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马晓东 张鑫 +4 位作者 张晓芳 敬竹子 陈罗西 郜娟 鲜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6-21,44,共7页
目的 探讨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探讨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蹬踏组,每组5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蹬踏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用蹬踏训练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蹬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常规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治疗前,且蹬踏组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蹬踏组高于常规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蹬踏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总稳定指数(SI)、平均轨迹误差(ATE)及测试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蹬踏组患者SI、ATE均低于常规组,测试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蹬踏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缓解疼痛感,提升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术后功能障碍 常规康复训练 蹬踏训练 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康复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陈罗西 敬竹子 +2 位作者 刘付龙 梁俊豪 任凯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化分组法(余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化分组法(余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中医特色功能训练。通过评估美国脊柱损伤学会运动评分(ASIA-M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10 m最快步行速度测试(10MWT)、6 min步行耐力测试(6MW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Berg平衡量表(BBS)变化情况,分析2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治疗4周时,观察组ASIA-M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6周、8周时,观察组10MWT均低于对照组(P<0.05),6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8周时TUG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8周、12周时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再生修复,促进患者步行能力、平衡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康复 中西医结合 针刺 中医特色功能训练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
3
作者 梁俊豪 陈罗西 +2 位作者 刘付龙 刘思源 赖华兵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20-1525,共6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IS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 目的探讨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行康复治疗的9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IS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2组均接受坐位及卧位的CST,A组在不稳定支撑面(训练球)上训练,B组在稳定支撑面(训练床)上训练,均连续训练8周。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0周,评估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改善效果;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2、4、6、8、10周,采用脊髓功能独立性评分(SCIM)、功能独立性测定评分(FIM)和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量表(WISCIⅡ)评分评估2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评估2组立位姿势控制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复查X线片检查伤椎矢状位Cobb′s角。结果训练后10周,A组B、C、D级分别为8、23、17例,B组分别为11、30、7例,A组ASIA分级改善效果均优于B组(P<0.05)。训练后4、6、8、10周,A组SCIM、FIM和WISCIⅡ评分均高于B组(均P<0.05);A组静态睁眼轨迹长度、静态闭眼轨迹长度、单位时间轨迹长度、动态稳定轨迹长度和动态达目的时间均长于B组(均P<0.05);A组各时间点Cobb′s角均明显小于B组(均P<0.05)。结论不稳定支撑面CST可显著改善胸腰椎脊柱骨折伴ISCI患者脊髓残损修复和步行功能,可在无视觉反馈帮助下有效促进患者立位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支撑面 核心稳定性训练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康复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治疗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矫形鞋垫对扁平足合并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赵维维 付选明 +1 位作者 王勇 赖华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矫形鞋垫对扁平足合并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90例足底筋膜炎并伴随扁平足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康复治疗组、鞋垫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0例。康复治疗组给予康复治疗,鞋垫组给予矫形鞋垫,联合治疗组给...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矫形鞋垫对扁平足合并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90例足底筋膜炎并伴随扁平足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康复治疗组、鞋垫组与联合治疗组各30例。康复治疗组给予康复治疗,鞋垫组给予矫形鞋垫,联合治疗组给予康复治疗加矫形鞋垫,1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VAS评分和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周时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显著降低,治疗12周与治疗1周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周时与治疗前比较行走时间明显延长,治疗12周与治疗1周行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组间比较,鞋垫组和联合治疗组均低于康复治疗组(P<0.05),但鞋垫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走时间组间比较,鞋垫组与康复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康复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鞋垫组有效率高于康复治疗组(P<0.05),但联合治疗组与鞋垫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鞋垫治疗扁平足合并足底筋膜炎疗效明显,但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鞋垫 扁平足 足底筋膜炎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尿潴留及步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郜娟 梁俊豪 +1 位作者 黄英 陈罗西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分析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尿潴留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予以中频电刺... 目的:分析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尿潴留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予以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n=52例)和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n=51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肌力(股四头肌和胫前肌的肌力)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尿潴留的改善情况;进行步态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长、步频和步速等步态参数的变化,使用功能性独立评定量表(FI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结果:广义估计方程结果示,两组肌力情况均较前改善,联合组患者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尿潴留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4.23%高于常规组80.39%,且联合组疗效等级情况优于常规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步频、步长和步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述步态参数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IM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FIM各维度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肌力,有助于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及步态,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中频电刺激 下肢肌力 尿潴留 步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软组织劳损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波 刘辉 +1 位作者 赵卫侠 伍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507-4510,共4页
