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平衡的四川省耕地面积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高雪松 邓良基 +3 位作者 凌静 方从刚 林正雨 任秋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36-440,446,共6页
耕地保护事关一个地区粮食战略安全问题,而耕地面积的测算与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决策支撑。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年,在综合分析四川省人口、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和灰... 耕地保护事关一个地区粮食战略安全问题,而耕地面积的测算与预测为耕地保护提供了决策支撑。本文以2004年为基期年,在综合分析四川省人口、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耕地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耕地需求预测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分别探讨2005~2020年间耕地需求量与耕地有效供给量。结果表明2005~2010年耕地有效供给量都高于低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面积,但基本都低于高粮食自给率下的耕地需求面积,至2020年四川省预测耕地有效供给量分别低于低粮食自给率和高粮食自给率下耕地需求面积56.21×104hm2和83.41×104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面积 需求模型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盆周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机制与对策研究——以雅安市天全县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宏 邓良基 +1 位作者 张世熔 吴金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29%;耕地占的比例很小,仅有5.50%,而且10年间面积减少了4813.3 hm2,但年变化率比林地大得多,高达2.68%.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年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得出产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除了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为主要的是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发展模式 川西盆周山地 天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电导率与肥力评价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邓良基 高雪松 +1 位作者 敬芸仪 马世五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3-886,共4页
本研究主要探索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的电导率特征,并以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分析其与土壤电导率间的相关性及定量关系,明确了紫色土电导率与土壤肥力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不... 本研究主要探索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的电导率特征,并以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分析其与土壤电导率间的相关性及定量关系,明确了紫色土电导率与土壤肥力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不同坡位电导率变化趋势,丘脚最大,丘顶最小;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和土壤电导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定量关系为:y=0.231e5.156x(r=0.500),因此在评价非盐碱化紫色土时,土壤电导率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综合水平的一个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肥力评价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鹏 邓良基 +1 位作者 苟曦 任秋容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21-26,共6页
用KMnO4氧化法测定了紫色丘陵区疏林地、荒草地和坡耕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坡位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是在0—5cm... 用KMnO4氧化法测定了紫色丘陵区疏林地、荒草地和坡耕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剖面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坡位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是在0—5cm层富集,之后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其中疏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01±0.49—0.36±0.07gC/kg,荒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少,为1.54±0.44—0.16±0.04gC/kg,坡耕地活性有机碳含量最低,为1.29±0.28—0.17±0.01gC/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为疏林地〉荒草地〉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为13.29±0.70%-5.25±0.23%,其中疏林地为12.43±0.43%-7.88±1.85%,荒草地为13.29±0.70%-5.37±0.58%,坡耕地为11.34±0.44%-5.25±0.2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疏林地、荒草地和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活性有机碳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 土地利用 垂直分布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影像的植被指数在土地利用中的特征——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方从刚 邓良基 +4 位作者 胡玉福 高雪松 凌静 黄成毅 何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1期41-45,共5页
利用LandSAT7号卫星的ET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工具与ERDAS空间建模语言的支持下,提取ETM影像的RVI、NDVI和MSAVI等3类植被指数,在ArcGIS中应用样带统计分析工具,统计并分析3类植被指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与... 利用LandSAT7号卫星的ETM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工具与ERDAS空间建模语言的支持下,提取ETM影像的RVI、NDVI和MSAVI等3类植被指数,在ArcGIS中应用样带统计分析工具,统计并分析3类植被指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RVI与NDVI、MSAVI在各土地利用中的特征相似,都能较好的反映土地利用类型的覆盖程度,但各植被指数的表现形式有异,即RVI值高的,NDVI、MSAVI值较低,代表的植被覆盖度也较低,反之亦然;3类植被指数能较好的区分出农田用地、非植被覆盖区、植被覆盖区,而林地与灌木林、早地与园地则不易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GIS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用地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以成都市土地利用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方从刚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应用1996和2002年两期的TM影像资料,对该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该市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结果表明:①从1...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应用1996和2002年两期的TM影像资料,对该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该市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土地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而水域、草地面积变化不十分明显;②6年间,成都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其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之间;③成都市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同时,相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遥感监测 动态变化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经营的利弊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雪松 邓良基 夏建国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年第3期10-13,共4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营已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城市土地经营更是城市经营的核心。从分析当前城市土地经营的优势及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城市土地经营的优化对策,藉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营已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城市土地经营更是城市经营的核心。从分析当前城市土地经营的优势及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城市土地经营的优化对策,藉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土地经营 利弊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邡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邓云思 邓良基 +1 位作者 郑华伟 田中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1期28-30,96,共4页
根据什邡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矩阵,预测未来若干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调整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促进土... 根据什邡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矩阵,预测未来若干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调整各类土地利用面积、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使用、有效增加土地面积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马尔柯夫模型 什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盆周山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发展模式——以雅安市天全县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宏 邓良基 +1 位作者 张世熔 吴金涛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 29%;耕地占的... 采用GIS和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景观生态学中的空间格局指数对天全县1992~2002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比例最大,且呈逐年递增趋势,2002年达79.14%,但年变化率则很小,只有0 29%;耕地占的比例很小,仅有5 50%,而且10年间面积减少了4813 3hm2,但年变化率比林地大,高达2 68%。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0年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而优势度指数不断下降。由此得出产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机制是受地形条件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更受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馒被变化 生态发展模式 川西盆周山地 天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对村组织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莉 吴家惠 +2 位作者 伍文 邓良基 高雪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3,共5页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关于村组织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索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村级长效运行和高效管理机制,为后续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典型调研,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财务收支透明问题、...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关于村组织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索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村级长效运行和高效管理机制,为后续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典型调研,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财务收支透明问题、安置房是否有产权证和生活压力问题是影响土地整治过程中村民满意度的显著性因素。