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双出口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亚萍 唐光才 +2 位作者 陈洪亮 晏志刚 李玉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84-484,共1页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诊断 右心室双出口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收缩期杂音 家族遗传病史 血管造影检查 X线胸部平片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评价颈总动脉分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光才 陈祖望 +6 位作者 周康荣 曾维新 叶建荣 杨培强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分叉(CCAB)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及其变异。材料与方法:用GESigna1.5TMR机对73例行CCABMRA检查。分别测量CCAB最大角度、分叉高度及颈内动脉(ICA)与颈外动脉(ECA)的相对位置...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分叉(CCAB)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及其变异。材料与方法:用GESigna1.5TMR机对73例行CCABMRA检查。分别测量CCAB最大角度、分叉高度及颈内动脉(ICA)与颈外动脉(ECA)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80.6%的CCAB角度在20~40°之间;60.6%两侧CCAB高度在同一水平,39.4%不在同一水平,相差最大18mm;74.3%ICA起始段居ECA后外侧,其中左侧者占86.1%,右侧者占62.5%,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CCAB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既有助于正确解释CCAB的MRA图像和正确分析颈部肿瘤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分叉 解剖 血管造影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量:3
3
作者 仲建全 魏东 +3 位作者 韩副刚 陈东 程广金 唐光才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关节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VNS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并与关节镜、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均可见增生肥厚的滑膜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结节(其中13例呈...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关节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PVNS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并与关节镜、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均可见增生肥厚的滑膜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形成的结节(其中13例呈弥漫型,5例呈局限型):T1WI及FFE滑膜增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结节呈长T1、短T2信号,FFE呈低信号。MRI还可显示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18例)、关节软骨破坏(9例)及软骨下骨质内小囊状破坏(3例)、骨髓水肿(1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例)、半月板Ⅱ~Ⅲ度损伤(5例)。结论:MRI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对PVNS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距离的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吕亚萍 兰永树 +2 位作者 唐光健 胡兴宇 唐光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的MSCT测量,得到国人该距离的正常值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扫描面HR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女性(5.29±2.44)mm,右侧(4.55±2.21)mm,左侧(6.04±2.45)mm;男性(5.54±2.58)mm,右侧(4.99±2.46)mm,左侧(6.09±2.61)mm;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左、右侧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按年龄分组(≤18岁,19~35岁,36~60岁,>60岁),女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60岁组与19~35岁组、36~60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4组间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18岁组与19~35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统计分析,≤18岁和19~35岁这两个年龄组男、女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获得的数据,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解剖学的教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颈静脉窝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影像诊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芳 唐光才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3年第6期533-537,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提出了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要求。对乳腺癌病人进行更为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对化疗后疗效的监测,有利于后续方案的及时调整。在这些需求中,影像学检查的作用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提出了早期诊断乳腺癌的要求。对乳腺癌病人进行更为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对化疗后疗效的监测,有利于后续方案的及时调整。在这些需求中,影像学检查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乳腺X线摄影、超声、CT、MRI等,了解它们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现状,合理有效地选择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X线摄影术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脓肿、恶性胶质瘤及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婷 何晓鹏 韩福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5期192-193,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恶性胶质瘤 临床应用 脑脓肿 转移瘤 神经功能受损 高级别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A头部血管成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洪亮 唐光才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359-2361,共3页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结构的显示,特别对于头部血管成像方面优势明显。首先是未去骨的常规成像技术,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头部血管及肿瘤图像,对...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结构的显示,特别对于头部血管成像方面优势明显。首先是未去骨的常规成像技术,利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表面遮盖法等多种三维处理得到头部血管及肿瘤图像,对动脉瘤、血管畸形及肿瘤血管进行病变诊断及术前、术后评价;其次是近年出现的逐层减影、半自动数字减影、匹配蒙片骨去除法及控制球管曝光点的减影等去除颅骨的减影技术,没有颅骨的干扰血管显示更加清楚,血管与病变关系显示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血管 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左心房双憩室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洪亮 唐光才 陈光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556,共1页
