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鱼骨图分析影响呼吸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因素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石景芬 +1 位作者 冉亚萍 马群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3期65-67,共3页
临床护理带教是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1].如何更好地完成临床护理带教,培养优秀的护理临床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提高... 临床护理带教是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现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1].如何更好地完成临床护理带教,培养优秀的护理临床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我科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寻找影响呼吸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通过归纳总结编制《呼吸科常用临床技能教学手册》来规范科室护理技能教学的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带教 呼吸科 鱼骨图 临床教学质量 护理技能教学 临床技能教学 教育工作者 现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rse跌倒评估表在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冉亚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6期174-175,共2页
总结了根据Morse跌倒评估表评估呼吸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做好动态评估、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等。认为Morse跌倒护理评估表的应用能大大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总结了根据Morse跌倒评估表评估呼吸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做好动态评估、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等。认为Morse跌倒护理评估表的应用能大大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跌倒 危险评估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住院患者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君可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5期5107-5108,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科住院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情的评估、急救仪器、物品及药品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检查后... 目的探讨呼吸科住院病人外出行院内检查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情的评估、急救仪器、物品及药品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检查后的交接班等。结果呼吸科住院病人外出检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后,提高了外出检查是的安全性。结论通过预见性的评估,准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护送过程中客观观察病情变化,可以提高呼吸科住院病人外出检查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外出检查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文媛 郭璐 刘跃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出现后,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序贯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66例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出现后,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序贯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改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入住呼吸ICU(RICU)时间、死亡情况等。结果序贯组无创通气后24小时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入住R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对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应尽早给予有创通气。②序贯性机械通气可降低老年重症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VAP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③以PIC窗为时机早期拔管,改用无创通气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控制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阳 邹俊 张静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1766-1767,共2页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AE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疗时机。方法入住ICU的患者中,选取需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根据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分为30分钟组、2小时组和24小时组,观察每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后4...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AE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治疗时机。方法入住ICU的患者中,选取需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根据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分为30分钟组、2小时组和24小时组,观察每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后48小时内的再插管率。结果符合条件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4例,30分钟组的再插管率为81.2%,2小时的再插管率为17.6%,24小时的再插管率为14.7%,30分钟组与2小时组、24小时组相比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2小时组和24小时组的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超过2小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AE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再插管率低,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序贯无创正压通气 自主呼吸试验时间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中的运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静 杨阳 邹俊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比较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对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需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气管插管COPD患者随机分为肺部感染控制窗组和自主呼吸试验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成功率、理... 目的比较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试验对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需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的气管插管COPD患者随机分为肺部感染控制窗组和自主呼吸试验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成功率、理论再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肺部感染控制窗组和自主呼吸试验组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的成功率、理论再插管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0.8%、39.2%和(82.5±13.2)h及88.2%、11.8%、(116±4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9%和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以2h自主呼吸试验时间为依据选择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时,患者的理论插管率较低,而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 肺部感染控制窗 自主呼吸试验时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联合静脉抗感染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庆 陈丽娟 刘跃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确诊的多重耐药及泛耐菌细菌感染的HAP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米卡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在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确诊的多重耐药及泛耐菌细菌感染的HAP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米卡星0.2~0.3 g+沐舒坦15 mg bid雾化治疗,观察组予沐舒坦15 mg bid雾化治疗,疗程2周,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白细胞、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及细菌培养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治疗好转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死亡率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好转率分别为77.27%及7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3.64%、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心率加快、氧饱和度降低等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出现声嘶,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HAP患者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多重及泛耐药细菌 雾化 阿米卡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支气管冲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庆 毛建川 +1 位作者 黄江 刘跃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6-810,共5页
目的分析4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用不同次数支气管冲洗引流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确诊的多重耐药及泛耐菌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7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3次/周以上的治疗,对照组予以... 目的分析47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用不同次数支气管冲洗引流治疗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确诊的多重耐药及泛耐菌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7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3次/周以上的治疗,对照组予以1~2次/周支气管冲洗引流治疗,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血白细胞及细菌培养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治疗好转率、细菌清除率、死亡率进行追踪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好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清除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氧饱和度的降低等不良反应,但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3次/周以上的支气管冲洗引流较多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清除的疗效好,对患者病情好转及预后影响不大,1~2次/周,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支气管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西地酸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果 李小惠 李蔚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价夫西地酸钠治疗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阳性(G+)球菌院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夫西地酸钠治疗的60例下呼吸道G+球菌院内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有效率88.3%,细菌清除率81.7%,主要不良反应为静脉炎... 目的评价夫西地酸钠治疗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阳性(G+)球菌院内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夫西地酸钠治疗的60例下呼吸道G+球菌院内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有效率88.3%,细菌清除率81.7%,主要不良反应为静脉炎,发生率8.3%。