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叶细胞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煜 杨雨晗 +2 位作者 罗英 陈今朝 韩善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4-7,共4页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 ,将无菌苗叶块接种在含有 0 .5mg/LNAA的MS基本培养基上 ,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在 0 .0 5mg/LNAA + 1.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 ;在 0 .1mg/LIAA的MS培养基中能形成根 .作者在文中还讨论了烟草叶细胞脱分化...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 ,将无菌苗叶块接种在含有 0 .5mg/LNAA的MS基本培养基上 ,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在 0 .0 5mg/LNAA + 1.5mg/L 6 BA的MS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 ;在 0 .1mg/LIAA的MS培养基中能形成根 .作者在文中还讨论了烟草叶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与植物激素、蔗糖和培养材料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叶细胞 愈伤组织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液泡中泡状内含物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善华 王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2-1076,共5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沙冬青叶肉细胞液泡中泡状内含物的形成.在早期,这种泡状内含物位于细胞质中,它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泡组成,后经液泡膜内吞进入液泡.液泡中的泡状内含物主要位于两个正常叶绿体之间,附近的细胞质较多,内有丰富的...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沙冬青叶肉细胞液泡中泡状内含物的形成.在早期,这种泡状内含物位于细胞质中,它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泡组成,后经液泡膜内吞进入液泡.液泡中的泡状内含物主要位于两个正常叶绿体之间,附近的细胞质较多,内有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管状突起和由它们产生的小泡.也有一些液泡泡状内含物出现在解体叶绿体附近.前者主要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和质膜,后者则主要起源于解体的叶绿体.这种泡状内含物的形成可能与增强植物的抗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液泡 内含物 沙冬青 叶肉 冬季 透射电镜观察 高尔基体 叶绿体 细胞质 内质网 液泡膜 抗冻性 小泡 质膜 解体 内吞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侵染细胞发育中造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善华 张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2-435,T001,T002,共6页
透射电镜研究表明 ,在豌豆根瘤侵染细胞发育过程中 ,造粉体的形态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在发育早期 ,造粉体较多 ,分布在细胞壁附近。它的基质很少 ,多含有呈长梭形的、电子密度非常低的淀粉粒 ,并有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条带结构。随着细胞... 透射电镜研究表明 ,在豌豆根瘤侵染细胞发育过程中 ,造粉体的形态结构处在变化之中。在发育早期 ,造粉体较多 ,分布在细胞壁附近。它的基质很少 ,多含有呈长梭形的、电子密度非常低的淀粉粒 ,并有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条带结构。随着细胞的发育 ,造粉体逐渐移至胞间隙周围 ,不断变小 ,切面近似椭圆形或圆形。进一步发育时 ,造粉体中的淀粉粒越来越小 ,几乎都近似椭圆形或圆形。与此相反 ,造粉体基质明显增多 ,常含一些嗜锇颗粒 ,有时还有一种特殊的泡状结构。在衰老细胞中 ,造粉体很少 ,但不含淀粉粒的质体经常可见 ,在造粉体附近常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内质网。还讨论了豌豆根瘤侵染细胞中造粉体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细胞发育和固氮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根瘤 侵染细胞 造粉体 淀粉粒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挥发油经挥发途径诱导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煜 胡琬君 +2 位作者 王亚男 张红 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6-280,共5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模拟土荆芥通过挥发途径的化感作用,探讨了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在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下,蚕豆幼根长度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挥发油处理...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模拟土荆芥通过挥发途径的化感作用,探讨了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在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下,蚕豆幼根长度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挥发油处理时间和剂量均呈负相关(P<0.05)。2中、后、末期细胞在有丝分裂细胞中的比例增加,而前期细胞比例减少,表明挥发油可延滞细胞分裂过程。3根尖细胞微核率在挥发油剂量为5μl时,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P<0.05);处理时间为24、48 h,处理剂量小于15μl时,与处理剂量呈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土荆芥可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导周围植物发生细胞损伤和遗传毒害,抑制其幼根生长,从而排挤附近植物,在竞争中取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挥发油 根尖细胞 遗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瘤侵染细胞中核仁联合体的超微结构研究
5
作者 韩善华 王煜 +1 位作者 张红 王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10,共3页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豌豆根瘤细胞中核仁联合体的超微结构 ,核仁联合体普遍存在于豌豆根瘤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侵染细胞中 ,其他发育阶段的侵染细胞以及非侵染细胞一般没有这种结构 .核仁联合体体积很小 ,近似圆形 ,电子密度较高 ,质地较均...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豌豆根瘤细胞中核仁联合体的超微结构 ,核仁联合体普遍存在于豌豆根瘤即将成熟或已成熟的侵染细胞中 ,其他发育阶段的侵染细胞以及非侵染细胞一般没有这种结构 .核仁联合体体积很小 ,近似圆形 ,电子密度较高 ,质地较均匀 ,表面无包围膜 ,它通常位于大核仁附近 ,但与大核仁之间总有一定的界限 .大核仁电子密度较高 ,质地不均匀 ,有时有一个体积很大的核仁泡位于其中 .还讨论了核仁联合体的出现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染细胞 核仁联合体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舌豌豆根瘤细胞液泡中一种特殊内含物的研究
6