关键词 憩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肺血管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洪亮 吕亚萍 唐光才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期304-306,共3页
多层螺旋CT(MS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图像空间分辨率高。MSCT肺动脉造影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肺血管,其可从任意方向观察肺血管解剖结构,便于肺血管解剖研究;其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从而对肺栓塞准确... 多层螺旋CT(MS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图像空间分辨率高。MSCT肺动脉造影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肺血管,其可从任意方向观察肺血管解剖结构,便于肺血管解剖研究;其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从而对肺栓塞准确诊断。该技术还可从多个方向观察肺肿瘤与肺血管关系,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肺血管的受侵情况;同时,对肺动脉瘤、肺海绵状血管瘤及肺隔离症异常肺血管的显示直观、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肺血管 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之间距离的MSCT测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亚萍 唐光健 +4 位作者 兰永树 胡兴宇 唐光才 辛页 张富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右侧(4.75±2.33)mm,左侧(6.06±2.52)mm,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小于左侧。男性(5.54±2.58)mm,女性(5.29±2.44)m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颈静脉窝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狭窄的MRA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光才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6年第4期212-215,共4页
本文综述了颈动脉分叉的解剖、生理特点、MRA的基本成像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MRA评价颈动脉分叉狭窄的研究方法、价值及限度。
关键词 颈动脉分叉狭窄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片窗
12
作者 胡鹏 李响 唐光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9-1000,共2页
关键词 读片窗 反复鼻出血 淋巴结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神经纤维瘤1例
13
作者 韩福刚 唐光才 漆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400-400,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前纵隔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检查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德强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72-72,共1页
目的:探索介入检查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桡动脉穿刺,将导丝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实施造影检查和治疗。结果通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显示病变部位的形状、范围,分析病变性质,有助于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结论介... 目的:探索介入检查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经桡动脉穿刺,将导丝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实施造影检查和治疗。结果通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显示病变部位的形状、范围,分析病变性质,有助于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结论介入检查可以有效的帮助医师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病变形态学、冠脉侧支循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检查 冠心病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面神经管垂直部与外耳道解剖位置关系的影像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亚萍 唐光健 +4 位作者 胡兴宇 兰永树 唐光才 辛页 张富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2-996,共5页
目的观察、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毗邻解剖关系及乳突的形态学指标,分析面神经管垂直部和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部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评价CT影像测量相关结构的正确性,采用64... 目的观察、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毗邻解剖关系及乳突的形态学指标,分析面神经管垂直部和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位置变化的相关性,探讨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部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1.评价CT影像测量相关结构的正确性,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在横断位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的距离,在矢状平面上测量乳突的前后径(外耳道下壁最低点至乳突后缘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外耳道下壁至乳突尖的垂直距离);按影像层面锯开标本,对上述距离行实体测量。影像测量均值与实体测量均值的差异行显著性检验。2.在体研究: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236侧),其中男性55例(110侧),女性63例(126侧),行颌面部CT扫描。