米氧化钆(Gd_(2)O_(3))的水性聚氨酯涂饰剂均匀涂覆于Ba/NL的粒面,得到钆-钡/天然皮革复合X射线屏蔽材料(Gd-Ba/NL)。X射线屏蔽性能研究表明,施加含钆涂层后,1.5 mm厚的Gd_(1.80)-Ba_(2.32)/NL具有与2.6 mm的Ba_(2.32)/NL相近的屏蔽效率;得益于Gd和Ba的协同作用,Gd_(1.80)-Ba_(2.32)/NL对能量为16~48 keV的X射线的屏蔽效率达到70%以上,对能量为65和83 keV的X射线的质量衰减系数与0.25 mm铅板的作用相当。此外,Gd_(1.80)-Ba_(2.32)/NL具有穿戴舒适度高、力学性能佳的优势,其密度仅为铅衣的1/3,透水汽性是铅衣的12倍,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是国家标准要求的2倍和3倍,是一种可用于替代铅衣的有潜力的可穿戴X射线屏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皮革 可穿戴 X射线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装置艺术跨界初探——以《“秀”红旗》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振阁 冉诗雅 +2 位作者 周爱华 吴玉英 杨璐铭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皮革作为古老的材料,具有上万年的应用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消费需求的变化,皮革材料的设计、发展在当下有了更高的要求。跨界设计是新时代的设计手段,能够使皮革的外在美感和内在品质相得益彰,让皮革制品的设计更具创新性。... 皮革作为古老的材料,具有上万年的应用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消费需求的变化,皮革材料的设计、发展在当下有了更高的要求。跨界设计是新时代的设计手段,能够使皮革的外在美感和内在品质相得益彰,让皮革制品的设计更具创新性。作品《“秀”红旗》通过跨界设计方法和数字化技术,将皮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技艺进行跨界融合,并应用于皮革装置艺术中。作品设计开发前期对工艺、流程的实验有助于设计合理、有序展开;通过设计制作具有中国特色和潮流美学特点的皮革制品,实现皮革材料与传统元素的跨界合作,是新时代皮革制品创新发展新路径的探索,也为皮革制品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材料 装置艺术 跨界设计 非遗 蜀绣 数字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鞣透明皮革的制备及荧光防伪探索
14
作者 申佳露 林炜 +2 位作者 李银生 温会涛 辜海彬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9期9-16,21,共9页
本文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备策略,结合“浸渍-聚合填充”工艺,以沸石鞣绵羊皮(ZSL)为原料,成功制备出沸石鞣基透明皮革(ZSTL)。着重探究了ZSL的厚度、染料的种类、染料的用量对ZSTL透明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ZSTL的细胞毒性和... 本文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备策略,结合“浸渍-聚合填充”工艺,以沸石鞣绵羊皮(ZSL)为原料,成功制备出沸石鞣基透明皮革(ZSTL)。着重探究了ZSL的厚度、染料的种类、染料的用量对ZSTL透明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ZSTL的细胞毒性和规模化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ZSTL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和拉伸强度,即使由1.2 mm厚度的ZSL制备的ZSTL在550 nm波长下的透过率也超过了67.4%,且ZSTL的最大断裂拉伸强度达到了10.35 MPa,韧性为1054 kJ/m^(3);染料对ZSTL透明性的影响较小,它的引入能提升ZSTL的机械性能,最大断裂拉伸强度达到了12.69 MPa,韧性为1501 kJ/m^(3);ZSTL并未表现出细胞毒性,即使在100%的浸提浓度下,细胞活性依然高于80%。利用该工艺可以成功制备面积为600 cm^(2)的ZSTL,这为ZSTL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此外,采用荧光CQDs可以在ZSTL上构筑出长期稳定的防伪标签,且具有制备光致变色透明皮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皮革 原位聚合 铬革屑 碳量子点 荧光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葡甘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对全层皮肤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学旭 王坤余 +2 位作者 丁运萍 何学令 王碧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4-1006,1023,共4页
用小猪皮提取胶原,与葡甘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复合改性制成复合膜,研究用于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1.5~2.0 kg,在胸腰脊柱两侧切割建立2 cm×4 c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左侧为试验组,敷以复合膜,右侧不经任何处理,作为... 用小猪皮提取胶原,与葡甘聚糖和硫酸软骨素复合改性制成复合膜,研究用于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1.5~2.0 kg,在胸腰脊柱两侧切割建立2 cm×4 c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左侧为试验组,敷以复合膜,右侧不经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的变化,定期取材,作组织学检查. 复合膜有防止创口出血和感染的作用,实验组创伤愈合形成矩性痂,空白对照组形成线性痂.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有促进皮肤结构再生的能力.胶原-葡甘聚糖-硫酸软骨素复合膜对创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葡甘聚糖 复合膜 创面修复 动物移植 全层皮肤缺损 硫酸软骨素 损伤修复 葡甘聚糖 复合膜 胶原 实验研 新西兰大白兔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皮革染色中染料扩散系数及上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有节 张兆生 +1 位作者 石碧 陈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4-77,共4页
