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四川黑水地区尔麦人二声部民歌的几点研究
1
作者 董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交流 民歌 声部 黑水 四川 传统文化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剧《金沙》舞美设计之我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传军 杨燕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音乐剧 舞美设计 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 古蜀文明 四川地区 成都平原 文化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 被引量:7
3
作者 幸晓峰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3-48,共6页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幸晓峰已知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障于14件,其中环钮于1件,小障于(明器)1件,虎钮于12件。小于是1986年4月成都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基建工地出土。通高7厘米,同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定为明器①。... 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錞于述略幸晓峰已知四川境内出土或传世障于14件,其中环钮于1件,小障于(明器)1件,虎钮于12件。小于是1986年4月成都无线电机械工业学校基建工地出土。通高7厘米,同出一批战国青铜器,定为明器①。文献记载四川发现于两例。《周书·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田溪 历史博物馆 文献记载 四川 春秋战国 中原地区 石寨山 西南少数民族 音乐性能 重庆市市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氐羌部族舞蹈的根系形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莉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民族的形成中,原始氏族或部族作为人的意识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必然从属于原始氏族或部族的群体特性。在古代巴蜀的西北和西南部这个“民族走廊”里的藏缅语系各部族,既是各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又是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存在、密... 在民族的形成中,原始氏族或部族作为人的意识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的特征,必然从属于原始氏族或部族的群体特性。在古代巴蜀的西北和西南部这个“民族走廊”里的藏缅语系各部族,既是各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又是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存在、密切联系的一个氐羌族群,他们在民间舞蹈文化上呈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即“■”(cuo),为其原始舞蹈的根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羌族群 “[干几]” 原始舞蹈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音乐”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董阳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力图对"原生态音乐"现象从词汇的产生、来源、使用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探索,对"原生态"一词的概念、内涵和构成方式做了较为详尽的辩析,并推论出这一称谓缺乏科学性,继而提出民间音乐领域客观上存在着"原生... 本文力图对"原生态音乐"现象从词汇的产生、来源、使用等方面作深入的分析探索,对"原生态"一词的概念、内涵和构成方式做了较为详尽的辩析,并推论出这一称谓缺乏科学性,继而提出民间音乐领域客观上存在着"原生性"和"原生型"两种形式,并尝试对其从称谓到内涵进行划分和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生型 原生性 民间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从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向葵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6-117,共2页
李西安先生在《传统是一条大河——探讨中国音乐在现代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一文中曾提出:“传统音乐是指历史上存在过的或是历史上产生而又流传至今的具体乐种和乐曲:音乐传统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开放系统,既源自远古,又指向... 李西安先生在《传统是一条大河——探讨中国音乐在现代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一文中曾提出:“传统音乐是指历史上存在过的或是历史上产生而又流传至今的具体乐种和乐曲:音乐传统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开放系统,既源自远古,又指向未来。”由此可见.传统音乐和音乐传统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传统文化 音乐传统 中国音乐 开放系统 历史 乐曲 乐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二磴岩舞蹈图”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林堃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9-52,共4页
浅析“二磴岩舞蹈图”的内涵与价值林堃四川的古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汉代崖墓,四川盆周及伸展开来的以丘陵浅山为主的地势,为开凿这些崖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并得以保存下来。崖墓中大量的遗存,特别是众多生动的石刻造像... 浅析“二磴岩舞蹈图”的内涵与价值林堃四川的古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汉代崖墓,四川盆周及伸展开来的以丘陵浅山为主的地势,为开凿这些崖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并得以保存下来。崖墓中大量的遗存,特别是众多生动的石刻造像,反映了古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所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群众性 《巴渝舞》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 地域文化 四川省 吹奏乐器 四川东部 崖墓 内涵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传统音乐思维探幽 被引量:6
8
作者 曾令士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24,共7页
一个民族的音乐表现形态,受制于他们的音乐思维,而其音乐思维又是由该民族的传统思维及其历史文化与文化心理素质所制约。对一个民族的音乐形态欲作深一层的了解,探讨其音乐思维不无必要。本文主要以四川凉山彝族民间器乐的演奏实践和... 一个民族的音乐表现形态,受制于他们的音乐思维,而其音乐思维又是由该民族的传统思维及其历史文化与文化心理素质所制约。对一个民族的音乐形态欲作深一层的了解,探讨其音乐思维不无必要。本文主要以四川凉山彝族民间器乐的演奏实践和乐手们的现身说为依据,归纳其发展旋律的音乐思维主要为:模拟性、沿袭性、派生性、移植性、即情性及其相互的作用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思维 音乐形态 民间器乐 音乐传统 演奏实践 彝族社会 派生性 音乐文化 模拟性 音乐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民歌采录小记 被引量:2
9
作者 朱中庆 伍明实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四川音乐学院 民歌 《槐花几时开》 采录 《音乐探索》 四川省 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彝族舞蹈的探索与追求
10
作者 王建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102,共2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四川凉山的彝族人民。从落后的奴隶制中解放了出来,“一步跨千年”,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原始、封闭的黑土地苏醒了!凉山巨变了!大小凉山敞开胸怀迎来了春天.也迎来了首批汉族文艺工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四川凉山的彝族人民。从落后的奴隶制中解放了出来,“一步跨千年”,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原始、封闭的黑土地苏醒了!凉山巨变了!大小凉山敞开胸怀迎来了春天.也迎来了首批汉族文艺工作者,他们既是进步思想的传播者。又是文艺工作的拓荒者。他们积极投身于艰苦的民族改革斗争中。向彝族同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改变落后的制度。他们深入生活和彝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火热的生活、古朴的风俗.美丽的土地、勤劳的彝族人民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把凉山的巨变、把对彝族人民深厚的感情熔进创作的激情之中。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凉山的文化尚处在封闭之中,堪称未开垦的文化处女地,舞蹈创作的难度很大,就好象是在沙里淘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舞蹈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艺工作者 社会主义社会 深入生活 舞蹈创作 进步思想 黑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郭桂玲 杨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5-18,24,共5页
