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蓓 李怀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658-660,664,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甲钴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分析,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Q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判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运动传导速度(M NCV )变化情况,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M NCV、SNCV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QS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hs‐CRP水平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鼠神经神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疗法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生长因子类/治疗应用 鼠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GF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蜀蓉 张蓓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845-848,共4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及腺苷钴胺联合用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发病5 d内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外,腺苷钴胺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1次/d;mNGF组肌肉注射鼠神...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及腺苷钴胺联合用药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发病5 d内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外,腺苷钴胺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1次/d;mNGF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d;联合组肌肉注射腺苷钴胺1.0 mg+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1次/d,治疗持续14 d。观察50%疱疹结痂的时间,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结果 3组50%疱疹结痂时间是:腺苷钴胺组(9.68±2.20)d,mNGF组(9.40±1.95)d,联合组(9.17±2.30)d,均无明显差异(P>0.05);3组VAS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腺苷钴胺组与mNGF组治疗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腺苷钴胺组、mNGF组和联合组分别是63.33%、66.67%、90.00%,联合组更优(P<0.05)。结论mNGF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神经生长因子 腺苷钴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秋华 张蓓 《中国药业》 CAS 2017年第17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1次/天;观察组应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1次/天;观察组应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天,同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天,连续服用21 d停服氯吡格雷,仅口服阿司匹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4.00%比2.00%,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性相似,但有效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脑梗死急性期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5
4
作者 庞睿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484-2486,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62P、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梗死...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D62P、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脑梗死患者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将同期门诊体检健康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个亚组间,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62P、sTLT-1和E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亚组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亚组之间CD62P、sTLT-1和ET-1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是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CD62P、sTLT-1和ET-1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D62P、sTLT-1和ET-1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62P、sTLT-1和ET-1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表达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检测CD62P、sTLT-1和ET-1的变化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62P 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 血浆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5
作者 兰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7月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63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训练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7月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63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训练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8周。训练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电脑神经心理测验(CNT)、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FIM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结束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训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CNT测验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结束后,除言语学习测试(LLT)外,训练组记忆力评估项目记忆广度测验(DST)、视觉广度测验(VST)、视觉学习测试(VLT)及注意力评估项目视觉持续性能测验(VCPT)、听觉控制持续性能测验(ACCPT)测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训练组训练后DST、VST、VLT、VCPT和ACCPT测验结果均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患者为中心的认知康复训练 血管性痴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M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在Bell麻痹中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蜀蓉 谢丹丹 +1 位作者 俸曦 张蓓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研究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波)潜伏期及波幅对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10 d内进行患侧和健侧面神经M波检测,比较两侧M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进行M波潜伏期与波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颧支M波潜伏期... 目的研究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波)潜伏期及波幅对Bell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10 d内进行患侧和健侧面神经M波检测,比较两侧M波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进行M波潜伏期与波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面神经颧支M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71±0.06)ms和(1.86±0.05)ms(P>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4.55±0.10)μV和(3.40±0.20)μV(P<0.01);颊支M波潜伏期健患侧分别是(1.92±0.08)ms和(2.17±0.09)ms(P<0.05),波幅健患侧分别是(3.78±0.24)μV和(2.93±0.24)μV(P<0.05)。M波潜伏期与波幅相关性分析:颧支患侧r=-0.369(P<0.01),健侧r=-0.472(P<0.01);颊支患侧r=-0.486(P<0.01),健侧r=-0.445(P<0.01)。