如上选择层面,并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及乳突前后径和高度的距离,以乳突前后径与高度乘积的1/2定义为乳突面积,以乳突面积的大小来定义乳突气化程度,同时将乳突面积分别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外耳门后缘距离分别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标本部分:各项指标的影像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研究: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突面积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道后壁距离之间呈负相关性,且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乳突面积与面神经管垂直部至外耳门后缘有相关性,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突发育气化好,面神经垂直部位置偏前。CT检查可以明确面神经管垂直部与外耳道后壁的关系,有助于耳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以及对术中重要结构损伤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测量学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与THRIVE多期动态增强序列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德银 何晓鹏 +1 位作者 赵冬梅 唐光才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HRIVE)多期动态增强序列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方法病理证实29例肝外胆管细胞癌,术前MRI常规序列、DWI及THRIV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第1次联合MRI常规序列、THRIVE动态增强...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THRIVE)多期动态增强序列联合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方法病理证实29例肝外胆管细胞癌,术前MRI常规序列、DWI及THRIV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第1次联合MRI常规序列、THRIVE动态增强图像诊断,第2次联合所有序列图像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次诊断符合率;测胆管癌、增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均数比较t检验分析。结果手术病理证实29例肝外胆管癌,2例肝左管、2例肝右管受浸润,4例肝组织受侵,1例胆管瘤栓,淋巴结转移8枚、反应性增生14枚。联合DWI后提高了增大淋巴结的诊断率。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ADC值(单位:106mm2/s)分别为330.50±83.58、365.75±43.52、430.79±53.77。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别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胆管癌与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对淋巴结增大敏感性高,ADC值可鉴别淋巴结转移与反应性增生;DWI与THRIVE多期动态增强联合运用诊断肝外胆管癌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胆管癌
原文传递
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征象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鹏 欧光乾 +1 位作者 丁浩源 杨福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IATM)的磁共振征象及其临床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IAT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22例病变脊髓轻度均匀增粗,4例脊髓形态未见异常。病灶在矢状面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10例,条... 目的探讨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IATM)的磁共振征象及其临床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IAT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22例病变脊髓轻度均匀增粗,4例脊髓形态未见异常。病灶在矢状面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10例,条状、斑片状低信号16例,T2WI稍高或高信号26例;横断面T2WI脊髓2/3以上面积呈均匀高信号21例,5例信号不均匀增高,且面积小于脊髓的2/3;增强扫描脊髓12例无强化,10例病变区条状、斑片状强化,4例病灶区见偏心性结节状轻中度均匀/不均匀强化。结论 IATM的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在面对其MRI征象复杂且不典型时,结合临床并严格执行诊断标准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鞍区室管膜瘤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冬梅 黄新文 梁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5-895,共1页
患者女,50岁。因双眼肿胀,左眼失明3年,右眼视力模糊进行性加重3个月于2009年3月10日到我院就诊。体检:左眼失明,右眼额侧视野偏盲,眼底检查见双侧视神经萎缩。
关键词 室管膜瘤 鞍区 左眼失明 2009年 进行性加重 视神经萎缩 视力模糊 眼底检查
原文传递
DR系统胸部摄影的对比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德强 韩福刚 刘勇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2期17-18,共2页
X线影像由增感屏,胶片系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是当前的总趋持:自DR(digital radiography)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细微结构和微小病灶的检出,比传统的增感屏-胶片系统存在着更强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 胸部摄影 增感屏 DR系统 小病灶 检出 X线影像 临床 方向 数字化 系统应用
原文传递
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与发病时间和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瑾 蒋宁 仁青多吉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35例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讨论与不同发病时间及病理改变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西藏昌都地区平均海拔高度3500m,昌都邦达机场平均海拔高度4600m。35例中除1例外籍人士外均为汉族,第一次急进高原23例,再次重返高原12例... 目的:分析35例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讨论与不同发病时间及病理改变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西藏昌都地区平均海拔高度3500m,昌都邦达机场平均海拔高度4600m。35例中除1例外籍人士外均为汉族,第一次急进高原23例,再次重返高原12例。乘飞机首次抵海拔4600m高原后不久发病16例,而再次重返高原中有3例。结果:高原肺水肿早期(发病第1天)X线表现征象:以肺纹理增多似间质型纤维化或支气管炎样改变、小斑片影或似絮状影改变为主,以右肺中下叶改变多;进展期(第2天-3天)呈多样特点,如小斑片影似絮状影、斑片影似有融合样改变、片影如蝶翼样其典型为蝴蝶状分布于两肺、弥漫状实变影;稳定期与恢复期(第4天-5天)与早期似有一定类似,如以小斑片影或似絮状影改变,肺纹理增多似间质型纤维化与支气管炎样改变为主。结论:高原肺水肿系综合因素结果,除低氧刺激使肺泡壁内毛细管超微结构改变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外,高寒低温、上呼吸道感染与休息不佳等均有明显关系,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不但与发病的时间有明显关系,也与病理改变联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X线摄影术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