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和CT表现与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军 姜萍 +2 位作者 李晨曦 江敏 蒲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71-474,共4页
目的通过四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和CT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超声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5例四肢骨关节结核患者(共累及42个骨关节)资料,分别对超声和CT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符合率比较,根据符合率... 目的通过四肢骨关节结核的超声和CT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超声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35例四肢骨关节结核患者(共累及42个骨关节)资料,分别对超声和CT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符合率比较,根据符合率的高低,分段统计。结果42个四肢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符合率比较符合率≥100%超声表现有关节积液(脓)、周围软组织脓肿、窦道;CT表现骨质破坏、关节表面凹凸不平、周围软组织肿胀。80%≤符合率<100%超声有滑膜增厚;CT有游离死骨、关节间隙变窄。50%≤符合率<80%超声有游离死骨;CT有关节积液。20%≤符合率<50%超声有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CT有周围软组织脓肿、关节软骨破坏。0%≤符合率<20%超声有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破坏;CT有滑膜增厚、窦道。结论在四肢骨关节结核术前的影像诊断方面,CT和超声检查各有优势,超声是CT检查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关节结核 超声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型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丁云清 刘勇 +2 位作者 江敏 李焕兴 王新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5期21-23,65,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B型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肾结核患者53例,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肾结核在经腹壁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图像表现,计算两种检查联合对肾结核的诊断... 目的分析应用B型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肾结核患者53例,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肾结核在经腹壁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图像表现,计算两种检查联合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04%、85.86%,多层螺旋CT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21%、88.0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1%、97.82%,明显高于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表现可见实质回声不均匀,肾内、肾盏内出现液暗区及强回声团,集合系统紊乱分离;14例患者可见肾盂扩张,内部无回声透声差,部分见絮状沉积物;21例图像显示肾被膜不规则,肾实质回声不均匀,伴散在的点、团状强回声。CT平扫可见患者肾内出现低密度空洞,大小形态不一,围绕肾盂分布,CT值0-31Hu,增强后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无明显强化;20例患者出现肾脏形态失常,体积明显缩小,局部肾皮质厚度变薄,边缘不规整,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现稍增强。结论应用B型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肾结核影像学特征,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 联合 多层螺旋CT 肾结核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诊断伴肝硬化小肝癌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新伟 张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4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伴肝硬化小肝癌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35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门静脉期扫描和肝动脉期扫描的检出率也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后,诊断准确率有...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伴肝硬化小肝癌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35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结果:门静脉期扫描和肝动脉期扫描的检出率也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动脉期和静脉期后,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和平扫病灶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扫描过程中,出现2个低密度,3个等密度结节漏检的情况,而门静脉扫描有1个低密度,5个等密度结节漏检的情况。结论:螺旋CT诊断伴肝硬化小肝癌,诊断率极高,但是也存在误诊、漏诊的情况,建议应用联合其他方法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小肝癌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临床、磁共振成像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发 杨钰林 +6 位作者 王鹏 杜飞舟 李建浩 唐晨程 云海龙 王新伟 蒋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CM)的临床、MRI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CCM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临...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CM)的临床、MRI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CCM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临床资料(首发症状、术前KPS评分、脑膜瘤切除程度的Simpson分级、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结构、术后是否采用放疗、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MRI检查结果(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性质及脑膜尾征、分叶征、黑环征、囊变坏死发生情况)及病理结果。根据肿瘤大小将患者分为小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4.0 cm)12例和大肿瘤组(肿瘤最大直径≥4.0 cm)12例,比较两组脑膜尾征、分叶征、黑环征、囊变坏死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中,男8例,女16例;年龄15~68岁,平均(44.6±15.4)岁;首发症状: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20例,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2例,以乏力为主要表现2例;术前KPS评分70~90分,平均(87.1±6.2)分;Simpson分级:Ⅰ级17例,Ⅱ级5例,Ⅲ级2例;肿瘤侵犯周围结构8例;术后采用放疗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复发6例。肿瘤最大直径0.8~6.4 cm;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10例,位于大脑凸面9例,靠近静脉窦生长2例,位于鞍区1例,位于后颅窝1例,颅内多发1例;肿瘤性质:实性13例,囊实性11例;出现脑膜尾征20例,出现分叶征4例,出现黑环征13例,出现囊变坏死11例。两组脑膜尾征、分叶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肿瘤组黑环征发生率低于小肿瘤组,囊变坏死发生率高于小肿瘤组(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呈多角形,胞质透明,血管周围和间质胶原纤维丰富,旋涡状结构呈灶性分布,肿瘤内部分布丰富的结缔组织纤维带。结论CCM属于脑膜瘤中罕见亚型,其临床及MRI表现有一定特点,肿瘤大小与MRI表现相关,小肿瘤更易发生黑环征,大肿瘤更易发生囊变坏死。MRI对CCM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确诊还需依靠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症状和体征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