背景:目前采用骨科弹道式冲击波治疗软组织劳损较为普遍,但与中药熏洗配合治疗的报道甚少。目的:观察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软组织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2例软组织劳损患者采用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采用... 背景:目前采用骨科弹道式冲击波治疗软组织劳损较为普遍,但与中药熏洗配合治疗的报道甚少。目的:观察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软组织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2例软组织劳损患者采用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采用目测类比定级法评定患者痛点受压时的疼痛强度。结果与结论:经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下降明显,第2周时测类比定级法评分变化不明显。2周以后,患者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跟痛症与网球肘、屈指肌腱腱鞘炎比较,患者疼痛强度下降缓慢(P<0.05)。结果证实,骨科弹道式冲击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软组织劳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弹道式冲击波 中药熏洗 软组织劳损 目测类比定级法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易倩 陈罗西 常朗 《四川中医》 202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活血散瘀洗药熏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中医...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活血散瘀洗药熏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治疗10周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踝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踝关节背伸、跖屈的角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4%vs 74.07%,P<0.05);治疗10周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升(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踝关节伸直角度及屈曲角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患侧疼痛,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踝关节活动度和,利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活血散瘀洗药 康复功能训练 关节功能恢复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郜娟 付婷婷 +2 位作者 梁俊豪 梁梦 郭洁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407-1414,共8页
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EMGBFT)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康复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EMGBFT)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康复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SCI后N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反馈组(n=45)和联合治疗组(n=45),所有患者均给予NB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生物反馈组行EMGBFT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生物反馈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盆底肌电值、排尿功能指标、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2组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盆底肌电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肌电值均明显高于生物反馈组(均P<0.05);治疗后,2组尿失禁次数和排尿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2组单次排尿量均显著增加(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与生物反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尿路感染发生率(2.22%)与生物反馈组(1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49);2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各分数均明显高于生物反馈组(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EMGBFT治疗SCI后NB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电值和排尿功能,并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运动想象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内固定术后金属过敏一例报告
9
作者 陈罗西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11期3187-3187,共1页
关键词 骨科内固定术 金属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康复护理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0
作者 秦天芝 黄英 方巧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6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在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0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在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实施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膝关节炎病情控制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生活质量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治疗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炎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康复护理干预 疼痛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秦天芝 黄英 方巧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康复护理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标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采用区组化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 目的探讨集束化康复护理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标准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采用区组化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集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心理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P<0.05);试验组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SCL-90评分中抑郁、焦虑、偏执三个维度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康复模式在创伤性肘关节僵硬中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敬竹子 陈罗西 +3 位作者 伍萨 蔡文宇 牟希 张鑫 《四川中医》 2022年第9期2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制定家庭康复模式应用于肘关节僵硬患者家庭康复,观察其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肘关节僵硬的患者62人,将家庭康复模式分为中医练功、静态进展性牵伸支具、冷疗、中药外敷四个步骤,患者按流程进行家庭康... 