以直接耐晒黑SellaFastBlackBR7及酸性棕LurazolBrownN3 G为对象 ,研究了无限染浴条件下超声波 (频率2 3.7kHz,声强 1.4 7W/cm2 )对皮革染色过程的影响 ,计算出不同染色温度下平衡上染百分率及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超声波有促染作用 ,... 以直接耐晒黑SellaFastBlackBR7及酸性棕LurazolBrownN3 G为对象 ,研究了无限染浴条件下超声波 (频率2 3.7kHz,声强 1.4 7W/cm2 )对皮革染色过程的影响 ,计算出不同染色温度下平衡上染百分率及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超声波有促染作用 ,可加快上染速率、提高上染百分率。超声波对染料扩散系数的影响是其产生促染作用的原因之一。在 4 5℃下染色时超声波作用后BR7和N3 G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 15 .84× 10 -16m2 /s及 6 .77× 10 -16m2 /s ,比不施加超声波提高 4 0 .9%及 10 .8% ;超声波促染作用与染浴温度有关 ,在 4 5℃染色时超声波的促染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染色 超声波染料 扩散系数 上染率 促染机理 上染速度 染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的CO_2超临界流体脱灰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志强 廖隆理 +3 位作者 冯豫川 陈敏 程海明 王英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2,F003,共3页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d as a deliming agent.Deliming using CO 2 SCF as reactant had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rapidity and completness compared to completely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can pavoidnt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spot.Furthermore,this new deliming method had some degreas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超临界流体 皮革制造 脱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型防霉剂在皮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辜海彬 李岩 +2 位作者 陈武勇 赵长青 陈玲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将5种防霉剂,即富马酸二甲酯(B)、尼泊金丙酯(C)、肉桂酸(D)、异噻唑啉酮(E)和肉桂酸酯类衍生物(A)及8种它们的复配组分(A∶E=10∶7、A∶E=5∶10、B∶E=10∶8、B∶E=5∶10、C∶E=10∶6、C∶E=6∶10、(E+B)∶A=10∶5(其中E∶B=5∶5)和(E... 将5种防霉剂,即富马酸二甲酯(B)、尼泊金丙酯(C)、肉桂酸(D)、异噻唑啉酮(E)和肉桂酸酯类衍生物(A)及8种它们的复配组分(A∶E=10∶7、A∶E=5∶10、B∶E=10∶8、B∶E=5∶10、C∶E=10∶6、C∶E=6∶10、(E+B)∶A=10∶5(其中E∶B=5∶5)和(E+C)∶A=10∶5(其中E∶C=5∶5))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处理,并用抑菌圈法测定了经防霉处理的皮革的防霉性能。结果表明:E的防霉性能明显好于A、B、C、D,能单独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而A、B、C、D都不适合单独用于蓝湿革的防霉。8种复配型防霉剂对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性能,都比单独的A、B、C、D好,与E的防霉性能接近,能够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防霉剂 复配 蓝湿革 成品革 抑菌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聚赖氨酸对胶原自组装的影响
19
作者 张晓霞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将抗菌肽聚赖氨酸(ε-PL)引入胶原溶液,旨在探究生理条件下ε-PL对胶原(Col)自组装的影响。结果显示,阳离子性的ε-PL减缓了Col的自组装进程,组装产物网络结构趋于松散,胶原原纤维直径减小。当Col/ε-PL比例<1∶0.5时,仍可清晰地观察... 将抗菌肽聚赖氨酸(ε-PL)引入胶原溶液,旨在探究生理条件下ε-PL对胶原(Col)自组装的影响。结果显示,阳离子性的ε-PL减缓了Col的自组装进程,组装产物网络结构趋于松散,胶原原纤维直径减小。当Col/ε-PL比例<1∶0.5时,仍可清晰地观察到Col自组装形成具有D周期的纤维,Col/ε-PL组装产物热稳定性与纯Col组装产物接近。并且,由于ε-PL的引入,Col/ε-PL组装产物表现出出色的抗菌活性。因此,适量引入抗菌肽ε-PL参与Col的自组装是一种构建抗菌性仿生胶原原纤维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赖氨酸 自组装 胶原原纤维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教学实验探索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忠辉 李艳红 范浩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的实践经验,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设计了综合教学实验:基于石墨烯增强的CdTe量子点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过氧化氢。此实验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前沿性,学生可掌握量子点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 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的实践经验,以科研课题为基础,设计了综合教学实验:基于石墨烯增强的CdTe量子点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过氧化氢。此实验具有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前沿性,学生可掌握量子点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掌握红外光谱仪、荧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操作方法,了解高倍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制样方法及操作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综合教学实验 科研与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