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三台县主要药用植物种植情况分析与建议
1
作者 周霞 王洪苏 +3 位作者 林娟 张美 周先建 杜仕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第1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该地区种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病虫害、产地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发现人工栽培药用植物9种,其中藤椒和麦冬分布广泛,加工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的生产线和加工技术。... 通过对四川省三台县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种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明确该地区种植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病虫害、产地加工等相关信息。调查发现人工栽培药用植物9种,其中藤椒和麦冬分布广泛,加工方式较为落后,缺乏现代的生产线和加工技术。建议在加大宣传推广、扩大优势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力度,建立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多产业协同发展,促进种植产业更好发展;注重病虫害管理,提高中药材质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县 药用植物 种植情况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及川芎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郭俊霞 吴萍 +3 位作者 张松林 王晓宇 李青苗 汤依娜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5-155,共11页
通过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药材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为构建川芎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以川芎为试材,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前作A(大豆、水稻、川芎),副因素为稻草覆盖B(未盖草、稻草覆盖栽种行、稻草厢... 通过前作和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药材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为构建川芎高效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依据。以川芎为试材,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前作A(大豆、水稻、川芎),副因素为稻草覆盖B(未盖草、稻草覆盖栽种行、稻草厢面全覆盖),通过测定4个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碱性磷酸酶(S-AKP)、脲酶(S-UE)和蔗糖酶(S-SC)的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药材产量和阿魏酸含量、洋川芎内酯A含量、藁本内酯含量。结果表明,前作、稻草覆盖、前作×稻草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药材产量和品质有影响。稻草覆盖可以增加S-CAT、S-SC、S-AKP、S-UE活性,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前作大豆处理的药材产量高于前作水稻和川芎处理;前作川芎处理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前作大豆和水稻处理;药材产量表现为覆盖稻草处理优于未盖草处理。川芎根茎干重、阿魏酸含量、藁本内酯含量与S-SC活性、S-AKP活性、S-UE活性、土壤细菌数、土壤放线菌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前作大豆、稻草覆盖可提高川芎药材产量,稻草覆盖可提高药材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作 稻草覆盖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俊霞 王晓宇 +5 位作者 李青苗 吴萍 张松林 汤依娜 张美 杨小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3-467,共5页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标准。方法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统计方法对60批川芎药材的内外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交易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制定其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标准。结果按规格不同分为选货和统货。选货一等:晒货,表面灰褐... 目的建立川芎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标准。方法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统计方法对60批川芎药材的内外指标进行分析,结合市场交易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制定其商品规格等级评价标准。结果按规格不同分为选货和统货。选货一等:晒货,表面灰褐色,断面黄白色,最大直径≧5.0cm,个重≧30g,阿魏酸≧0.18%,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1.3%;选货二等:晒货或炕货,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最大直径≧4.0cm,个重≧20g,阿魏酸≧0.13%,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0.9%;选货三等:晒货或炕货,药材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2.0cm≤最大直径<4.0cm,10g≤个重<20g,阿魏酸≧0.10%,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0.7%;统货符合川芎的性状特点,直径≧2.0cm、个重≧10g、阿魏酸≧0.10%,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0.7%。结论所建立的川芎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为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药材等级标准 外观性状 内在指标
原文传递
合欢花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宇 张松林 +2 位作者 吴萍 郭俊霞 李青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0-1864,1869,共6页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是中药“安神”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花类药材,用于养心安神等。配伍的经典药对、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 合欢花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干燥花序或花蕾。具有解郁安神的功效,是中药“安神”作用最具代表性的花类药材,用于养心安神等。配伍的经典药对、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精神相关疾病。本文通过对合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本草中的临床应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合欢花的资源利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花 黄酮类成分 挥发性成分 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连作障碍下川丹参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松林 王晓宇 +3 位作者 郭俊霞 吴萍 李青苗 韩桂琪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2-108,共7页
