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雍正《四川通志》版本及价值考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成飞 《史志学刊》 2023年第3期54-64,共11页
雍正《四川通志》是清代四川第二部通志,全面总结了清初四川地区社会发展的全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志成书后连续四年校、补、增,存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乾隆元年(1736)刻本、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抄本等版... 雍正《四川通志》是清代四川第二部通志,全面总结了清初四川地区社会发展的全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志成书后连续四年校、补、增,存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乾隆元年(1736)刻本、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抄本等版本,在清代三部四川省志中版本最多。但此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一些著作仅列举部分版本。笔者在国家图书馆首次发现雍正《四川通志》初刻本,与其他各版本有一定区别,由此厘清了各版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雍正《四川通志》多个版本的比较分析,可清晰看到清代前期朝廷对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设置变化的历程,以及清代雍正时期四川地区的全面情况。雍正《四川通志》在乾隆初补增后,之前修纂的多个版本并未得到较好保存和流传。目前国家图书馆保存的雍正《四川通志》版本最全,为该志版本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笔者对雍正《四川通志》现存版本全面梳理,分析各版本的特点,揭示其文献价值和流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四川通志》 国家图书馆 版本 黄廷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错与蜀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刘朋乐 蔡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7-201,共5页
2023年8月17-19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 2023年8月17-19日,由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司马错入蜀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体育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体育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司马错 重庆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广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四川方志中的西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书写
3
作者 成飞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4期45-51,95,共8页
自古以来,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四川与周边地区形成广泛又深刻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互动,推动四川及周边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性发展变化。清代四川省府州县乡方志保存大量汉藏羌彝苗等多民族互动文献和第一手资料,记载四川多... 自古以来,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四川与周边地区形成广泛又深刻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互动,推动四川及周边地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性发展变化。清代四川省府州县乡方志保存大量汉藏羌彝苗等多民族互动文献和第一手资料,记载四川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形成清代四川方志书写四川多民族关系的独特编纂体例、书写模式和文献系统,对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宣传提供丰富的史料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四川方志 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民族共同守护边疆的实证:拉萨布达拉山噶尔弼汉文摩崖文本及价值
4
作者 成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8,共8页
噶尔弼汉文摩崖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之红山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1720-1722)驱准保藏中南路清军将领噶尔弼所撰刻,是此次行动后刻制于西藏拉萨的汉文摩崖六处之一。噶尔弼汉文摩崖在六处摩崖中唯一记载康熙末第二次驱准保... 噶尔弼汉文摩崖位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之红山东侧,是清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一年(1720-1722)驱准保藏中南路清军将领噶尔弼所撰刻,是此次行动后刻制于西藏拉萨的汉文摩崖六处之一。噶尔弼汉文摩崖在六处摩崖中唯一记载康熙末第二次驱准保藏中南路清军首次由川藏道入藏历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该摩崖刻制后,经入藏官员人士收集,以“用昭万世摩崖”“征西将军噶碑”“定西将军噶尔弼平定西藏碑记”“前藏布达拉山东崖下第一碑文”等名流传于世。文章依据驻藏大臣著作、川藏地方志所录碑(摩崖)文,根据仵君魁、邓锐龄二位先生的识读与考证,对此摩崖内容及流传文本等作进一步研究,分析噶尔弼汉文摩崖为何出现多个文本,梳理对比不同文本,指出雍正《四川通志》所载文本对后世的影响,探讨此摩崖在补史证史、清代川藏道开辟、推动汉藏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噶尔弼汉文摩崖 边塞纪功碑 雍正《四川通志》 国家统一 川藏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实现稳藏安康的战略要地”重要意义简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治国安边新指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勇 杨荣涛 成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6,共10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重大命题,对我国西部省份考验尤为巨大,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中强调四川“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重大命题,对我国西部省份考验尤为巨大,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中强调四川“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这个要求蕴涵丰富,既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又有着安边与经营周边战略新指向,内含“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底蕴,即四川在全国尤其是大西部(包括西南、西北)的政治地理枢纽无可替代,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潜力,以四川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安全,策动西藏、青海、甘肃、云南、陕西的发展和稳定,发挥兼具经济地理枢纽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中继阶段,担负起“战略要地”应有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安全 稳藏安康 战略要地 地区枢纽 经略周边
原文传递
试论两宋京城官方女性乐人
6
作者 赵艺兰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两宋京城官方女性乐人主要有三类:仙韶女乐、教坊女伎与开封府(临安府)衙前乐营女伎。仙韶女乐隶属后宫,所习之乐以较为娴雅的法曲、清乐为主。宋代教坊女伎实际受左右军管辖,又称为“两军妓女”或“左右军女伎”。她们在教坊中接受技... 两宋京城官方女性乐人主要有三类:仙韶女乐、教坊女伎与开封府(临安府)衙前乐营女伎。仙韶女乐隶属后宫,所习之乐以较为娴雅的法曲、清乐为主。宋代教坊女伎实际受左右军管辖,又称为“两军妓女”或“左右军女伎”。她们在教坊中接受技艺训练,可以入宫祗应,于大宴之上表演队舞等节目,又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可以在瓦舍中呈艺赚取酬劳。开封府(临安府)衙前乐营中的女伎虽也学习歌舞,但主要负责官员迎送公务宴席。南宋教坊遭裁罢之后,临安府衙前乐营接过一部分原属教坊的职责,只是本为宫廷御用乐伎的教坊女伎地位从此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伎 仙韶女乐 教坊 衙前乐营
原文传递
国家在场与文昌信仰:明清时期岷江上游地区文昌信仰的考察
7
作者 杨荣涛 丁利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岷江上游地区是川西民族走廊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是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汇之边地。明清大一统格局下,岷江上游地区深受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其中文昌信仰的传播发展具有典型性。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岷江上游地区的文昌祠庙、地方官举行的... 岷江上游地区是川西民族走廊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是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交汇之边地。明清大一统格局下,岷江上游地区深受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其中文昌信仰的传播发展具有典型性。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岷江上游地区的文昌祠庙、地方官举行的文昌祭祀仪式、地区文治教化与文昌崇祀的考察,认为岷江上游地区文昌信仰的传播深受国家在场这一“生境”的影响。正因为有了国家力量的推动,文昌信仰在岷江上游地区得以传播并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交融且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文昌信仰 国家在场 文治教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