作者 韩善华 王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5-728,共4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结果表明,有一些小泡出现在细胞质膜和侵入线附近,它们不断向中央液泡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靠近形成小泡团。当其到达中央液泡时,附近的液泡膜产生内吞,形成突起。最后,这些突起脱离液泡膜,在中...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结果表明,有一些小泡出现在细胞质膜和侵入线附近,它们不断向中央液泡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靠近形成小泡团。当其到达中央液泡时,附近的液泡膜产生内吞,形成突起。最后,这些突起脱离液泡膜,在中央液泡中形成一种由管状结构和小泡组成、表面具有一层被膜的特殊内含物。本文还讨论了此种内含物的起源及其与根瘤抗旱和细菌周膜扩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舌豌豆 根瘤 侵染细胞 中央液泡 内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凋落物腐解液的化感效应及根边缘细胞的响应机制
7
作者 王煜 何胜利 +1 位作者 张红 马丹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80-3290,共11页
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 为深入探讨入侵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土荆芥入侵地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大豆[Glycine max(L.)Merr.]、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受体,采用纯琼脂悬空气培养法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RBCs)移除试验,研究土荆芥凋落物腐解物对受体RBCs的作用,以及RBCs存在与否条件下对受体作物幼根长度、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ectinmethyl Esterase,PME)活性的影响,并用化感效应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荆芥茎和叶腐解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根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化感效应指数依次为苦荞麦(0.295)、大豆(0.239)、玉米(0.163),对本地种(苦荞麦、大豆)的化感效应大于外来种(玉米);叶腐解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普遍强于茎腐解物;腐解时间越短,腐解物化感抑制效应越强。3种作物的RBCs数量与PME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当处理时间延长或腐解天数减少时,高浓度处理组的PME活性减弱,RBCs数量下降,死亡率上升,根长变短;移除RBCs后,根生长受抑制程度加剧。其中,玉米和苦荞麦在去除RBCs及处理12 h时部分处理组的PME活性增加,RBCs数量与根长变化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在受到土荆芥腐解物化感胁迫早期,作物可通过应激反应增加PME合成提高其活性,并释放较多的RBCs以保护幼根生长。当胁迫超过一定阈值后PME合成减少,RBCs数量降低且死亡率增加,根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大豆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土荆芥 凋落物分解 化感作用 根边缘细胞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叶和根细胞质膜Ca^(2+)-ATPase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庄国庆 邹琴 韩善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3-907,共5页
测定了烟草叶和根细胞质膜Ca2+-ATPase的活性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前者的最适pH为7.0,后者则为6.0,而且在一个相对较宽的pH范围内有高的活性.叶细胞质膜Ca2+-ATPas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ATP]... 测定了烟草叶和根细胞质膜Ca2+-ATPase的活性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许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前者的最适pH为7.0,后者则为6.0,而且在一个相对较宽的pH范围内有高的活性.叶细胞质膜Ca2+-ATPas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ATP]0.5为2.2mmol/L,根细胞质膜Ca2+-ATPase则分别为40℃和1.9mmol/L.叶和根的细胞质膜Ca2+-ATPase均受Ca2+激活.曙红B(EB)对烟草叶和根细胞质膜Ca2+-ATPas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EB浓度达到50μmol/L后,抑制作用才不再有显著的增加.本文讨论了烟草叶和根细胞质膜Ca2+-ATPase特性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细胞质膜 CA^2+-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化感潜力 被引量:46
9
作者 胡琬君 马丹炜 +2 位作者 王亚男 张红 李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684-3690,共7页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以蚕豆根尖为材料,采用DNA Ladder分析技术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分析了入侵植物土荆芥挥发油经土壤载体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的遗传损伤。结果表明:(1)经挥发油处理24 h和48 h,低剂量(<5...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以蚕豆根尖为材料,采用DNA Ladder分析技术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分析了入侵植物土荆芥挥发油经土壤载体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对细胞的遗传损伤。结果表明:(1)经挥发油处理24 h和48 h,低剂量(<5μL)挥发油对蚕豆根的生长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剂量增大(>5μL)和处理时间延长,根的生长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明显受到抑制。(2)挥发油具有诱导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根尖细胞微核率随处理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大,但当挥发油剂量大于15μL,这种诱导效应降低。(3)通过DNA Ladder分析,经挥发油处理后根尖细胞发生了凋亡,其中24 h处理组DNA未发生特异性降解,当剂量大于15μL处理48 h和剂量大于10μL处理72 h后,DNA开始发生特异性降解,形成DNA Ladder,表明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过程加剧。研究结果表明土荆芥释放的挥发性化感物质能以土壤为载体对根细胞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挥发油 根尖细胞 遗传损伤 细胞凋亡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去精油残渣腐解液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红 王亚男 +3 位作者 廖颖 李群 王煜 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7-550,共4页