目的:观察制定家庭康复模式应用于肘关节僵硬患者家庭康复,观察其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肘关节僵硬的患者62人,将家庭康复模式分为中医练功、静态进展性牵伸支具、冷疗、中药外敷四个步骤,患者按流程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家庭康复周期为4周,每日2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肢疼痛情况,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VAS疼痛评分、肘关节运动功能、Barthel日常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家庭康复模式应用于肘关节僵硬中,能降低患者功能活动中的疼痛,有效的改善和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在家庭康复中长期坚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康复模式 肘关节僵硬 中医练功 中药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兵 陈运久 +3 位作者 侯伟 罗容智 黄昀桀 曹成安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F患者纳入A组,将52例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纳入B组,均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T_(11)-L_(5)各对应脊椎PW,比较两组各对应弓根两侧PW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W<5 mm及<7 mm的百分比。结果A组对应脊椎左右侧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A组T_(11)-L_(3)各对应脊椎的男性和女性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的L_(4)、L_(5)脊椎P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测量655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7.48%,主要分布于T_(11)-L_(3)脊椎,<7 mm占比37.25%,T_(11)-L_(4)均有分布;B组共测量359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1.67%,T_(12)-L_(2)分别均有分布,<7 mm患者占比13.09%,分布于T_(11)-L_(3)。A组PW<5 mm占比和7 mm占比高于B组(均P<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T_(11)-L_(3) PW小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且女性小于男性,故临床应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PW,以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CT 三维重建技术 椎弓根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刘英 刘太 +2 位作者 付婷婷 陈君蓉 李旭雪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24-1228,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Ⅱa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he talus,OLT)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治疗Ⅱa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he talus,OLT)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PRP关节腔注射联合ESWT治疗45例Ⅱa型OLT患者,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8~63(37.7±10.3)岁;病程6~20(13.3±4.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软骨损伤体积及骨髓水肿体积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及距骨骨软骨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AOFAS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68.3±3.6)分提高至治疗后3、6个月的(83.7±3.2)、(90.8±2.2)分(P<0.05);VAS由治疗前的(5.2±1.2)分降至治疗后3、6个月的(3.2±0.8)、(1.9±1.2)分(P<0.05);软骨及软骨下骨损伤体积由治疗前的(71.0±42.5) mm^(3)降至治疗后3、6个月的(50.6±31.5)、(36.5±27.3) mm^(3) (P<0.05);骨髓水肿体积由治疗前的(1 182.7±675.1) mm^(3)降至治疗后3、6个月的(656.1±455.1)、(382.1±485.6) mm^(3) (P<0.05)。结论:PRP关节腔内注射联合ESWT治疗Ⅱa型OLT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关节功能,促进软骨修复和骨髓水肿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软骨损伤 磁共振 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实施规范性功能康复锻炼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周雄英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期146-146,共1页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实施规范性功能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观察组实施规范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第4、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实施规范性功能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观察组实施规范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第4、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8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锻炼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实施规范性功能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 功能康复锻炼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链和闭链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辉 刘波 +5 位作者 张鑫 赵卫侠 严攀 敬竹子 梁俊豪 沈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3-1737,共5页
背景: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均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然而两种方法的机制不一样,临床未见两种训练方法改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报道。目的:观察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对青年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49例青年人膝关节半月板损... 背景: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均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然而两种方法的机制不一样,临床未见两种训练方法改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报道。目的:观察开链训练和闭链训练对青年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49例青年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采用康复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生物反馈开链组(n=25)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终末伸膝生物反馈训练,蹬踏闭链组(n=24)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单侧下肢蹬踏训练。其中基础治疗包括电针、手法治疗、徒手运动疗法;生物反馈开链训练采用加拿大Thought公司生产的Myotrac infiniti生物反馈仪进行刺激训练;蹬踏闭链训练采用德国GYM80智能力量训练系统蹬踏配件进行训练。1次/d,连续3周。使用膝关节屈、伸、全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定级法评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四川省骨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患者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结果与结论:①在关节活动度方面:生物反馈开链组屈、伸、全关节活动度优于治疗前(P<0.05);蹬踏闭链组伸、全关节活动度优于治疗前(P<0.05);生物反馈开链组较蹬踏闭链组改善关节活动度较好,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疼痛和功能方面:2组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定级法评分、改良Lysholm膝关节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蹬踏闭链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好于生物反馈开链组(P<0.05);2组在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疼痛和功能方面均有效果;③结果说明,生物反馈开链组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较好;在控制疼痛的基础上,蹬踏闭链组在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链训练 闭链训练 半月板损伤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疲劳后反应时的变化及郑氏按摩手法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小兵 刘波 +1 位作者 马建 戴国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5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疲劳后反应时的变化及应用郑怀贤教授创立的郑氏按摩手法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05-05/06选择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健康男性大学生30人,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单纯训练组,按摩组,理疗组,每组10人。