以川丹参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肥对连作1年和连作2年的川丹参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川丹参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后,连作1年和连作2年川丹参的生物量高于对照,其中地上部鲜质量、... 以川丹参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肥对连作1年和连作2年的川丹参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川丹参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肥后,连作1年和连作2年川丹参的生物量高于对照,其中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最多分别增加了58.3%、78.1%、77.1%、118.5%;与此同时,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高于对照,其中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MDA最多分别比对照低53.5%、26.0%、76.5%、66.8%,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分别比对照高27.8%、47.8%;此外,丹参酮ⅡA含量最多比对照高117.1%,丹酚酸B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丹参酮ⅡA含量和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丹参 微生物菌肥 连作障碍 生物量 丹参酮ⅡA
原文传递
酶法制备野黄芩素的工艺研究
6
作者 程雨婕 刘云华 +3 位作者 黄志芳 陈燕 刘玉红 易进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应用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s and leaves glucuronic hydrolase,sbsl GUS)酶解灯盏花中野黄芩苷制备野黄芩素,经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野黄芩素提取物。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灯盏花提取工艺参数;以... 目的应用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s and leaves glucuronic hydrolase,sbsl GUS)酶解灯盏花中野黄芩苷制备野黄芩素,经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的野黄芩素提取物。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灯盏花提取工艺参数;以野黄芩苷酶解转化率为指标,对酶用量、酶解pH值、温度、时间、抗氧化剂等进行考察,优选野黄芩素制备工艺参数;采用乙醇提取、活性炭脱色和分步结晶精制纯化粗提物。结果灯盏花提取工艺为灯盏花切段,加10倍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 h。野黄芩素制备工艺为sbsl GUS提取液和灯盏花水煎液加入量(以生药计)比为1∶10,加0.5%偏重亚硫酸钠,酶解pH值约6.0,温度约45℃,时间20 h,得到含量大于60%的野黄芩素粗提物。经分步结晶对粗提物进行纯化,用80%乙醇回流提取,活性炭脱色,浓缩、析晶,得到含量大于85%的野黄芩素提取物。结论该工艺应用sbsl GUS酶解技术制备野黄芩素,生产简便可行,为野黄芩素的生产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野黄芩苷 野黄芩素 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 酶解转化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研究
7
作者 程雨婕 陈旭 +4 位作者 刘云华 黄志芳 陈燕 刘玉红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葡萄糖醛酸水解酶(sbslGUS)提取工艺、酶学性质、实际应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粒度、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酶活性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底物(黄芩苷)浓度与酶解速度的关系,计算V_(max)、K_(m),考察pH值、温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评价pH稳定性、热稳定性。sbslGUS酶解黄芩苷以制备黄芩素,考察pH值、温度、反应时间、底物初始浓度、加酶量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粒度40目,加水量10倍,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次数3次。酶解符合酶促反应动力学,K_(m)为0.0063 mol/L,V_(max)为70.42μmol/h,在pH值6.0、温度45℃、金属离子100 mmol/L Cu2+下酶活性最强,sbslGUS在pH值4.0~7.0、温度4~3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最优制备工艺为pH值6.0,温度45℃,反应时间12 h以上,底物初始浓度67.2 mmol/L,加酶量1 mL/0.269 mmol黄芩苷,转化率为97.83%。结论sbslGUS酶解效率高,条件温和,可为获取黄芩素提供简便的制备方法,并且拓展了黄芩茎叶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茎叶 葡萄糖醛酸水解酶 提取工艺 酶学性质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地川射干种子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平 杨玉霞 +3 位作者 周先建 武晋钰 方清茂 夏燕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96,共3页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射干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个不同种源地川射干药材种子形态特征、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分析比较,探寻适宜四川地区栽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茂县、甘洛县川射干种子大而饱满,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表现良好... 以川产道地药材川射干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个不同种源地川射干药材种子形态特征、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分析比较,探寻适宜四川地区栽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茂县、甘洛县川射干种子大而饱满,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表现良好,地下生物量高。茂县和甘洛县所产种子可以作为川射干药材生产的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射干 种源 种子特性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苓种的质量评价与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俊霞 吴萍 +5 位作者 李青苗 王晓宇 张松林 汤依娜 杨小倩 周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5-141,共7页