结论夫西地酸钠在治疗G+球菌导致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的院内感染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下呼吸道 院内感染 夫西地酸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邱勤 李小惠 陈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72例按随机数... 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按照指南推荐的方法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NIPPV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H、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并趋于正常,病情好转率明显提高,住院天数及1年内再住院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庆 梁宗安 刘跃建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进一步拓宽NPPV的临床适应证。方法对51例COPD合并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重度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进一步拓宽NPPV的临床适应证。方法对51例COPD合并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重度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监测上机前、上机后4、24h及3d后的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转归及NPPV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51例患者中,经NPPV治疗后,有11例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有3例自动出院,有7例拒绝行有创通气,共有30例患者经NPPV治疗后,PaO2有所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明显降低(P<0.05),pH值明显升高(P<0.05)。有效率为58.82%。结论NPPV对以高二氧化碳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二氧化碳的排出效果显著。但是要加强护理及病情的观察,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高二氧化碳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庆 梁宗安 刘跃建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成都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及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重指数(BMI)、颈围/身高的比值等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睡眠呼吸障碍高血压发病情况问卷调查表对350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 目的研究成都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及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重指数(BMI)、颈围/身高的比值等因素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睡眠呼吸障碍高血压发病情况问卷调查表对350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均在睡眠实验室进行至少7 h的夜间睡眠呼吸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AHI、体重指数、颈围/身高的比值等。结果在纳入的350例OSAHS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7.1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AHI指数的高低与OSAHS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量表的问卷对OSAH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诊断成功率高、可靠性均较高。结论350例OSAHS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7.14%,年龄、AHI、BMI与高血压有统计学相关性,回归方程式为:Y=-6.718+0.818X1+1.068X2+0.433X3,(1为年龄,2为体重,3为AHI),对回归模型以及其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显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血压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升高与呼吸系统重症疾病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琳 阮佳 +1 位作者 杨阳 解郑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5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胚抗原(CEA)升高的原因。方法选择内科ICU(MICU)有CEA升高的214例患者,按有无肿瘤病史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组中位CEA值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肿瘤组男性患者中位CEA值低于...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胚抗原(CEA)升高的原因。方法选择内科ICU(MICU)有CEA升高的214例患者,按有无肿瘤病史分为肿瘤组和非肿瘤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组中位CEA值明显高于非肿瘤组(P<0.05)。肿瘤组男性患者中位CEA值低于女性患者(P=0.017)。重症感染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ICU内患者CEA升高的主要原因(占83.18%)。结论 CEA不仅是一项很好的肿瘤标记物,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危重症感染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肺部重症感染 非肿瘤 脏器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干预对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严士玲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老年COPD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5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老年COPD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并发症发生例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质量,避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COPD 护理干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庆 梁宗安 刘跃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776-3779,共4页
目的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情况的研究,进一步探讨OSAHS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95例,所有患者记录一般情况包括体质指数、颈围/身高的比值、就诊时血... 目的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情况的研究,进一步探讨OSAHS与高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95例,所有患者记录一般情况包括体质指数、颈围/身高的比值、就诊时血压,完成至少7小时的多导睡眠监测(PSG),同时测量患者的睡前血压,夜间血压,醒后即刻血压,将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不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颈围/身高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在研究中,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患者的最高血压高低无统计学差异。AHI与醒时即刻-睡着SBP差值,睡着-睡前DBP差值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与睡着-睡前SBP差值及醒时即刻-睡着DBP差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OSAHS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夜间收缩压(SBP)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两组均只有3%~4%左右,睡着-睡前舒张压及醒时即刻-睡着血压的变化与AHI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疗效预测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阳 刘跃建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些患者可能因此而错过了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从而降低了NPPV治疗的总有效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正确评价NPPV的有效率和成功率...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些患者可能因此而错过了人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从而降低了NPPV治疗的总有效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正确评价NPPV的有效率和成功率,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了NPPV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预测性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这一研究内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例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慧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8期1134-1134,共1页
目的慢性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护理要点。方法65例慢性呼吸衰竭病人,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意识,发现有呼吸衰竭先兆,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结果经1~72h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衰竭能得到及时控制。结论护士能及早发现呼吸衰竭病情... 目的慢性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护理要点。方法65例慢性呼吸衰竭病人,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意识,发现有呼吸衰竭先兆,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结果经1~72h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呼吸衰竭能得到及时控制。结论护士能及早发现呼吸衰竭病情,争取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避免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衰竭病人 生命体征 控制感染 心肺功能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呼吸衰竭5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晓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20期49-50,共2页
通过对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时进行评估、发现急性呼吸衰竭先兆及时报告医师,积极控制感染等,有效地改善了肺通气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提高了患者... 通过对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时进行评估、发现急性呼吸衰竭先兆及时报告医师,积极控制感染等,有效地改善了肺通气功能,使病情得到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勤 李小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1期16-17,共2页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发生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耐药情况。结果从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68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30株,屎肠球菌38...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发生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耐药情况。结果从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68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30株,屎肠球菌38株。所有68株肠球菌均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粪肠球菌(P<0.05)。高龄、住院时间>14 d、合并肿瘤和基底节脑梗死、侵入性操作、合并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感染是COPD院内感染肠球菌的高危因素。结论本院COPD院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的现象时有发生,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院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肠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动脉血氧...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救治COPD合并早期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细致周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