以小麦、白菜和绿豆为受体植物,研究了土荆芥去精油残渣腐解液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土荆芥去精油残渣腐解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延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土荆... 以小麦、白菜和绿豆为受体植物,研究了土荆芥去精油残渣腐解液对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土荆芥去精油残渣腐解液对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主要表现在延迟植物的种子萌发;对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土荆芥去精油残渣腐解液浓度的升高,化感效应增强;3种受体植物对土荆芥残渣腐解液的敏感性依次为小麦、绿豆、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去精油残渣腐解液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根缘细胞对加拿大蓬挥发油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红 贾贵芳 +2 位作者 王亚男 李群 马丹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化感作用是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加拿大蓬的化感机制和入侵机制,以蚕豆为材料,采用悬空气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和果胶甲基酯酶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加拿... 化感作用是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加拿大蓬的化感机制和入侵机制,以蚕豆为材料,采用悬空气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和果胶甲基酯酶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加拿大蓬挥发油作用下,蚕豆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缘细胞存活率下降,根果胶甲基酯酶活性升高,但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这种促进效应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从而抑制了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蓬 挥发油 化感作用 根边缘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辣子草化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范雪涛 马丹炜 +1 位作者 刘爽 向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326,共4页
运用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子草水浸提液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相受到影响,有丝分裂指... 运用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子草水浸提液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相受到影响,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升高,细胞中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染色体滞留等多种染色体畸变,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蚕豆根尖微核技术能较好的反映辣子草化感作用潜力,在评估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辣子草 化感作用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鬼针草对蚕豆根尖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杜凤移 于树华 +1 位作者 马丹炜 张苗苗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4-949,共6页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探讨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化感作用机制,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植物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的遗传损...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探讨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化感作用机制,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植物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和对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质量浓度效应。经切片测量统计,水浸提液促进了成熟区细胞平周分裂,使根尖细胞层数增加;同时显著地抑制了细胞伸长,使根尖缩短,整体表现为使根尖加粗变短。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并随着水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升高,分裂期细胞数目下降,微核率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及细胞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三叶鬼针草 有丝分裂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荆芥组培根分泌物对大豆根尖细胞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兵 王亚男 +2 位作者 李安奇 张红 马丹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0-444,共5页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土荆芥根系分泌物对大豆根尖细胞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在土荆芥组培根分泌物处理下,大豆根尖细胞O2.-和H2O2水平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大,其中,100和1 000μg/mL处理组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升高达到显著程度;...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土荆芥根系分泌物对大豆根尖细胞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在土荆芥组培根分泌物处理下,大豆根尖细胞O2.-和H2O2水平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增大,其中,100和1 000μg/mL处理组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升高达到显著程度;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根尖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和10μg/mL处理组持续升高,而在100和1 000μg/mL处理组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规律表现出持续升高的态势,在处理24 h后达到最大.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处理未造成大豆根尖细胞产生DNA片段.土荆芥组培根分泌物未导致大豆根尖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组培根分泌物 化感作用 根尖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类根瘤胞间根瘤菌对分生细胞核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善华 吴晓辉 +1 位作者 顾素芳 张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24-727,共4页
在小麦类根瘤中,分生细胞核很大,而且较圆整,一般为一个核仁,有的核仁还有核仁泡,但通常一个核仁只有一个核仁泡,染色质较少,呈团块状分布.若胞间根瘤菌离分生细胞核较远,分生细胞核变化不大,只是染色质开始由团块状变为长条形,但仍有核... 在小麦类根瘤中,分生细胞核很大,而且较圆整,一般为一个核仁,有的核仁还有核仁泡,但通常一个核仁只有一个核仁泡,染色质较少,呈团块状分布.若胞间根瘤菌离分生细胞核较远,分生细胞核变化不大,只是染色质开始由团块状变为长条形,但仍有核仁.当胞间根瘤菌靠近分生细胞核时,细胞核变小,染色质密度增加并形成网状,而且无核仁出现.在上述这些无核仁的分生细胞核内有一种特殊的管状内含体,它们位于网状染色质附近的核基质中.本文还讨论了分生细胞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胞间根瘤菌存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类根瘤 胞间根瘤菌 分生细胞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外来菊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兵 李睿玉 +1 位作者 张红 马丹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6-180,共5页