为建立川芎苓种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苓种的质量分级标准,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30份苓杆,60份苓种的真实性、纯度、净度、形态指标、生活力进行检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划分苓种等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采用K-均值... 为建立川芎苓种质量评价技术体系并制定苓种的质量分级标准,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30份苓杆,60份苓种的真实性、纯度、净度、形态指标、生活力进行检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划分苓种等级的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制定苓种的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一级苓种苓子类别正山系,节盘直径≥20 mm,苓子系数≥2.5,净度≥98%;二级苓种苓子类别正山系,节盘直径≥15~<20 mm,苓子系数2.0~2.5,净度≥95%,苓子类别土苓子,节盘直径≥13 mm,苓子系数≥2.0,净度≥95%;三级苓种苓子类别正山系,节盘直径≥13~<15 mm,苓子系数≥1.8,净度≥95%;其余苓种为不合格苓种。初步建立了川芎苓种质量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苓种 节盘直径 苓子系数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品质特征的快速鉴别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宇 罗冰 +5 位作者 郭俊霞 吴萍 张松林 杨小倩 刘宝莲 李青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通过“颜色”快速鉴别川芎药材的品质特征。方法采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川芎粉末颜色,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中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川芎粉末颜色值明度值L*、黄蓝值b... 目的通过“颜色”快速鉴别川芎药材的品质特征。方法采用CM-5分光测色计测定川芎粉末颜色,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中主要成分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川芎粉末颜色值明度值L*、黄蓝值b*与洋川芎内酯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红绿值a*、黄蓝值b*与阿魏酸、藁本内酯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阿魏酸含量主要受黄蓝值b*的影响,程度大于50%。颜色值L*、b*在川芎不同等级、不同加工方法之间呈现极显著差异。结论明度值L*、黄蓝值b*可作为不同等级、加工方法、产地之间的主要划分指标及快速鉴别川芎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品质特征 颜色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医制剂续筋接骨颗粒对大鼠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拆方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瑕 胡竟一 +3 位作者 雷玲 余悦 白筱璐 李东晓 《四川中医》 2020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估羌医制剂续筋接骨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药效,以及对处方进行拆方研究,发现关键药物组合。方法:采用大鼠股骨钻孔造成股缺损,灌胃给予续筋接骨颗粒浸膏(30、15、7.5g/kg),连续30天,取材后以组织学分级评分和骨痂厚度为指标评估骨... 目的:评估羌医制剂续筋接骨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药效,以及对处方进行拆方研究,发现关键药物组合。方法:采用大鼠股骨钻孔造成股缺损,灌胃给予续筋接骨颗粒浸膏(30、15、7.5g/kg),连续30天,取材后以组织学分级评分和骨痂厚度为指标评估骨缺损愈合程度;对续筋接骨处方按君臣药组和佐使药组进行拆方,比较全方及两组拆方对前述模型动物骨缺损愈合的影响。结果:续筋接骨颗粒浸膏各剂量组灌胃给予均可提高组织学分级评分、降低骨痂厚度;续筋接骨全方及君臣药组浸膏灌胃给予均可提高组织学分级评分、降低骨痂厚度,且全方组药效与君臣药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显著优于佐使药组。结论:续筋接骨颗粒在1/2临床等效剂量及以上剂量均可促进大鼠骨缺损愈合,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可适当降低剂量以提高药物经济性、降低毒副反应;该方促进骨缺损愈合的药效主要与处方中君臣药组有关,提示可通过进一步筛选以确定关键药效物质,为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筋接骨 骨折 羌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玉婷 刘云华 +3 位作者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34-742,共9页
制备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相法制备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 制备川芎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采用单相法制备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包合工艺条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IR)进行表征,对包合物进行溶解度和稳定性考察。采用单相法制备该包合物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挥发油∶HP-β-CD(W/W)=1∶10,HP-β-CD∶乙醇(W/V)=1∶3,包合率达92.34%。表征结果表明包合物已形成,HP-β-CD使川芎挥发油溶解度显著提高,包合物在60℃条件下10天稳定性良好。优选的包合工艺重现性好、包合率高,制备方法简便高效,能显著提高川芎挥发油的溶解度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溶解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覆盖量对川芎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宝莲 郭俊霞 +5 位作者 吴萍 王晓宇 张松林 杨小倩 卢常芳 李青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6,共9页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量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川芎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不覆盖稻草、覆盖苓子、覆盖全厢面... 【目的】研究稻草覆盖量对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川芎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不覆盖稻草、覆盖苓子、覆盖全厢面,测定并分析川芎的出苗率、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折干率、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覆盖全厢面处理出苗率最高,达97.66%,与不覆盖稻草(94.05%)差异显著;覆盖苓子出苗率为96.68%,与不覆盖稻草和覆盖全厢面差异均不显著。