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护效果,因而应强调从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深层研究、动态保护等方面加以认真思... 自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们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都不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护效果,因而应强调从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深层研究、动态保护等方面加以认真思考。本文以四川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力求通过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此更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产业 保护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音乐文物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幸晓峰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21-130,共10页
四川音乐文物综述●幸晓峰一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长江上游。东联湘鄂,南及滇黔,西依西藏,北抵青甘陕,全省面积57万平方公里。西部为川西山地、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东延部分;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向有“沃野千里... 四川音乐文物综述●幸晓峰一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长江上游。东联湘鄂,南及滇黔,西依西藏,北抵青甘陕,全省面积57万平方公里。西部为川西山地、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东延部分;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向有“沃野千里”、“天府”之称。盆地四周高山环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物 四川大学博物馆 汉代画像砖 陶响器 少数民族 青铜乐器 民族音乐 省博物馆 小田溪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巫山出土陶响器、石埙、石磬考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幸晓峰 《四川文物》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本文结合在巫山县考察时发现的三种陶石乐器:陶响器、石埙和石磬进行了介绍和初步的考略,并对长江中游地区原始艺术的起源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巫山 大溪遗址 陶响器 石埙 石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溯源,找回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的根系形态——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类)的舞台呈现模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莉 郝爽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非物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当前非物保护工作的第一要务。本文以四川传统歌舞《蜀风古韵》为例,对表演艺术的"树状形态"展演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传承方式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树状形态
原文传递
试论南音之始“候人兮,猗” 被引量:1
15
作者 幸晓峰 《音乐探索》 2001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讨论了南音之始“候人兮,猗”产生的地域、音乐特征及其对我国南方音乐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考证和辨析《吕氏春秋·音初》所记禹取涂山之女为妻之涂山在江州今重庆。女乃作歌之“候人兮,猗”的歌曲形式为有唱有和hè... 本文讨论了南音之始“候人兮,猗”产生的地域、音乐特征及其对我国南方音乐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考证和辨析《吕氏春秋·音初》所记禹取涂山之女为妻之涂山在江州今重庆。女乃作歌之“候人兮,猗”的歌曲形式为有唱有和hè,即在主题歌词后,以和声伴唱。提出:“候人兮,猗”为夏代产生的巴蜀早期民歌。文章进一步考证辨析江水、汉水、沱水源于和流经巴蜀,蜀为西周南土,阐明了南音为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承传,并有新的发展。文章再进一步分析了“候人兮,猗”对战国时期楚国音乐的影响,并提出我国早期南方音乐发展的脉络:夏代由巴蜀首创南音;到西周共和时期,形成了江、沱、汉、汝一带南方民歌的代表作《周南》、《召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方音乐汇集周边各民族音乐,继承南方音乐传统,开拓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音乐发展 音乐传统 音乐特征 伴唱 地方音乐 和声 周南 召南 巴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弦的发音原理与记谱 被引量:2
16
作者 涂玲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发音原理 基音频率 平均律 五度相生律 音列 振动方式 绝对音高 七声音阶 钟律 谱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保护“彝族克智”口头传播文化的点滴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建国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凉山彝族自治州 传播文化 保护 社会主义社会 航天技术 民主改革 奴隶制度 经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9
18
作者 伍明实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2,共9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重庆境内的"川江号子"传承地大量的调研、走访,从川江号子的历史渊源及地域分布、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相关制品、作品、传承与现状及生存空间、保护措施等方面做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认为应对"... 本文通过对四川、重庆境内的"川江号子"传承地大量的调研、走访,从川江号子的历史渊源及地域分布、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相关制品、作品、传承与现状及生存空间、保护措施等方面做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认为应对"川江号子"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江号子 传承 特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宫、调是三个层次——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三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成渝 《音乐探索》 2001年第1期3-6,共4页
杨荫浏先生最先发现隋代雅乐黄钟一宫中含有太簇宫,但杨先生最终没有把均与宫区别开来;杨先生又发现“在古黄钟宫音阶中”,“以林钟为宫”和“以太簇为宫”的现象,距“同均三宫”的结论仅仅一步之遥。黄翔鹏先生充分运用了杨先生的... 杨荫浏先生最先发现隋代雅乐黄钟一宫中含有太簇宫,但杨先生最终没有把均与宫区别开来;杨先生又发现“在古黄钟宫音阶中”,“以林钟为宫”和“以太簇为宫”的现象,距“同均三宫”的结论仅仅一步之遥。黄翔鹏先生充分运用了杨先生的研究成果,首先区分了均与宫的概念,指出均、宫、调是三个层次,从而总结出传统乐学基础理论——同均三宫。《新唐书·南蛮传》所记载的《南诏奉圣乐》为黄先生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翔鹏 “同均三宫” 音阶 杨荫浏 雅乐 隋代 传统 南诏 发现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均三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黄翔鹏先生相关论述的心得之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成渝 《音乐探索》 2000年第1期25-31,共7页
黄翔鹏先生“同均三宫”的理论是对传统乐学的科学总结。本文循黄先生“同均三宫”理论予以阐述 ,并以唐代贞元年间在成都创作、排演的《南诏奉圣乐》为例 ,说明“同均三宫”在历史上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同均三宫 荀勖笛律 <<南诏奉圣乐>> 乐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