下肢大...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疲劳后反应时的变化及应用郑怀贤教授创立的郑氏按摩手法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05-05/06选择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健康男性大学生30人,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单纯训练组,按摩组,理疗组,每组10人。下肢大强度运动方式:①功率自行车蹬车20min,阻力3档,速度20km/h。②优势腿单脚跳楼梯22级×5组。组间休息1min。③优势腿在CYBEX等动练习器上做膝关节屈伸练习2组,60次/组,角速度为180(°)/s,两组间休息10min。每种运动方式后休息5min。运动结束后,立即进行恢复性治疗。按摩组以郑氏按摩手法重点放松股四头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15min。理疗组采用自制活血化瘀中药液(红花、川芎、木香、血竭等14种中药组成)和CLJL-3多功能经络治疗仪作中药离子导入,电极安放位置为血海-梁丘,阴-阳陵泉,悬钟-太冲共3对,时间20min。单纯训练组不做特殊处理,自然休息恢复。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恢复4h采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受试者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肌肉反应时,包括脊髓反射、中间反射和自主肌肉活动肌肉反应时。结果:各组大学生均完成训练和各时段指标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训练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Z恢复4h后股内侧肌中间反射时和腓肠肌脊髓反射时仍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理疗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Z恢复4h后股内侧肌脊髓反射时和腓肠肌中间反射时仍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按摩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Z恢复4h后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与运动前接近,恢复正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反应时显著性延长,是疲劳后膝关节受伤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郑氏按摩手法可促进股内侧肌和腓肠肌反应时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疗法(中医) 反应时间 肌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女子赛艇运动员慢性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波 叶家军 路怀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35-37,共3页
目的:调查女子赛艇运动员慢性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01备战奥运会冬训期间,调查中国国家女子赛艇队4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3±4)岁。训练项目为负重深蹲,高翻,卧拉,卧推,提壶铃,负重腰腹肌练习,5000... 目的:调查女子赛艇运动员慢性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04-01备战奥运会冬训期间,调查中国国家女子赛艇队4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23±4)岁。训练项目为负重深蹲,高翻,卧拉,卧推,提壶铃,负重腰腹肌练习,5000m测功仪训练,12km长划,5km长跑等交替进行,采用运动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评定慢性腰痛的主观感觉情况,应用5000m测功仪进行运动成绩测定,采用腰背痛诊断标准评定女子运动员慢性腰痛的患病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及传统压痛测定法评定疼痛程度。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腰痛分布情况:41名女子赛艇运动员有23名发生腰痛,患病率为56%。腰痛发生时间5个月~5年,平均腰痛时间为(2.42±1.6)年。棘上韧带损伤和腰肌筋膜炎分别为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腰3横突综合征2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1例。②5000m测功仪成绩测定及运动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慢性腰痛对运动员日常生活、运动训练、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运动量完成情况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5000m测功仪成绩可见,慢性腰痛运动员成绩明显好于无腰痛运动员[(1105.11±30.92,1129.62±39.14)s,(P<0.05)]。③慢性腰痛对运动员运动训练影响的显著相关项目:年龄、运动训练年限与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呈高度负相关,即年龄越大,感觉腰痛对训练的影响越大,运动训练年限越长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越大。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训练完成百分比与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呈高度正相关,即感觉腰痛对训练的影响越小,完成训练的量越大。腰痛对心理及社会适应影响较小的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影响也越小。结论:慢性腰痛对运动训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运动量完成情况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与慢性腰痛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呈高度正相关,年龄、运动训练年限与其呈高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社会适应 适应 心理学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本体感觉测试训练仪的研制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鑫 刘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以踝关节为例,研制关节本体感觉训练测试仪。方法:设备制作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硬件包括计算机、拉绳、测试装置和锁扣等,软件包括相应的游戏界面,并集中体现动作记忆、位置重现、定量测算等特点。通过对特定位置动作的重复来实... 目的:以踝关节为例,研制关节本体感觉训练测试仪。方法:设备制作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硬件包括计算机、拉绳、测试装置和锁扣等,软件包括相应的游戏界面,并集中体现动作记忆、位置重现、定量测算等特点。通过对特定位置动作的重复来实现对本体感觉的量化测试,并对23名健康大学生进行了预实验观察。结果:23名健康大学生左右踝关节弧度位移:左12.49±11.73 mm,右11.40±9.0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722);角度位移:左3.14°±2.93°,右2.77°±2.19°,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9,P=0.63)。结论:该关节本体感觉测试训练仪符合科学原理,可初步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及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本体感觉 测试 训练 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悬牵引下腰背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波 赵卫侠 +1 位作者 蒋庆新 罗小兵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反悬牵引配合腰背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等方法进行设计,采用手指指地距离,电子测角仪、肌肉硬度疼痛测量仪对直腿抬高和脊柱侧弯活动度,肌肉疼痛硬度测量,ADL、VAS、心理测评量表测等... 目的:观察反悬牵引配合腰背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等方法进行设计,采用手指指地距离,电子测角仪、肌肉硬度疼痛测量仪对直腿抬高和脊柱侧弯活动度,肌肉疼痛硬度测量,ADL、VAS、心理测评量表测等方法,观察反悬牵引下腰背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电脑平牵。结果:反悬组和平牵组治疗后两组的各项积分明显减小,但反悬组各项测试指标明显优于平牵组,经Ridit分析,反悬组疗效优于平牵组。结论:反悬牵引下腰背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电脑平牵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腰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