以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为指标,比较了加拿大飞篷(Erigeron canadensi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5种菊科外来植物对... 以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为指标,比较了加拿大飞篷(Erigeron canadensi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5种菊科外来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菊科外来植物的根际细菌、真菌总量较对照增高,其中加拿大飞篷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说明该种入侵植物根际土壤中真菌被根系分泌物刺激增长明显;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明显。加拿大飞篷、辣子草、三叶鬼针草、野茼蒿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转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同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对综合指数的隶属函数和土壤肥力影响指数的分析可知,5种外来菊科植物在黄壤类荒地中生长,其中三叶鬼针草、加拿大飞篷、辣子草可明显影响土壤养分提供能力,更好地适应土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菊科入侵植物 土壤微生物数量 根际土壤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沙冬青液泡中膜状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善华 王双 +1 位作者 李琪 郑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中由于液泡膜内吞现象极其普遍,以致常常形成各种细胞质突起,并有丰富的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及大量的膜状结构存在于液泡中。膜状结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膜层排列也不一样。有的相当紊乱,有的比较规则,有的甚至... 冬季沙冬青叶肉细胞中由于液泡膜内吞现象极其普遍,以致常常形成各种细胞质突起,并有丰富的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及大量的膜状结构存在于液泡中。膜状结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膜层排列也不一样。有的相当紊乱,有的比较规则,有的甚至呈同心圆形。同心圆的内部膜层时而清楚,时而模糊,时而是一团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在这些液泡中常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近似圆形的内含物,它的表层中偶尔有膜状结构。冬季沙冬青液泡膜的大量内吞可能与沙冬青具有高度的抗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叶肉细胞 内含物 超微结构 液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蓬挥发油经不同载体对蚕豆根尖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红 贾贵芳 +2 位作者 王亚男 李群 马丹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72-1875,共4页
采用悬空气法和土培法,研究了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挥发油对蚕豆(Vacia faba L.)根尖细胞经不同载体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加拿大蓬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幼根的生长,使根尖细胞产生... 采用悬空气法和土培法,研究了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挥发油对蚕豆(Vacia faba L.)根尖细胞经不同载体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加拿大蓬挥发油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抑制了幼根的生长,使根尖细胞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导致微核率升高。综合分析表明,加拿大蓬挥发油经土壤载体的化感作用大于经空气载体的化感作用,推测可能是土壤对挥发油的滞留作用增大了化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蓬 挥发油 不同载体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冬青根瘤菌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善华 张红 王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用透射电镜研究沙冬青根瘤中的根瘤菌。这种根瘤菌的精细结构不仅与生态环境有关,而且还随寄主细胞发育程度不同而异。在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很高,位于细胞壁附近。在成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 用透射电镜研究沙冬青根瘤中的根瘤菌。这种根瘤菌的精细结构不仅与生态环境有关,而且还随寄主细胞发育程度不同而异。在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很高,位于细胞壁附近。在成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很多,布满了整个细胞,形态出现多样化。在衰老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形状不规则,细胞质收缩,电子密度增高,内部结构模糊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根瘤 侵染细胞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与铝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煜 王亚男 +2 位作者 张红 吴腾 马丹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运用微核技术研究了不同pH下,Al2(SO4)3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及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共同作用会使细胞结构产生明显改变,诱发染色体异常与核固缩,微核率上升.当pH一定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与微核率(MNF)均随A...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运用微核技术研究了不同pH下,Al2(SO4)3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及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共同作用会使细胞结构产生明显改变,诱发染色体异常与核固缩,微核率上升.当pH一定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与微核率(MNF)均随Al浓度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MI在Al浓度为10或20 mg/L(仅pH=8.5时)处达最大;MNF在Al浓度10或20 mg/L(仅pH=7.0时)处达到最大.当Al浓度不变时,MI随pH的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在pH7.0处达最大;MNF在无铝和Al浓度为10 mg/L组中的最低值出现于pH7.0处,但在高铝组中变化不大.pH与Al均可对细胞产生显著的遗传损伤,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遗传损伤的叠加.提高pH可缓解铝毒效应,但不能使之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SO4)3 PH 有丝分裂指数(MI) 微核率(MNF)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