结论 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M波波幅的降低较潜伏期延长对诊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运动诱发电位 潜伏期 波幅 Bell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指标与脑水肿体积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欣 周丽华 +1 位作者 郭媛博 邓艳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4期294-297,3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ICH)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肌糖蛋白-C(TN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指标与脑水肿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ICH)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肌糖蛋白-C(TN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血清指标与脑水肿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ICH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康者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MMP-9、NGAL、TNC、TNF-α及血生化指标水平。治疗后第7、14天行头颅CT测量脑水肿体积变化。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预后评定,并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3分)。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MP-9、NGAL、TNC、TNF-α水平与脑水肿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NGAL、TNC、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NGAL、TNC、TNF-α截断值分别为155.9 ng/m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12,95%可信区间0.874~0.949]、307 ng/ml(AUC=0.875,95%可信区间0.826~0.925)、43.7 pg/ml(AUC=0.854,95%可信区间0.799~0.910)、105.4 pg/ml(AUC=0.848,95%可信区间0.798~0.897)。治疗前、治疗后7 d及治疗后14 d,TMMP-9、NGAL、TNC、TNF-α高水平组患者脑水肿体积均大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MMP-9、NGAL、TNC、TNF-α水平增高,NIHSS评分以及CPR水平是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H患者MMP-9、NGAL、TNC、TNF-α表达明显升高,与脑水肿扩大及预后不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肌糖蛋白-C 肿瘤坏死因子Α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与血浆ET、NO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静 韩梅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522-52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55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plaque,SP)...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55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根据超声斑块形态分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组30例和稳定斑块(stableplaque,SP)组25例,另选30例无斑块组(NCP)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ET、NO的含量。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ET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ET、NO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ET,NO与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红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77-78,共2页
目的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可以清除有害的自由基使之无害化,是预防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过氧化的神经保护药物。方法对我院的2004年1月—2004年10月的15例在脑梗塞急性期使用抗凝药物的同时联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患者的主要神经... 目的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可以清除有害的自由基使之无害化,是预防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过氧化的神经保护药物。方法对我院的2004年1月—2004年10月的15例在脑梗塞急性期使用抗凝药物的同时联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患者的主要神经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梗塞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晕的心理因素研究
10
作者 罗秋华 黄静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的相关心理因素。方法对90例头晕患者和50名正常人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合用帕罗西汀组,治...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的相关心理因素。方法对90例头晕患者和50名正常人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合用帕罗西汀组,治疗2月后(两组失访4例和6例)观察患者HAMD、HAMA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其与头晕症状变化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TAS、HAMD、HAMA总分高,MMPI提示人格有偏移。治疗后,合用帕罗西汀组的HAMD分、HAMA分及头晕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头晕患者的人格因素和述情方式有明显异常,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常规治疗加帕罗西汀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从而有助于头晕症状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心理因素 帕罗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机构发表缺血性卒中研究的国际论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毕有才 张江伟 龚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7-245,共9页
目的分析近10年缺血性卒中领域内中国研究者的国际文献情况,为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TM核心数据库,选择2008-201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Expanded发表论文中中国研究机构的所有缺血性卒中... 目的分析近10年缺血性卒中领域内中国研究者的国际文献情况,为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TM核心数据库,选择2008-201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Expanded发表论文中中国研究机构的所有缺血性卒中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研究发文时间、发文单位、主要作者、发文期刊及被引用特征,进一步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国内高被引论文作者、发文的主体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呈现。采用被引用次数、突发性、中心度及Sigma四个文献评价指标对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根据每个聚类中参考文献数量对聚类进行编号,并使用时间线视图展示聚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结果近10年来,国内缺血性卒中领域共发表SCI论文9 401篇,2008年发文量为209篇,2018年发文量达1 710篇,呈上升趋势;发文量由高到低居前5位的单位分别为首都医科大学(1 091篇)、复旦大学(450篇)、上海交通大学(443篇)、香港中文大学(342篇)及南京医科大学(331篇);与国内合作最密切的国外机构是哈佛大学(185篇)。研究主题聚类分析显示,共形成15个聚类,0~14依次为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缺氧诱导因子1α、球囊支架、染色体区、缺血后适应、缺血卒中风险、多排CT灌注成像、Ⅳ型胶原蛋白标记血管、皮质梗死、平均总梗死体积、核转录因子κB、c-Jun N端蛋白激酶激活、脑微出血、胰岛素抵抗,高被引、高突现值以及高中介中心性值文献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两个聚类,而多排CT灌注成像聚类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结论近10年来,中国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缺血性卒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缺氧诱导因子1α、球囊支架、染色体区等,而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及多排CT灌注成像是研究的热点,基于主题的趋势分析有助于了解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中国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RP和TNFα-的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怀苏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了3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37例健康人的外周血CRP,TNFα-的含量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及TNF-α明显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RP...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了3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37例健康人的外周血CRP,TNFα-的含量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RP及TNF-α明显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RP,TNF-α的升高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