研究结论:基层村组织要重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各阶段的宣传和总结,做好土地流转与引进产业工作,完善基层村组织构架,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基层村组织 农民利益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的区域耕地变化预测研究——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方从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6-821,共6页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1997-2005年的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区域未来的耕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1997-2005年的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区域未来的耕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区的耕地数量将逐年下降,耕地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 灰色-马尔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耕地供需动态变化预测与模拟--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4 位作者 李宏 方从刚 胡玉福 凌静 高雪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区域1996-2004年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他相关预测方法,对未来年期内耕地供需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因素的...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区域1996-2004年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他相关预测方法,对未来年期内耕地供需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与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耕地供给呈直线下降,且趋势较为明显,而耕地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在此双重影响下,研究区耕地的供、需形势将日趋紧张。因而,文章分别从经济、法律、市场机制以及节约和集约型利用机制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供需动态变化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寒梅 邓良基 高雪松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根据内江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数量总体上呈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减小,而园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 根据内江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数量总体上呈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减小,而园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且变化幅度大于内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平均幅度;全市除市中区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以外,其他区县土地利用均处于发展期;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来看,优势度指数逐渐增大,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逐渐减小,土地利用/覆盖的破碎程度呈现加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统计分析 内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成都市基准地价信息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从刚 陈先伟 黄成毅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0年第3期67-70,共4页
以ASP.NET2.0为开发工具,GeoMedia WebMap 6.0为GIS平台,针对决策层、土地管理工作者、社会公众对基准地价信息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信息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成都市基准地价信息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制图等功能一体... 以ASP.NET2.0为开发工具,GeoMedia WebMap 6.0为GIS平台,针对决策层、土地管理工作者、社会公众对基准地价信息的需求,设计并开发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基准地价信息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成都市基准地价信息的查询、统计与分析、制图等功能一体化的网络地理信息服务,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和参考,以及为公众提供成都市基准地价信息的查询、浏览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地价 成都市 Web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协调性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以眉山市为例
15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1 位作者 曾维忠 李宏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利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眉山市为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由此得出2006年眉山市土地及其社会经济因子都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生态因子处于不太协调状态。提出在今后的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有针对性地展开城市土... 利用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眉山市为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并由此得出2006年眉山市土地及其社会经济因子都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生态因子处于不太协调状态。提出在今后的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有针对性地展开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模型 城市土地 协调性评价 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区域耕地需求预测——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
16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年第1期57-62,共6页
由于我国幅员面积广阔,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差异性很大,这就给以省为单位的耕地资源需求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鉴于此,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单元为单位预测和模拟耕地资源的需... 由于我国幅员面积广阔,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差异性很大,这就给以省为单位的耕地资源需求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鉴于此,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自然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区域单元为单位预测和模拟耕地资源的需求变化情况,并对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得到更加贴近实际的预测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和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需求量 粮食安全 丘陵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时期雅安市土地资产运营浅析
17
作者 杨柳 宋薇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7期641-644,共4页
近年随着雅安市城市化速度加快,土地资产运营的成效显著,但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雅安市单位面积土地资产收益以及土地资产收益净增长率波动较大,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未能得到较好持续实现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雅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近年随着雅安市城市化速度加快,土地资产运营的成效显著,但通过具体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雅安市单位面积土地资产收益以及土地资产收益净增长率波动较大,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未能得到较好持续实现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雅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进一步加大收储土地、市场化供地和土地拍卖的力度,继续坚持"非饱和供地"等措施,使该市土地资产运营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产 运营 雅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的四川盆地NDVI变化研究——以眉山市东坡区和仁寿县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雪峰 龚碧凯 黄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26-3128,3130,共4页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分别代表四川盆地平原和丘陵地貌的眉山市东坡区和仁寿县的NDVI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NDVI呈波动变化,总体表现为上升;除1975年外,仁寿县均高于东坡区,即丘陵...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分别代表四川盆地平原和丘陵地貌的眉山市东坡区和仁寿县的NDVI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NDVI呈波动变化,总体表现为上升;除1975年外,仁寿县均高于东坡区,即丘陵区均大于平原区;NDVI变化与环境政策、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而丘陵区生态最为脆弱,水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四川盆地 LANDS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良基 高雪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4年第5期359-360,共2页
以学校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网络、通讯、电视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雅安星火科技网、农民科技110、电视网络"三套信息服务系统,同时用三套信息服务系统向农民传输信息。这对指导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农业结构调整... 以学校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网络、通讯、电视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雅安星火科技网、农民科技110、电视网络"三套信息服务系统,同时用三套信息服务系统向农民传输信息。这对指导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管理,农业结构调整,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管理 农业结构 传统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河流域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植物分布特征
20
作者 林晓利 张世熔 +2 位作者 胡超 刘永恩 李婷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38-46,共9页
 根据野外植物调查的分析数据,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植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57属60种。禾本科(Gramln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ogetle)、豆科(Legumlnosa...  根据野外植物调查的分析数据,对流沙河流域干旱河谷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植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方中分布的植物共33科57属60种。禾本科(Gramln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ogetle)、豆科(Legumlnosae)、漆树科(anaeardiaceae)、松科(Pinaceae)、十字花科(cn伽)、桑科(Moraceae)以及马桑科(Corlarlaceae)等9科植物共34种,占所有样方物种数的56.67%,其中早生植物占79.41%,体现了干旱河谷植被的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之间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但呈现对照(无明显退化)〉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的趋势;而生物量和盖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均值均以对照最高,重度退化下最低。人为干扰和海拔通过人为活动强度或气候差异影响不同土地退化程度下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以及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退化 植物分布特征 物种组成 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