稻草覆盖在多个生育期尤其是生长前期显著影响川芎株高,生长后期显著影响茎数、叶片数和根茎宽,对根茎长和根茎厚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除倒苗期外,覆盖苓子和覆盖全厢面各生育期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地下部折干率均高于不覆盖稻草。覆盖全厢面产量比覆盖苓子和不覆盖稻草分别高16.6%和41.6%,净收益分别高24.4%和68.3%。稻草覆盖处理提高了川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和总苯酞含量。【结论】川芎种植厢面覆盖稻草促进了川芎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了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覆盖全厢面处理效果优于仅覆盖苓子的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稻草覆盖 生长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材料贮藏对丹参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特 郭俊霞 +5 位作者 王晓宇 吴萍 崔阔澍 张松林 杨文钰 李青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10-2512,共3页
目的考察不同包装材料贮藏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探求最适合丹参贮藏的包装材料。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4种不同包装材料,贮藏时间持续3年,贮藏期内每半年分别进行丹参药材含水量和主要药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 目的考察不同包装材料贮藏对丹参药材质量的影响,以期探求最适合丹参贮藏的包装材料。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4种不同包装材料,贮藏时间持续3年,贮藏期内每半年分别进行丹参药材含水量和主要药效成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结果影响水分含量变化大小的包装材料顺序为:麻袋﹥编织袋﹥纸箱﹥真空包装;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会降低,其中真空包装降低幅度最小,降低幅度最大是麻袋。结论不同的包装材料对丹参水分、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含量有较大影响,真空包装为最好材料,但从实际出发,建议包装材料首选编织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包装材料 贮藏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青牛胆茎节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潇月 温朝平 +6 位作者 周宇 董凯密 陈华 王仁睿 侯大斌 杨玉霞 余马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144-147,共4页
以青龙胆(Tinospora sagittata)的节间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节间对腋芽诱导的影响,并针对增殖后丛生芽孱弱的情况,对组培苗壮苗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节间位置对腋芽的诱导率和褐化率影响显著,随着节间位置靠下,诱导率逐渐下降,褐化... 以青龙胆(Tinospora sagittata)的节间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节间对腋芽诱导的影响,并针对增殖后丛生芽孱弱的情况,对组培苗壮苗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节间位置对腋芽的诱导率和褐化率影响显著,随着节间位置靠下,诱导率逐渐下降,褐化率逐渐上升。靠近顶端的①号节间腋芽诱导率最高,为93.3%,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节间,褐化率最低,为13.3%,>0.5 cm的腋芽数量为6.7个。最佳的壮苗培养基为MS+10 mL/L EDTA,组培苗的平均苗高为4.1 cm,平均叶片数量为6.5片,叶色浓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胆(Tinospora sagittata) 节间 组织培养 壮苗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对川芎挥发油的包合行为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玉婷 刘云华 +3 位作者 黄志芳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中药与临床》 2021年第2期14-17,29,共5页
目的:比较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川芎挥发油(川芎油)的包合行为差异性。方法:制备川芎油β-CD、HP-β-CD包合物,以川芎油中主要成分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为模型药物,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的平衡常数K和增溶倍... 目的:比较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川芎挥发油(川芎油)的包合行为差异性。方法:制备川芎油β-CD、HP-β-CD包合物,以川芎油中主要成分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为模型药物,相溶解度法考察包合物的平衡常数K和增溶倍数,并进一步考察其热稳定性。结果:在0~15 mmol/L范围内,川芎油中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溶解度随着HP-β-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包合类型为AL型,随着β-CD浓度增加呈非线性增加,包合类型为AN型。60℃条件下,两种包合物均能提高川芎油的稳定性,β-CD包合物中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10天稳定性的相对保留率分别为100%,98.66%,HP-β-CD包合物相对保留率分别为96.59%,90.36%。结论:川芎油与β-CD、HP-β-CD的包合行为存在差异,HP-β-CD能明显增加川芎油溶解度,β-CD包合物的稳定性优于HP-β-CD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Β-CD HP-β-CD 相溶解度 平衡常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筛选
17
作者 李超 刘云华 +3 位作者 刘玉红 黄志芳 陈燕 易进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5,共6页
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方法分别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LC法同时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经典恒温法计算有效期。结果藁本内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质量比1∶8、1∶10、1∶12、1... 目的筛选川芎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种类、质量比。方法分别制备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PLC法同时测定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含量,经典恒温法计算有效期。结果藁本内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质量比1∶8、1∶10、1∶12、1∶15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有效期分别为2.8、5.5、7.9、15.4个月,而质量比1∶8、1∶10、1∶12、1∶15的β-环糊精包合物有效期分别为52.0、62.9、72.3、89.6个月。结论提高环糊精用量比例时川芎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明显提升,以β-环糊精包合物更明显,最优质量比为1∶8,此时有效期大于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挥发油 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Β-环糊精包合物 种类 质量比 稳定性 有效期 经典恒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优化新鲜川芎中挥发油提取工艺
