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内营养混悬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敏 吴海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服用4周后进行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服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老... 目的探讨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服用4周后进行便秘症状评分。结果服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老年冠心病功能性便秘患者可用肠内营养混悬液解除便秘症状,使用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混悬液 老年 冠心病 功能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鼻饲量与间隔时间对老年糖尿病患者GHbA1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敏 吴海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11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鼻饲量与间隔时间对糖化血红蛋白(GHbA1)的影响,优选鼻饲方式。方法选择69名鼻饲流质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每日6次,每次200ml,间隔3h;实验组每日3次,每次400ml,间隔5h。观察干...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鼻饲量与间隔时间对糖化血红蛋白(GHbA1)的影响,优选鼻饲方式。方法选择69名鼻饲流质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每日6次,每次200ml,间隔3h;实验组每日3次,每次400ml,间隔5h。观察干预8周后GHbA1的变化,主要鼻饲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GHbA1、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鼻饲不良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鼻饲流质3次,每次400ml,间隔5h,安全且不影响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 GHbA1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蒂立 金静 +1 位作者 付明欢 张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左室肥厚、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纳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是否存在左室肥厚以及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80例、左室肥厚组48例...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左室肥厚、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纳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超声心动图是否存在左室肥厚以及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80例、左室肥厚组48例、左室肥厚伴慢性心衰组32例。测定三组血清Cys C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并分析血清Cys C与左室肥厚、心力衰竭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左室肥厚组、左室肥厚伴慢性心衰组患者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收缩压依次升高,且血清Cys C、BNP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对照组、左室肥厚组、左室肥厚伴慢性心衰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厚度(LVPW)各指标依次显著增加,LVEF依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收缩压、LVDD、IVS、LVPW、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Cys C浓度与左室肥厚、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C 高血压病 左室肥厚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糖尿病住院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文艳 袁小媚 +2 位作者 盛勇 辜晓惠 吴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电子病历系统查找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65岁(65~110岁)的死亡病历,确立死亡原因,并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按照年龄...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电子病历系统查找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65岁(65~110岁)的死亡病历,确立死亡原因,并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按照年龄阶段分为<80岁组和≥80岁组,分析高龄糖尿病老年人死因。结果共收集65岁以上死亡病历1457例,其中糖尿病组553例,死亡年龄(77.06±8.36)岁,住院时间(19.92±51.53)d,男性314(56.8%),≥80岁组233例(43.7%);非糖尿病组904例,死亡年龄(81.91±8.17)岁,住院时间(27.69±31.53)d,男性706例(78.1%),≥80岁组595例(65.8%)。糖尿病组死亡原因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组则分别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与心脑血管疾病,(P<0.001)。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感染性疾病分别占死因的22.2%和46.1%(P<0.001);<80岁组和≥80岁组中则分别为23.5%和47.3%。≥80岁组以感染性疾病为死亡原因的构成比较<80岁组明显增加(糖尿病组29.6%vs 16.9%,非糖尿病组54.3%vs 30.4%,P<0.001)。糖尿病患者的相对非糖尿病组的OR值为0.57(95%CI-0.70^-0.44,P<0.001),考虑了年龄因素后,糖尿病患者相对非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间OR值为0.63(95%CI-0.59^-0.32,P<0.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更重,非感染性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而高龄患者感染风险增加且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死亡原因 住院 感染性疾病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术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谢蒂立 张茜 +1 位作者 金静 盛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术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 目的分析患者术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108例患者,根据患者CRT术前HDL-C水平分为低HDL-C组(HDL-C<1.12mmol/L)51例,高HDL-C组(HDL-C≥1.12 mmol/L)57例。随访至2017年2月,终点事件为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分析评价CRT术后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随访结束,共有24例(22.22%)死亡,35例(32.41%)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高HDL-C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酶(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使用率、NYHA心功能Ⅱ级人数高于低HDL-C组,而NYHA心功能Ⅲ级人数少于低HDL-C组(P<0.05)。(2)高水平的NT-pro BNP、谷草转氨酶(AST)是CRT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HDL-C≥1.12 mmol/L、使用ACEI/ARB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3)高水平的NT-pro BNP是CRT术后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HDL-C≥1.12 mmol/L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CRT术前HDL-C水平与患者术后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术前HDL-C≥1.12 mmol/L的CRT术后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风险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