18
作者 李超 刘云华 +4 位作者 秦登云 黄志芳 刘玉红 陈燕 易进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78,共8页
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 为优化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建立以新鲜川芎为原料提取制备挥发油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一步考察优选回收浓缩、油水分离等关键工艺参数。以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作为指标成分,应用HPLC一测多评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提取量、油收率、油含量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川芎挥发油提取制备新方法为:鲜川芎切片,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以干药材计,第一次需测定鲜川芎水分,调节乙醇浓度为70%),每次1.5 h,滤液回收浓缩至2.0~3.0 g生药/mL,静置过夜,弃去水层,上层乳化层加热至60℃离心,分取油层,余下乳化层再加氯化钠至饱和并加热至60℃离心,合并油层,即得川芎挥发油。新方法所得川芎挥发油收率约为3%,藁本内酯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达70%。该研究所建立的新方法生产设备要求低、操作简便易行,可实现川芎挥发油的高效制备,且含量高、品质优,为川芎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川芎 挥发油 乙醇提取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甲子干预实验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前期病变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19
作者 赵欢 胡竟一 +8 位作者 白筱璐 雷玲 吴瑕 林雪燕 牛圆圆 陈雨慧 余悦 李东晓 徐超群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目的: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PR)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前期病变的干预作用,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功能注解(GO)、基因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马甲子提... 目的:研究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PR)对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前期病变的干预作用,探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功能注解(GO)、基因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马甲子提取物中主要药效成分白桦脂酸干预CAC前期病变的潜在靶点和通路;采用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经饮水摄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对小鼠进行循环处理方式,建立实验性CAC前期病变小鼠模型,连续42 d灌胃给予马甲子提取物205、820 mg/kg,观察其对小鼠模型疾病活动指数(DAI)、结直肠组织病理等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q RT-PCR法检测结直肠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 RNA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出157个白桦脂酸干预CAC的潜在作用靶点,对激素的反应、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等874个生物过程,激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75个分子功能,膜筏、谷氨酸能突触等37个细胞组分,涉及的主要通路有癌症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JAK-STAT信号通路;白桦脂酸与IL-1β、STAT3等靶点亲和力均<-5 kcal/mo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脾脏指数及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异型增生等提示癌前病变,血清中CEA、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Stat3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马甲子提取物820 mg/kg组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CEA、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Stat3 m 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马甲子提取物经口给药可抑制AOM/DSS所致实验性CAC癌前病变,其作用机制与炎症抑制及下调STAT3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甲子 白桦脂酸 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癌胚抗原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原文传递
组学技术在中药抗骨质疏松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林碧 赵欢 李东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骨质疏松为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临床基础与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医学和药学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及复方对防治骨质疏松切实有效,但其成分的复杂性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组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 骨质疏松为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临床基础与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医学和药学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及复方对防治骨质疏松切实有效,但其成分的复杂性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该领域研究进展缓慢。组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为此提供了新的思路,其系统化、整体性的特点契合了中医药的整体观,不仅可更精准、更客观地分析中药及复方的物质基础,还为从多个互相关联的层面揭示复杂药物体系干预疾病的机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中药干预骨质疏松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和主要发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药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